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最常見的營養問題有

老年人最常見的營養問題有

發布時間:2023-06-28 02:20:34

❶ 什麼因素容易導致老年人營養不良

具體來說導致老年人營養不良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疾病影響食慾所致。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不少疾病會乘虛而入。這些疾病對於老年人的營養狀況的影響通常是負面的。疾病所造成的營養不良會因熱量及營養需求增加而增加、再加上食慾、咀嚼、吞咽、消化或吸收營養的能力降低造成病情更形惡化,而營養不良也會使得病情變得更加復雜,包括:降低免疫力、傷口癒合遲緩、體重減輕、肌肉強度降低、身體對葯物的反應改變、混淆與喪失判斷絕源力。某些老年人的體重減輕是因為慢性疾病及長期缺乏食慾所造成,即使給予大量的營養投予亦無法恢復他們的營養狀況。
二是口腔功能退化所致。口腔及牙齒問題深深地影響著老年人的漏指飲食。口腔的問題包括:蛀牙、牙周病、干口症、缺牙、活動假牙不適、口腔軟組織疾病與疼痛。有口並搜態腔問題的老年人通常會排除那些不能咬、咀嚼、吞咽、甚至會刺激口腔疼痛的食物。當排除的食物愈多,就愈不容易得到足夠的營養,在惡性的循環下,營養不良的情況會使口腔環境變得更差。三是失能無法自理所致。當老年人有殘障、失能的情形時就會影響營養的攝取狀態。比如,肺氣腫會讓老年人失去自行離家購物,甚至是制備食物的能力,即使進食的能力依然存在。常見的老年人疾病有:關節炎、老年人痴呆症、心臟病、骨折、肺部疾病、帕金森氏症、中風等等。以上是幾個比較嚴重的疾病,不過,老年人身上許多小毛病加起來亦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對於那些失能的老年人,我們要給予較完善的營養照顧,否則會增加他們營養不良的危險性。四是長期葯物影響所致。老年人通常有多種的慢性病所以會服用較多的葯物。長期服用多種要葯物會影響食慾及營養素吸收,如:維生素B6、B12、C、D、K、磷、鉀、鈣、鎂、鋅。營養不良會影響葯物的吸收、轉送、代謝、廓清等生理現象,所以如果老年人營養不良,葯物的吸收及代謝也會因此改變。

❷ 老年人最常見的營養問題有

老齡化速度第一的國家。
在老齡化社會已無法避免的現實面前,如何成功老齡化成為政府和學者們的研究方向。2016年,中國營養學會結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健康要求和營養需求,修訂並發布了《中國老年人膳食指南》(2016年版),幫助老年人合理調整飲食、均衡營養、防治疾病、延長健康,更好地適應衰老這一自然的生理改變。由此,今天請湖南省人民醫院營養科告訴大家老年人常見的營養不良有哪些?如何保持營養均衡?

老年人營養不良的症狀有皮膚乾燥、消瘦,嚴重的會出現浮腫、皮下脂肪減少,皮膚較薄,就是稍不注意碰到什麼異物或者揉搓,皮膚就會發生崩裂,還有如小腿肌肉、臀部肌肉骨骼肌萎縮,萎縮以後它是松軟的,還有精神萎靡、沒有精神、精神差、反應差、記憶力更差了。營養不良會引起食慾進一步減低,會導致惡性循環,會造成營養更加不良,這樣會導致病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冒、感染性疾病,如老人容易患肺炎,肺炎的症狀在老人表現還不典型;容易患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嚴重就容易骨折,像常見的老人摔倒以後股骨頸骨折,老人骨折後果較嚴重;還有本身老人記憶力就差,有些不同程度的痴呆,營養不良後痴呆的症狀會加重;還有他原有的慢性疾病,比如說慢性阻塞性的肺疾病、墜積性肺炎,這些病會反復的發作,甚至加重危及生命。所以營養不良對於老人來說,後果是很嚴重的。那我們如何保持營養均衡?

