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黑龍江三江美術職業學院的現任領導
院長 王英海
黨委書記 郭金
副院長 賈文斌
黨委副書記 姚寶山
副院長 金紅煒
副院長 馬世偉
副院長 王永來
院長助理 馬鴻飛
Ⅱ 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區情況
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撫遠縣和同江市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33°43′20″--134°46′40″,北緯47°26′--48°22′50″,總面積198089公頃。保護區於1994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是一個以沼澤濕地為主要保護對象地自然保護區。
本區地處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流的三角地帶,屬低沖積平原沼澤濕地,為三江平原東端受人為干擾最小的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少見的淡沼澤濕地之一。區內泡沼遍布,河流縱橫,自然植被以沼澤化草甸為主,並間有島狀森林分布,均保持著原始自然狀態。保護區內特殊的自然環境,良好的植被和水文條件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和繁衍場所,據初步調查,共有脊椎動物291種,其中獸類5目12科37種,鳥類15目167種,爬行類2目3科5種,兩棲類2目 2科5種,魚類9目17科77種,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白鸛、丹頂鶴,白尾海雕等9種,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大天鵝、白枕鶴、雷鳥、水獺、猞猁等32種。區內野生植物資源也比較豐富,有高等植物近500種,其中野大豆、黃菠蘿、水曲柳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三江保護區的建立,對於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並為東北地區的氣候調節,水源涵養,洪澇災害控制及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本區與俄羅斯的三個保護區相鄰,在國際合作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979年,美國為了對濕地和深水生態環境進行分類,該局對濕地內涵進行了重新界定,認為「濕地是陸地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過渡的土地,該土地水位經常存在或接近地表,或者為淺水所覆蓋……」。1971年在拉姆薩爾通過了《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該公約將濕地定義為:「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
中國對沼澤、灘塗等濕地研究具有豐富的積累,在實踐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濕地分類系統,通常認為「濕地系指海洋和內陸常年有淺層積水或土壤過濕的地段。」
盡管濕地的概念目前尚無統一,但它們有一共同特點:從不同的角度認為濕地是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該系統不同於陸地生態系統,也有別於水生生態系統,它是介於兩者之間的過渡生態系統。
Ⅲ 黑龍江"三江源"指哪三江
黑龍江三江源指抄:松花江、鴨襲綠江、圖們江。
鴨綠江原為中國內河,現為中國和朝鮮之間的界河。江中的朝方島嶼——綢緞島和薪島等與中國陸地接壤。目前河口為雙方共用。
松花江,中國七大河之一,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稱難河,唐代稱那水,遼金兩代稱鴨子河、混同江,清代稱混同江、松花江。
圖們江發源於長白山東南部的石乙水,流經中朝邊界,向東北又折向東南,其幹流流經和龍、龍井、圖們、琿春四市。
(3)黑龍江三江敬老院擴展閱讀:
三江源長白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中國和朝鮮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內。長白山系復合式盾形休眠火山,為中國東北和歐亞大陸東部最高峰。
天池除了水之外,就是巨大的岩石。天池水中原本無任何生物,但近幾年,天池中出現一種冷水魚:虹鱒魚,此魚生長緩慢,肉質鮮美,據說天池中的虹鱒魚是北朝鮮在天池放養的。
Ⅳ 黑龍江三江農場在什麼地方
黑龍江三江農場在什麼地方?我認為你打開高德地圖就能找到這個地方
Ⅳ 我是黑龍江省建三江前哨農場的我今年補交養老保險歲數和身份證號碼不符
最好是把它改掉,改成正常的年紀,主要也是看你繳費多少年,基數多少。
Ⅵ 黑龍江建三江七星農場老年證怎麼辦
黑龍江建三江七星農場你去這個地方去辦理老年證啊,你要達到一定的歲數才可以的呀,去你們當地的社保局辦理一下這個老年證。
Ⅶ 黑龍江省有三江這個地名嗎
黑龍江三江是個域名,是指:松花江、嫩江、黑龍江合圍的平原地帶
Ⅷ 黑龍江省三江交匯後叫什麼江
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江交匯後是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是黑龍江的支流。
Ⅸ 東北三江之源是哪三江又是哪三江
三江之源是長白山天池,三江分別是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
長白山是中國名山,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是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三江發源地。
長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積水成湖,夏融池水比天還要藍;冬凍冰面雪一樣的白,被16座山峰環繞,僅在天豁峰和龍門峰間有一狹道池水溢出,飛瀉成長白瀑布,是松花江的正源。
(9)黑龍江三江敬老院擴展閱讀:
長白山天池文獻記載
對於天池,我國史書早有記載。清朝康熙十六年(1677年),內大臣武穆納奉康熙的諭旨登長白山,在他給康熙皇帝的奏摺上,對長白山天池作了如下描述:「山頂有池,五峰繞,臨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紋盪漾,池畔無草」。
《盛京通志》載:「巔有天池日圖倫泊,一日闥門」。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劉建封對長白山作了實地踏查,著有《長白山江崗志略》,此書對天池的記載是:「天池在長白山巔為中心點,群峰環抱,離地高約二十餘里,故名為天池」。
《東三省輿地圖說》載:「頂有潭,日他們泡」。《東三省紀略》載:「山頂有潭,曰圖們泊,譯言萬也,言萬水之源也。」「圖們」、「他們」、「闥門」等,都是滿語「萬」的意思。天池還有「龍潭」、『『海眼」、「溫涼泊」等名稱。
上述記載反映了我們祖先對天池早有認識,以及他們的認識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白山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