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佛的子女將父母送去養老院對學佛有影響嗎
阿彌陀佛。他們如果願意去養老院,就可以把他們送過去。對學佛沒有影響。
2. 無兒女學佛人如何養老
沒有子女怎麼養老
一、城市人,如果你生活在城市沒有子女,沒有養老金也沒關系,找個農村買個便宜點的房子,以後就在那生活了,把城裡的房子租出去或者賣了都可以,租出去可以用租金來養老,賣了可以用利息養老,再說了在城裡生活一輩子還沒點存款嗎?又不用養孩子,我覺得只要不懶一定有不少存款,不少城裡人去我老家買房子,一個小平房也就幾千一萬塊錢,生活成本低,養老不成問題。
二、農村人,農村人應該都有地吧,沒有養老金,沒有房子把地租出去應該夠生活了,但是可能生活需要拮據一點,如果自己還有行動力就需要在干點零活了,看看能不能找點什麼力所能及的工作來做,要麼生活確實是挺難的,最好在年輕的時候錯存錢,老了夠住養老院的,我覺得現在農村的養老待遇也都不錯,應該也不用愁。
其實這么一看人老了沒有子女可以,沒有養老金真不行,我家樓下的阿姨就沒子女也沒有養老金,老伴去世的早,沒事撿點瓶子紙殼子什麼的,據說也不少賺錢,最近我看改項目了,弄了一個三輪車開始賣爆米花了,反正不閑著,七十多歲了過得也挺好的。
就算有子女也沒辦法指望子女,現在子女也挺難的,養孩子,還貸款,養車,到處都用錢,總不能幫不上孩子還得給孩子添負擔吧,所以趁著年輕努力賺錢吧,最起碼把養老錢賺出來啊,以後老了也能有個保障,不拖累子女,自己過得也能安逸點,反正我老了是想找個農村生活,養老金夠用了,自己種菜自己吃,在養點雞鴨啥的,絕不拖孩子的後腿,爭取自給自足。
3. 崇明廣福寺的歷代祖師
法脈傳承
廣福寺法脈傳承為臨濟普陀後寺派
湛然法界 方廣嚴宏 彌滿本覺 了悟心宗 惟靈廓徹 體用周隆 聞思修學 止觀常融 傳持妙理 繼古賢公 信解行證 月朗天中
今已傳至宗字輩
了道大師傳記
了道大師乃廣福寺之創始人,崇明縣一代巨擘,其嘉言懿行,堪為後世法。
大師道貌軒昂,神清氣穆,飄然有仙風道骨。長言詞,擅梵唄,鏗然有金石之聲。
大師諱了道,字心慧,崇明向化鄉二堡鎮龔氏子,俗名振家。祖輩務農,家貧好學。生於1890年,遜清光緒16年,歲次庚寅,古歷十一月初一日;圓寂於1946年,古歷三月二十五日,在五滧鎮雲林寺,坐化生西。世壽五十又七,僧臘三十又五。
大師剃度弟子有葉承、普照、古若、真法、乃承等十餘人。引度弟子有顯蔭、佛性、天性、慧性及比丘尼空寂等十餘人。其中顯蔭乃當代密宗之新秀,二十歲時東渡日本,才華傑出。備受日皇太子之禮遇,史冊留名,惜英年早逝。空寂者早歲就讀於支那佛學院,親承歐陽竟無教誨,慧解過人,隨屆耄年,仍致力於經疏之研究。
大師後裔人數繁多。現居本縣者,常定任廣福寺住持,廣願任壽安寺監院,皆其徒孫。正守任壽安寺方丈,兼任佛協會長,則其曾孫也。
了公為紹隆佛種,作育英才,苦心孤詣,夙夜匪懈。1925年親送葉承赴北京廣濟寺佛學院修習教理。
縱觀教下諸徒及孫曾輩,賢能輩出,究其所以能荷重擔,克紹宗風者,甯非祖恩祖德之所栽培耶。
