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走路不穩搖晃東倒西歪是怎麼回事嗎
走路往一邊歪,有可能是過度勞累、腦血管病變、神經系統病變等引起的。
1.過度勞累
如果平時過度勞累,沒有休息好,會感覺到身體疲乏,走路的時候容易向一邊歪,但是休息之後症狀就會好轉。
2.腦血管病變
有可能是腦血管病變引起的,例如腦出血、腦梗死、腦缺血發作等,多見於老年人。
3.神經系統疾病
還可能是神經系統疾病,例如眩暈、頭暈,當病情嚴重時,就可能會出現這種症狀。
如果出現走路往一邊歪的現象,休息之後仍然得不到緩解。患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做相關檢查,明確病因,針對性治療。
❷ 老人走路歪斜的原因
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徐大媽總是莫名的走路絆倒,特別是在路面高低不平的地方,也說不清是為什麼,母親徐奶奶便以為是年紀大了腿腳不靈活、血液循環不好引起的,特意帶到醫院檢查但並沒有查出所以然來,家人看著徐大媽身上常有走路摔傷的痕跡,也越來越不敢走樓梯,只能是干著急......
一次和鄰居們聊天時得知,隔壁陳奶奶家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兒子陳大伯幾年前做眼科檢查時發現得了白內障,那段時間也是經常摔倒,後來做了左眼的白內障手術後好了許多,最近又出現了這種情況!於是兩位老人便帶著兒女來到浙江省眼科醫院之江院區找到幾年前成功為陳大伯做了左眼白內障手術的傅映暉主任,傅主任為他們做了詳細的眼健康檢查,原來徐大媽和陳大伯一樣都是得了白內障。
專家觀點
傅主任介紹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多有視力減退,且常易患白內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視力由於敏感度減弱或夜間視力下降,就容易被行走中的障礙物絆倒,因此要注意定期到眼科醫院檢查。
傅主任還強調,老年人常常合並較為嚴重的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甚至有的生活不能自理,當出現視力減退看不清楚路的時候,往往不能准確地表述出來。所以當家中老人經常出現走路絆倒,不敢走樓梯又說不清為什麼的時候,大家更要留意到專業眼科醫院檢查是否是由於視力減退引起的。
「唐氏綜合征」這個關鍵詞,註定了這次的白內障手術較常人更復雜,本著嚴謹的醫療作風,傅主任在詳細詢問了陳大伯和徐大媽的的病史後,對其眼部條件進行全面評估。按照正常白內障手術流程進行,應實施表面麻醉下超聲乳化手術,這也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但唐氏綜合征患者的配合度底。經過詳細的術前評估,傅主任最終決定實施全麻手術,盡可能減少病人的痛苦。
❸ 走路不穩搖晃東倒西歪是怎麼回事嗎
引起走路不穩,有些打晃的原因有很備笑多,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上了年紀的老人平衡力下降。
2、缺仿茄含乏維生素B12:這樣情況下,容易引起貧血,更會引起脊柱變形等脊髓疾病,從而出現雙下肢無力、走路不穩等症狀,可通過補充維生素B12的方式進行治療。
3、缺鉀:低血鉀最突出的表現是四肢酸軟無力,下肢最明顯。 豆類、蔬菜、水果吃得少,夏天大量出汗都容易導致缺鉀,建議少吃過甜、過鹹的東西,平時不要過多的飲用純凈水,以保證水中礦物質的補充。
4、腦梗塞:腦梗塞除了會出現偏納配癱、手腳不靈活外,走路不穩、經常頭暈也是腦梗的前期症狀,所以平時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出現走路不穩的現象,最好能去神經內科就診檢查,及早發現及早診斷才能及早治療。
❹ 有的老年人走路為什麼走偏
老年人出現走路偏向,往往是因為有可能出現以下一些疾病:
1、腦梗塞或腦梗塞後遺症;
2、腰椎或下肢功能障礙;
【建議】針對這些疾病還需要做相關的檢查來進行排除。
❺ 老人突然走路不穩,向一邊斜著走是怎麼回事
腦血管疾病可能性大,盡早檢查明確診斷,積極治療。
❻ 經常走路歪斜是什麼原因
經常走嘍歪斜是什麼意思?這是天生的毛病。她會不會改掉的?
