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養老機構收入有哪些

養老機構收入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0-12-09 23:18:29

『壹』 成都哪些小區退休老人多且退休收入有保障的,因為我是做高端養老老的,想找一些

你就找那些公檢法機構生活區的,或事業單位生活小區的,那裡的老人大都有錢。

『貳』 在養老院的老人們的收入主要有哪些

這個問題還真沒准,有可能老人沒養老金,只是子女照看不過來。由專子女跟老人協商送到養老屬院的。那錢肯定是子女出了。我這面老人養老金要是工人的話也就是1000左右吧,要是退休老幹部那養老金就要高的多了。這還得看情況而定。希望能幫到你。

『叄』 一個項目如何在養老院內增加收入

在開始創辦廣外老年公寓時,張福祥沒有想到,以「為世上父母解難」為宗旨之一的養老院,卻在3年後成了他的難題。

張福祥介紹:「房租每年200萬元,40餘名護工、近20名後勤人員、5名醫護人員,一期投入700餘萬元,二期截止到目前已經投入500餘萬元。」然而,廣外老年公寓現在每個月僅有40餘萬元的營業額,「不要說現在盈利,就是幾年後都不敢想像。」

據民政部2015年1月公開數據,一半以上的民辦養老機構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辦養老機構長年處於虧損狀態,能盈利的不足9%。民辦養老院緣何陷入經營困境?同時又面臨哪些現實問題?

供需錯位的背後

「民辦和公辦差太遠了。」張福祥不禁感嘆,「政府建養老院,土地、房子、設備、人員,一切都有財政支持。我們創辦養老院,一切都要靠自己。」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養老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員成緋緋看來,公辦和民辦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資金支持,因為養老機構的資金壓力往往來自硬體方面。而公辦養老機構的硬體設施都是政府出資建設。

以土地為例,公辦養老院是免費拿到國家土地,民營養老院卻要以市場價格拿地。盡管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將非盈利性養老院列入劃撥土地的使用范疇之內,但與養老院的微利性質相比,成本依然很高。

土地和硬體的成本也直接反映在民營養老院的收費標准上。北京市六城區的養老院收費絕大多數在1300~2800元/月,要比公辦養老院的收費高出一倍。譬如,北京市海淀區千禾敬老院網上報價為2550~6500元/月;位於北京昌平區的泰康之家燕園最高收費甚至達到20000元/月。

由於養老院供給與老人實際需求的錯位,城郊的養老院入住率大都很低。據上述藍皮書數據,懷柔、延慶、門頭溝和順義入住率低於30%,朝陽等7個區入住率低於50%。

成緋緋認為,入住率低,以致入不敷出是造成民辦養老院經營困難的直接原因。由於供需錯位、服務專業化水平不高、對市場需求缺乏科學預測等因素,2009年至2013年間,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床位平均使用率從78.8%逐年下降為69.4%。

政策難以落實

事實上,政府並非沒有給予民辦養老院以財政性支持。2000年以來,國家便陸續出台了《關於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機構的意見》、《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非盈利性的民辦養老院不僅能拿到一次性的建設補貼,還有床位補貼,稅收減免、水電優惠等各項政策。

以北京市為例,2013年北京市就印發《關於加快本市養老機構建設實施辦法的通知》,通知中給予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一次性建設資金支持。並要求區(縣)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按1:1比例配套。

然而從政策出台到政策落實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成緋緋認為:「有些地方政策落地有延遲,有些地方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落地。」其主要原因在於政府出台的政策與資金沒有匹配。

除了資金配套,在實際補貼申請中還會出現各種審批程序復雜、申請標准不明確等現象。這讓養老院的不少運營者們「既非常郁悶又哭笑不得」。

高風險的代價

由於老人往往身體虛弱、疾病纏身,養老行業也被冠以高風險行業。一些養老院基於風險和收益的考慮,往往不願接收失能、不能自理的老人。而接收這類老人也往往意味著更高的價格。以什錦花園養老院為例,半自理老人的護理費為一個月800元,而不能自理的費用要達到1300元,特技護理的價格則根據護理程度而直接面議。

更高收費的背後存在著更高的風險。因為一旦老人在養老院內出現什麼問題,養老院不僅可能要面對家屬漫天要價賠償,還可能吃上官司。

然而,恰恰是風險較高的失能半失能的養老機構才是市場真正所需。成緋緋的研究表明:「真正提供面向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民辦養老機構,床位在100張左右床位的養老機構普遍能夠實現良好運轉。」因此,除了期望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政策能夠落到實地、降低養老院的運營風險,民辦養老院自身找準定位,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同樣是擺脫困境,實現盈利的途徑。

