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據日媒報道,一養老機構超百人集體感染新冠,他們究竟是如何被感染的
日本發生了一起聚集性新冠感染事件,一個養老機構超過百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已經造成了十餘人死亡。這次感染是因為養老機構里最初的感染者沒能及時隔離救治,所以傳染了更多人。神戶市新冠患者越來越多,造成醫療機構病床緊缺,這些老人只能被留在養老機構里。
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為了人類的生存發展,我們需要將防疫進行下去。雖然這次大規模感染事件發生在日本,但它也是在給全世界敲警鍾。穩定的生活是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抗疫的成果,如果想要繼續安穩地生活下去,就要將這一年來的生活習慣維持下去,直到全世界都安全為止。
⑵ 養老院多人感染新冠進醫院費用誰出
養老院多人感染新冠進醫院費用國家出。對於確診新冠感染的肺炎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實施綜合保障。
⑶ 養老院有陽性了對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怎麼辦
養老院有陽性了對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養老院一般都是集體感染,直接封在養老院裡面好了,讓養老院用葯。除非肺部感染了,再轉到醫院
現在的養老院越來越先進,各種層次的需求都能滿足,這取決於您所在的城市,周邊要是有醫養結合的比較好的養老院也是可以考慮的,但是這里有費用的考慮,一般做得比較好的養老院費用比較高,一般的家庭很難承受,尤其是醫療和護理的支出比重比較高。
⑷ 秘魯等多國暴發聚集性感染,是否需要封城
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席捲全球,目前我國已經取得顯著成功,但是多國仍然遭受疫情的嚴重影響。近日有外媒報道稱,目前全球范圍內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243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也超過了82.8萬例,數字之大令人感到震驚。由於前段時間各國疫情有所好轉,因此社會也逐步解封,但是多國卻爆發了多起聚集性感染病例。尤其是現在這段時間正好是學校的開學時間,那麼如何避免病毒在校園進一步擴散呢?這是各個國家都在面臨的重要問題。
具體情況現在許多國家棗敏和城市開始逐步解封,人們大量聚集,許多地區開始出現疫情多起聚集性感染病例,令人擔心的是,這極有可能會導致疫情進一步擴散,導致更多的人被感染。而秘魯對此事也是高度重視,警方為了進一步防止聚集性感染范圍加大,目前也加大了對於多人聚會的查處孝簡力度。不僅僅是秘魯,近日羅馬尼亞某市的一家養老院也發生了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共確診了66名患者,其中有61人為居住在養老院的老人,老人免疫系統比較弱,因此應該受到更加嚴格的保護措施。目前,該養老院已經進行了全方位的消毒,且每位職工和老人都接受了檢測。
⑸ 西班牙一養老院接種瑞輝疫苗後全體陽性,瑞輝疫苗還能相信嗎
近期,瑞輝的新冠疫苗m-RNA疫苗又被推上風口浪尖之上。在西班牙托萊多省拉加特拉鎮的一所養老院出現新冠肺炎疫情。但是這家養老院在暴發疫情幾天前,所有老人剛打完輝瑞的第一劑疫苗。這次疫情對這個養老院的打擊也是很大,這家養老院的78名老人全部確診,目前已經病逝的老人有7名,另外還有4名老人在住院治療,還有12名養老院工作人員同樣都確診了新冠肺炎。
不過現在在要正視的是,現在沒有實質證據說輝瑞疫苗的效力,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來說,輝瑞疫苗的防疫效果也不可盲目樂觀。據以色列衛生部的數據表示,他們國家18.9萬人在接種輝瑞疫苗後,還有超1.24萬人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占總數的6.6%。由於其中大多數人顯然是在接種第一劑疫苗後不久感染的,因此預計這段時期疫苗還尚未起作用。
⑹ 養老院院長自述:搶不到抗原撥不通120,感染後的老人該怎麼辦
中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而這個階段也就意味著疫情全面放開,同時也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人受到感染。面對不能改變的現實,很多人為了預防新冠病毒,就會選擇提前囤葯。然而囤葯後的後果就是很多人無法購買到葯物,醫院人數猛增,導致120也一直處於忙碌的狀態。如果是年輕人還好,身體抵抗力較強,通過自身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就可以打敗病毒。可是對於一些老年群體來說,就不是那麼簡單了。甚至已經有養老院聲稱:“搶不到抗原、撥不通120。”那麼,受感染後的老人到底該怎麼辦呢?