大師宿根深厚,聰慧超群,一生行狀,異乎尋常,其乃西方再來人歟。師成丁之年,早萌出世之願。當是時,境內無正法可依,初親近三氏會,繼入掌疏門,隨眾應付經懺道場,然終覺所依非正。乃於1911年21歲時,決意外游,追求正法。先至杭州入昭慶寺依性空長老剃度出家,當年就在該寺受比丘戒。未幾因慈諭返裏,寓居汲浜鎮北裏許之武聖殿中,其殿旁有小學一所,翌年適會縣督學黃榮青來校視察,見大師好學謙恭,行之異凡,遂修書介紹入上海哈同花園華嚴大學進修。時,主講法師月霞法師贊其才華,倍受青睞,至該校因故解散,乃赴杭州、寧波。時值天台一代宗師諦閑大法師駐錫觀宗寺,欣然往謁,從其修學天台教觀,二度春秋,深獲悟解。
繼北返,先後入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常州天寧寺等大剎參禪,後又再度南遊,住於普陀山慧濟寺閱藏,由是深入經藏。同時至普濟寺參拜印光大師,受印老開示後,遂專研凈宗,惟以念佛求生西方歸宿。抗日軍興,印老閉關於蘇州靈岩山,了公追隨至靈岩,深得印老之器重,委以西堂等職務,輔弼靈岩。迨抗戰後期,師閉關潛光,二度閉關於廣福寺與雲林寺中,務求剋期取證。
了公師承忠匠,學貫多門,教弘天台,行重凈土,用諦老之宏軌,承印公之懿範,上求下化,楷模足式。
大師之創建廣福寺也,誠百世之功業。初,武聖殿乃關羽之神祠,院內又有小學,寺不遷,無以興梵剎,校無舍,難以興教育。師欲寺校雙興,乃夙興夜寐,凡三閱月築新舍於院外。詎料學校方遷,區公所旋復進占。大師願宏志堅,梵宮不立,誓不退惰,累載辛勤,於1930年終於建瓦房6間,徙區公所於汲浜鎮之南畔。從此本縣凈宗佛教中興之初基始告奠定。因大師志在廣種福田。顧額其楣曰廣福講寺。廣福寺自了公入主以還。育人宏法,得行日著,蓮風溥被,聲聞日隆。至今周匝數十裏內信徒之眾,佛事之隆為全縣之冠。崇明佛教僧尼之智慧戒德,其之所以享譽遐邇,豈無本源乎。人稱了公為廣福寺之開山鼻祖,實為允當。
了公儉以自奉,厚以待人,修善興福,不遺餘力,戒行精嚴,一絲不苟。居素淡飯布衣,躬行摻作。善興香敬,悉以待人廣種福田,或流通經籍,或布施飢貧。1932年本縣遭兩次水災,飢民嗷嗷,大師宣導賑濟,與陸思明、陳士榮共辦施粥廠。1941年住持雲林寺與許詩聞、曹學禮等首創民辦福利事業養老院於寺中,兼施醫葯。師生西後,檢其遺物,唯經書衣缽而已。
大師生於末季,法運衰微,本縣正信佛教名存實亡,各類左道旁門,繆稱佛教。了公悲心至切,矢志挽狂瀾之既倒,樹明燈與歧路。轉神祠道壇,同歸凈土法門。指引失道迷人,共入彌陀願海,統一全縣修行法度,皆依靈岩山寺念誦儀規,創建念佛朔望團。於是蓮香四敷,梵音幾遍瀛洲。一時八方淄素,仰其高風而皈依,如蔡申甫、袁一飛等先後與師結為蓮侶。啟東大德黃稚甘等連袂來崇,皈依座下,並代表各界人士敦請了公移錫大雄寺,大師欣然偕弟子葉承渡江北上,住錫大雄寺。立清規,正毗尼,宗風丕振,四眾咸欽,竟請皈依,乃至哀求剃度。今本縣僧界中之頭面人物,多當年求度之沙彌也。彼等恪遵祖訓,依教奉行,繼往開來,大師功不唐捐,偉哉了公垂範來茲。
大師示寂,預知時至,瑞相昭然。1946年三月,師自靈岩山返,臨行有比丘問師何日再來?曰當了小和尚再來。回崇後居雲林寺,未幾略示微疾,於三月二十五上午八時許,囑弟子古若曰:一定辦好壽安寺。旋又告眾曰:佛已來迎,我於十時往生,汝等要老實念佛,精進念佛,必定見佛。十時一刻,大師於大眾念佛聲中,端坐合掌含笑而逝。面色如生,遍體柔軟,次年春荼毗得舍利數十顆,骨灰即於雲林寺建塔供養。1951年由弟子智周捧大師骨灰安於靈岩山。
