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慈濟拜會證嚴上人是是做什麼的好像很有名在中國。
證嚴法師是台灣的一位女出家師父,一生奉獻於慈善事業。於1966年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
證嚴法師,俗名景雲,1937年出生於台中,因父親早逝、母親多病,悟人生之無常而出家。1966年,在花蓮山上清修的證嚴法師,偶然在地上看到「一灘血」,得知一個難產的山地婦人因交不起保證金而被醫院拒於門外,遂發下宏願,要建造一所專門給窮人看病的醫院。當時,要建一所醫院起碼需要8億新台幣,對一個清修的比丘尼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然而她後來不僅在花蓮建成了第一所慈濟醫院,還把慈濟志業擴展到全球。
四十多年以來,證嚴法師籌集了逾百億新台幣的善款,在慈濟功德會的幫助下,全球各地蒙恩受惠的貧民、病人、災民不計其數。
如今的慈濟功德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國際性慈善救濟組織,其「業務范圍」涉及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環保、社區志工、骨髓捐贈、國際賑災,用慈濟的術語來說,就是「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今年初,慈濟功德會也成功「登陸」,成為第一個在中國大陸合法營運的台灣宗教性質的慈善組織。
在台灣東部的花蓮郊區山上有一座破舊的木板房,裡面住著這樣一位掛單修行的比丘尼,她當時看到一位難產的山地婦人,因為交不起保證金而被醫院趕出了大門,就發出宏願,要建造一座醫院,專門給窮苦的人看病,當時她所需要的資金是八億台幣,這對於她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然而後來她不僅完成了這個願望,而且三十多年以來,她一共籌集了上百億台幣的善款,而台灣幾乎五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說有四百多萬人都或多或少地參與了她的慈善活動。在全球有一千多萬她的志願者,
他(她)-----就是人稱「東方德蕾莎」「人間觀世音菩薩」的證嚴法師。
辭親修行,普愛眾生————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前兩個月出生的證嚴法師, 俗名景雲,出生在台中的一個富裕家庭,從小非常懂事、孝順,十五歲時,母親因胃穿孔需要開刀,在五0、六0年代,開刀是很危險的。因此,法師向天祝禱並發願「願減少自己十二年的壽命、茹素,為母親增壽祈福」,也許是孝心感動了天吧!母親的病奇跡似的不必開刀,服葯而痊癒。
五年後父親因腦中風驟逝,給了他很大的打擊,探索父親的去處促成他接觸佛法的因緣。父親早逝,母親多病,使幼小的她對人生充滿了困惑,又由家庭的痛苦想到眾生的痛苦,幾度的離家棄俗不成,輾轉浪跡仍未找到棲身靜修之所,時而台北、台中、台東四處掛單,最後在花蓮縣秀林鄉下的小廟——普明寺安住下來。一九六二年秋,他二十五歲,沒有剃度師父,自行落發,靜靜踏上僧侶修行的生涯。
巧遇良師,艱苦修行—— —— 一九六三年二月,他隻身到台北市臨濟寺准備受戒,卻因沒有剃度師父而無法報名。戒場報名截止前一個小時,由於到慧日講堂請購《太虛大師全集》的因緣,巧遇印順導師(繼太虛大師後主張人間佛教,台灣比丘界第一位以論文獲得日本大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的學問僧),至為驚喜,並以一顆謙卑恭敬,姑且一試的心,請求拜印老為師,想不到竟獲導師應允,證嚴法師喜出望外。由於時間緊迫,印順導師在簡單的皈依儀式中對證嚴法師開示說:「你我因緣殊勝,我看時間來不及了,但是既然出家了,你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啊!」並且馬上為他取了法名——「證嚴」字「慧璋」。行了簡單的皈依禮,即盡速趕到臨濟寺報名,順利地受了三壇大戒。三十二天之後,證嚴法師返回花蓮,就在普明寺後方,由當時佛教大德許聰敏老居士發心,為他搭建的一間簡陋的,十尺十二尺見方的木板小屋修行,日夜於屋內誦經、抄經、拜經、燃臂供佛,少食少眠、精進用功,過著清修的生活。
一九六四年春,法師開端在花蓮慈善寺講授地藏經,因而與最早四位隨他出家的弟子結下師徒之緣。法師為自己的修行生涯立下不化緣、不做法會、不趕經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自修清規。法師及追隨他修行的僧眾們,堅持自給自足,過著簡單的清修生活。一九六五年農歷春節後,他們開端在普明寺後的五分地耕種花生,還到車間拿原料加工,買水泥袋,然後把水泥袋拆開擦拭乾凈後,改糊成小紙袋,再賣給飼料店或五金行,或者將裁縫店不要的碎布拿來縫製成嬰兒鞋,以貼補生活所需。
悲心的觸動———— 一九六六年法師到一診所探望其弟子胃出血開刀的父親,從病房區走出來看到地上有一灘血,但是人呢?人到哪裡去了?旁邊有人說:「抬走了!是一個山地婦人小產,由四個年輕的山胞從豐濱輪流抬著,走了七、八小時的山路,才到這里,因為繳不起醫療費與保證金,所以又抬回去了。」不可遏抑的悲痛在年輕法師的心裡,排山倒海地撞擊著,他想著:不知道是兩條命還是一條命?是活還是死?難道這就是生命的無奈嗎?