養老院作為一個服務行業的一個經營實體,能否盈利,從財務的角度一般計算方式是:(經營收入)(經營費用)一成本=利潤。在做養老院的項目計劃時相關的盈利預測是必須的。我想應該包括幾大塊1養老院的土地,建築成本;2.設備,裝修等硬體投入;3醫護人員的工資和提成;4,日常辦公和維護保養費用;5,廣告和市場推廣費用,6,其他費用

目前我了解的養老院分為以下幾種模式

1: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養老地產和醫療服務緊密結合,可以為有醫療照料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專業和及時的服務,由於前期投資大並且需要和醫療機構的資源整合,所以目前只有大型的地產商(萬科,保利華潤等)有能力並有意願布局;高房價加上醫療服務,導致收費必然是所有養老模式裡面最高的,事實上這種模式的顧客群體針對的是高收入老人或子女,此類模式投資很大,盈利的模式實際上與房地產銷售模式相同,因為未來的市場需求很大,所以只要足夠的資金支撐再加上專業的管理服務,盈利前景可觀。

2:公辦養老院

公辦養老院一般是非盈利的機構,傳統上主要承擔鰥寡老人的日常照料等基本服務,屬於政府基本養老服務的一部分,大多服務單一。不過在國家下來的重視下,很多養老院在做升級改造,主要以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地區為主,尤其是北京,上廣州,浙江等地

3:公辦私營養老機構

顧名思義,由政府提供場地等硬體設施和政策法規支持,具體經營承包給私人養老從業公司和個人主要提供的大多是照料,看護,康復,娛樂等服務,能否盈利很大程度上要看與合作政府的合作條件,(據業內人士透露,和私人醫院一樣要有很多人在從醫保報銷上動腦筋,是正經經營的本分人能掙到錢?還是坑蒙拐騙,騙補騙貸的老闆在發財?這個我無話可說)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養老院普遍盈利水平不高(不包含公立非盈利養老院),醫養結合的機構大多在投入期,很多都還處在盈利模式的磨合期,更多的意義在於行業布局。很多私立養老院的設施落後,服務水平低下,不能提供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務;目前的老年人大多數是生於解放初期的老人,他們的特點是子女多,收入低,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如果不能提供真正優質的服務就很難吸引老人願意買單入住。

最近通過對這個行業的多方面了解,我現在的小其實是五味雜陳的,總結出以下幾點感觸:

1,老齡化是個全球性的問題,經濟越發達的國家就越嚴重,這是人類的共同問題,非洲那樣以農業為主,經濟落後的地區沒有老齡化問題,所以說高齡化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在日本和美國這樣發達的國家一樣也有很多低收入的老人的晚年凄慘度日,做的最好的應該是新加坡,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倡導和要求家庭保持三代同堂的模式,同時提供多種形式的補貼和幫助,從而真正做到了從身體和心靈的愛護,這樣的國家屈指可數,可以說老年人是市場價值不斷遞減的一個客群,從市場的角度,老人需要有消費力,這個市場才成立,從人性的角度上講,沒有錢的老人,他們的晚年要依賴於一個真正有實力和有擔當的政府

2,我曾經認為養老行業的痛點是沒有真正專業和護理人員,所以護理人員的培訓和上門服務可能是好生意,但是真的深入了解後,我發現也許是我想錯了,在日本這樣比我們早30年發展老年產業的國家,護工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一樣也是很低,虐待老人的事情屢見不鮮,在低生育率和高齡化同時》的情況下,期待有等多專業的護工進入市場是現實的事情,未來老年人需要更多專業的設備盡量完成生活自理,時代在進步,環境在改變,時至今日,養老行業這個傳統產業需要從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雲數據等多方面共同發力提高養老服務的水平和效率,提高被服務的老人的體驗舒適度,這可能是未來的選擇,目前需要耐心等待時機的成熟!

3,哪一部分人才是養老產業的主要顧客群體?

1958年之後出生的人群,這一部分人是被計劃生育的一群人,也是中國改革開發後經濟發展迅速的參與者,社會變革的見證者,孩子大多不在身邊,有一定經濟實力,熟悉互聯網,他們的需求才是未來30年養老市場的潛力所在!

4,養老服務的目的是什麼?