1、少量多餐。食物多樣,每天都攝入谷薯類、肉魚禽蛋類、奶類及豆類、水果類、蔬菜類等各類食物,合計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攝入25種以上,並注意顏色、味道的搭配,可以起到促進食慾、增加進食量的作用。老年人適合每日2~3次正餐、2~3次加餐,將全天所需的食物按比例分配至各餐,可以在不增加消化吸收負擔的基礎上保證進食量。定時定量進餐也是保證良好消化吸收的有益措施。

2. 細軟食物,比如選擇嫩、軟的蔬菜水果,再如把菜切成小塊、把肉攪碎成泥糊、把粗糧/堅果研磨成粉末或碎屑,選擇蒸、煮、燉、燜、燒、尒等烹調方法或延長食物烹煮時間。不用糾結於礦物質、維生素等微量營養素的流失問題,每日補充復合補充制劑即可,安全、足量進食才是老年人營養的關鍵問題。

❸ 人到老年,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有哪些

鈣、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微量元素鐵等都是人到老年後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

人到老年最容易缺鈣,因為隨著人類年齡的增加,身體多個器官的機能都會減退,這時身體對鈣的吸收利用率也會下降,成骨能力更會變弱很多,這時體內的鈣會大量流失,所以人到老年以後一定要注意補鈣,只有這樣才能維持骨骼健康,才能防止骨關節疾病和骨折發生。老年人補鈣方法有很多,可以堅持每天喝純奶液,可以適量吃些雞蛋,蝦皮,芝麻,豆腐等富含微量元素鈣的食物,如果缺鈣症狀嚴重,則可以服用鈣劑。

人到老年還容易缺少維生素B和微量元素體。維生素B是維持老年人身體正常代謝的重要營養,如果不能吸收充足維生素B就會讓老年人身體出現代謝紊亂和食慾減退以及精神抑鬱等多種不適症狀。人到老年缺少微量元素鐵也會危害身體健康,因為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營養也是維持人體造血功能正常穩定的重要物質,如果老年人不能通過飲食攝入充足的微量元素鐵就會影響身體造血功能,會讓貧血症狀高發。

❹ 老年人容易缺什麼營養提醒:營養「4+1」,合理補充,更健康

老年人容易缺什麼營養?提醒:營養「4+1」,合理補充,更健康

事實上,隨著人體的衰老,這個時候人體的各項代謝功能都會下降,尤其是飲食與營養方面。

老人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現象

人老之後消化系統功能退化,比如牙齒脫落,唾液腺分泌不住,食慾下降。胃液分泌不足,胃腸蠕動功能下降、腸道益生菌群減少,腸道中的廢物堆積過多等,導致人體對營養的消化吸收率下降。

其次是人體基礎代謝功能減弱,對脂肪的分解率降低,所以容易導致肥胖問題。

再就是人體肝腎功能下降,導致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利用率減低,而流失現象比較嚴重。

種種原因,所以當人體步入老年期之後,更容易出現部分營養物質缺乏,而部分營養素過多的現象,均屬於營養不良現象。

60歲老人容易缺什麼營養?

現代營養學把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共分為「七大」類;分別是 蛋白質、脂肪、糖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與纖維素。 其中前三種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合稱「三大」營養素,需要每天補充。

對於老年人而言,容易缺乏的有4類,另外一種物質,在生活中是需要重點補充的。

60歲老人營養「4+1」,合理補充,更 健康

1、 缺水

水是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素之一,不能給人體提供能量,然而參與了所有的人體代謝活動,是人體需求量最大的一種物質,每天大約需要消耗3000毫升左右。

人老之後,腎功能下降,導致水分吸收能力下降,所以水分流失就會更加嚴重,更容易缺水。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從食物中獲取一部分水分,比如喝豆漿、喝牛奶、喝粥、多吃些新鮮的蔬菜與瓜果,包括吃米飯,都可以給人體補充大量的水分。

此外,老年人每天(24小時內)還需要額外喝水1200——1500毫升左右。尤其是晚上睡覺前,需要喝適當的水分(一般不超過200毫升),一起早上起床時候,也需要及時補充些水分。

