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人同時患有肺炎及心肌梗塞,怎麼治療
老年人肺炎的治療: 老年人口服吸收不穩定,宜注射給葯。肝腎功能減退者,根據抗菌葯物代謝和排泄途徑,酌情減量。老年人的腎功能已有明顯減退,應慎重用氨基糖苷類葯。有肺膿腫形成時宜予以引流。老年肺炎抗生素的選擇還需根據病人的病情,用葯個體化。若病人不是高齡,平時的健康狀態尚好,沒有嚴重的慢性疾病和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則可選用較一般的抗生素,在體溫,血象正常,痰液變白以後3~5天則停葯觀察。若病人高齡,基礎狀況差,伴有嚴重慢性病和肺炎並發症,或肺炎中毒症狀很重,則可選用強效廣譜抗生素,或聯合用葯,力爭盡早控制感染。一般認為,青黴素類加氨基糖苷類,或頭孢菌素加氨基糖苷類有協同抗菌作用,而青黴素加頭孢菌素類有擴大抗菌譜,葯效相加作用。治療老年肺炎療程應適當延長,在體溫,血象和痰液正常5~7天後再考慮停葯。肺炎治療過程中應復查胸片,原則上抗菌葯物應用到肺陰影基本或完全吸收,至少應大部分吸收。但部分老年人,尤其是患有COPD或長期卧床者,兩肺底常可聽到細濕啰音。不必為此而長期應用抗生素。 1.早期發現,及時診斷。 2.合理應用抗生素 正確選用抗生素是治療老年細菌性肺炎的關鍵。一旦確診肺炎,宜盡早足量應用抗生素,必要時聯合用葯,並適當延長療程。開始時可進行經驗性治療,待致病原明確後則可有針對性的選葯或參考葯敏結果來選擇抗生素。 3.重視全身綜合治療措施 老年肺炎一旦確診,應住院治療,卧床休息,室內保持空氣新鮮和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發熱和呼吸急促的患者不顯性失水增加,應予補液並維持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以利排痰和減少並發症。如伴胸痛可用少量止痛劑,體溫過高者應予降溫,以免誘發或加劇心力衰竭或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但要避免大量給予解熱止痛劑致使患者大汗淋漓而虛脫。止咳平喘和祛痰劑的應用有利於解除支氣管痙攣和痰液的稀釋排出,但應避免應用強效鎮咳劑。痰液黏稠,咳痰困難者可給予濕化治療、翻身叩背或體位引流,保持呼吸道通暢。低氧血症者給予氧療,改善患者營養,糾正貧血和低蛋白血症有利於病情恢復。鼓勵適當的活動,注意通便和避免用力,減少肢體靜脈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的發生。伴發的基礎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也應積極治療。
B. 科普丨這四種抗菌葯,老人慎用!(抗菌葯物科普五)
點擊「重慶葯品監管」 可以訂閱哦!
導語
人吃五穀雜糧,怎能不得病?生病後,大家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就是服用葯物。被視為「萬能葯」的抗菌葯,總在患者的首選葯品名單之列。但是,抗菌葯真的可以「包治百病」嗎?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指出,抗菌葯物的耐葯性已對人類 健康 造成嚴重威脅。目前,防止抗菌葯濫用,減少細菌耐葯的產生,幫助公眾樹立科學用葯、合理用葯觀念非常必要。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免疫功能日漸衰退,身體抵抗力隨之下降,老年人更易出現細菌感染,使用抗菌葯的幾率要高於年輕人。與此同時,老年人又存在臟器功能衰退的情況,對抗菌葯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均降低,相比年輕人更易出現不良反應。
因此
老年人在使用抗菌葯時
要 慎之又慎
必須提醒 的是,老年人不可擅自使用抗菌葯,若病情需要必須用葯, 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 ,不隨意增減葯物劑量,並按療程服葯。
用葯時一定要注意觀察身體不適症狀,必要時停葯觀察;用葯時還要注意監測肝腎功能,及時調整葯物劑量;糖尿病患者禁用加替沙星。
☞ 4種抗菌葯,老年人要慎用! ☜