開始我一直認為老人需要的是醫療照護,看護,康復,誠然這些確實是目前很多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的需求,還是剛需,但是目前能提供的服務很少,也很難,難在法律法規不完善,難在沒有專業的人和技術和設備?最關鍵的是這部分剛需最應該承接的是醫院或者醫療養老機構,而這部分在國家的戰略規劃9064中,只佔4%,難道養老行業需要的就是接屎接尿,喂飯洗澡嗎?老年人更應該擁有自由,自主,自我的後半生,至少我對我的未產下載這樣設想的,堅持運動,堅持學習,保持活力、老需要突破傳統的概念,要營造不一樣的老年活,讓老年人有限的時光中盡量少的分布在病上!所以健康管理,歡度晚年才能賦予這個行業更多積極的情緒。

『肆』 養老院營業收入的增值稅怎麼計算

親:來養老院收入應該源是較營業稅,
申請養老服務機構的優惠政策
目前包括:稅收減免、用水、用電、用車、用管道燃氣以及對經審批的民辦養老機構給予一次性1000元的開辦補助和每個床位不低於120元的運營補貼。在費用減免方面,一般可享受以下優惠政策:
(一)免繳市政公用設施配套費、施工管理費、防空地下室易地費、牆體革
新費、學校校舍修建附加費、散裝水泥專項基金等有關收費。
(二)免繳城市煤氣和供水的增容費。
(三)用水、電、煤氣,按照居民生活或行政事業的分類價格擇低執行。
(四)福利性、非營利性的民辦養老院,暫免徵企業所得稅,以及民辦養老
院自用房產、土地、車船的房地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

『伍』 養老服務機構的財務報表的問題

主營業務收入:包括:個人繳納的養老院的生活費、住宿費和保健費;收養內無經濟收入、無贍養人且容無扶養人的老年人,由政府相關部門給予的補貼收入。
銷售費用:包括:主要支付宣傳費用。
管理費用:包括:養老院管理機構所支付的各種辦公費用。

『陸』 在教育培訓機構跟養老院兩個行業都什麼工作收入高,月薪一萬左右的

做家庭教師

『柒』 養老機構的所有收入都可免徵增值稅嗎

當然不是,得是符合免稅條件的。比如你養老機構可能也有小賣鋪賣東西,這個收入肯定不免稅。

『捌』 養老金屬於什麼類型的收入

保險

養老金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養老保險待遇。 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1991年,《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1991]33號)規定: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1997年,《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中更進一步明確:各級人民政府要把社會保險事業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貫徹基本養老保險只能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的原則,為使離退休人員的生活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不斷得到改善,體現按勞分配原則和地區發展水平及企業經濟效益的差異,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大力發展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同時發揮商業保險的補充作用。目前,按照國家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總體思路,未來基本養老保險目標替代率確定為58.5%。由此可以看出,今後基本養老金主要目的在於保障廣大退休人員的晚年基本生活。

http://ke..com/view/407916.htm

『玖』 有什麼因素能影響養老收入或者支出

開始養老規劃前的三個問題

與其他階段性的理財需求不同,養老規劃是一個長期規劃,越早開始越好,即使開始規劃的時間晚了,也總比等到退休才考慮養老問題要強的多。在開始規劃前,不妨先問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將有助於進行合理的養老規劃。

1、准備活到多少歲?人人都希望長壽,做養老規劃時,不妨將壽命預計久些,假定100歲。

2、享受多少年的退休生活?這取決於你想什麼時候退休,很多人希望早日實現財務自由的目標,無須工作還有足夠的收入,盡情投入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假定50歲退休,用100-50=50年,數字很誘人,然而這個數字越大,你要承擔的退休成本就越多。

3、退休以後享受什麼樣的生活?退休後應酬費、服裝費和交通費等項目會減少,而醫療費會相應增多,如果想在退休後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這個數字還是蠻大的。假定包括生活成本、醫療費用等等再內,每月的生活成本約為5000元,則每年平均需要6萬元。當然,如果你想有更多的旅行、滿足更多的愛好,這個數字會更多。

讓我們簡單算一下未來50年的退休生活需要多少錢:即50×6=300萬元。如果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這個數字會更多。假定每年3%的通貨膨脹率,24年後通脹將把你的300萬吞掉一半,最終的實際購買力將只有150萬元。問問自己以上三個問題,算一下退休後需要多少錢很有必要。

養老規劃的工具選擇

傳統的養老理財工具有銀行存款和社會養老保險等等。銀行存款難以抵抗通貨膨脹的侵蝕,社會養老保險保障水平較低,只能滿足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保障程度較弱,僅僅依靠上述工具養老往往會捉襟見肘。過去的一些養老經驗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養老需要。