3、服用葯物。如果有一些老人已經購買到了一些退熱的葯物,或者是清熱的葯物。如果老年人已經受到拿談唯感染,並且出現明顯發熱症狀,體溫達到38.5攝氏度以上,這種情況下,一定消培要及時服用退燒葯物。但如果體溫並沒有達到38.5攝氏度,可以繼續觀察,並且使用一些物理退熱的方法進行改善,比如常使用的酒精擦拭、冰袋冷敷等等。
⑺ 美國一養老院94人或全部感染肺炎,究竟是怎麼造成的
美國一養老院94人或全部感染肺炎,究竟是怎麼造成的?新冠狀病毒疫情在美國越來越厲害,主要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這家養老院之所以如此凄慘,其實有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下面給大傢具體的說明一下,朋友們參考:
三、美國醫療機構准備不足,沒有及時的進行篩查和隔離:
美國醫療機構對於新冠狀病毒疫情准備不足,他們從疫情爆發開始,竟然沒有進行全面的篩查,也沒有做任何的隔離保護,因此醫療機構也有直接的責任。
⑻ 死亡率全球最高 義大利冤不冤還有人說病毒是美國陰謀嗎
事情違反常識,一定是有問題的。義大利的疫情就如此。
目前主要國家裡,這個死亡率是全球最高的。
按照世衛組織的說法,新冠病毒正常的死亡率在3.4%左右,發達國家和醫療好的國家可能只有1%左右。
義大利的新冠病毒死亡數字顯然太高了。
另外——義大利的高級官員頻繁感染,包括該國陸軍總長都中招了。這也打破了美國製造病毒的陰謀論。
之前有網友認為,伊朗的高層被病毒擊倒的太多,由此想到了是不是和伊朗關系不好的美國搞出來的?利用病毒對伊朗高級官員發動「定點清除」?
義大利如今這么慘,陰謀論該偃旗息鼓了吧!
不談陰謀論,還是談義大利死亡率吧。
太高的死亡率有三個原因:
伊朗在2月19日發現第一例之後的接下來幾天,死亡率也是4-5%左右。後來伊朗每天新增確診1000例左右,就把死亡率降到了3%。
義大利很可能也是這個情況。
也就是說,還有很多確診病例等待統計上來。分母還要再一些,分子增長不會有分母那麼快,死亡率就會下降。
義大利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高的前五個國家之一,也是歐盟乃至全球老齡化最高的前五國家之一。
而新冠病毒致死的人數當中,基本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
比如美國華盛頓州一個養老院的聚集型病例,導致至少10名70-80歲的老年人不幸染病去世。而年輕的醫護人員昌閉沒有死亡案例。
所以,義大利的60歲以上人口已經占該國人口的四分之一,這么龐大的老齡人口基數,顯然在遇到病毒的時候,也會成為重點被中招的對象。
根據義大利官方統計,該國300多名死者中確實絕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
因此,就出現了這個特例——要是老年人去世大部分都是小范圍社區傳播的病例的話,死亡率高,並不是啟衫整個 社會 的問題。
之前義大利就說要改變統計耐旁裂方式,因為他們的統計方式之前比較寬容。一次核酸陽性就按照確診來對待了。
很多國家都是要好幾次檢測,同時還要通過CT等手段來輔助判斷。
這也是為什麼義大利確診患者前一段突然增加很多的原因之一。
這種方式或許增加了 社會 的恐慌,歐盟就表達了不滿,認為義大利的統計數字可能誇大了問題的嚴重性。
而這些恐慌在義大利國內自然也會讓更多老年群體受波及。
⑼ 每天新增的還是是疊加
導讀:新冠溯源時間再推前?