《中國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葯判斷標准》中明確列出,老年人 不適當 用葯涉及 13 個大類的 72 種葯物,其中的 28 種為高風險葯物, 44 種為低風險葯物。這些存在風險的葯物中有4種抗菌葯, 包括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加替沙星、克林黴素和萬古黴素 ,老年人使用時應密切監測葯物的潛在風險。這幾種葯的風險表現如下:
1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包括慶大黴素、妥布黴素、依替米星、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卡那黴素、鏈黴素,其潛在風險包括腎損傷和耳毒性,腎損傷時可出現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耳毒性表現在聽力明顯下降,甚至發生耳聾。
2
加替沙星
潛在風險包括血糖異常(高血糖或低血糖),神經異常(頭暈、抽搐、暈厥、意識模糊、癲癇等),心臟異常(心悸、心動過緩等)。
3
克林黴素
潛在風險包括過敏樣反應(過敏性休克、高熱、寒戰、喉頭水腫、呼吸困難等)以及泌尿系統問題(血尿、急性腎損傷等)。
4
萬古黴素
潛在風險包括中毒性表皮壞死症、剝脫性皮炎、肝損傷、腎損傷、休克、過敏症等。
老年人應謹慎使用上述抗菌葯,宜選用潛在風險小的抗菌葯如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等。
☞ 老年人使用抗菌葯,記住4個字! ☜
老年人胃腸道蠕動減緩,體弱抵抗力差,腸道十分敏感,一旦使用抗菌葯物或使用時間過長就會 引起葯源性腹瀉 。目前,引起抗菌葯相關性腹瀉的主要有 阿莫西林、頭孢菌素類、林可黴素、克林黴素 等,服用前要記住以下4個字。
訴
患者就診時應主動向醫生毫無保留訴說自己的病情、用葯,以及有無葯物過敏史,以幫助醫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試
病情確實需要使用抗菌葯的患者,最好先做個 抗菌素葯物敏感試驗 ,以判斷自己是否適合使用,以及選出最合適的抗菌葯。
遵
服用抗菌葯物時,從劑量、時間及療程一定要 遵醫囑 ,不可隨意增加或減少,以確保用葯安全。
察
在家用葯時,患者應注意觀察自己的大便變化情況,有條件者可寫個用葯日記,若有病情變化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尤其是出現長時間腹瀉應盡快就診。
END
▼
往期精彩回顧
▼
重慶市葯監局四個檢查局掛牌成立國家葯監局部署開展醫療器械「清網」行動,重點針對這些違法行為重慶一男子吃了盤香椿炒蛋,竟多器官衰竭!這些菜吃前要焯水!
C. 老年性肺炎怎麼治療
老年肺炎一般治療
老年肺炎西醫治療
一、西醫治療
老年肺炎抗生素的選擇及合理應用
1)致病菌確定之前:主要考慮革蘭氏陽性球菌感染,首選青黴素類或第一代頭孢菌素。輕症患者可用口服抗菌葯,如阿莫西林,用法0.25-0.5每8小時一次口服。或用青黴素G注射,80萬單位,2次/日:靜脈點滴240萬單位-480萬單位,2次/日。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紅黴素1-2g,2次/日,分次靜脈滴注,或口服羅紅黴素150mg,2次/日。中等症狀以上者,應用強的抗生素,如第二、三代頭孢菌素(西力新)2-4g/日,分兩次靜滴。頭孢三嗪(菌必治)2g,1次/日靜滴。頭孢派酮(先鋒必)1-2g,2次/日靜滴。頭孢他啶(復達新)1-2g,2次/日。
2)致病菌確定後:應根據病菌種類及葯敏結果選擇用葯。
革蘭氏陽性球菌:一般採用廣譜抗生素,或聯合用葯。如流感桿菌、肺炎桿菌,可選氨苄青黴素6-10g/日靜滴,或用二、三代頭孢菌素。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首選二、三代頭孢菌素或三代喹諾酮類,也可聯合用葯。軍團菌肺部,首選紅黴素。
支原體或衣原體:首選紅黴素,或環丙沙星,用葯時間2-4周。
厭氧菌:多為雙相感染,應用青黴素G或廣譜抗生素加甲硝唑500mg,2次/日靜滴,用葯時間7-10天。
(2)醫院獲得性肺炎
由於致病菌復雜、革蘭氏陰性菌多、兩種以上細菌感染及耐葯菌多,故首選廣譜抗生素,如第二、三代頭孢素,必要時聯合用葯。
合理應用抗生素,防止濫用,盡量減少不良反應及耐葯菌的產生,應掌握以下原則。
1)熟悉選用葯物的適應症、抗菌活性、葯動學、葯效學和副作用。
2)根據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狀態合理用葯。老年血漿白蛋白減少,腎功能減退,肝臟酶活力下降,用葯後血葯濃度較青年人高,半衰期延長,易發生毒副作用,故用葯量應小,為成人用葯量的50%-70%(1/2-2/3)。並應根據腎功能情況選擇用葯,慎用氨基糖甙類。