贊曰:應跡瀛洲,光被啟海,眾生未盡,乘願再來。
不肖徒孫常定述
皈依弟子智入撰
西元1987年歲次丁卯冬
葉承法師傳記
法師,崇明佛教界一代之賢能也。學通佛儒,台凈兼融。於法華凈土諸經,造詣尤深。前輩天台巨擘修老法師許為入室弟子,請作都講法師,代講《教觀綱宗》、《法華》、《地藏》諸經。當時,師尚系晚學後生。而能舌燦蓮花,口若懸河,非宿根深厚,曷克臻此。
法師乃了道大師上首弟子,廣福寺首代傳人。了公獨具慧眼,固不負師恩,一身荷擔如來家業,承先啟後,致力於弘法利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初廣福寺草創伊始,規模簡陋。師夙懷廣梵宇的宏源,於1946年值大公中學擴建校舍,協請廣福寺遷址,協議圓成,宿願可嘗。師為購木材,親赴產地,凡塑佛、動土興工,悉親自檢點,席不暇曖,歷三載而工成。於1947年建成殿宇一個二間於中興鎮南邊,廣福寺遂遷入新址。其時規模已具,但如來聖像尚未裝金,幢蓋庄嚴尤待充實。為佛像裝金,特備黃金若干兩待用。詎料「文革」禍起,佛像被毀,梵宮易主。至1968年劫火轉烈,清正如師,竟亦未免,慘遭非刑,又加以中統特務之罪名,何期彼等逼盡黃金竟下毒手,終至願未遂而身先死,忠貞之士未有年扶膺長嘆也。「文革」後政府為葉公昭血平反,逝者已矣,存者其免諸!
法師諱葉承,字悟法,本縣裕安鄉陳氏獨苗,俗名文元,生於佛教徒之家。性純而孝,父早逝,母子兩人相依為命。童年疾病纏身,而引發出世之願,其母亦允其出家。師於成丁之年入廣福寺依了道大師剃度出家。越明年受比丘戒於普陀法雨寺。戒畢得印光大師青睞,特函介紹入北京廣濟寺佛學院修習教理,了公親送北上,二十歲畢業,即往寧波觀宗弘法社學修天台教觀,又二年入杭州聖水寺天台研究社,親承靜修大師教誨。葉師慧解過人,學冠同濟,靜老聽其才,祝為法門龍象,喜台宗後繼得人,因而人傾己所學所證,悉心栽培。師學而不倦終於得靜老心傳,成佛門之棟梁。
法師二十六歲時,因病回崇,了公教以專修凈土法門。從此惟以念佛求生凈土為依歸。二十歲,應啟東黃稚甘之請,隨了公同赴啟東,駐錫大雄寺,任方丈之職。於是立清規,正毗尼,創凈土道場。彼時亟求剃度者皈依座下,何止千百,宗風丕振,成為啟海佛教之首剎。葉師學道愈深,愈感不足,特委弟子聖智為當家,每有暇即往杭州常親靜老,更求深造,無怠無荒,迄於解放。
葉師於解放後,在廣福寺效行百丈之芳規,合農禪為一體。1954年應邀往普陀普濟寺,翌年又應邀往法雨寺等處,講演法華經葯王菩薩本事品。師從自性性海流布法門,使受教者如飲醍醐。1957年前寺傳戒,聘為教授師。後母病回家侍奉,親侍湯葯,乃至洗滌溺器,必自躬行,八年如一日,暇則不倦於著述,如地藏經科釋,以期啟示後學,惜乎原稿盡毀於文革。
葉師之剃度弟子一十六人,其中敏慧多才,戒行清嚴,頗不乏人,如聖曛,聖琥,惜英年早逝。常定者住持廣福寺。1958年廣福寺受劫,仍結茅於寺旁,誦經禮佛未嘗有間凡二十八載。1985年廣福寺落實政策重行開放,以常定為住持。
葉師生於1909年,遜清宣統元年,歲次已酉,生西於1968年古歷七月二十九日夜,世壽五十有九,僧臘四十有二。1972年冬,巨集明、巨集范等覓其遺骨,補行荼毗,至1982年奉安於靈岩山寺。
贊曰:天台巨匠,凈土神駒,了卻前因,蓮池必預。
不肖徒常定述
三寶弟子智入撰
常定法師