圖源:新華社
近日,美國疫情正反彈加劇。
據央視新聞,最新數據顯示,過去一周,美國平均每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0萬例,一度超過25萬,昨天仍有超12萬例,創下半年來最高點,同時住院人數也持續攀升。
更嚴峻的是,傳染性更強的拉姆達變異毒株開始在美國蔓延,現已發現上千例感染病例。專家警告,現在到明年春季,美國的疫情可能會反復。此外,病毒將擁有充足機會再發生變異。
而就在近日,新冠病毒溯源取得重大突破。據海外網援引科技日報消息,美國國家野生動物研究中心學者追蹤中和抗體,將新冠病毒在美國野生動物中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到了2019年。相關論文指出,在對美國白尾鹿2019年的樣本檢測中,有一例樣本檢測到了新冠病毒抗體。
另據新華社,記者近日調研發現,美國社交媒體上有1000多名用戶說自己或家人、好友在2019年12月甚至更早時間,就已感染新冠病毒。其中,至少有100多位實名用戶認真講述了感染經歷,他們所描述症狀與新冠肺炎非常接近。
大批美國人自曝
2019年就得過新冠了
「我的妻子和醫生都確信我在2019年10月1日得了新冠肺炎。那太可怕了,當時他們不知道那是什麼。我在重症監護病房中被隔離了10天,血氧含量低,(肺部)X光片如粉碎狀玻璃,他們多次測試都無法確定病毒和細菌性肺炎。」一位名叫傑米·凱滕霍芬的美國華盛頓居民2020年12月22日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另一位美國用戶詹姆斯·克魯托克斯在2020年12月18日寫道:「估計我是在2019年11月或12月得了新冠肺炎。嚴重的反復發燒,呼吸問題(不得不兩次去急診室,每次都戴上霧化器),類固醇,X光片發現一個肺有問題——我這輩子病得最厲害的一次。我覺得如果我沒有去急診室,我就不會從睡眠中醒來。」
「我兒子在12月患了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兩肺都有肺炎。他看上去幾乎沒有病,但實際上病得很重。他最後住進了這家醫院。2019年捐獻的血樣顯示有新冠抗體,現在我100%確信他得了新冠肺炎。他現在很好,這是去年12月的事情。」這是一位名叫凱爾西的美國底特律女性用戶在2020年12月11日所發帖文。
……
據統計,這些社交媒體用戶分布於世界各地,其中來自美國的用戶佔比超過75%,也有用戶來自歐洲、南美洲等地區。
事實上,已經有很多線索顯示,新冠病毒可能在2019年年底之前已在世界多個地方出現。
英國《自然》雜志網站日前刊登報道說,美國農業部研究人員對美國東北部部分白尾鹿的血清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抗體分析研究發現,三分之一被抽樣的白尾鹿體內有新冠病毒相關抗體,在2019年收集的樣本中,有1個樣本檢測出相關抗體,這表明它們曾感染新冠病毒。而美國官方報告的首例新冠病例是在2020年1月21日。
2020年11月30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研究人員在美國《臨床傳染病》半月刊上報告說,他們檢測了美國紅十字會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期間採集的7389份血液樣本,結果發現其中106份含有新冠病毒抗體。這意味著,那時候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出現,早於美國官方報告首例新冠病例的時間。
2020年11月,義大利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研究人員在該國《腫瘤雜志》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檢測了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參與肺癌篩查試驗的959名志願者的血液樣本,結果發現,111名志願者血樣中存在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域(RBD)特異抗體,其中最早的樣本採集於2019年10月第一周,這表明他們很可能在2019年9月已感染新冠病毒。
巴西聖卡塔琳娜聯邦大學2020年7月2日發表研究報告說,由該校領銜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聖卡塔琳娜州首府弗洛里亞諾波利斯市2019年11月27日採集的廢水樣本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這比美洲報告首例新冠病例的時間提前了約2個月,比巴西報告首例新冠病例的時間提前了約3個月。研究人員認為,可能在採集樣本的15至20天前就已經有人感染了。
