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開養老院國家給補貼嗎
按照國家的規定是有補貼的,但是因為各地的財政收入不同,補貼費不同。補貼項目包括:一次性建設補貼、床位運營補貼、培訓補貼、用工補貼、小額貸款與擔保、按揭貸款貼息。
1、暫免徵收社會福利院、敬老院、光榮院、養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性或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的企業所得稅、服務收入營業稅以及養老服務機構自用房產、土地、車船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減免其行政事業性收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對繳納水利建設專項資金確有困難的福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可報經主管部門批准,予以減免。政府主辦和特許經營的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通信、有線(數字)電視等經營單位應為福利性和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提供優質服務和收費優惠。
其中用水、用電、供暖、用氣(燃料)等價格與居民用戶實行同價,並免收相應的配套費;免收養老服務機構有線(數字)電視、寬頻互聯網一次性接入費。
3、福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發生的生活垃圾、糞便清運等費用,可在達標排放污染物的情況下,經負責徵收排污費的環保部門核准後免繳排污費。福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的救護與生活用車可根據有關規定和實際工作需要,經核定後免徵養路費。
4、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向福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的捐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前按規定予以扣除。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按國家扶持發展服務業的相關政策執行。
(1)養老機構的基本標准擴展閱讀:
政府補助的主要形式有:財政撥款、財政貼息、稅收返還、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
政府補助准則規范的政府補助主要有如下特徵:
1、無償性。
2、直接取得資產。
一是無償性。無償性是政府補助的基本特徵。政府並不因此享有企業的所有權,企業將來也不需要償還。這一特徵將政府補助與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政府采購等政府與企業之間雙向、互惠的經濟活動區分開來。政府補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條件,這與政府補助的無償性並無矛盾,並不表明該項補助有償,而是企業經法定程序申請取得政府補助後,應當按照政府規定的用途使用該項補助。
二是直接取得資產。政府補助是企業從政府直接取得的資產,包括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形成企業的收益。比如,企業取得政府撥付的補助,先征後返(退)、即征即退等辦法返還的稅款,行政劃撥的土地使用權,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等。不涉及資產直接轉移的經濟支持不屬於政府補助准則規范的政府補助,比如政府與企業間的債務豁免,除稅收返還外的稅收優惠,如直接減征、免徵、增加計稅抵扣額、抵免部分稅額等。
2. 老人到底應該在家養老還是到養老院養老
當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正式邁入「1.5億時代」之後,在家養老還是到養老院養老,幾乎已經成為每一個三代之家不可迴避的話題。
2017年12月29日,國家標准委發布了《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以下簡稱《基本規范》)。這是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管理方面的首個國家標准,標志著全國養老機構服務質量邁入標准化管理的新時代。
《基本規范》對養老機構的服務資質、服務項目等方面作了明確規定,並為全國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出了最低要求。其中包括養老機構提供服務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依法獲得相關許可;開展外包服務的,應與有資質的外包服務機構簽訂協議等。
民政部在解讀時表示,在貫徹落實《基本規范》的基礎上,全國將推動建立統一的養老機構等級標准,鼓勵養老機構在保證基本服務質量基礎上,實現更高質量、更多元化發展,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基本規范》的發布實施,將成為今後全國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等級管理的第一塊基石。
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有2.3億,占總人口的16.7%(65歲及以上人口15003萬人,占總人口的10.8%);而在其中,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8.3%,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51.3%。
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促使養老服務需求快速增長,養老機構成為老年人社會化養老的重要方式。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曾對每日經濟新聞(ws)記者表示,完全靠政府的養老模式難以成功,完全靠市場也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對於三無老人,由政府來兜底,社會大眾的養老事業則需要社會各種力量共同參與。這是比較符合中國文化、國情的養老方式。
據中泰證券研報預計,2016年國內養老產業市場規模接近5萬億元,預計2020年有望達到7.7萬億元,而到2030年則可能超過20萬億元。
機遇之下,許多國內企業,包括知名保險企業和房地產企業在內,都已開始布局養老機構。
不過民政部指出,由於缺乏全國統一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標准,養老機構開展服務質量建設缺乏可遵循的原則,社會評價養老機構服務質量也缺乏依據。另一方面,由於服務主體、所在地區、規模大小、興辦時間等方面有較大差異,不同養老機構的管理服務水平存在較大差別,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當前,由於行動不便、失智的老年人群體已經達到4000萬人,這也對當前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政部在解讀《基本規范》時表示,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關系2億多老年人口特別是40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關系他們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質量的大事。
