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寫老人的作文
一天,小強的爸爸和媽媽突然為了贍養奶奶的事吵得不可開交,因為媽媽不願意奶奶和他們一起住,覺得是個累贅.小強眼看著.空氣中彌漫著唾沫味,突然,小強急中生智,想了一個辦法:他跟媽媽說他想外婆了,(因為他知道兩個舅舅也在為贍養外婆的事推來推去.而媽媽呢,也是很想念外婆),想去鄉下看望外婆。
一早,小強一家剛到村口,遠遠地就看到一位滿頭白發,拄著拐杖的老婆婆,獃獃地在街道的一旁,好像在等什麼人,小強定睛一看,那不是外婆嗎?難道她知道我們要來?媽媽迫不及待地奔了過去,原來,外婆在等二舅來接她,兩個舅舅輪流來贍養,一家一個月,每月的第一天,就是老人搬家的日子,一到時間就必須搬走,這樣比較公平,看著在風中站立的,盼著兒子來接的顫顫巍巍的老人,心裡酸酸的,小強偷偷地看了媽媽一眼,瞧她那焦急的樣子,眼淚都出來了,還說了:」養兒防老,有啥用啊!」小強和爸爸互相使了一下眼色,小強心想:事情成功了一半了.回家的路上,媽媽沉默了,什麼話也不說,眼睛紅紅的,小強和爸爸也不去打擾她,晚上,媽媽從房間里走出來,她緊緊地抱著小強,泣不成聲的說:「孩子,媽媽要感謝你,媽媽還真不日你啊,是你為我上了一堂感恩的課啊,你奶奶也是我的媽媽,我一定會好好待她的.」原來,小強還寫了一封信給媽媽:父母把兒女含辛茹苦的撫養成人,無論從物質上,精神上總想讓自己的兒女得到最好的,為兒女總是在默默付出,不求回報而且心甘情願,可是等他們老了,為什麼有些兒女還要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什麼多了少了,好了壞了.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父母是世界上我們最應該體諒和寬容的親人,不要再找這樣或那樣的理由和借口,如果還來得及,就常回家看看,常通個電話,常報個平安,常給父母一個甜甜的微笑.這時,爸爸給小強豎起了一個大拇指!
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婆媳和家庭之間難免是會有一些爭吵,但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予老人一些關愛,感恩要從小做起,否則,你將後悔一生!
⑵ 關於關愛老人的作文
老人,在許多人的眼裡已經不再重要,甚至成為了負擔。在他們眼裡老人是曾經盛開的花朵,現在已經凋零,曾經茂盛的大樹,現在已經落葉。可老人是不會凋零,不會落葉的!他們雖然老了,卻還為社會做著無私的貢獻。 我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有一對老夫婦,家裡很窮,膝下無兒無女。兩個人都在一家飯店打工,每天從7點干到20點,工錢加到一起不過25元錢,日子雖然清苦,卻也怡然自得,還樂於助人。然而,一個偶然的事情改變了他們的一切。一天,夫婦二人在上班的路上,在小溪里看到了一個竹籃,竹籃里竟然是一個可愛的小嬰兒。夫婦二人知道這個孩子一定是被狠心的爹娘拋棄的,看著這個孩子夫婦二人不知所措。如果撫養這個孩子將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貧窮,而他們卻不忍看到這個無辜的孩子凍死或餓死在這里,他們的心裡矛盾極了,最終慈悲心戰勝了自己。他們抱起了孩子決定撫養她。在夫婦二人的精心照料下,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了,夫婦二人為了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獻過血,延長了工作時間,省吃儉用……為孩子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許多年後,丈夫瘦弱多了,白發蒼蒼。妻子因為過渡的勞累營養不良身患重病。臨死之前妻子問丈夫:「你後悔我們做得這件事嗎?」「不後悔!因為我們過得幸福!」丈夫堅定的回答,聽完丈夫的話妻子的臉上露出一片燦爛的笑容便與世長辭了,多麼好的老人呀!她的一生艱辛、平凡,卻是偉大的。 孩子沒有辜負他們的希望,考上了重點大學,成為了一個有用的人才。神州大地有多少這樣可敬可愛的老人,他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正是有了這些平凡的老人,世界才變得生機盎然。 來自:作文大全 啊,老人!你們年輕時奮不顧身、英勇作戰、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你們老了卻還在盡你們的最大努力來支持、幫助、呵護我們。啊,老人!你們好像春天的和風一樣溫暖,夏天的陽光一樣燦爛,秋天的楓葉一樣火紅,冬天的雪花一樣純潔。老人!永不熄滅的火焰!