隨著金融產品的創新和豐富,養老規劃可以選擇更多的理財工具。適合養老理財的常用工具還有:股票投資、債券投資、基金投資和商業養老保險等等。

適合養老理財的常用工具

產品 收益 風險 流動性

股票投資 較高 較高 一般

債券投資 一般 一般 較差

基金投資 視品種而定 視品種而定 好

商業養老保險 較低 較低 一般

其 他如:黃金投資、房產投資和收藏品投資等等。

其中,股票和債券的長期投資收益能夠抵禦通貨膨脹對財富的侵蝕,以美國為例,上世紀一百年間,美國的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為3.2%,股票和債券投資的年平均收益率達到了10.1%和4.8%。多年以來,全球的投資者喜歡從股市和債市中獲取長期回報,持續了一代又一代。然而,個人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投資和債券投資方面,由於信息不對稱、專業性不足和時間精力有限等因素,與機構投資者相比往往不具備優勢。

基金投資的風險收益視品種而定,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市場基金等等,風險收益各異,可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不同類型的基金品種,採取一次性投資或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基金的專業化管理可以幫助個人投資者從大量的投資細節中解脫出來,輕松享受財富增值的樂趣。

商業養老保險是社會養老保險的有益補充,品種較多,繳費水平比社會養老保險高,相應保障水平也高。風險收益水平較低,流動性一般,退保成本較高。個人在選擇商業養老保險時,可以結合自身需要的保障程度靈活選擇,重視產品的保障的功能,不要太關注某些產品附加的分紅功能。

此外,適合養老理財的品種還有黃金投資、房產投資和收藏品投資等等,依據個人對上述品種的熟悉程度、經濟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而定,這里就不詳細展開了。

養老規劃的三個建議

1、結合自身需求,參考專業建議

養老規劃首先需要結合自身的需求,自身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其次,養老規劃由於周期長、可選擇品種多、影響因素多,建議多徵求專業建議。個人可以通過銀行、保險、基金和證券公司等專業機構都可以了解更多理財信息和理財建議,也可以向獨立的理財顧問機構徵求理財建議。隨著理財市場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專業機構在提供的理財建議和理財服務時,已經由原先的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過渡。結合自身需求,參考專業建議,可以使養老規劃更合理、更科學。

2、兼顧長期收益和流動性需要

養老規劃是一項長期的理財規劃,理財工具選擇上要重視長期收益。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等都在獲取長期收益方面都具備優勢,年輕時對上述品種的投資比例可以相對高一些。隨著年齡的增加,風險承受能力的減弱,可以逐步增加對債券或債券型基金等品種的投資比例;同時需要兼顧流動性的需要,以貨幣市場基金或活期存款的方式保證流動性,至少保證手頭有預留3-6個月支出的應急資金,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增加預留應急資金(如1-2年),提高養老資產的流動性。

3、商業保險必不可少

股票投資、債券投資和基金投資等養老規劃的常用工具在長期回報方面都具備優勢,而在保險保障方面,商業保險是其他養老理財品種所不能替代的,同時也是社會養老保險的有益補充。商業養老保險操作相對規范安全,個人可以根據自己情況靈活選擇;同時建議增加重大疾病險、醫療險和意外險等保險品種組合,以提高應對大病或意外事故的風險承受能力,為晚年生活加強保障。

盡早開始養老規劃吧,未雨綢繆,結合自身需求,參考專業建議,兼顧長期收益和流動性需要,組合搭配養老理財品種,將有助於退休後過實現一個富裕、有尊嚴的晚年生活,盡享晚年生活的金色時光。

『拾』 教育培訓行業養老行業工資收入高的工作崗位都有什麼,需要會什麼工作技能跟經驗,您說說看謝謝

教育培訓行業自然是講師收入高,不過需要是「名師」,至少要對自己負責的專業,知識要過關。

閱讀全文

與養老機構收入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4050養老金補貼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533
老人應多吃什麼食物好 瀏覽:822
十堰市老年大學管網 瀏覽:428
寶寶長壽花怎麼養 瀏覽:113
養老保險打折 瀏覽:470
駕駛證自助體檢一般在哪裡 瀏覽:536
宜春老年大學有人說不要養老金 瀏覽:505
女60歲失地保險 瀏覽:55
長春市開養老院政策 瀏覽:792
四川綿陽萬人養老院 瀏覽:654
慰問敬老院活動簡介 瀏覽:831
養老金企業和個人 瀏覽:70
關於重陽節的口訣 瀏覽:519
用冰糖雪梨孝敬長輩們的作文 瀏覽:307
70歲以上還能買車嗎 瀏覽:940
長壽花澆什麼水能長成 瀏覽:653
2018退休金上漲到6000 瀏覽:190
廈門哪裡有不體檢的廠 瀏覽:679
佛山環市街道敬老院 瀏覽:559
女性的美容養生館一般有哪些項目 瀏覽: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