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老年人的性格類型有哪些
性格是指一個人在個體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對現實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了的行為方式。譬如,有人對工作赤膽忠心,一絲不苟,待人處事有高度的原則性,豪爽活潑,有禮貌,助人為樂,謙虛、自信等,所有這些特徵的總和就是他的性格。
人的性格具有不同的類型。根據個體心理活動的傾向性,心理學把性格分為內傾型、外傾型和中間型三種。所謂內傾型是指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這種人沉靜、多思、反應緩慢,適應環境困難。所謂外傾型,是指心理活動傾向於外表,這種人活潑、開朗、善於交際。介於內傾型和外傾型之間的,稱為中間型。
老年人由於見多識廣,社會磨練多,性格也許會有所改變,但完全改變的現象是很少見的,年輕時屬於何種類型,到老還基本屬於哪種類型。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性格有一個由外傾向內傾轉變的總趨向。這種內向性的表現是:越來越傾向於以我為中心、自我吸引、興趣狹窄、社交退縮,小心謹慎、事無巨細都力求穩妥、保險,往往比較頑固、執拗,喜歡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習慣,不贊成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對一切變化和新鮮事物都深感不安,甚至連別人挪動一下他習慣放置的傢具的位置也橫加反對;喜歡回憶往事。在回憶中產生滿足和悔恨,對看不慣的人和事,往往嘮叨不休,喜歡指手畫腳,作權威性的指揮,好猜疑,特別注意自己的健康,往往草木皆兵,疑心自己病入膏肓,行將就木,等等。
老年人性格轉向內傾性和老年人的生理活動有密切關系。
科學家認為,人的衰老包括神經細胞的控制能力的衰退。生命早期,神經細胞特別活躍,反復的激活使神經細胞具有延續的工作能力,這是心理活動外傾的生理基礎,到了老年,神經細胞激活水平低,控制能力變小,變得不那麼活躍了,人的整個活動水平因而下降,這是心理活動內傾的基礎。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性格逐漸由外傾轉向內傾。
老年期是個失意多,不安感強的時期。處在失意挫折中,就會使個人內部的不愉快情緒亢奮、糾紛增多。有些人無法適應這瞬息萬變的社會,稍一遇到困難就會退避,喜歡閉門謝客,不願與人接觸,擔心生病,疑心重重,牢騷滿腹,情緒低落等。但並非所有的人都陷入這種境地,有些人即使到了老年,也能應付自如。
按照對老年期的適應情況,有人把老年人的性格特徵分為下列五種類型。
1成熟型。有智慧,感到自己的一生收獲不少,是有成就的一生,即使在離退休時也心安理得,毫無掛戀,理解現實,並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積極參加工作和各種社會活動,對家庭及社會中與他人的關系感到滿意,有充實感,關心面廣,面向未來;對未來的生活並不感到苦惱。
2安樂型。即隱居依賴型。看上去好像十分悠閑自得,而早對自己目前的處境也十分適應,但實際上把自己的生活完全寄託在別人身上。無論在精神和物質上都在期待別人的援助。
3裝甲型。這是一種自我防禦較強的類型。對恐怖、苦惱都用強烈的防禦機制來對付,用不停的活動來抑制自己對衰老甲恐懼。不承認老年的現實,用不停的繁忙活動迴避對老年期間展望和死亡的問題。由於對工作有過分的義務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因而嫉妒年輕人。
4憤怒型。有些中老年人,對未能達到人生的目標產生怨恨和絕望情緒,並將其原因歸罪於別人,非難別人,自尋苦惱,自我閉塞。對離退休和老齡化採取根本否定的態度。對死亡有強烈的恐怖感,怨恨和嫉妒年輕人,有時甚至表現出敵意。
5自我譴責型。與憤怒型不同,這種類型的人的攻擊性是深藏在內心的。他們把自己的一生看成是失敗的一生。把自己度過絕望的一生的原因歸罪於自己,責備自己。他們是被動的、悲觀的,孤身孑然,把死亡看作是自己對悲慘現實的一種解脫,有時甚至會自殺。
在這五種類型中,前三種以各自的形式在適應衰老情況,後兩者則是不適應的,需要自我控制和調節。
