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年人該如何邁過「數字鴻溝」
所謂的數字鴻溝,最先指的是在全球數字化的進程中,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因為對技術和信息的掌控能力的不同,會產生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差距和貧富兩極分化。現今,我們所提到的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則是指,老年人在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和產品的能力和年輕人有很大的差距,而社會在不斷數字化,部分老年人因無法掌握這些技能,就會給生活帶來很多困擾。
其次是家人要給老人最大幫助。很多老人有強烈學習的心思,卻沒有很好途徑和老師。因而,年輕一代的家人們有責任也有義務耐心地教長輩們如何使用基本功能,幫助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此前網上有不少新聞都曾報道過,為了幫助父母、爺爺奶奶學會使用微信,孩子手繪操作圖,手把手教長輩使用智能手機,都是讓人感動的。當然,還有一些老年大學專門為老年人開設了如何使用智能手機的課程,對老年人提高自身,學會獲取知識和新聞都是有益之舉。
② 科技日益發展,該如何讓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我覺得我們在製造智能設備的時候需要盡可能考慮老年人的使用情況,同時也應該鼓勵老年人多去使用這些電子設備。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們會發現現在的電子設備已經逐漸不適合老年人使用了。對於老年人來說,老年人使用這些電子設備的學習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多數老年人也沒有足夠強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老年人已經逐漸被現代科技所拋棄,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一、我們應該盡可能考慮老年人的使用情況。
從電子設備的製造端說起,在我們製造這些電子設備的同時,我們就應當適當考慮到老年人的需求。對老年人來說,老年人雖然沒有年輕人那麼多的使用需求,但老年人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如果我們不去關注老年人的使用情況,老年人可能會被整個時代所拋棄。
③ 老年人數字鴻溝原因和對策
老年人數字鴻溝原因和對策如下:
老年人出現數字鴻溝的原因:
一是不信任。數字化時代的浪潮下,老年人與網的距離在拉大並且被逐步邊緣化。一些智能手機和App應用中植入的廣告太多,對老年人來說,很容易下載到垃圾軟體把手機塞滿,導致手機卡頓。甚至影響到財務安全,導致部分老人對網路世界不信任,對網路風險不知曉。
二是不會用。老年人由於身心特點、思想觀念、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原因,對智能設備與智能生活的適應過程比年輕人慢。部分子女對教授老人使用智能手機缺乏耐心,更多老年人只能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或者向同齡人中的「先行者」請教。一些地方和網路平台已經開始為老年人提供定製化服務,但是為老年人提供具有普惠性的服務依然困難。
三是不適用。部分科技產品沒有考慮到老年人的使用場景和智能水平,操作復雜,導致老年人產生抵觸情緒放棄學習和使用。手機生產商大多設置了系統字體的調節功能,但是很多常見的App卻沒有,系統字體變大了,軟體字體沒有變化,讓老年人不適用。
老年人出現數字鴻溝的對策:
一是公共服務的智能化與人工服務要同行。不論是日常出行、醫療保健、觀光旅遊還是疫情防控,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在智能化、標准化服務占據主導的同時,仍然保留適量的人工服務通道,為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提供相應服務。
二是社會力量的數字培訓要整合。全社會要共同行動起來,要充分利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老年大學以及公益組織為老人使用智能設備提供操作指導與實際幫助,培養一批善於同老年人交流的志願者,培養一批善於開展智能手機服務的輔導員。
三是政府組織的數字幫扶要下沉。組織部門要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關愛獨居老人與空巢老人中的先鋒帶頭作用,引導社區基層黨員與孤寡老人結成數字幫扶小分隊,鼓勵銀發族利用智能機學習一鍵救援、視頻通話、掃碼支付等基本功能操作。
數字鴻溝的具體表現:
在中國,研究資料表明,數字鴻溝造成的差別正在成為中國繼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腦體差別「三大差別」之後的「第四大差別」,其本身已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正在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網路用戶雖然持續增長,但其普及和應用主要發生在城市,網路用戶中只有0.3%是農民,城市普及率為農村普及的740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同我國的地形梯級分布相似,我國不同地區使用數字技術的程度也呈梯級分布,只不過方向剛好相反,表現為東部沿海城市數字化程度相對來說比較高,而中西部地區數字化程度較低。