或由美國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
對於在美國白尾鹿2019年樣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抗體一事,美國農業部表示是「假陽性」。然而據科技日報,一名病毒溯源專家表示,該可能性非常小。
「這是新冠病毒溯源的一項重大突破。」受訪專家用了「兩個從未」來解釋這項發現的重大——從未在野生動物中發現過新冠中和抗體,從未在野生動物中發現早於人類的新冠病毒感染。
前一個「從未」很可能為「新冠病毒從自然宿主到人」的路徑上,補上一塊非常重要的「拼圖」。該專家解釋,野生動物和人接觸的機會比較小,因此,在2019年從人類傳播給野生動物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相反野生動物到人較為可能,這一發現為病毒傳播路徑找到了「單向拼圖」。
中國-世衛聯合溯源研究報告認為,新冠病毒從自然宿主通過中間宿主再過渡到人,是多個路徑中最有可能的。白尾鹿這一新出現在人類視野中的「病毒攜帶者」會不會是那個過渡物種,非常值得進一步調查。
後一個「從未」,在時間表上把新冠病毒出現的時間大大推前。病毒溯源就好比追蹤罪犯的「老巢」,而該項研究正是「警察」終於從監控中找到了更早的作案路徑,把溯源工作往前推進了一大截。
「目前沒有任何文獻發現在2019年有其他動物被新冠病毒感染過。」專家表示,這項研究對2019年前後都做了調查,2018年沒有,2020年3例,2021年40%感染,這些數據表明,2019年正是白尾鹿族群內剛剛引入新冠病毒的階段,其間發生了什麼,非常值得進一步研究。
美國農業部官網上公告認為,2019年前的樣本里只有一個陽性,因此很可能是假陽性。
但細讀論文中的研究方法,便能夠發現:美國國家野生動物研究中心學者使用的是特異性極高的中和抗體檢測技術。該技術模擬了「實戰」:通過讓中和抗體和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比賽」,都去結合細胞表面的受體,看抗體更厲害,還是病毒更厲害,真正能夠阻礙病毒攻擊細胞的,就是中和抗體。
「即便是曾經感染過SARS的患者體內的中和抗體,在這樣的檢測技術中也會顯示為陰性。」專家說。因此,假陽性的出現概率極低。
更審慎的是,研究人員還利用了兩種技術進行了重復試驗,結果得到了相互印證。論文中寫道:所有樣本均在國家野生動物研究中心使用替代病毒中和試驗進行測試,我們還在國家獸醫服務實驗室使用傳染性的新冠病毒進行了高度特異性的病毒中和試驗。
在經歷了雙重檢測之後,2019年的美國白尾鹿抗體仍舊顯示陽性,美國農業部的「假陽性」表態如果不是工作態度的敷衍,就是故意迴避科學事實。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溯源線索。接下來,應該對當時的白尾鹿樣本進行進一步的核酸檢測,同時進行更大規模的調查。」專家表示,如果能夠在早期樣品中測到核酸、得到核酸序列數據,並與早期的人類病例進行比較,就可以得出關於「真正源頭」的判斷。
在美國,已有多位專家持同樣的觀點,認為應該將野生鹿科作為新冠病毒的宿主進行調查。
據新華社,有專家認為,早期疑似病例以及動物、環境中發現的早期線索,應成為下一階段病毒溯源的重點。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專家組中方組長梁萬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建議世界衛生組織對早期疑似病例,以及在動物和環境研究中發現的早期證據進行評估和分析,以確定現有證據的科學有效性和可靠性。
美國疫情再度告急?
日均新增超10萬例!
目前,美國再度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之下。
據央視新聞,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匯總數據顯示,過去一周,美國平均每天新增超過10.8萬例新冠確診病例,為過去6個月來最高水平。在美國大部分地區,住院新冠患者人數急速上升。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冠入院人數刷新紀錄,床位使用率達到76%,重症監護病床使用率達82%。得克薩斯州休斯敦市的醫學中心已經沒有空餘病床。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數據顯示,目前全美住院新冠患者超過6.7萬人。