來源於互聯網和會員投稿
⑶ 關於白禮芳老人的作文800
轉摘:
白芳禮生於1913年,祖輩貧寒,13歲起就給人打短工。他從小沒念過書,1944年,因日子過不下去逃難到天津,流浪幾年後當上了三輪車夫。
靠起早貪黑蹬三輪車糊口度日,經常挨打受罵,讓人欺負,再加上苛捐雜稅,終日食不飽腹。解放後的白芳禮,靠自己的兩條腿成了為人民服務的勞動模範,也靠兩條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個孩子,其中3個上了大學。同時,他還供養著20歲就守寡的姐姐,並支援侄子上了大學。一個不識字的老人,對自己能用三輪車滾出一條汗水之路,把子女培養成大學生感到無比欣慰。老人的兒子回憶說,父親雖然沒文化,但就喜歡知識,特別喜歡有知識的人,從小就教導他們好好學習,誰要學習不好,他就不高興。
1974年白芳禮從天津市河北運輸場退休後,曾在一家油漆廠補差。1982年,老人開始從事個體三輪客運。每日里早出晚歸、辛勞奔波,攢下了一些錢。1987年,已經74歲的他決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輪的收入幫助貧困的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將近90歲。
二
1987年,相當於繞地球蹬了幾十圈的74歲的白芳禮正准備告別三輪車時,一次回老家的經歷使他改變了主意,並重新蹬上三輪,開始了新的生命歷程。
「娃兒,大白天的你們不上學,在地里泡啥?」白芳禮在莊稼地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幹活,便問。娃兒們告訴這位城裡來的老爺爺,他們的大人不讓他們上學。這是怎麼回事!他找到孩子的家長問這是究竟為啥。家長們說,種田人哪有那麼多錢供娃兒們上學。老人一聽,心裡像灌了鉛,他跑到學校問校長,收多少錢讓孩子們上得起學?校長苦笑道,一年也就百兒八十的,不過就是真有學生來上學,可也沒老師了。老人不解,為嘛沒老師?校長說,還不是工資太少,留不住唄。
這一夜,老人輾轉難眠:家鄉那麼貧困,就是因為莊稼人沒知識。可現今孩子們仍然上不了學,難道還要讓家鄉一輩輩窮下去?不成!其他事都可以,孩子不上學這事不行!
在家庭會上,白芳禮老人當著老伴和兒女們宣布:「我要把以前蹬三輪車攢下的5000塊錢全部交給老家辦教育。這事你們是贊成還是反對都一樣,我主意已定,誰也別插杠了!」別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們知道,這5000元錢,是老爺子幾十年來存下的「養老錢」呀!急也沒用,嚷更不頂事,既然老爺子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
隨後,老人便分兩次將5000元捐給了家鄉白賈村,建立起一個教育獎勵基金會。村裡人為了表示謝意,將一塊寫著「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白芳禮家。
那以後,老人又蹬上了三輪車。像往常一樣,兒女們在老爺子出門前,都要給他備好一瓶水、一塊毛巾,一直目送到街盡頭。白芳禮呢,一切還是那麼熟悉,但心裡卻比過去多裝了一樣東西,就是孩子們上學的事。
盡管一樣蹬車掙錢,白芳禮卻有自己的「生意經」。今年60歲的張師傅回憶說,16年前白芳禮經常在天津站附近拉活,那時就認識了同行白芳禮,別人拉車是為千方百計掙錢養家,而白芳禮卻連續把勞動所得捐獻給公益事業;
還特別在他的破三輪車上掛起了一幅寫著「軍烈屬半價、老弱病殘優待、孤老戶義務」字樣的小旗,公開宣布對部分乘客實行價格優惠。
三
1994年,時值81歲高齡的白芳禮在一次給某校的貧困生們捐資會上,把整整一個寒冬掙來的3000元錢交給了學校,校領導說代表全校300餘名貧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聽這話,思忖起來:現今家裡缺錢上學的孩子這么多,光靠我一個人蹬三輪車掙的錢救不了幾個娃兒呀!何況自己也老了,這可咋辦?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來。回到車站他那個露天的「家」後,老人硬是琢磨了一宿,第二天天還未亮他就把兒女家的門給敲開了。