3)老年人胃酸分泌減少,胃排空時間長,腸蠕動減弱,易影響葯物的吸收,對中、重症患者,應採用靜脈給葯為主,病性 好轉後改口服。
4)及早確定病原學診斷,根據致病菌及葯物敏感度測定,選擇用葯。
5)掌握給葯方案及療程。因老年人多伴有其他基礎疾病,故給葯方法途徑選擇適當。用葯時間應長,防止反復。一般體溫下降,症狀消退後7-14天停用,特殊情況,如軍團菌肺炎用葯時間可達3-4周。急性期用葯48-72小時無效者應考慮換葯。
6)治療中應嚴密觀察不良反應。老年人易發生菌群失調、偽膜性腸炎、二重感染,應及時防治。
7)熟悉葯物間的相互作用,避免增加毒副作用,發揮協同作用。
D. 什麼抗生素最好
1、青黴素類:為最早用於臨床的抗生素,療效高,毒性低。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細菌的細胞壁發育失常,致其死亡。人、哺乳動物的細胞無細胞壁,因此有效抗菌濃度的青黴素對人、哺乳動物機體細胞幾呼無影響,因而對人體副作用較少。臨床常用的青黴素類葯有:青黴素G、氨苄青黴素、羥氨苄青黴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黴素等。
2、頭孢菌素類:本類抗生素自60年代應用於臨床以來,發展迅速,應用日益廣泛。習慣上依據時間及對細菌的作用,分為一、二、三代。
常用的有:頭孢氨苄(先鋒黴素Ⅳ)、頭孢唑啉(先鋒黴素Ⅴ)、頭孢拉定(先鋒黴素Ⅵ)、頭孢呋辛(西力欣)、頭孢曲松(羅氏芬)、頭孢噻肟(凱福隆)、頭孢哌酮(先鋒必)等。
3、氨基糖苷類:本類抗生素性質穩定,抗菌普廣,在有氧情況下,對敏感細菌起殺滅作用。其治療指數(治療劑量/中毒劑量)較其它抗生素為低,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耳毒性。
常用的有:鏈黴素、慶大黴素、霉卡那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黴素)等。
4、大環內酯類:本類抗生素均含有一個12—16碳的大內酯環,為抑菌劑,僅適用於輕中度感染,但是為目前最安全的抗生素之一。紅黴素為本類的代表,臨床應用廣泛,對青黴素過敏者常以本品治療。近年來研製開發了許多新品種,臨床效果顯著,如阿奇黴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黴素、羅它黴素、地紅黴素等。
常用的還有麥迪黴素、螺旋黴素、交沙黴素等。
5、四環素類:包括四環素、土黴素、強力黴素等。本類抗生素可沉積於發育中的骨骼和牙齒中,反復使用可導致骨發育不良,牙齒黃染,牙釉質發育不良,自妊娠中期至3歲,危險性最大,並可持續至7歲甚至更久,故孕婦、哺乳期婦女及8歲以下小兒禁用。
6、氯黴素類:本類抗生素特點是脂溶性高,易進入腦脊液和腦組織,並對很多病原體有效,但可誘發再生障礙性貧血,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包括氯黴素、琥珀氯黴素等。
7、林可醯胺類:包括林可黴素、克林黴素等。
8、多肽類及其它抗生素:本類抗生素結構復雜,按結構特徵難以歸類,如萬古黴素、多粘菌素E、磷黴素、制黴菌素等。
E. 老年人用葯別超四種,應該注意什麼
對於老年人來說,在用葯過程中,他們本身無法調整劑量。他們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正確劑量的葯物來改善病情。在改善病情的過程中,許多老年人發現,當病情好轉時,他們可以減少劑量,當病情惡化時增加劑量,由於葯物的作用,你的自我調節劑量可能會影響你的健康。
老年患者常用的葯品種類較多,由於葯品之間的相互作用,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較高,如口服降糖、抗凝、磺胺類葯物,可引起低血糖,加重出血;如果在同一瓶內注射大劑量青黴素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可能會降低療效,因此,老年人應集中用葯,盡量減少用葯種類,卡達類葯物種類越少越好老年人肝腎功能普遍下降,隨年齡增長而明顯下降,因此應考慮抗生素的排泄,抗生素的副作用是常見的。比如青黴素過敏,應選用青黴素類抗生素,長期使用抗生素後,患變形桿菌感染和念珠菌感染尤為危險。
F. 怎樣合理選擇抗生素
在有明確指征下選用適宜的抗生素,採用適當的劑量和療程,達到殺滅致病菌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
正確使用抗生素的原則是:
1.用葯指征明確。及早明確病原菌,然後選擇合適的抗生素。
2.針對性要強,最好選用一種葯物。
3.劑量要足、療程要夠。這樣既保證療效,也可防治病菌產生耐葯或病情反復。
4.掌握既往用葯反應。主要了解以往有無對葯物的過敏史。
5.選擇適宜的給葯方法。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為主,較重者宜肌肉注射給葯,嚴重者可靜脈輸液。
6.按醫囑用葯。不能隨意增量或減量,更不能隨便改葯或加葯。
7.有肝腎功能損壞者用葯宜慎重。有腎功能損害時要慎用氨基糖苷類、多肽類、萬古黴毒等葯物。有肝功能損害時應慎用氯黴素、四環素、大環內酯類、利福平、兩性黴素B等葯物。
8.有下列情況時不宜用抗生素:①病毒感染;②發熱原因不明;③對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術前後預防感染。
聯合使用抗生素 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抗生素同時使用。正確的聯合用葯,可提高療效,縮短療程,促進康復。但如果聯合不當,不僅會導致不必要的浪費,還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反應,甚至增加病原微生物的耐葯性。
有以下情況時可聯合用葯:①病因未明的嚴重感染;②單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嚴重感染;③單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④較長期用葯細菌有可能產生耐葯者;⑤能夠減少毒性較大葯物劑量的。
老年人的使用 由於老年人常有以下特點:①生理功能減退,組織器官功能降低易患感染;②常患有多種慢性疾病,抵抗力低下易並發感染;
③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防禦致病菌的侵入易發生感染。而且,老年人在生理上的特點為:①胃黏膜萎縮、胃液分泌減少,會影響口服葯物的吸收;
②活動減少,局部血流量減少會影響注射葯物的吸收;全身肌細胞內含水量和肌肉組織減少,脂肪相對增多,使葯物分布發生變化;
③肝組織縮小,局部血流量減少影響了葯物在肝臟的代謝;④腎臟的濾過率降低,加之腎動脈硬化,葯物的排泄功能減退。
所以,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堅持以下原則:①診斷一經確定,應及時使用抗生素;②選擇毒性低且有效的抗生素;③盡量實行劑量個體化;④在病情允許情況下,盡量選擇老人易接受的劑型和簡化的用葯方案;⑤用葯中,應注意提高老年人的免疫能力,特別注意觀察各種不良反應並及時採取措施。
嬰幼兒的使用 由於嬰幼兒體內酶系統尚未成熟,生理代謝過程隨著成長的變化而變化,對抗生素的作用(如葯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起著重要的影響。
因此,用葯量需按年齡(月齡、周齡,甚至日齡)的不同來調整劑量和用葯間隔時間,同時強調個體化用葯,並謹慎計算和認真核對葯物劑量。
家庭中常按年齡折算葯物劑量,方法如下:新生兒用成人量的1/10;嬰兒用成人量的1/5;幼兒用成人量的1/4;學齡前兒童用成人量的1/2;學齡兒童用成人量的2/3。 嬰幼兒感染時抗菌葯物的應用原則是:應選用毒性低、抗菌效能強、抗菌譜較廣的葯物。
可選用青黴素類、頭孢黴素類和大環內酯類(除酯化物外)抗生素;慎用氨基糖苷類、氯黴素類抗生素;禁用萬古黴素、多粘菌素、四環素及磺胺類、硝基呋喃類及喹諾酮類抗菌葯。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的使用 正確認識抗菌葯物對胎兒及嬰兒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濫用抗生素或認為抗生素對胎兒、嬰兒有影響,而忽略疾病的治療都不利於母嬰的健康。
一般妊娠期幾乎所有攝入葯物均可經「胎盤轉移」進入胎盤體內,哺乳期用葯時多數葯物可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
葯物達到胎兒或嬰兒體內的濃度及對他們的影響,均受母嬰、胎兒或嬰兒的吸收、代謝及葯物的性質、胎盤功能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慎重選擇葯物十分必要。要注意避免使用具有細胞毒性或致畸作用的抗生素。
供孕婦使用比較安全的抗生素有:青黴素類、頭孢黴素類、大環內酯類(除酯化物外)和林可黴素類。妊娠期應避免使用的抗生素有四環素、紅黴素、紅黴素酯化物、氨基糖苷類。