常定法師,江蘇省啟東人,生於1919年。家道富裕,從小博古通今,書生意氣,通曉五明。二十一歲在上海市崇明縣廣福講寺依葉承法師剃度出家,二十二歲在南京寶華山受具足戒。師公了道和尚為他起法名心廣,字常定,意在讓他常定廣福寺,守護道場,可他受戒後,並沒有回廣福寺,而是來到他師父曾經參學過的杭州聖水寺,依止靜修老和尚深研天台宗經典兩年半時間,之後考取青島湛山寺佛學院,師從虛老和尚主修天台宗。然因病中途休學,不得已結束了求學生涯。也就是說,到此他的法師的夢想破滅了。雖然他出家時曾立志精進學習佛法,發心將來做一位有德行、講修持的法師,他得了當時最難治好的癆病(即肺結核)。初發心受挫後,他並沒有灰心,而是一邊治病同死亡較勁,一邊自學佛學院指定的天台宗全部課程,反而使他在天台宗方面的造詣還勝於他的同班同學。連茗山法師都深為感佩,所以在1982年,在茗山法師的提議下,應中國佛教協會聘請,他成為一名中國佛協在南京棲霞寺舉辦(文革後)第一屆僧伽班的授課老師,實現四十年前的願望。1989年,身為廣福寺住持的常定法師發心培養僧才,把上海佛學院預科班爭取到崇明縣來,在崇明廣福寺創辦!於是,常定法師四處奔走,寫申請報告,呈報各種材料,力陳諸多優越條件。如此反復曲折了一年多時間,最後在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禪法師支援下,1990年11月上海佛學院預科班於廣福寺正式開課。常定法師作為該班的班主任授課法師近五年時間。常定法師的自敘述中,他的農禪生活要比想像的更為艱難、更為嚴酷,也是加樸素而現實。那是一種時時處處與之搏鬥的堅守。1958年「歇廟」後,上海市崇明縣廣福寺的出家人大部分都「從哪裡來回到哪裡去」了,只有常定法師沒有走,他在寺院旁搭了兩間茅草屋和年邁的父母住了下來。這一切是那麼順利,在當時竟沒有人出來阻攔,彷彿是冥冥之中的一種暗示--堅守住!可怎麼生存下來呢?常定法師是一個病身子,早在上世紀40年代青島湛山寺佛學院讀書時就得了肺結核,不得已退學返回崇明,用他的話說「只有等死了。這我曉得。」雖經多次鬼門關終於活下來了,然病身子幹不了重活,勞累了便吐血不止。雖如此,他還是要供養年邁的父母。當地村民描述說∶「在生產隊落戶時,常定沒有生產能力,只能靠借當時生產隊的玉米維持生活。到年底沒有錢還,只好一欠再欠,拖了好多年呢。」可見他的生活境況不佳。有人時常看到他在屋前地里種蠶豆,以充飯食不足。中國有句古話「久病成醫」,常定法師也是這樣。在他漫長的與病魔抗爭中,他學會了看病、號脈、針灸等,能治些小毛病什麼的。這屬於純布施性的,他不收錢財。然鄉村民風淳樸,鄉民們就變換著形式以解他的燃眉之急。二十八年的農禪辰光,常定法師就是在如此食物短缺中,年復一年,月復一月地堅持了下來。
然而,人的願望往往產生和願望的現實條件相背離的時候,越是相差懸殊越是強烈。一場文革風暴,使常定法師由初始的堅守進而突發願心--今生一定要復興廣福講寺。這個在當時誰也不敢想的願望突然生起在常定法師的心坎上,不是沒有因由的。是自己的恩師、廣福講寺的住持業承法師含冤死去,激發了他的願心。被定罪為華東區中統特務中隊長的師父,只因為與香港的兩個弟子互有書信往來,便被關進了牛棚,死於棍棒之下,在此之前,常定法師沒有這么大的願心或者說他作為出家人的志向是在其他方面。