兒女們看老人氣喘吁吁地掛著一身霜露,不知有啥急事。老爺子要過一碗水,拍拍衣襟上的塵土,說:「我准備把你媽和我留下的那兩間老屋給賣了,再貸點錢辦個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芳禮支教公司』。」兒女們你看我,我看你,說:「爸,您老看怎麼合適就怎麼辦吧。」老人樂不可支。「爸,我們嘛也不擔心,就是擔心您老這么大年歲還……」白芳禮朝兒女們揮揮手,說:「啥事沒有,你們開口支持我辦支教公司比給我買罐頭、麥乳精強百倍。」老人猛地一按車鈴,伴著清脆悅耳的「丁零零」聲,消失在晨霧之中。不久,由市長親自給白芳禮老人在緊靠火車站邊劃定的一塊小地盤上,全國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禮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開業伊始,他對受雇的20來名員工非常簡明地說了辦公司的宗旨:「我們辦公司要規規矩矩掙錢,掙來的錢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給教育,每月結算,月月上交。」
別看稱「白芳禮支教公司」,其實它起初只是火車站邊的一個8平方米的鐵皮小售貨亭,經營些糕點、煙酒什麼的,方便南來北往的旅客。售貨亭上面懸掛著一面南開大學獻給老人的銅匾,寫著「無私資助志在其才」,使這間售貨亭顯得格外光彩。憑著賣掉老屋的1萬元和貸來的錢作本錢,慢慢地雪球越滾越大,公司由開始的一個小亭子發展到後來的十幾個攤位,連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錢和稅,還餘1萬多元的利潤。
不知道的人以為白芳禮老人當了董事長,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輪車,而且加大了對自己的壓力。他為自己規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標,每天要掙30到40元。「我還是像以前一樣天天出車,一天總還能掙回個二三十塊。別小看這二三十塊錢,可以供十來個苦孩子一天的飯錢呢!」這就是一個耄耋老人的精神世界。他盡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著一片燦爛天空,溫暖著無數莘莘學子。
四
白芳禮老人每月都會把自己省下來的錢拿到附近的學校給困難的學生當生活費,而已是風燭殘年的他,卻過著極為儉朴的生活。
老人蹬三輪車的時候,從頭到腳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看起來像個乞丐。「我從來沒買過衣服,你看,我身上這些襯衣、外褲,都是平時撿的。還有鞋,兩只不一樣的呀,瞧,裡面的里子不一樣吧!還有襪子,都是撿的。今兒撿一隻,明兒再撿一隻,多了就可以配套。我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穿著的東西沒有一件是花錢買的。」除了不買衣帽鞋襪外,連吃的東西他都盡可能地節省。他的飲食極其簡單,經常是兩個冷饅頭加一瓶涼水,就一點點鹹菜。很多時候由於拉活需要,白芳禮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張報紙往地上一鋪,一塊方磚往後腦一放,一隻帽子往臉上一掩,便是他睡覺前的全部准備「程序」。
為了能多掙一點錢,老人已經好多年不住在家裡,特別是老伴去世後他就以車站邊的售貨亭為家,所謂「床」,只不過是兩摞磚上面擱的一塊木板和一件舊大衣。冬天,寒風習習,夏天,驕陽似火,在一層薄薄鐵皮的售貨亭里,老人度過了一個個酷暑嚴冬。後來市政府號召要整治車站街道環境,小賣鋪、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帶頭響應政府的號召,拆了他的這些小亭子。沒有「屋」了,他為了仍能夠拉活,就用塊攤開的塑料編織袋布和四根小木桿撐起了一個只有半人高的小棚。暴雨之後,經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陽下曬被雨水浸濕的被褥。
白芳禮老人就是這樣,節衣縮食把自己蹬三輪車的所得全部捐給了教育事業。下邊是老人捐獻的不完全記錄:
1988年為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捐款5000元,
⑷ 關愛老年人的文章
http://www.people.com.cn/GB/news/9719/9720/3172459.html
這裡面有許多關愛老年人的資料,你自己去找找,希望對你有用!