2、缺乏蛋白質

蛋白質屬於「三大」營養素之一,即可給人體提供能量,又是人體構成人體組織細胞的基礎物質。

人老之後對蛋白質的吸收與利用率下降,所以也需要合理補充些優質蛋白質,以滿足人體細胞修復的需求。

建議多吃牛奶、雞蛋、魚類、蝦蟹、家禽肉等食物,均是動物性蛋白質的來源,當然也可以瘦肉。此外,可以多吃些豆類及其製品,補充植物蛋白,比如大豆、豆漿、豆腐等食物。

3、膳食纖維

人老之後,胃腸的蠕動功能下降,腸道中積留的有害物質增加,所以需要多補充些膳食纖維,幫助人體清理腸道。

膳食纖維也是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素之一,然而並不能給人體提供能量,也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但是它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時還可以吸收腸道中的有害物質,並形成糞便帶出體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我國居民每天應攝入300——500克的新鮮素菜,保證人體對膳食纖維的需求。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是要注意。

4、 維生素

維生素好比人體的「潤滑劑」,雖然不能給人體提供能量,然而可以促進人體各項代謝功能,以及免疫力。所以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一類營養素。

維生素種類繁多,根據其溶解性可分為水溶性維生素與脂溶性維生素兩類。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B族等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在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中含量較為豐富。

而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D等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在植物油,以及脂類物質豐富的食物,如花生、大豆、核桃、芝麻等食物含量較為豐富,在肉類食物中含量也是非常豐富的。

除了以上4類營養素之外,還有一種物質也是容易缺乏的,那便是鈣元素。鈣屬於人體所需的眾多礦物質當中的一種物質,由於人體需求量比較大,所以不是微量元素,而是常量元素。故稱之為營養「4+1」。

尤其是絕經後的女性,以及65歲以後的男性,鈣質的吸收能力下降,而且流失會比較嚴重,所以需要多補充些鈣質。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我國居民每天應補充800毫克的鈣質,而老年人應該補充不少於1000毫克,不超過2000毫克的鈣質,才能更好的滿足人體對鈣質的需求。

補鈣建議:1、多吃些高鈣食物,盡量通過食補滿足人體對鈣質的需求,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吃些老年人專用的鈣片。

比如每天喝400毫升牛奶(含鈣大約500毫克),吃2個雞蛋,加上其他食物中的鈣質,基本可以滿足人體對鈣質道需求。

2、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據統計,人體每天保持30——40分鍾的陽光浴,人體皮膚合成的維生素D可滿足人體一天的需求。而維生素D可以促進人體對鈣質的吸收與利用,還能防止鈣質的流失。

(中午的陽光一般15分鍾即可,但是太陽太辣,對皮膚也不好)

3、就是要多運動鍛煉,也可以提高人體對鈣質的吸收利用率。

4、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持樂觀的心態,可以更好的防止鈣質的流失。

除此之外,還要盡量少抽煙、喝酒。胃腸較好的人,可以適當吃些粗糧,減少對精良的依賴。同時還要避免脂肪、糖類攝入過多而導致肥胖問題。

總而言之,老年人一方面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合理補充營養,並且防止某些營養的攝入過量。同時也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合理的運動鍛煉,樂觀的心態,都會影響到人體對營養的吸收與利用率。

❺ 老年人容易缺乏哪些營養素

老年人最容易缺的是維生素、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 B2、維生素 B6 ,葉酸、鈣、鐵、鋅、硒等,這些都是老人的膳食中無法滿足的。
例如,維生素A在肝臟和蛋黃中含量較高,雖然植物中的胡蘿卜素能轉化維生素A,但轉化吸收率只有攝取總量的六分之一 ,眾所周知,維生素A對眼睛、皮膚、對免疫功能、抗癌都有著重要的功能,老年人老眼昏花,皮膚乾燥、免疫功能低下,所以適量補充維生素A抗衰老,改善症狀作用。
老年人膳食如最容易缺乏的還有維生素B1,因為維生素B1是抗神經炎因子,是能量代謝轉換必須參與輔酶的維生素。在加工、烹調加熱中,使B1大量丟失和攝入不足,長期如此,老年人容易便秘,失眠,心臟功能異常都與缺少B1有關,導致胃腸功能減弱,神經衰弱,心臟功能減退,因為吃的食物無法轉換能量,這些臟器和組織都與能量有關。
據現在進一步研究,我們食物里雖然維生素E廣泛存在,但生物活性很低,平均不到攝入量的十五分之一,從理論上我們攝入的食物里有150毫克E,實際上不足10毫克。而這就是我們老年人營養需求的軟肋。維生素E功效抗脂質過氧化作用不可忽視,老年人抗自由基能力減退,所以皮膚上顯見一些老年斑,其實內臟組織也有,這就是缺少E的明顯標志,此外,一些老年人血液粘稠度高,腿部靜脈迴流不好,靜脈曲張,腿腳抽筋,維生素E有抗血凝的作用,補足維生素E就能逐步消除這些症狀。