也就是前文敘述過的,當一個名副其實的法師,以講經說法、弘法利生為己任。而在上世紀60年代末中國佛教一片寂然之際,常定法師萌發了復興廣福講寺的願望,他的心願可算得上宏願,他的心量可謂大矣!讀到這里人們不禁要問,常定法師在當時動盪劫難的情況下憑什麼有這么大的把握將在他的下半生中定能復興廣福講寺呢?他說∶『靠山只有一個,那就是政府的宗教政策。解放後我學過國家憲法,其中有一條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作為中國第三大島的崇明島,佛教也恢復了宗教活動。在南京棲霞寺中國佛協於文革後開辦的第一個僧伽班授課的常定法師,曉得廣福寺會重新開放的,等第一屆僧伽班一結業,他便謝絕了院校的挽留,信心十足地回到上海市崇明縣開展他的願望實現工作。
回到崇明島,他先把自己僅有的兩間茅草屋捐給了寺院,然後收徒建山門。有了徒弟,幫手就多了起來,信眾聞聲雲集,積沙成丘,丘而成峰,佔地五十餘畝殿堂庄嚴、設施完備的廣福講寺終於恢復建設。
以上資料來自 廣福寺住持玄光法師。
玄光法師
玄光法師,浙江桐鄉人。出家於上海崇明廣福寺,上常下定法師為其剃度恩師。先依剃度恩師研習天台教觀,後從湛山寺明哲大和尚處承接天台法脈,為天台正宗第四十六代傳人。1989年3月在上海崇明廣福寺出家。1989年12月在寧波天童寺受俱足戒。1993年在廣福寺從事寺院管理,同時兼任上海佛學院崇明班教師。1997年起任監院,主持廣福寺日常工作。1998年當選為崇明縣政協委員,2000年十二月,當選為崇明縣佛教協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2003年十一月當選為上海市佛教協會常務理事。2007年由廣福寺僧眾一致推舉當選本寺住持。2007年當選為崇明佛教協會會長及反邪教協會常務理事。
玄光法師是一位少有的既精通教理又擅長管理的人才。曾專程赴新加坡學習講經技巧和經典理論。每年七月,在本寺為期一月的地藏法會期間,玄光法師每日為信眾開講一小時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在每年十二月的冬至法會時,為信眾講解《阿彌陀經》及凈土法門。在教理研究方面,玄光法師深得常定法師真傳,遵循先人「學在天台,行歸凈土」的古訓,在天台宗研究及凈土宗修學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為培養弘法人才,法師利用空暇時間,組織了學佛小組,教授佛弟子天台宗入門典籍《五時八教》、《教觀綱宗》和《始終心要義疏》。伺機緣成熟,將進一步教授天台大部經典《法華玄義》及《摩訶止觀》。
法師頗得中醫及終南派武學之真傳。中醫乃承繼杭州陳訉醫師之家傳,武學則得於周口名拳師張明亮老師之親授。張明亮老師為武林壽星張鶴年先生之入室弟子。
玄光法師,除經常為身患病疾的僧俗佛子診病外,暇余則研習禪武,將自己修習天台教觀的體悟融入於武學之中。遂發願將心得述成《武海滴珠》一書,以發揚終南派「止戈為武、內外和平」的禪武精神。今已寫出《武海滴珠》之10餘篇禪武文章,發表在其新浪微博上。所述內容除終南派拳法、法理外,還包括自創的簡單易行、功效顯著的養生健身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