根據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數據,在整個美國,目前每10萬人中約有21人因新冠肺炎住院,相當於每4900個美國人中就有1人。在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亞拉巴馬州和阿肯色州這些疫情嚴重的州,新冠肺炎住院率是全國住院率的兩倍多。佛羅里達州的新冠肺炎住院率更是高達全國住院率的三倍多。在佛州,每10萬人中就有65人因新冠肺炎住院,相當於每1500個當地居民中就有1人。
新增病例和住院病例的持續增長令美國多地醫療系統再次承受巨大壓力。據美媒報道,近期路易斯安那州日均報告30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當前住院患者人數達到2720人,醫院負擔沉重。
疫情再度惡化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高傳染性變異新冠病毒德爾塔毒株在美國加速傳播,而不少美國民眾還沒有接種疫苗。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有超過70%的成年人接種了第一劑新冠疫苗,截至9日,美國完成全程疫苗接種的人數為1.667億,約占總人口的51%。
雪上結霜的是,除了廣泛傳播的德爾塔毒株,另一種變異毒株拉姆達也在美國傳播。數據顯示,美國迄今已確診了1060例拉姆達毒株感染病例。美國疾控中心統計發現,目前被世衛組織標記的所有變異毒株均在美國傳播。
美媒指出,病毒在未接種疫苗人群中傳播和復制的時間越長,越有可能發生突變。當突變導致病毒變得更強時,甚至可能誕生可以抵抗疫苗的變異毒株。美國公共衛生專家擔憂,若無法讓絕大多數人接種疫苗,未來可能出現新的變異病毒,突破疫苗防線。
據海外網援引外媒報道,比利時衛生部6日報告,養老院7名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卡帕」的變異毒株後死亡,他們此前都曾接種新冠疫苗。
「卡帕」變異新冠病毒最早報告於哥倫比亞,近幾周在美國檢測發現,佔美國新冠感染病例的2%,但在歐洲極為罕見。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老人感染的這一毒株列入「卡帕」變異新冠病毒的譜系之下,而不是作為獨立的新冠病毒變種。
比利時養老院負責人博伊登斯表示,感染的老人最開始只有輕微症狀,但2周後病情明顯惡化。7名老人年齡在80至90歲之間,這家養老院共有21人感染新冠,包括員工,但其他人只有輕微症狀。
幾乎所有美國人都處於
新冠病毒高傳播地區
據央視新聞援引美媒10日報道,美國疾控中心最新數據顯示,幾乎所有美國人都生活在新冠病毒傳播率為「高」水平或為「大量」水平的地區。
報道稱,通過分析美國疾控中心於當地時間9日公布的數據發現,98.2%的美國人口,也就是大約3.25億的美國人居住在新冠病毒傳播率為「高」水平或「大量」水平的縣;其中,有四分之三的美國人口,也就是2.5億美國人居住在新冠病毒傳播率為「高」水平的地區。僅有0.2%的美國人口,也就是60萬美國人居住在新冠病毒傳播率為「低」水平的地區。
這意味著,美國疾控中心的最新指導方針適用於絕大多數美國人口。該指導方針建議,在新冠病毒傳播率「高」水平或「大量」水平的地區,即使已經接種了新冠疫苗的人,也要在室內佩戴口罩。
按照美國疾控中心的判斷標准,如果一個縣在過去一周內,每10萬居民中報告100例甚至更多新增確診病例,或是新冠檢測陽性率為10%甚至更高,則被認定為新冠病毒傳播率為「高」水平的縣。而新冠病毒傳播率為「低」水平的縣,是指每10萬居民中報告10例新增確診病例或者新冠檢測陽性率低於5%。
或推行強制疫苗令?
今年上半年,在推進疫苗接種計劃後,美國疫情一度得到控制,但由於美國民眾的疫苗接種意願降低,再疊加德爾塔變異病毒入侵,美國又重回疫情激增的噩夢。
截至目前,70%的美國成年人已經注射一劑新冠疫苗,完全接種人口佔比約為51%。但面對傳染性更強的德爾塔、拉姆達等變異毒株,需要更高的接種率才能實現免疫屏障。美國傳染病學會最簡報表示,面對德爾塔變異株,疫苗接種率要超過80%,甚至可能接近90%,才能實現群體免疫。
這意味著,美國距離實現群體免疫仍有較大差距,或將繼續大力推進接種。
面對這種局面,部分美國部門或企業正在下決心推行「強制疫苗令」。一位政府官員8月9日證實,美國防部長奧斯汀將請求批准,在9月中旬之前強制所有美國軍人接種疫苗。
同時截至8月9日,美國多家企業巨頭已宣布,對部分或全部員工強制要求接種疫苗,包括沃爾瑪、谷歌、Facebook、泰森食品、美聯航等。