法師出家本來是為逃避名利,但此時此刻,對於「金錢」似乎有了新的詮釋———錢可以用來救人。
但是光有錢,如果不能及時,一樣救不了人;他突然頓悟到佛教那句話:「千手千眼觀世音,救苦救難活菩薩」,假如每個人都有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腸,那麼五百人散播在各個角落,不就有千手千眼可以及時救苦救難?於是一個嶄新的,不同於傳統佛家修行的意念,在他心底扎了根要組織一個五百人的團體,成為一尊活生生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以出世的精神來作入世的任務。
沒多久,花蓮海星中學有三位天主教修女,來向法師傳教,他們談到彼此的教主、教旨、教義,把天主的博愛與佛陀的慈悲提出來研究討論。修女在臨離去前,卻提出了一個問題:我今天終於了解佛陀的慈悲是普及蠢動含靈一切的生命,確實很偉大,但是,雖然天主的博愛只是為全人類,我們在社會上建教堂、蓋醫院、辦養老院,而你們佛教有嗎?法師心情頓時沉重起來,因為佛教徒本就有一種謙虛的觀念,都是為善不欲人知,大都各做各的,常以隱名氏的方式進行。其實它潛藏的力量很大,只是沒有組織罷了。修女的話觸動了他的靈機,也加強了他的信念,他決定把這些力量組織起來,從救人做起。
一九六六年一個濟世團體的雛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就在法師與四位出家弟子和三十位信徒的願心下組織起來了。最初的作法,是由四名弟子和兩位老人家,每人每天加工增產一雙四元的嬰兒鞋,一天增加二十四元,一個月平均多七百二十元;而三十位信徒,則是在不影響生活的情形下,每天節省五毛菜錢,以作為急難的救助金。
這五毛錢,看似微薄,但其中所蘊涵的學問和實際的力量卻超乎想像。
最初法師利用屋後的竹子,鋸成三十個存錢筒,發給信徒一人一個,且堅持要他們每天存進五毛錢。信徒們覺得奇怪:為什麼不幹脆每個月繳十五元呢?法師說:「不奇怪,我希望你們每天提起菜籃即投入五毛錢,臨出門前就有一顆救人的心,節省五毛錢,即是培養節儉的心與愛人、救人的心,兩個心存一筒,力量是很大的。」於是這三十個人,每天提起菜籃到菜市場,逢人便歡喜地宣揚,「我們每天要存五毛錢!我們有一個救濟會,我們要救人!」「五毛錢也可以救人?」消息不逕而走,參與的人愈來愈多,千手千眼發覺苦難的功能也很快地發揮了;第二個月他們便救濟了一個大陸來台、孤苦無依的老太太,每天有人送飯給她,為她清空環境,直到她往生後安葬為止。一樁艱辛、偉大的濟世工程就這樣默默地開展了,那年法師二十九歲,距離正式出家,也只不過四年光景。
慈善志業———— 佛教從事慈善事業並非現代才有,中國古代就有佛教寺院從事濟貧、行醫救民的任務;法師早年到全省各偏遠地方訪視貧戶,之後將貧窮的原因作了分析評估,從中發現很多都是「因病而貧」「居住在偏遠地區的人,生病了卻沒有去看病,最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雖然有錢,但因地方欠缺醫療,沒有醫師,以致小病拖成大病;另外一種是沒錢加上地方醫療不便,因此過一天算一天,一拖再拖,由小病轉為大病而拖垮了家庭,家庭產生了問題,連帶的發生了子女的教育問題和社會青少年問題。」
國際賑災———— 隨著國際信息快速交流,國際急難信息通過屏幕映入眼簾身為『世界地球村』一員的慈濟人,對世間苦難有著一分不忍之心和責無旁貸的表示。從一九九一年起,慈濟便積極參與國際急難救援事務,在物質與精神上,給予各國受災受難者最適切的幫助與關懷,點燃他們希望的火炬,鼓舞大無畏的信心與勇氣,祈願他們走出傷痛,迎向未來。
骨髓捐贈———— 基於「尊重生命」理念,法師不忍心血癌病患及家屬苦候親屬間骨髓配對相符的煎熬與失落,一九九三年,在衛生署及各大醫學中心的殷殷期盼下,成立了骨髓庫。如今慈濟的骨髓資料庫,已累積捐贈者數據的人數達二十三萬四千七百多人了(二○○二年七月底止),是亞洲最大、全世界第三大的骨髓資料庫,也是志願捐髓比例最高、拒絕率最低的骨髓庫。而至二○○二年七月為止,配對成功且已進行移植的實例已高達四百二十九例,其中台灣一百四十九例,送海外兩百八十例,而中國大陸即佔了一百五十六例,可謂成效斐然。
二○○二年四月三十日,慈濟骨髓庫已轉型為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除了持續加強骨髓庫功能外,也將發展幹細胞研究、基因治療,並籌組臍帶血庫,預定三年內募集一萬筆臍帶血,作為骨髓配對的第二道防線,萬一骨髓配對不符,還可進行臍帶血幹細胞配對.