明確提出資質及質量要求
在此情況下,民政部組織編寫並報請國家標准委發布了《基本規范》。
民政部指出,《基本規范》填補了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國家標准空白,健全了養老機構標准體系,為進一步規范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供了指引。
從標準的內容來看,《基本規范》明確了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的基本標准,為全國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出了最低要求。當然,《基本規范》鼓勵養老機構在具備基本質量的基礎上,能夠有不斷提升的機制和空間。
其中,基本標准包括養老機構應持有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提供餐飲服務的養老機構,應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外包服務應與有資質的外包服務機構簽訂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基本規范》明確,養老機構的內設醫療機構,應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明。
根據國家衛計委的數據,目前全國醫養結合機構已有5814家,床位總數為121.38萬張。相比於2億多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來說,百萬計的養老床位顯然遠遠不夠。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王雪輝認為,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正在不斷加快,這個過程還伴隨著高齡化和失能化的發展趨勢,這意味著未來我國對醫養服務供給機構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在服務項目與質量要求上,《基本規范》列出了出入院服務、生活照料服務、膳食服務、清潔衛生服務、洗滌服務、醫療與護理服務、文化娛樂服務、心理/精神支持服務、安寧服務等9方面服務項目。
其中,在部分項目上還嚴格設置了相關指標。例如,要求應組織老年人開展健康體檢,每年不少於一次;老年人II度及以上壓瘡在院新發生率應低於5%。
此外,在環境及設施設備管理要求上,《基本規范》要求,老年人居室內床位平均可使用面積不應低於6平方米,單人居室使用面積不低於10平方米。
對於評價方式,《基本規范》還明確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要求應每年開展不少於1次的服務滿意度測評,向住院老年人或相關第三方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並形成分析報告。此外,宜邀請相關專家或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服務質量進行評價。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陳旭李凈翰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台申請並獲得授權
其他用戶正在看
1、「世界工廠」的另一項強大能力,中國將靠Ta繼續改變世界!
2、2018第一天,董明珠就喊著要給員工分房子!原來,她也有難言的苦衷
3、新年出國買買買的人注意了!個人提現有新規,每年不超10萬
4、4小時跨年演講,羅振宇的干貨已挑好,他還給你留了個有趣的問題
3. 天津宜善園養老院坐落在那裡在天津那個區,基本情況如條件:價格等有個作 介簡。
所在地區: 天津 - 天津市 - 西青區 機構類型:養老院 機構性質:民辦 成立時間:內2018年9月 建築面積容:2.2萬平米 床位數:147張 收住對象: 自理 收費區間:8000 - 15000 特色服務: 可接收異地老人
4. 社會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摘要】基本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基本養老保險的目的是什麼?養老保險如何做到公平與效率相結合?基本養老金由什麼組成?基礎養老金月標準是如何確定的?參保人員繳費不足15年,個人賬戶儲存額如何處理?基本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一)保障基本生活。基本養老保險的目的是對勞動者退出勞動領域後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這一原則更多地強調社會公平,有利於低收入階層。一般而言,低收入人群基本養老金替代率(指養老金相當於在職時工資收入的比例)較高,而高收入人群的替代率則相對較低。勞動者還可以通過參加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獲得更高的養老收入。(二)公平與效率相結合。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既要體現社會公平,又要體現個體之間的差別,在維護社會公平的同時,強調養老保險對於促進效率的作用。(三)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目前大多數國家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都實行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原則,即要求參保人員只有履行規定的義務,才能享受規定的養老保險待遇。這些義務主要包括: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依法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並達到規定的最低繳費年限。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以養老保險繳費為條件,並與繳費的時間長短和數額多少直接相關。(四)管理服務社會化。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政府委託或設立社會機構管理養老保險事務和基金。
5. 辦養老院需要什麼手續
一、申辦人申請籌辦社會福利機構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1、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
2、申辦人的資格證明文件。
3、擬辦社會福利機構資金來源的證明文件。
4、擬辦社會福利機構固定場所的證明文件。
申辦人應當持以上材料,向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以下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民政部門進行審批。