無論是實際上網人數,還是上網人數所佔人口比例,東部省區都大大超過中西部地區。
④ 國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生活中老年人存在哪些智能鴻溝
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網上購物、移動支付、線上掛號,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正深刻改變著生活。 我們生活上都用到了很多的電子產品,例如水電繳費、社保繳費、還有交通出行等等,老年人他們生活的時代更多的是靠人工服務,他們不是不使用電子產品,而是他們不會使用電子產品,他們的學習記憶能力也比年輕人差,所以國家出生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是一件的好事。下面我們具體說說生活中老年人存在的一些智能鴻溝:
一、社保繳納
最近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事情,一位老年人家去繳納社保,但因為全都是智能繳納,不收現金,而老人又不會用智能手機繳費,所以孤零零的坐在了辦公大廳,那天還下著雨,更是讓人感到心酸。智能手機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一些老人帶來了不便。
你絕對應該如何幫助老人適應或者使用智能設備,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⑤ 國家如何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一、應急保障
1、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除機場、鐵路車站、長途客運站、碼頭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場所外,一般不用查驗「健康碼」;
2、對需查驗「健康碼」的情形,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
3、優化代辦代查等服務;
4、推行「健康碼」全國互通互認,便利老年人跨省通行;
5、有條件的地區和場所要為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做好服務引導和健康核驗;
6、推進「健康碼」與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關聯,逐步實現「刷卡」或「刷臉」通行;
7、建設改造一批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老年服務站等設施;
8、為居家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空巢、失能、留守等重點群體,提供生活用品代購、餐飲外賣、家政預約、代收代繳、掛號取葯、上門巡診、精神慰藉等服務;
9、提供突發事件風險提醒、緊急避難場所提示、「一鍵呼叫」應急救援、受災人群轉移安置、救災物資分配發放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應急救援和保障服務;
二、交通出行
10、保持巡遊計程車揚召服務,對電召服務要提高電話接線率;
11、引導網約車平台公司優化約車軟體,增設「一鍵叫車」功能,鼓勵提供電召服務,對老年人訂單優先派車;
12、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醫院、居民集中居住區、重要商業區等場所設置計程車候客點、臨時停靠點,依託信息化技術提供便捷叫車服務;
44、開展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推進行政村移動網路深度覆蓋,加強偏遠地區養老服務機構、老年活動中心等寬頻網路覆蓋;
45、開展精準降費,引導基礎電信企業為老年人提供更大力度的資費優惠,合理降低使用手機、寬頻網路等服務費用,推出更多老年人用得起的電信服務;
46、組織行業培訓機構和專家開展專題培訓,提高老年人對智能化應用的操作能力;
47、鼓勵親友、村(居)委會、老年協會、志願者等為老年人運用智能化產品提供相應幫助;
48、引導廠商針對老年人常用的產品功能,設計製作專門的簡易使用手冊和視頻教程;
49、將加強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能力列為老年教育的重點內容,通過體驗學習、嘗試應用、經驗交流、互助幫扶等,引導老年人了解新事物、體驗新科技,積極融入智慧社會;
50、推動各類教育機構針對老年人研發全媒體課程體系,通過老年大學(學校)、養老服務機構、社區教育機構等,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老年人提高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和水平。
⑥ 國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具體有哪些規定