也有的人把老年人的性格分為四種類型;慈祥型、拘謹型、麻木型和跋扈型。無論何種分法,都說明老年人的性格特點是各種各樣的,有的安靜審慎,有的急躁馬虎;有的熱情坦率,有的冷淡沉默,有的堅決果斷,有的優柔寡斷!有的溫和,有的粗暴,有的富於創新,有的墨守成規。我們希望老年人能有意識地克服和改變性格上的不良心理狀態,要善於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監督,持之以恆。
B. 中老年人屬於那一年齡范圍
中老年復一般是指人類生命歷程中青制年之後的階段,包括中年和老年。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定義為60周歲以上的人群為老年。老年這個概念在中國一般界定,一般指男人60歲之後,女人55歲之後直至生命結束的這一階段。
人類有幼年、少年、青年和中老年。由於全世界的年齡呈普遍增高趨勢,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劃分,提出新的標准,將44歲以下的人群稱為青年人,45到59歲的人群稱為中年人,60到74歲的人群稱為年輕的老年人,75以上的才稱為老年人。把90歲以上的人群稱為長壽老人。
(2)中老年人擴展閱讀:
對於不同年紀的界定:
0周歲為嬰兒 。
1周歲-6周歲為幼兒。
7周歲-14周歲為兒童(與少年期重合,也可稱少年兒童或少兒) 。
13周歲-19周歲為少年(也可稱青少年)。
18周歲以下在聯合國兒童公約中屬於兒童 。
20周歲-39周歲為青年。
40周歲-59周歲為中年 。
60周歲以上為老年(也可稱晚年、暮年)。
C. 中老年人常見的骨病有哪些
人進入老年期,由於骨骼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化,加上內分泌和代謝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失調,所以容易得某些骨病,下面做些簡單介紹。
1.骨質增生。也就是普通所說的骨刺,多發生在平時承重大、活動多的骨和關節,如頸椎、腰椎、膝關節、髖關節等。有骨刺的部位常有疼痛感覺,嚴重的還可能影響活動。骨質增生是一種中老年人生理性退化現象在骨關節的具體表現,它的發生原因是骨關節經過幾十年長期的負重和磨損,產生了慢性骨勞損。如果中老年人同時有體重過重,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則可能促進和加重骨質退行性病變的發展。在預防上除了平常應進行適當體育鍛煉外,還要注意飲食調節,控制體重。已經有骨質增生的人應適當休息、減輕體力勞動,必要時可進行理療。
2.骨質疏鬆。這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的代謝性骨病,特別是絕經期婦女大約有20%得骨質疏鬆症。病人常自覺全身骨頭痛,尤其是負重較大的脊柱、骨盆,股骨等處更甚,平常一些活動,像登樓、翻身、下蹲等往往受影響,有的表現為老年性駝背,甚至病理性骨折。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是由於老年期骨組織的化學成分有所改變,分解代謝占優勢,骨鎖中的有機物質和鈣鹽減少,因而骨質逐漸疏鬆或萎縮。這種變化與老年時期性激素分泌減少有關,特別是雌激素水平下降可使骨細胞對甲狀旁腺激素敏感性增高,加強了無機鹽的溶解,如果中老年人在飲食中缺少鈣質,血鈣降低,使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從而更促使骨質疏鬆現象發展,所以中老年人應多吃些含鈣和蛋白質比較豐富的食物,比如豆腐、豆製品、魚、肝、蔬菜、水果等,缺鈣比較明顯的可服些鈣片,最好能同時吃些魚肝油,補充維生素D,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此外,中老年人能經常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也有好處,因為肢體如果活動太少,則骨頭缺乏必要的機械應力,骨質便會變薄,變細,逐漸發生疏鬆或萎縮。
3.中老年人股骨頸骨折。股骨頸和股骨大小轉子在腰和大腿之間的部位,也就是普通所說的「胯部」,中老年人很容易受外力沖撞而發生胯部骨折。據一般統計,股骨頸骨折90%發生在60歲以上中老年人,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原因是除了中老年人骨組織存在著上面所說的代謝變化外,還與胯部解剖位置比較特殊,中老年人行動不太利索有關。因此,中老年人要特別注意預防,平時在行動上要小心,避免一切外力的碰撞和摔倒,特別是下雨、下雪,人多路滑時更要防止滑倒,行動不便的中老年人盡量避免單獨外出。對已經發生股骨頸骨折的中老年人,要加強護理,防止發生感染、褥瘡,栓塞等並發症。