⑸ 贊美老人的文章
發白如雪
那是歲月滄桑灑下的鮮花
彎軀是弓
那是時間老人積蓄的能量
手如槁木
那是神農賜予不斷收獲的碩果
睛若黃珠
那是上蒼賜予五彩繽紛的顏色
歲月的觸角爬滿額頭
時間的河流趟過血管
穿越雪白血紅
我們在成長
而白雪紛飛
您是風雪中最後一片
斑駁的紅葉
而生命將盡
您是星空中最後一顆
流星的眼淚
您的頭發白了,是雪
您的身軀彎了,是弓
那雪花是歲月滄桑為您灑下的鮮花
那弓是時間老人為您儲蓄的力量
您的雙手鈍了是播種機
您的眼睛花了是攝相頭
那播種機是神農賜予您不斷收獲的碩果
那攝相頭是上帝賜予您五彩繽紛的世界
當歲月的觸角爬滿您的額頭
穿過你的白發,我在長大
當歲月的河流趟過您的血管
穿過您的全身,我在長大
在白雪紛飛時,是誰做最後一片紅葉
在生命將盡時,是誰想把你留下來多看一眼
父親 2
發白如雪
那是歲月滄桑灑下的鮮花
彎軀是弓
那是時間老人積蓄的能量
手如槁木
那是神農賜予不斷收獲的碩果
睛若黃珠
那是上蒼賜予五彩繽紛的顏色
歲月的觸角爬滿額頭
時間的河流趟過血管
穿越雪白血紅
我們在成長
而白雪紛飛
您是風雪中最後一片
斑駁的紅葉
而生命將盡
您是星空中最後一顆
流星的眼淚
父親 1
您的頭發白了,是雪
您的身軀彎了,是弓
那雪花是歲月滄桑為您灑下的鮮花
那弓是時間老人為您儲蓄的力量
您的雙手鈍了是播種機
您的眼睛花了是攝相頭
那播種機是神農賜予您不斷收獲的碩果
那攝相頭是上帝賜予您五彩繽紛的世界
當歲月的觸角爬滿您的額頭
穿過你的白發,我在長大
當歲月的河流趟過您的血管
穿過您的全身,我在長大
在白雪紛飛時,是誰做最後一片紅葉
在生命將盡時,是誰想把你留下來多看一眼
父親 2
發白如雪
那是歲月滄桑灑下的鮮花
彎軀是弓
那是時間老人積蓄的能量
手如槁木
那是神農賜予不斷收獲的碩果
睛若黃珠
那是上蒼賜予五彩繽紛的顏色
歲月的觸角爬滿額頭
時間的河流趟過血管
穿越雪白血紅
我們在成長
而白雪紛飛
您是風雪中最後一片
斑駁的紅葉
而生命將盡
您是星空中最後一顆
流星的眼淚
父親 1
您的頭發白了,是雪
您的身軀彎了,是弓
那雪花是歲月滄桑為您灑下的鮮花
那弓是時間老人為您儲蓄的力量
您的雙手鈍了是播種機
您的眼睛花了是攝相頭
那播種機是神農賜予您不斷收獲的碩果
那攝相頭是上帝賜予您五彩繽紛的世界
當歲月的觸角爬滿您的額頭
穿過你的白發,我在長大
當歲月的河流趟過您的血管
穿過您的全身,我在長大
在白雪紛飛時,是誰做最後一片紅葉
在生命將盡時,是誰想把你留下來多看一眼
⑹ 需要一篇關於當今老人現狀的文章
當今的老人,大多經歷過貧窮,所以他們總是捨不得花錢。雖然現在有些錢,內但不是非常多,所容以還是不捨得花錢呦!
所以,他們的生活一點都不豐富多彩!
真讓人心疼!對嗎?要是政府和村裡能花式掉餡餅,掉一些可以豐富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的餡餅,該有多好!🤔
現在村裡搞建設,政府給錢,對外租地,賣房賺錢,賺的錢都到哪去了?都存在村裡生錢寶寶,還是存在村裡等那些削尖腦袋往村委鑽的父母官,絞盡腦汁往自己口袋裡裝?呵呵😊!
您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
⑺ 有關關愛老人的作文600字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對老人應該是關愛,應該是尊敬,應該是盡孝。
現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敬老院,有人覺得那是一件好事,我個人並不反對這種說法,但是,敬老院的存在是否意味著有很多子女不願意照顧自己的父母所以寧可花錢將父母送到敬老院讓別人照顧呢?或許是有不得已的理由。一個老人也許更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他更需要一個幸福的晚年。
去年過年我回家的時候,發現爺爺的時間變得空虛了,變得空閑了,我想他老了,他的時間比我的要慢許多使他變得啰嗦了。他看見我時,總想找我說說話,開始我很樂意,但後來我便不耐煩了,爺爺的話似乎說不完,他的話有時還讓我聽不懂,他喜歡和我聊家常,說一些我早已聽得耳朵發炎的話。當時,我找了個借口走開了,離開時我竟然心裡暗暗自喜,現在,我後悔了,這樣的一個老人與他最疼愛的孫女的聊天就這樣結束了,那時,爺爺是悲傷還是失望呢,我不敢想因為我傷害了他,傷害了一個老人的心,一種莫名的罪惡感在心頭燃燒。
如果你是位老人,你的子女不願贍養你,你的後代也嫌棄你,你每天都是一個人面對空盪盪的房子,你會怎麼想?如果你是位老人,你的孩子都很忙,他們為了工作可以幾年不回家看望你,可以幾個月不打電話給你,你會怎麼想?如果你是位老人,你每天和一群老人在一起享受陽光的活力,你的子女對你很孝順,你會怎麼想?關愛老人,善待老人,他們的今天也許就會是你的明天。
⑻ 關於關愛老人這個主題的文章.