❼ 老年人走路不由自主往一邊偏斜是怎麼
你好,老年人走路不由自主往一邊偏斜,有可能是股骨頭病變造成的,需要去醫院拍個片子檢查一下的。<br><br>檢查清楚後及時的對症進行治療,如果不是很厲害的話,可以先服用葯物控制病情的,祝你健康。
❽ 走路歪斜什麼原因
走路往一邊歪可能是一種平衡障礙,大多數見於小腦的病變,可表現為頭暈、走路往一邊偏斜,嚴重時還可以碰鏈出現小腦性語言,常見於腦缺血或者腦出血,建議行顱腦CT或磁共振檢查明確診斷,然後再對症治療。
另外,走路往一邊歪,也可見於枕葉病變。當枕葉病變時,會導致視野缺損,視覺中樞出現問題,看不清一側的東西,導致病人出現走或褲路偏斜的症狀,這種情況多見於顱腦佔位性病變,一般病變發展緩慢。
總之,走路往一邊歪在臨床上算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如果出現,需要及時到醫院行顱腦CT或磁共振檢查,以明確診斷,根笑團孫據病因對症治療。
❾ 老年人走路總是往前傾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種現象,不是老人有意前傾的。當年齡大了,內臟氣虛或虧,如果像年輕人那樣挺直身子行走,就會氣不相接而難以喘息。這是為適應生理上的衰退,不自覺出現的現象。
❿ 走路不穩搖晃東倒西歪是怎麼回事嗎
生活中常見走路不穩,走路歪歪扭扭,搖搖欲墜的樣子,很是吃力。當出現走路不穩的情況,患者的上肢也會不由自主的出現一些不協調的動作, 步態是指步行時的姿勢,是一種復雜的運動過程,要求神經系統和肌肉的高度協調,同時涉及到脊髓反射和大、小腦的調節,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相互協調。因此觀察步態可提供重要的神經肌肉系統疾病線索。肌肉無力的部位和程度決定了導致走路不穩的類型。那麼這種情況有哪些疾病導致的呢?
中風後遺症:椎基動脈供血不足是指由於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病變、或因頸椎退行性變、骨質增生等原因,壓迫椎動脈,導致腦部供血不足,而誘發一系列缺血症狀。 因上述症狀是缺血引起的,尚無梗塞形成,所以CT和核磁共振多無陽性發現。 椎基動脈供血不足的主要表現為:(1)急性起病,中老年多見,多伴有頸椎病,可反復發作;(2)眩暈或頭暈多伴惡心、嘔吐、耳鳴;(3)共濟失調,多為一側肢體,表現為站立不穩,踩空感,走路時向患側傾斜;(4)半身麻木、無力、言語不清、視物模糊、復視、頭痛等。(5)短暫性遺忘等。 由於腦血管硬化,引起腦缺血,運動神經失靈,可產生共濟失調與與平衡障礙,且容易發生跌跤,也常是一種中風先兆症狀。
肌張力障礙:起病初期,往往在開始行走時都會出現一側足部不隨意的足趾跖屈,行走時足跟不能著地,稱之為「足趾步態」。在發病的早期,這種異常動作僅影響一些隨意動作,如影響往前行走,而不影響其他方向的動作,如後退,或橫行時行走就完全正常。也有表現為一側下肢突然的彎曲或反射性的痙攣。幾個月或幾年後,這種不自主的異常動作,靜止時也會出現,並漸進性擴展波及鄰近部位的肢體,最後波及面部、頸部以至全身。
脊髓空洞症:頸胸段空洞影響脊髓前角,出現一側或兩側上肢弛緩性部分癱瘓症狀,表現為肌無力及肌張力下降,尤以兩手的魚際肌,骨間肌萎縮最為明顯,嚴重者呈現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經下行根受影響時,多發生同側面部感覺呈中樞型痛,溫覺障礙,面部分離性感覺缺失形成所謂「洋蔥樣分布」,伴咀嚼肌力弱,若前庭小腦傳導束受累,可出現眩暈,惡心,嘔吐,步態不穩及眼球震顫,而一側或兩側下肢發生上運動元性部分癱瘓,肌張力亢進,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征陽性,晚期病例癱瘓多加重。
每一種疾病導致的行走障礙都是不一樣的,嚴重程度也是有區別的,所以在以上疾病出現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去醫院就診,在控制病情的基礎上找對方法及時治療徹底,以免留下後遺症,導致生活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