⑴ 廣西桂平市有哪些五保村
太多了,農村基本上都有,或者正在建設中廣西桂平市馬皮鄉雅嶺「五保村」是村辦的五保老人的供養場所,老人的住房原是村委會辦公樓,村內專設娛樂室,老人們可以看電視、玩撲克、打麻將、下象棋,還有菜地等供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健身。「五保村」使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老有所樂新桂網-南國早報南寧9月5日訊(記者唐正芳 實習生曾麗華) 在農村,以前五保戶集中養老要離家到鄉鎮敬老院,而現在,五保村就建在村裡。自治區民政廳近日決定,今年拿出5000萬元用於五保村的建設,年內建成1000個五保村,安置1.5萬名五保戶。
據自治區民政廳有關人士介紹,廣西有五保戶27.2萬人,占農村人口總數的7‰,除了送鄉鎮敬老院的「集中供養」之外,大部分是「分散供養」,這部分五保戶有26萬之多,佔了96%,經濟來源為鄉鎮統籌和村提留,由於供養糧、款較難統籌,稍好的村每個五保戶每月只有30元,差一點的才5~10元。
為提高五保戶的生活水平,欽州市、北海市、桂平市率先建起了五保村。至今年8月底,全區已開工的五保村700多個,已完工的近100個。對五保村,五保戶十分滿意,因為它有兩大好處:「離家不離村」,五保戶與鄉親們的聯系斷不了;「離戶不離田」,可幹些養牛、養雞、種菜的輕活,滿足他們與泥土打交道的需求;老人們住在一起可以聊天、打牌等,比一人獨居心情要好。
南國早報
===============================================
人民網>>人民日報>>第十二版 國內政治專頁 2003年09月08日
農村五保供養的新思路新舉措
———廣西五保村建設調查
關東海
在廣西,在欽州市、鍾山縣這些土地較多的縣市,當你漫步自然村中時,你可以看到嶄新的四合院式的平房,全是磚瓦或磚混結構;在桂平市、興業縣這些土地較少的縣市,你可以看到磚混結構的二層樓房。它們都坐落在村委會所在地或大自然村的中心,居住其中的全是五保老人,他們或聊天,或看電視,或下棋打牌,或下地種菜,其樂融融。這就是廣西一年內出現的新事物:村級五保集中供養點———五保村。
在救濟中萌生的智慧
欽州市背山面海,常年受台風侵襲。該市的民政一直清醒地認識這個事實:相當部分的五保老人住房都是十分簡陋的、甚至是危房。在受災倒塌房戶中,最無自救能力的,要數五保戶。年年修危房,年年有危房,風災雨災級級慌。為解決這個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欽北區率先興建了12個災民五保新村。欽南區在2001年7月遭受兩次台風正面襲擊,五保戶塌房600多間,也相繼建設五保村。靈山縣則在2001年9月建成了總投資8萬元的五保村。由建災民新村而想到另建五保新村、再進一步想到無災也建五保村,使五保老人集中供養,以改善他們的居住和生活條件,一個新思路、新舉措就這樣在救災救濟的實踐中誕生了。
賀州市屬的鍾山縣,北鄰五嶺之萌渚嶺,43萬多人口,財政收入僅1.1億元,可用財力只有8000萬元,居住著漢、壯、瑤等多個民族。2000年水災,該縣兩安瑤族鄉的沙坪村,塌房6戶,在災後重建中,也誕生了這種新思路。2002年,鍾山縣在受洪澇災害嚴重、五保老人較為集中的4個鄉鎮的6個大自然村(或中心村)都建起了五保村。
自發的公益事業的啟發
桂平市江口鎮有個盤石村。這里田疇遍野,民生殷實。2002年九九重陽節,一個村級五保敬老院在這里誕生了。
盤石村委會,有5000多人口,其中五保戶50多人。覃志林,曾任職村支書7年,在村民中有很高威信,退休後仍然熱心公益,倡議興學校、建公園、辦農場,尤其倡議建一所村敬老院,讓五保老人集中居住,以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在村委會的授權下,這位老支書奔走呼籲,盤石村民急公好義,出錢、出地、出力、出料,共集資11萬元,半年時間建成了一座兩層的鋼筋水泥框架、紅磚結牆的樓房,有12個房間、一個寬敞的庭院,入住23人。二樓有個大圖書室,擺放著離退休老幹部贈送的眾多圖書。一樓客廳有電視、棋牌活動室。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五保老人從中民主選舉一位老人為院長,自己訂立管理規則。每月開會兩次,討論院務。自己種菜養豬,改善生活。煮飯分六個組,每人一月輪換兩次。在這里供養的老人個個紅光滿面,筆者一入廳堂就感到撲面而來的洋洋喜氣,對村集中供養的優越性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貴港市民政局長覃啟進看後激動地說:「這是農村公益事業的榜樣!這種自發、主動的精神非常可貴。」
村級集中供養有什麼優越性?
記者在盛夏時節,走訪了貴港市屬的桂平、賀州市屬的鍾山、玉林市屬的興業的十幾個五保村,所到之處,都向五保老人們詢問同樣一個問題:「您們喜歡住這里嗎?」得到的回答,眾口一詞:「喜歡!」再問:「為什麼?」都答:「這里住得好,刮風下雨不愁屋漏牆倒了。這里吃飯按時,不會飢一頓飽一頓了。這里人多熱鬧,聊天玩牌看電視,不寂寞了!」又問:「您們還想回到原來住宅(指分散供養)嗎?」答:「不願!」異口同聲,令記者大大驚奇。
五保村對農村五保戶來說,是天時(氣候)、地利(本土)、人和(鄉親)三全的選擇,既得鄉鎮敬老院的優點,又免了分散供養的缺點,是最有利於他們的集中供養形式。對政府來說,這種模式由於具有基建投資少、管理費用低、適合國情、可持續發展的優點,是盡快解決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的一條好路子。
⑵ 五保戶可以去養老院么
可以啊。根據養老院的規定,五保戶到老的時候,失去勞動能力是可以去養老院的。
⑶ 五保戶多少歲可以進養老院
60到70歲,一般來說五保戶進住養老院是採取自願的原則,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多種形式供養五保戶,不一定非要住敬老院!另一個問題低保戶與五保戶不是同一個概念,低保證不是就醫報銷的憑證,有低保證不是就有了醫療費報銷依據,低保和五保是由不同部門負責管理的工作。低保戶可以向民政局申請醫療費救助。
一、養老院是監護人嗎?
養老院並不是監護人,如果老人神志清醒的,能夠辨認自己行為的,那麼老人就不需要監護人。
監護人主要具有以下權利:
(1)有權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
(2)有權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
(3)有權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並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
(4)有權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
(5)有權代理被監護人進行訴訟。監護人依法行使監護權利,任何組織或個人均無權干涉。
二、監護人的義務范圍是什麼?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監護人必須承擔以下職責:
1、供吃、穿、住、醫療等條件以保障未成年人得以生存和身體的健康;
2、採取有效措施以保護未成年人的安全;
3、對未成年人的思想、行為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和管理,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4、保證未成年人接受學校科學、文化等知識教育;
5、照顧未成年人的生活;
6、管理和保護未成年人的財產;
7、代理未成年人進行與其智力不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8、代理未成年人進行訴訟;
9、保證未成年人不得早婚;
10、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11、保障未成年人與監護人共同居住;
12、公安機關匯報和請求幫助;
13、代為賠償;
14、監護人不得允許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做童工。
法律依據: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第六條 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