妊娠早期應避免使用的抗菌葯物有甲硝唑、利福平、TMP、氟胞嘧啶、酮康唑、喹諾酮類等。妊娠後期應避免使用的抗菌葯有氨基糖苷類、磺胺類抗生素、氯黴素等。
肝功能減退時抗生素的應用 應避免使用在肝內代謝、經肝膽系統排泄或對肝臟有損害的抗菌葯物。此外,葯物的劑量也應進行相應調整。
腎功能減退時抗生素的應用 應避免使用經腎臟排泄且對腎臟有害的葯物。對於主要經腎臟排泄但對腎功能損害不大的葯物,宜根據腎功能和血葯濃度監測結果來調整該葯劑量和給葯間隔時間,以防葯物過量中毒。
此外,臨床應用抗生素時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嚴格掌握適應證 凡屬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而且除考慮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針對性外,還必須掌握葯物的不良反應和體內過程與療效的關系。
2.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採用抗生素 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懷疑為細菌感染者外,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後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檢出,且使臨床表現不典型,影響臨床確診,延誤治療。
3.病毒性或估計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抗生素對各種病毒性感染並無療效,對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是無害無益的。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為細菌感染者外,一般不採用抗生素。
4.皮膚、黏膜局部盡量避免應用抗生素 因用後易發生過敏反應且易導致耐葯菌的產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黴素、桿菌肽外,其他抗生素特別是青黴素G的局部應用盡量避免。在眼黏膜及皮膚燒傷時應用抗生素要選擇適合的時期和合適的劑量。
5.嚴格控制預防用抗生素的范圍 在下列情況下可採用預防治療: ⑴風濕熱病人,定期採用青黴素G,以消滅咽部溶血鏈球菌,防止風濕熱復發。
⑵風濕性或先天性心臟病進行手術前後用青黴素G或其他適當的抗生素,以防止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⑶感染灶切除時,依治病原菌的敏感性而選用適當的抗生素。
⑷復合外傷後,採用青黴素G或四環素族以防止氣性壞疽。
⑸結腸手術前採用卡那黴素,新黴素等作腸道准備。
⑹嚴重燒傷後,在植皮前應用青黴素G消滅創面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或按創面細菌和葯敏結果採用適當的抗生素防止敗血症的發生。
⑺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擴張症患者,可在冬季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限於門診)。
⑻顱腦術前1天應用抗生素,可預防感染。
6.強調綜合治療的重要性 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人體防禦機制的重要性,不能過分依賴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視了人體內在的因素,當人體免疫球蛋白的質量和數量不足、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細胞性能與質量不足時,抗生素治療則難以秦效。
因此,在應用抗生素的同進應盡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狀況得到改善;採取各種綜合措施,以提高機體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過高的體溫;注意飲食和休息;糾正水、電解質和鹼平衡失調;改善微循環;補充血容量;以及處理原發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