環境保護———— 「知福、惜福、再造福」,是法師對慈濟人在生活層面,所要求遵守的觀念。他不贊同人們平時生活中的過度消費,不但「消福」,而且也造成資源的浪費。所以他提倡「資源回收」、「廢物再利用」等觀念,更呼籲慈濟人勇於獻身環保任務,從一九八九年至今,海內外慈濟人抱持「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的信念,從個人環保做到居住小區環保,當前超過兩萬名環保志工長期在居住小區做資源回收。如果以製造五十公斤的紙,需要砍伐一棵樹齡二十年的大樹來計算,慈濟環保志工在二○○一年一整年回收的紙量達六萬多公噸,可以拯救近一百五十萬棵的大樹免遭砍伐。這樣的成效實在驚人!
法師不僅呼籲所有慈濟人培養「惜福愛物」的習慣,在靜思精舍利用太陽能發電、四周鋪設連鎖磚,設置資源回收桶,雨水及廢水回收再利用;在花蓮慈濟醫院雨水回收系統,每年為醫院節省三百五十噸水量、一百九十四千瓦電量;地面鋪設連鎖磚,讓大地能夠呼吸;E化電子公文,節省紙張浪費;還有不沖洗X片的醫療圖像處理傳輸系統,在在都顯示法師疼惜大地、落實環境保護的決心。
現在他的慈善事業幾乎遍步全球,每天有近100萬的義工在世界各地為大眾服務.
人生生命是短暫的,但時空是天長地久的;幾千年來人事的變遷頻仍,但人間的需要卻從不斷。慈濟的志業是應苦難眾生而設。證嚴法師一念悲憫,以慈悲喜舍、教富濟貧直接救渡眾生,他的出世是比一般人更入世的出世。
證嚴法師 靜思語 選摘:
『以佛心看人,則遍地都是佛。以鬼心看人,則處處是猙獰的惡鬼。』
『時間對一個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鑽石般的珍貴;但對愚人來說,卻像是一把泥土,一點價值也沒有。』
『佛說:「命在呼吸間。」「人」無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無人能檔住死期, 讓他永住人間;既然這么來去無常的生命, 我們應該好好地愛惜它、利用它、充實它, 讓這無常——寶貴的生命,散發它真善美的光輝, 映照出生命真正的價值。』
『行善要即時, 功德要持續。如燒開水一般, 未燒開之前千萬不要停熄火侯,否則重來就太費事了。』
『用智慧探討人生真義, 用毅力安排人生時間。』
『心要像明月一樣, 有月就有水; 心要像天空一樣, 雲開見青天。』
『用寧靜的心態, 觀大地眾生相, 聽大地眾生聲。』
Ⅱ 鄭州市中原區西流湖慈濟養老院怎麼樣
鄭州市中原區西流湖慈濟養老院,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鄭州市中原區西流湖慈濟養老院更多信息和資訊。
Ⅲ 大陸台灣有什麼佛教醫院嘛如何進去工作或者實習啊大陸到台灣慈濟工作有什麼要求嗎先謝謝各位師兄了
大陸也有慈濟醫院,也有其他的佛教養老院等雖然不多但是也很缺人。至於進入的辦法和標准就不是很清楚了。
Ⅳ 唐山市路北區、慶南道有養老院嗎
1,海明威葯店地址:建設路82號2
2,康葯店地址:慶尚南道
3,路北富勒葯店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4,龍濟堂大葯房地址:裕華路15號8
5,中國醫葯,新華路店地址:唐山市西路23號
6,博鑫葯店地址:李壯
7,唐山市路北區金花葯店地址:防守路110號
8,北京同仁堂
9,裕華路葯店
10,新世紀葯店地址:偉國道24
11 ,錦和大葯房地址:衛國路與長寧路交叉口東門口向榮
12,鑫葯店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13,唐山市路北區全線葯店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14,唐山葯店地址:唐山市路北區龍東市場,31
15,文化路和寶堂大葯房地址:文化路21
16,唐山市參葯店地址:號華押嗯路44
17日,唐山市,同濟葯店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18,唐山傅昔嗯葯店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 19日,唐山市益民葯店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20日,唐山市和昌大葯房地址:上海市長寧路26號