智能手機和智能生活的普及,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解決了我們很多日常需求問題,更給我們快節奏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可是我們年輕人在方便的時候,卻忽略了一些老年人群體,這些老年人因為年齡過大導致學習能力減弱,所以對智能生活十分陌生,智能的普及雖然讓我們的生活便利了,但是卻給他們的生活上帶來了麻煩。幸好,國家出手了,及時的破除了老年人智能鴻溝,具體規定有:任何消費項目商家和個人不能拒收現金,多增加人工窗口服務等。這次規定在應急保障、交通出行,日常就醫、日常消費、文體活動和政策服務上都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而我們國家還在智能終端上面,推動老年人智能模式,讓老年人更能接受智能生活,並且鼓勵村鎮委推進、提倡、並指導老年人怎麼使用智能手機。我們國家已經很有效的在幫助老年人解決智能生活問題,也希望我們社會上,那些年輕人,也能多關愛一下老人,多點耐心,多點時間,教下他們怎麼使用智能手機,這樣雙管齊下他們才能盡快理解智能生活。
⑦ 老年人面臨「數字鴻溝」的難題該如何解決
老年人因為思想相對保守,接受能力也沒有年輕人快,所以老人在使用智能手機的時候有一些障礙或者不熟練,面對現代化的“數字鴻溝”,不知道該怎樣辦,年輕人就需要從心裡重視起這個問題,幫助老人一起解決“數字鴻溝”的難題。
子女要對老人多一些理解,當他們不明白的時候要多演示幾遍,手把手地讓他們多操作幾遍,在實際的操作中,才會記住如何使用。只是他們可能接受能力比年輕人要差一些,作為子女要多耐心。
⑧ 國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你覺得是否有必要
如今移動支付已經相當的普及,許多人出門甚至都不帶現金,只帶一部手機就可以走遍天下。尤其是現金又存在著假幣的風險,還有現金管理起來也比較難,很多的店家甚至都拒收現金而這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也給一些跟不上時代的老年人,帶來了很多的不便之處。
如今還是應該要多給老年人一點時間,不應該讓智能時代的科技去淘汰掉老年人讓他們變得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因為如今他們所遭遇的一切,或許當我們變老的時候,我們也會被時代所淘汰掉。
⑨ 國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是怎麼回事
1.背景
十三五期間,我國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2.54億。隨著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的發展,生活中很多事項都開始實行在線化,在線預約掛號等也隨之成為辦理公共服務的新方式,極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同時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因網路不暢、手機沒電等設備帶來的問題也不斷出現,這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讓科技更好服務生活。
2.影響
(1)不利於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民生利益無小事,任何民生的事,都是大事。而對於不少群眾在使用創新的方式推進公共服務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如果不能夠得到合理解決,是侵害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2)加劇了社會冷漠程度。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
3.對策
數字沒有溫度,但數字背後的社會卻可以有。在終生學習已成生活方式的今天,我們不必過分突出老齡群體適應數字時代的困難。但全社會都應當及時重視起這個問題,或者在制度設計中注重考慮這些特殊群體的需要,從而讓「溫度」化為「制度」;或者竭盡全力幫助老齡群體填平「數字鴻溝」,真正把「鴻溝」變成「紅利」。
(1)應急保障方面:①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除機場、鐵路車站、長途客運站、碼頭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場所外,一般不用查驗「 健康碼」;②對需查驗「健康碼」的情形,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③優化代辦代查等服務;④推行「健康碼」全國互通互認,便利老年人跨省通行。
(2)交通出行方面:①保持巡遊計程車揚召服務,對電召服務要提高電話接線率;②引導網約車平台公司優化約車軟體,增設「一鍵叫車」功能,鼓勵提供電召服務,對老年人訂單優先派車;③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醫院、居民集中居住區、重要商業區等場所設置計程車候客點、臨時停靠點,依託信息化技術提供便捷叫車服務。
(3)醫療保障方面:①醫療機構、相關企業要完善電話、網路、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暢通家人、親友、家庭簽約醫生等代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②醫療機構應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掛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③簡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流程,為老年人提供語音引導、人工咨詢等服務,逐步實現網上就醫服務與醫療機構自助掛號、取號叫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取葯等智能終端設備的信息聯通。