❻ 舉例說明老年人常見的營養問題及其對策

我國已進入老年社會,隨之提出一系列相關問題,老年人營養是其中之一。

1.老年人在營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1)營養素攝入老年人的營養與全國城鄉居民一樣近年有很大改善,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目前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能量攝入達到供給量標准90%以上。

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發展,膳食構成變化,我國部分老年人群中已出現營養不平衡問題。一項對大學和科研單位60歲以上老年知識分子進行的營養調查,結果與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膳食營養素供給量(RDA)的數值進行比較,發現能量攝入高,是RDA的121%,其主要原因是脂肪攝入量高,脂肪能量占總能量的34%(世界衛生組織建議<30%),動物脂肪占總脂肪的40.2%,膽固醇高達612毫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300毫克);攝入的蛋白質是RDA的110%,其中動物蛋白占總蛋白的41.3%;鈣與維生素C攝入量也不足。

(2)老年人群中體質指數分布體質指數(BMl)計算方法是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1988年國際膳食能量顧問專家組提出以BMI作為評價成年人(18歲以上)營養狀況的指標。世界衛生組織建議BMf<18.5為慢性能量缺乏(營養不良),18.5~25為正常,>25為超重或肥胖。

1992年我國營養調查19436人的體質指數測定結果,老年前期組(45~59歲)BMI>25的男性為16.6%,女性為26.2%,老年組(60歲以上)男性為16.9%,女性為22.4%,均高於全年成人平均數16.8%和18.4%;BMI<18.5者,老年前期組男、女分別為8.7%和9.2%,老年組為16.8%和18.4%,而全國成年人平均為9.1%和9.9%。因此老年人群BMI>25和<18.5者明顯高於全國成年人平均數,說明老年人群的體質指數分布向兩端分散,也就是說營養不良和體重超重比例高於全國成年人平均值。

我國貧困農村尤其是山區存在營養攝入不足和膳食質量低下的問題,城市中的中老年人群的主要營養問題是超重及肥胖。

(3)微量營養素缺乏及高齡老人營養不良 即使在營養狀況良好、甚至「營養過剩」的老年人群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微量營養素缺乏,最常見的是視黃醇當量、核黃素及鈣的攝入量不足。另外高齡老人營養狀況堪憂,70歲80歲以上老人的營養不良比例上升,超重及肥胖比例下降,貧血患病率上升。

老年人貧血患病率在各人群中最高,平均為30%左右。貧血對健康會帶來明顯影響,尤其是免疫功能,老年人死於肺部感染的比例是比較高的;貧血與膳食的關系密切,老年人群膳食調查結果表明,血紅蛋白與能量、蛋白質、動物蛋白質與總蛋白質之比呈顯著正相關。

2、老年人的營養及相關疾病從營養與健康關系看,老年人群比較一般人群更加脆弱,更易受到營養缺乏或營養過剩和不平衡的;中擊,一部分生活在較貧窮地區的老年人,營養缺乏情況比一般人群更明顯;另一部分生活在大城市的老年人,其承受慢性退行性疾病危險因素的威脅較大。

(1)膳食結構與冠心病 膳食結構不合理,脂肪、飽和脂肪、膽固醇攝入過量,常導致血脂升高、體重指數增加,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營養學家曾對二組人群進行了對比,一組職業是商業、飲食業經理,另一組是下崗工人。前者的脂肪和動物性食物攝入過量,每日人均能量、蛋白質攝入量分別達到RDA的111%和145%,動物性食物平均每天達到350克以上,而蔬菜、水果不足250克。結果該組人群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脂質過氧化物水平均明顯高於工人組。

研究表明,中老年膳食結構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較大。作者還對比了漁島上居民與漁民兩組中老年人群的膳食:二組人群谷類、蔬菜水果攝入量基本一致,漁民組每日的魚類進食量155克,明顯高於居民組的88克,而每日肉類進食量31克,明顯低於居民組的100克;漁民組除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明顯低於居民組外,紅細胞比容、血漿粘度、纖維蛋白原、血栓形成系數等血液流變學指標異常率,均明顯低於居民組。