21,朝陽路聚豐堂大葯房地址:北京市朝陽道
22日,中國宏閣大葯房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23,鷺港葯店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24,湖附近的葯店地址:防守路新江花園144號
25,吉葯店地址:裕華路16-2
26,青春大葯房地址:機場路202
27日,歸真堂葯店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28,慈濟葯店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29,綠色葯店地址:機場路202
30,瑞士小屋葯店地址:223號樓 BR />和平在31日,華雨制葯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32,天露葯房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33,佟希嗯葯店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34,德國盛昌葯店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
35,金華堂葯房地址:祥雲路38
36,安泰葯店地址:豐源路11號 37,永安堂大葯房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38,六合網上葯店地址:站前路225
39,康澤葯店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 40,美鑫葯店地址:唐山市,河北省,魯北
應該有很多。 。 。
Ⅳ 宜蘭縣軍人養老院
安養工作並非單純養老,還牽涉到殘疾照顧、袍澤情感、權益維護、醫療保健及善後照顧等;輔導會為安置因戰(公)傷殘官兵及年老無依貧困榮民頤養天年,設板橋、台北、桃園、新竹、彰化、雲林、台南、白河、佳里、岡山、屏東、花蓮、馬蘭、太平等十四所榮譽國民之家,以全部供給制方式公費安養。
另為照顧年老袍澤、高齡榮民夫婦及殘癱榮民,設立八德、彰化、楠梓、花蓮四所榮民自費安養中心,並於前述榮譽國民之家中設失能(殘癱)、失智養護專區,以部分供給制方式辦理自費安養
1. 板橋榮家 22058 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二段 32 號 (02)22755157 (02)2275-2814
2. 台北榮家 23742 台北縣三峽鎮白雞路 127 號 (02)26731201 (02)26732164
3. 桃園榮家 33463 桃園縣八德市興豐路 1217 號 (03)3681140 (03)3654351
4. 新竹榮家 30047 新竹市崧嶺路 57 巷 41 號 (03)5213292~4, 5213245 (03)5264876
5. 彰化榮家 52044 彰化縣田中鎮中南路二段 421 號 (04)8747647 (04)8752108
6. 雲林榮家 64055 雲林縣斗六市榮譽路 160 號 (05)5324100~1 (05)5341607
7. 白河榮家 73257 台南縣白河鎮仙草里仙草 63 號 (06)6852064 (06)6850064
8. 佳里榮家 72453 台南縣七股鄉三股村 147 號 (06)7880664 (06)7881194
9. 台南榮家 70147 台南市崇明路 190 號 (06)2690418 (06)2681288
10. 岡山榮家 82445 高雄縣燕巢鄉成功路 1 號 (07)6161214 (07)6166650
11. 屏東榮家 91245 屏東縣內埔鄉建興村 100 號 (08)7701621 (08)7704284
12. 花蓮榮家 97058 花蓮市府前路 29 號 (03)8223111, 8223112 (03)8223152
13. 太平榮家 95494 台東縣卑南鄉太平村太平路 316 巷 45 號 (089)380024 (089)382105
14. 馬蘭榮家 95050 台東市更生路 1010 號 (089)222417 (089)223024