D. 中老年人如何過性生活
中老年人可以選用一些溫和的外用男士噴霧。來延長性生活的時間。也可以在女方的幫助下。撫摩歸途要注意,抹擦方法。長時間可以訓練龜頭對刺激的敏感程度。提高性生活時間。
E. 中老年人的年齡是多少至多少
中老年一般是指青年之後的階段,包括中年和老年。老年,一般指男人60歲之後,女人50歲之後直至生命結束的這一階段。
F. 中老年人如何補鉀
1、選擇鉀營養素密度高的水果
選水果時,不能只是看鉀含量高低,而要看「鉀營養素密度」,也就是用鉀含量除以熱量的值。如果按照這個指標來衡量,100克香蕉含鉀256毫克,熱量為93千卡,鉀營養素密度是2.75。如此計算,橙子的鉀營養素密度是3.31,哈密瓜為5.59,木瓜為6.06,都比香蕉高。
鉀是維持人體正常運轉的關鍵營養素之一,它主要有以下作用:
1、鉀主要存在於細胞內液,對於維持細胞的完整性和電解質平衡十分重要。
2、心臟的正常搏動和肌肉正常收縮都有賴於鈉、鉀等離子的協同作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代謝也需要鉀的幫助。
3、因過量攝入鈉導致高血壓時,鉀還具有降血壓的作用,這是因為鉀能促進鈉從尿中排出,並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從而降低血管壓力。該系統是人體內重要的體液調節系統,被過度激活是產生高血壓的原因之一。
體內缺鉀時,可引起肌肉、消化、心血管、泌尿、中樞神經等系統發生功能性或病理性改變,表現為肌肉無力、心律失常、胃腸道功能紊亂等。長期缺鉀,可出現腎功能障礙。
參考鏈接:人民網-像重視補鈣一樣重視補鉀
G. 中老年人怎麼補鈣比較有效
老年人補鈣補充有來機鈣,搭配源維生素D+維生素K+鈣,聯合補充,效果俱佳。可提高鈣質吸收和利用率。
飲食注意事項:
①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均衡膳食。
②注意適當戶外活動,有助骨健康體育鍛煉和康復治療。
③避免嗜煙、酗酒和慎用影響骨代謝葯物等。
④採取防止跌倒各種措施,注意有增加跌倒危險疾病和葯物,加強自身和環境保護措施(包括各種關節保護器)等。
H. 中老年人要如何養生
1、老年人怎樣養生之運動鍛煉
動得快活,筋骨永不老。生命在於運動。老年人要選擇一兩項適合自己的運動,可以激發身體活力,減緩老化,還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可以選擇運動量稍大的運動,比如做操、打球、跳舞、打太極拳等,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宜;七八十歲的老人要適當減少運動量,最好的運動是散步,可以在下午三四點外出散步半小時,運動量以感到輕松、愉快為宜。天氣不好時,在家裡甩臂、彎腰、抬腿,也是不錯的運動。
2、老年人怎樣養生之人際交流
主動交流,心情永不老。對於老人來說,不要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裡,要多走出家門,多參加社會活動,多和家人以外的人進行交流,比如去小區、公園散步時,主動和其他人聊天,這樣大腦能積極運轉,心情也會更好,能防止抑鬱。研究發現,家庭社會的支持,以及親朋好友間多交流,可以減少患病幾率,有助於延年益壽。也可以培養自己的愛好,比如書法、攝影、旅遊等,從中找到生活的樂趣。
3、老年人怎樣養生之飲食保健
3.1、防缺鈣飲食搭配:豆腐+魚類。
豆腐煮魚,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可預防骨質疏鬆、小兒佝僂病等缺鈣現象。因為豆腐含有大量鈣元素,若只吃豆腐,人體對鈣的吸收率會很低,但與富含維生素D的魚肉一起吃,就可大大增加鈣的吸收與利用。
3.2、防心臟病飲食搭配:蘋果+茶葉。
專家認為,蘋果、洋蔥、茶葉能減少心臟病的發病率。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黃酮類天然化學抗氧化劑。凡堅持每天飲茶4杯以上的男子死於心臟病的危險性可減少45%,吃一個蘋果以上者則減少一半。
3.3、防中風飲食搭配:菠菜+胡蘿卜。
每天吃一定量的菠菜和胡蘿卜,可明顯降低中風危險。這主要得益於β胡蘿卜素,它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積結,保持腦血管暢通,從而防止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