二、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時,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1、申請《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的書面報告。
2、民政部門發給的社會福利機構籌辦批准書。
3、服務場所的所有權證明或租用合同書。
4、建設、消防、衛生防疫等有關部門的驗收報告或者審查意見書。
5、驗資證明及資產評估報告。
(5)養老機構的基本標准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第二十六條民政部門對社會福利機構的審批和年檢工作實行政務公開,有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的,視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社會福利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門根據情況給予警告、罰款,直至建議登記管理機關取締或者撤銷登記,並按管理許可權對直接責任人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構成犯罪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國家關於老年人、殘疾人和孤兒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侵害服務對象合法權益的;
(二)未取得《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擅自執業的;
(三)年檢不合格、限期整改後仍不合格的;
(四)進行非法集資的;
(五)未辦理變更手續,其活動超出許可范圍的;
(六)其他違法行為。
參考資料:網路-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6. 開辦養老院需要什麼條件
一、根據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凡具備相應條件(包括有合法、穩定的經濟收入)的申辦人,可以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提出舉辦社會福利機構的籌辦申請。
二、是申辦人申請籌辦社會福利機構的,應當提交下列材料: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辦人的資格證明的文件;批辦社會福利機構資金來源的證明文件;擬辦社會福利機構固定場所的證明文件。
三、是對老年服務機構的稅費政策扶持,暫免收社會福利院、敬老院、養老院、老年公寓等養老機構企業所得稅,養老服務收入營業稅,以及老年服務自用房產、土地、車船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營利性養老機構要照章納稅,如納稅確有困難的,按稅法管理許可權,報經稅務部門批准,可給予減免照顧;依法減免養老機構行政事業性收費;養老機構繳納水利建設專項資金確有困難的,可報經稅務部門批准,予以減免照顧。
必須有護士或者醫生管理者.(有耐心照顧老人的人,現在社會上這樣的人真少。)還得有成立個基金會.利用社會的幫助讓敬老院更好的發展.
需要提供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辦人的資格證明文件;擬辦社會福利機構資金來源的證明文件;擬辦社會福利機構固定場所的證明文件。向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民政部門進行審批。 如果是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組織和個人,華僑以及國外的申辦人採取合資、合作的形式舉辦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向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籌辦申請。並報省級人民政府外經貿部門審核。02
民政部門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根據當地社會福利機構設置規劃和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基本標准進行審查,作出同意籌辦或者不予同意籌辦的決定,並將審批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辦人。
03
經同意籌辦的社會福利機構具備開業條件時,應當向民政部門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
04
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的機構,應當符合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下列基本標准:固定的服務場所、必備的生活設施及室外活動場地;
符合國家消防安全和衛生防疫標准,符合《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和《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設計規范》;
有與其服務內容和規模相適應的開辦經費;
有完善的章程,機構的名稱應符合登記機關的規定和要求;
有與開展服務相適應的管理和服務人員,醫務人員應當符合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護理人員、工作人員應當符合有關部門規定的健康標准。05
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時,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的書面報告;
(二)民政部門發給的社會福利機構籌辦批准書;
(三)服務場所的所有權證明或租用合同書;
(四)建設、消防、衛生防疫等有關部門的驗收報告或者審查意見書;
(五)驗資證明及資產評估報告;
(六)機構的章程和規章制度;
(七)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護理人員的名單及有效證件的復印件以及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證明;
(八)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06
民政部門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所報文件進行審查,並根據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基本標准進行實地驗收。合格的,發給《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不合格的,將審查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辦人。 第十四條 申辦人取得《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後,應當到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