15. 八德自費安養中心 33459 桃園縣八德市榮興路 1100 號 (03)3651285 (03)3659251
16. 彰化自費安養中心 50080 彰化市桃源里公園路二段 301 號 (04)7222187 (04)7266073
17. 楠梓自費安養中心 81156 高雄市楠梓區加昌路 631 號 (07)3652828 (07)3636205
18. 花蓮自費安養中心 97447 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中山路 2 段 2 號 (03)8661151-2 (03)8662466
Ⅵ 什麼叫慈濟人
證嚴上人,1937年生於台灣台中縣清水鎮,幼年時代承嗣給親叔父,後隨養父母移居台中縣豐原鎮。生性穎慧又是長女的她,未滿二十歲便能為父親分勞家業,同時亦協助母親處理家務。
佛門因緣
上人天性純孝慈柔,十五歲時,母親罹患急性胃穿孔,需要開刀。在那個年代,開刀風險很大,心急的她為母親祝禱、虔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並發願「願從此茹素、減少自己十二年的壽命,為母親增壽祈福」。許是孝行動天,母親的病不必開刀,服葯而痊癒,她也因此開始茹素還願。
1960年6月,正值壯年的父親突然因病去世,從發病到往生僅僅不到二十四小時,這帶給上人莫大的沖擊;究竟生從哪裡來,死往何處去?也開啟她探索生命的契機,常到慈雲寺向修道法師探究佛法。
就在那段時間里,上人體悟到不是提得起菜籃有權利支配金錢的女人就叫幸福,「女人不單單只是為一個家庭付出,女人應該也可以和男人一樣,承擔起社會責任;把參與社會的悲懷推廣到整個人類,將每個人『愛家』的心,推廣到愛社會、愛眾生,這樣才是真正的幸福吧!」
幾度離家棄俗不成,輾轉浪跡仍找不到棲身靜修之所,最後在花蓮縣秀林鄉下的小廟━━普明寺安住下來,日子清苦,修學佛法的決心,絲毫不減。1962年秋,二十五歲,沒有剃度師父,自行落發,靜靜踏上僧侶修行的生涯。
1963年2月,台北市臨濟寺開壇傳戒,臨入戒場前,上人於慧日講堂禮上印下順導師為師,導師叮囑:「你我因緣殊勝,既然出家了,你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並取了法名「證嚴」,字「慧璋」。行了簡單的皈依禮,即盡速趕到臨濟寺,順利地受了三壇大戒。
回到花蓮後,上人住進普明寺後只有四坪大的小木屋,開始禮拜《法華經》,研究法華教義。因為不受供養,生活很艱苦。1963年10月,移單至花蓮慈善寺講《地藏經》,前後約八個月時間,法緣興盛,目前靜思精舍多位資深的僧眾弟子即是當年的結緣眾。後來,上人帶著這幾位弟子回到普明寺借住,在殿後結伴修行。上人自立修行清規,自力更生,直到今天,靜思精舍所有的開銷,仍是常住二眾弟子做蠟 、豆粉和出版品來維持的,從沒動用到慈濟基金會一分一毫的善款。
1966年,上印下順導師應台北文化大學禮聘講課,離開嘉義妙雲蘭若,希望上人能帶弟子們到嘉義主持蘭若。但是上人已在花蓮數年,平常跟隨他修行的兩位老人家及三十位信徒,都捨不得他離開,聯名上書導師挽留。上人陷入兩難的取捨中,但隨著因緣的牽引,終於還是留在花蓮,並展開慈濟會務。
「慈濟功德會」的發源
1966年,一灘血事件為起因,上人萌生成立慈善組織,為貧苦世人服務之志。因緣巧合,花蓮海星中學三位修女來向上人傳教,他們談彼此的教主、教旨、教義。修女臨離去前說:「今天終於了解佛陀的慈悲是普及蠢動含靈一切的生命,確實很偉大。不過,雖然天主的博愛只是為全人類,但是我們在社會上建教堂、蓋醫院、辦養老院,那麼佛教對社會可有什麼具體貢獻?」上人心情頓時沉重起來,佛教徒經常為善不欲人知,但大都各做各的,只以隱名氏的名義默默行善。可惜這分份豐厚的愛心,零散缺乏組織;上人於是決定將這股力量組織起來,先從救人做起。
1966年5月14日(農歷3月24日),「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正式成立。
一針一線縫出慈濟的雛型
慈濟的慈善濟貧工作,由六位同修每人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開始。上人又利用屋後的竹子,鋸成三十個存錢筒,發給在家信徒一人一個,要她們每天存進五毛錢。信徒們覺得奇怪:為什麼不幹脆每個月繳十五元呢?上人說:「希望你們每天提起菜籃即投入五毛錢,臨出門前就有一顆救人的心,節省五毛錢,即是培養節儉的心與愛人、救人的心。」於是這三十個人,每天提起菜籃到菜市場,逢人便歡喜地宣揚,「我們每天要存五毛錢!我們有一個救濟會,我們要救人!」