(2)膳食因素與高血壓 近年來高血壓的患病率明顯上升,在影響高血壓發生的眾多外環境因素中,膳食營養因素是主要因素之一。以往在膳食結構及成分對高血壓發病影響方面已取得共識的是高能量、高脂肪、高鹽攝入、超重及肥胖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結果,平均食鹽攝入量每人每日13.9克,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量的2-3倍。

(3)膳食因素與糖尿病 II型糖尿病即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與肥胖之間存在明顯相關,流行病學調查一致證明,肥胖在II型糖尿病的患病中是一個重要因素。營養治療是糖尿病治療中的基礎措施,對糖尿病人膳食管理可減少嚴重合並症,如心、腦血管病,腎衰竭等。

(4)膳食中抗氧化營養素與身體抗氧化功能 抗氧化營養素可以減輕體內的脂質過氧化,提高體內抗氧化酶活性,對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延緩衰老有重要作用。抗氧化營養素在冠心病、白內障等慢性疾病中的作用也很顯著。

我們在社區隨機抽樣分為兩個年齡組即45~59歲為老年前期組,60-79歲為老年組。結果說明兩組抗氧化營養素:維生素A、巨及老年組的硒攝入均不足。老年前期組、老年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均低於青年對照組;老年組的SOD值顯著<肝老年前期組。與年齡配對的對照組比較,白內障患者體內抗氧化酶水平顯著低於對照組。在一項對60~79歲老人核黃素營養狀況及與體內抗氧化能力的關系的調查研究中,發現他們核黃素缺乏,機體抗氧化能力降低,而核黃素攝入不足在我國比較普遍,包括城市居民。因此,為延緩衰老和預防慢性退行性疾病,老年人應重視攝入足夠的核黃素。

3、我國老年人的營養對策根據我國老年人的營養狀況、存在的問題及健康需要,老年人除遵循一般成年人的平衡膳食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營養素攝入方面:

①能量、脂肪的攝入應適宜,蛋白質的能量占總能量的比可大於成年人的12%,以12%—15%較適宜;

②微量營養素應充足,包括鈣、微量元素及維生素,尤其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微量營養素,維生素A、E、C及鋅、硒等;

③優質蛋白質應占總蛋白的三分之一以上。

(2)食物消費方面:

①粗細糧搭配;

②蔬菜充足,水果適量;

③魚、瘦肉、禽肉、雞蛋搭配;

④乳及乳製品要充足;

⑤適宜運動,維持體重。

我國老年人的營養狀況雖與成年人相似,能量及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類、碳水化物)基本滿足需要,但是某些微量營養素攝入仍有不足。目前,老年人中營養不良比例咸倍增長,貧血患病率高達30%,加之慢性疾病的困擾,老年人已成為社會中特定的弱勢人群。因此,我們要在老年人中提倡合理營養,大力宣傳膳食指南,使老年人掌握營養知識,加強自身營養保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這對於減輕國家、家庭負擔,穩定社會,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最常見的營養問題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敬老院開展的活動內容 瀏覽:218
農村養老所存在的問題 瀏覽:358
養老保險繳費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 瀏覽:677
老年人買什麼被子保暖 瀏覽:733
孝敬長輩故事的成語 瀏覽:398
騙老年人買按 瀏覽:761
50歲用哪種日本化妝品好 瀏覽:158
鄭州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登記表新增 瀏覽:882
科目二體檢都有哪些 瀏覽:149
五好家庭主要事跡孝敬公婆 瀏覽:84
老年人如何治療腰椎管狹窄 瀏覽:38
北方老人為什麼要去海南過冬 瀏覽:767
做父母的能給孩子最好的是什麼 瀏覽:847
老年痴呆症會不會寫嗎 瀏覽:335
老年痴呆會引起失眠嗎 瀏覽:985
50歲老男人做愛 瀏覽:967
深圳市養生館多少錢 瀏覽:631
老年人肚子脹吃什麼 瀏覽:453
徵兵體檢腋下有異味怎麼辦 瀏覽:273
60歲渾身發軟出汗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