(4)日常消費方面:①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②改善服務人員的面對面服務,零售、餐飲、商場、公園等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水電氣費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③打造大字版、語音版、民族語言版、簡潔版等適老手機銀行APP,提升手機銀行產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5)文體活動方面:①需要提前預約的公園、體育健身場館、旅遊景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場所,應保留人工窗口和電話專線,為老年人保留一定數量的線下免預約進入或購票名額;②在老年人進入文體場館和旅遊景區、獲取電子講解、參與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使用智能健身器械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導、人工幫扶等服務。
(6)政務服務方面:①實現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津貼補貼領取等老年人高頻服務事項便捷辦理,讓老年人辦事少跑腿;②各級政務服務平台應具備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網上辦事;③推廣「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改善老年人辦事體驗;
(7)智能終端方面:①推動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適老化改造,使其具備大屏幕、大字體、大音量、大電池容量、操作簡單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點;②推動各類教育機構針對老年人研發全媒體課程體系,通過老年大學(學校)、養老服務機構、社區教育機構等,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老年人提高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和水平。
⑩ 經驗分享:老年人的「數字鴻溝」
【背景事件】
數字鴻溝指由不同性別、年齡、收入、階層的人在接近、使用新信息技術的機會與能力上的差異造成不平等進一步擴大的狀況,過去30年,數字鴻溝現象日益凸顯。其中,代際差異是數字茄稿鴻溝的重要表現形式,即老年群體和青年群體在信息科技接受程度、使用頻率和知識掌握上存在巨大差距。在接入端,無論是使用非移動網路的比例還是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比例,老年人均明顯低於年輕人。截至2020年3月,我國60歲以上老年網民占網民總數的6.7%,老年網民普及率為23.7%,不及年輕網民(73.0%)的1/3(根據2019年末我國人口總量和構成進行估算)。同樣,我國每2個人中就有1個人使用手機上網,但每5個老年人中才有1個人使用移動互聯網。
【試題模擬】
近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技術被應用於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而老年人數字鴻溝的問題也日趨嚴重。對銀發浪潮數字鴻溝,請談談你的看法。
【聚焦觀點】
一、概括提煉話題,給予否定評價
二、結合實際,分析現狀、影響、原因等
[現狀]
互聯網下的生活多姿多彩,無論是疫情期間的網上就診、外賣到家、居家網課進行學習,還是雙十一全球購物狂歡節,其主要的使用對象還是年輕人,而很多老年人因為缺乏對現代科技的適應力、掌控力、駕馭力而被迫望“雲”興嘆。
[影響]
1.老年人無法從信息化服務中享受到各種服務,比如預約掛號看病,比如在線查詢養老金。
2.因為對於互聯網傳播規律的掌握力薄弱,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成為網路謠言、詐騙的受害者。
3.老年人自覺受到社會拋棄,內心敏感,甚至抑鬱,造成新的社會排斥和不平等。
[原因]:
1.老年人自身文化素養普遍較低,對於學習高科技不自信,主動性不高。
2.社會關注幫扶不夠。
3.家人不重視,子女對此關心甚微,面對父母的學習請求不耐煩。
4.網路上可供老年人娛樂的信息存量甚少,質量不高。
三、提出解決辦法
1.自我重視,作為老年人應該主動選擇擁抱信息化時代,認識到新時代下信息化生活帶來的好處和便捷,激發內心的自主學習動力,也可以向身邊的同輩學習,主動融入數字生活。
2.家庭動員。動員家庭各成員的力量,子女可以通過與父母面對面的溝通和互動來傳授新媒體的使用經驗進行教育反哺,教會老人弊納廳基本的上網操作和功能,提升老年人利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
3.社會協作租隱。社區、社會組織大力推進老年人公益數字化服務項目,比如老年活動中心設置體驗、展覽活動;或者老年大學開設相關課程,為老年人提供互聯網和數字信息培訓;志願者服務內容增加教會老年人學習和運用智能手機、互聯網等內容,幫助其提高信息化應用能力。
4.政企聯動,第一,政府應當增加資金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推進老年人數字信息服務普及工作,同時,企業也要主動將更多優質的豐富的適合於老年人生活需求的信息投入互聯網空間,加大老年人網路內容的生產與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