一個老人的尊嚴被如此踐踏
一名收破爛的老人不小心劃破了一年輕女子的牛仔褲,因拿不出對方要求的50元賠償,老人下跪十次。
老人手裏只有8元零4毛.
當記者趕到德外大街高等教育出版社門口發現,一個穿灰色羽絨服的中年婦女正在推搡一名衣著破爛的老人,嘴裡喊著:「趕緊賠錢!」周圍上百名路人圍觀。
旁邊站著一名20歲左右的女子,藍色牛仔褲腿處被劃開了一條兩三厘米長的口子。被推搡的老人噙著淚水不停地懇求著,手裏捏著一疊毛票,總共8元零4分。
「不就破一個小口子嗎,至於這樣為難人家嘛。」看著下跪的老人,旁觀路人紛紛勸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面對路人的指責,中年婦女毫不在意,堅決要讓老人賠錢。
面對「巨額」賠償老人下跪.
據了解,當時這對母女走到高等教育出版社附近的路口處,剛好老人騎三輪車拐彎,車上的鐵絲將年輕女子的褲子剮了一個小口。女子的母親要求老人賠她50元。
無奈之下,老人「撲通」一聲跪下,不想對方絲毫沒有反應,老人連續下跪十次。
這一下把圍觀的群眾惹怒了,在附近大廈當保安的武先生憤怒地說:「對待這樣一個年邁的老人,她們真是欺人太甚。」說完,他將口袋裏的23元錢塞在老人手裏。
記者試圖采訪這對母女時,該中年女子說:「甭理她。」
路人為老人湊錢賠償.
在老人懇求和解未果的情況下,中年婦女最終撥通110報警。5點50分左右,德外派出所的民警趕到現場進行調解,但該中年婦女認為賠償的錢不夠,拒絕和解。這時,圍觀群眾自發掏出錢來,一元、兩元、十元……最後湊夠了50元。
老人再次向圍觀群眾下跪,並不斷地說:「謝謝,謝謝。」中年女子拿到錢後,拉著女兒一聲不吭離開了。
當時圍觀的群眾紛紛表示賠償50元的結果對老人不公平。民警也表示無奈,稱這是民事糾紛,他們只能充當調解人的角色
同樣是人,為什麼要踐踏他人的尊嚴呢?!
⑼ 求一篇關於老年人的文章.英文的!!!
Old People in America
In the old days,American families were bigger. People had more children,and grandparents and great-grandparents lived with their families. But now, families are smaller, and many old people
live alone. At the same time, Americans are living longer and longer. The number of old people is always growing.
Some old people like to stay in their old homes. They do not want to move from their old homes. They do not want to move from their hometown. They are near their .friends and family. But some do not have a lot of friends. They want to meet new people. They want to live in a quiet place with other
people of their age.
A large number of old people are moving to the South. It is warm there. You do not have to walk through the snow in winter,or pay a lot of money for heating.
A large number of old people are moving to the South only for old people. One of these is Sun City, near Phoenix, Arizona. All the families in Sun City must have one person over the age of 50 ,and children under 18 years old can't live there.
美國的老人
以前美國都是大家庭。人們孩子很多,祖父母和曾祖父母都和家人在一起生活。但現在,家庭越來越小,許多老人獨自生活。與此同時,美國人越活越長。老年人的數目總在不斷增長。
有些老人喜歡呆在他們原來的房子里。他們不願意從舊房子里搬出來。他們不想離開家鄉。他們想住在朋友和家人附近。但是有些老人朋友不多,他們想結交新人,他們想和其他同齡的老人共同居住在一個僻靜的地方。
很多老人正在遷往南部,那裡天氣暖和。冬天的時候不需要在雪中走路,也不需要交大筆取暖費。
很多老人正在遷往只允許老人居住的南部城市。其中之一就是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附近的太陽城。太陽城居住的所有家庭都必須有一個成員在50歲以上,18歲以下的孩子能住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