美國對疫苗的需求或將再度爆發,這對於疫苗廠商而言,無疑又是一大筆訂單,直接刺激美國疫苗巨頭Moderna的股價持續飆升。8月9日美股盤中,Moderna股價一度暴漲19%,刷新歷史最高點,收盤漲幅回落至17%,總市值一度逼近2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680億元)。8月10日股價稍有回落,全天跌幅5.7%,股價回落至465.76美元。
拉長周期看,今年以來,Moderna股價累計漲幅高達337%,相比其發行價更是暴漲超過20多倍,目前Moderna已成為了市場上最大的生物科技股之一,一舉超過了擁有130年歷史的老牌醫葯巨頭默克。
這背後,自然離不開「暴利」的疫苗,據Moderna二季度財報顯示,當季營收猛增6516%,超70億美元,凈利潤達27.8億美元,均超出市場預期。
摩根大通分析稱,由於Moderna的2021年預購劑量基本上已經售罄,預計其第三季度將交付3億劑疫苗;第四季度將交付3.3億劑疫苗。此外,摩根大通上調了對Moderna全年營收的預測,預計將達到200億美元,此前的預測為192億美元。
市場認為,由於德爾塔變異株還在傳播,而目前全球的疫苗接種率僅有15%,有100多個國家甚至不到5%,疫苗接種的潛在空間仍非常巨大。因此市場預期,Moderna的營收及凈利潤仍將持續增長,樂觀的投資者甚至預計,到2030年,Moderna估值有可能將達到萬億美元的體量。
除了疫苗放量的預期以外,在面對德爾塔變異株的有效率上,Moderna也要優於輝瑞。8月初,輝瑞發布公告稱,數據顯示,與BioNTech共同研發的新冠疫苗有效性平均每兩個月下降6%左右,第二劑接種後6個月下降至84%左右。而Moderna數據顯示,在接種第二劑新冠mRNA疫苗後4到6個月的有效性仍高達93%,與最初臨床試驗中報告的94%有效性幾乎沒有差異。
國產疫苗加強針也傳來好消息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變異毒株,國內疫苗廠商對疫苗加強針的研究也在加速。
8月10日,中國生物披露新冠疫苗加強免疫臨床試驗結果,引發市場關注。當日盤後,中國生物在官微表示,日前,國葯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已在國內完成18歲以上、3-17歲人群I/I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國葯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在3歲以上人群中接種3劑後,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並能夠誘導較強的抗體反應。
研究表明,3-17歲人群接種3劑新冠疫苗後28天,抗新冠中和抗體陽轉率均為100%,且疫苗後免疫應數據優於接種2劑數據。面對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毒株,從長遠角度而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接種第3劑,能更好地強化對抗新冠病毒的能力。
與此同時,兩款國產疫苗聯手的「加強針」臨床試驗獲批的消息也刷屏了。據艾棣維欣(蘇州)生物制葯有限公司(簡稱「艾棣維欣」)8月9日消息,其新冠DNA候選疫苗(INO-4800/pGX9501),已獲准與滅活疫苗開展探索序貫免疫策略的臨床試驗。試驗具體分為兩項,一項探索在18歲以上健康成年人接種滅活疫苗後加強免疫新冠DNA疫苗的效果,另一項則對健康成年人及老年人接種不同劑量新冠DNA疫苗並進行滅活疫苗加強免疫的研究。
在上述臨床試驗中,與新冠DNA疫苗進行聯合免疫的滅活疫苗為科興中維研發的克爾來福®。
此前,科興已在進行滅活疫苗第三針的研究。7月下旬,其公布的一項II期臨床試驗中期結果表明,接種第三劑後能夠迅速誘導強烈的免疫反應,中和抗體滴度顯著提高,接種第三劑後28天,中和抗體滴度比第二劑後28天中和抗體滴度增加了3-5倍,且第三劑與第二劑間隔時間越長,增長倍數越高。
面對狡猾多變的新冠病毒,除了疫苗以外,特效葯也是重要的武器之一。
此前,國葯集團中國生物對新冠特效葯的研發傳來好消息,楊曉明研究員團隊最新發現,針對德爾塔變異株有效的單克隆抗體,中和活性IC50高達5ng/ml。這意味著,單抗對德爾塔等新冠變異毒株有效,新冠肺炎治療有望迎來特效葯。目前,該抗體的臨床申報工作正有序推進,以期能盡快用於國內相關新冠疫情的防控中。
21新健康綜合自丨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季媛媛,編輯:徐旭)、央視新聞、央視財經、新華社、海外網、科技日報、人民日報、券商中國
編輯丨李欣夷
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