「五毛錢也可以救人」的消息不逕而走,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千手千眼救助苦難的功能很快就發揮了;功德會成立的第二個月,即幫助一位大陸來台、孤苦無依的老太太,每天有人送飯給她,為她清理環境,直到她往生後安葬為止。一樁艱辛、偉大的濟世工程就此開展。
此時,有許多信眾要求皈依,上人為了讓功德會招募更多有心的會員,提出兩項基本條件:一、要皈依的人必須做「慈濟功德會」的會員;二、皈依的會員,要實際負起「慈濟功德會」的社會救濟工作。
慈濟功德會創辦初期,上人與弟子們局促在二十坪不到的普明寺里,一方面從事加工品製造以維持生計,另一方面還要處理功德會會務,場地實在不敷使用。後在上人俗家母親協助下,於1969年遷入靜思精舍現址,依舊堅持自力更生的原則。清凈庄嚴、朴實無華的「靜思精舍」,是慈濟永遠的後循,也是全球慈濟人心靈的故鄉。
一眼觀時千眼觀 一手動時千手動
慈濟的理想是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難之行,予樂拔苦;慈濟的精神是「誠、正、信、實」,並希望以事理圓融之智慧,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萬蕊心蓮,同造愛的社會。
「我相信佛陀說的人性本善。眾生都一樣,佛有多大的愛心、慈悲心,眾生就有多大的愛心與慈悲心;佛有多大的智慧功能,眾生就有多大的智慧功能,只要予以啟發,就是一種最善良的心境,最真實的快樂。一般人總以為有錢就是幸福,因為窮人難免貧病孤苦。殊不知富有的人更需要讓他了解布施比接受更有福。身病不可怕,最怕的是心病,人身如一棵芭蕉樹,一層一層的剝,到頭來都是空的,只有真實恆持的慈悲喜舍,才能獲致世間最美的境界。」
上人又說:「佛教是理,慈濟是事,藉事顯理,以事啟發,回歸於理。」因此,慈濟的志業由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志業,擴及到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保,成為「一步八腳印」。慈濟人以智慧相結合,以愛心相扶持,聞聲救苦,即時解難,發揮「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的功能,使慈濟所及,家家得安康,處處有溫暖。
Ⅶ 如何報名蘇州養老院志願者
這個問題我也很想知道誒~ 我朋友進的慈濟,但貌似還蠻難進去的!
Ⅷ 慈濟是什麼啊 是一個什麼活動呢 在成都有嗎 有的話 在哪裡啊
樓上說的是北京的一所體檢機構,現在已經改名教慈銘,也是讓給慈濟這個ngo。我是上海地區的慈濟見習志工,所以介紹可能不周到,見諒。慈濟的話,主要的活動,就是我們所稱的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文化、教育。慈善的話往大的說,國際賑災,往小的說,就是小區附近的養老院關懷。醫療主要在台灣那邊比較多,就是造醫院,沒錢也能去看,這點在中國的話不太好實行,不過中國也有,今年有個叫「光明行動」的,是幫老人無償開白內障。文化的話就是指學習茶道,花道的課程和各種禮儀,主張用人文來傳播慈濟的思想。教育就是援建小學啊之類的。如果現在我們這樣剛入慈濟的,一般就是做做小區環保,社區老人關懷,最多就是去外地援建的小學,中學去發放衣物啊什麼的。成都肯定有慈濟的活動,但是有沒有比較有規模的活動場所就不知道了,目前慈濟在蘇州算是設有中國地區的總部吧。
Ⅸ 沈陽哪裡有佛教養老院
沈陽高花附近有一家念佛養老院,我親屬家的老人就在那裡報名的,環境設施都挺好,老闆是發心建的,價格不貴一個月2000。希望能幫助到你。
Ⅹ 台灣慈濟是騙人的邪教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
台灣的慈濟是近年來在亞洲比紅十字會更有名望的慈善組,無論是東南亞海嘯、日本核災地震、中國雅安、汶川地震不只捐錢,還派出最大的人力到現場。所以不是。
希望我的答案對您有幫助,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