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人什麼時候喝酒最好
老年人飲水最佳時間
早晨起床後:一定要喝水,因為它是一天身體開始運動的關鍵。老年人在夜間睡眠的時候,因排尿、出汗、呼吸,體內血液濃縮、血流緩慢、機能代謝物積存。起床後飲杯水,可使血液正常循環,有預防高血壓、腦血栓、心肌梗塞等疾患發生的作用。飲水後跑跑步更有益處。早晨喝水最好是空腹,以小口的緩慢速度喝下450毫升的水,喝完後做簡單動作不可靜坐。
上午十點左右:這時是人體一天中生物鍾最旺盛的時間,應補充300毫升水。下午三點左右:這剛好是喝下午茶的時間,喝400毫升。睡前:睡前飲400毫升,對於老年人或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晚間睡前飲水,可以預防致死性梗塞。不少老年人不習慣睡前飲水,怕起夜。其實老年人膀胱萎縮,容量減少,不飲水照樣要起夜。半夜:飲200毫升,老年人由於腎臟收縮功能減退,夜間尿多, 這就導致體內缺水,易使血液粘稠,心腦血流阻力大,易引發心腦血管病變。因而,半夜飲水很重要。
飲水的特別時刻:
運動後:盡管我們不是運動員,運動量沒有那麼大,但不管做什麼運動,比如打掃房間之後都應該喝水,這樣不易累,也不易全身酸痛。
在有空調的環境中:尤其需要補充水分。
2. 老人經常喝酒好嗎
如果沒有重大疾病的情況下,每天適當飲酒是有利於健康的。適當喝酒可以促進血液微循環,對於經常喜歡喝酒的人來說,喝酒也是一種樂趣,可愉悅身心。每日健康人以白酒不超過60可,啤酒不超過1瓶,紅酒不超過1小杯為宜。
3. 老年人到底適合喝啤酒嗎
啤酒是很多人喜愛的一種酒類飲品,它具有獨特的苦味和香味,營養成分豐富,含有各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及多量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葉酸、泛酸以及礦物質等。適量喝一些啤酒,對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和消除疲勞有一定的作用。但老年人如果長期、過量飲用,則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啤酒中含酒精雖少,但如此無節制地濫飲,積累的酒精和過量的液體使血液循環量增多而增加心臟負擔,致使心肌肥厚、心室擴大,酒精使心肌收縮力減弱,醫學上稱為「啤酒心」。長此以往可致心力衰竭、心律紊亂,全身供應不足,呼吸困難和下肢水腫等。
啤酒含有很高的能量,而且在喝啤酒時常常會吃一些高脂肪的食物,久而久之可使體內脂肪堆積,大腹便便,稱為「啤酒肚」、「將軍肚」。肥胖的危害眾人皆知,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可導致血脂升高,血壓升高,甚至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病等。
啤酒會促進結石形成。因為啤酒原料大麥汁中含有鈣、草酸和嘌呤核苷酸,使尿液中的尿酸量大大增加,不但促進膽、腎結石的形成,而且誘發痛風症。
啤酒能量極高,長期喝啤酒能使人增加食慾,加上吃很多魚肉類食物,會導致能量過剩,體內脂肪堆積,特別是中老年人,更易造成肥胖症、脂肪肝、肝硬化等,甚至轉變成肝癌。
啤酒含酒精量雖不高(4%~10%),但老年人的酒精代謝能力差,加上長期、大量飲用,也可造成慢性酒精中毒,進而誘發股骨頭壞死、腦神經變性,這也是老年痴呆症的一個誘因。
因為啤酒釀造原料中含有鉛,大量飲用啤酒後,血液中鉛的含量升高,鉛會損害大腦神經系統,使人智力下降,反應遲鈍,易致老年人患上老年性痴呆症,還會導致貧血、多發性神經炎和腹絞痛等,嚴重者損害生殖系統,致性功能減退、陽痿等。
概括而言,老年人應少喝啤酒,不喝冰鎮啤酒,喝啤酒時少吃高脂肪菜餚,而多吃一些含有維生素C多的新鮮蔬菜水果。
4. 老年人可以喝酒嗎
對老年人來說,**不要常喝酒,因為酒對老年人的身體有不良影響,尤其是有的白酒酒精 濃度高達60 % 以上,長期飲用白酒會導致很多疾病,如胃十二指腸潰瘍、血管硬化、酒精中毒性 肝硬化、高血壓病等。 另一方面,不少養生專家認為,老年人稍微喝一點葡萄酒、香檳酒、果酒,或者自己家裡用糯 米發酵制的甜米:酒,不僅沒有壞處,而且還有好處,有舒筋活血、增強食慾、幫助消化、提神壯力的功效。
所以,老年人**不喝酒,或者少喝一些「非烈性酒」,至於烈性酒, 嚴格一點說,**及早戒飲,放寬一點的話,也少飲為當。 飲酒要有技巧, 對老年人來說,要盡量避免「空腹飲酒」,因為酒在胃中可直接被吸收,空腹 飲酒時,酒精吸收入血頗快,容易發生醉酒,引起頭暈、站立不穩、大腦稀里糊塗,甚至發生一些 酒後事故。
比較正確的飲酒方法是,先吃點飯菜和湯類,使胃中有些食物在那裡墊著,再慢慢地喝點 酒 ,使酒與原先吃下的食物相混合, 這樣吸收就會慢下來不少。如果兩人同時飲酒, 飲的量也一 樣,空腹的人必定先醉,其道理就是這樣。 飲酒的時間,可放在午餐時,餐後應該好好休息一下,然後下午再吃點水果、甜食之類的東 西,可以「解酒」。
晚餐不宜多飲酒,以免過度興奮,從而導致夜間失眠。 萬一醉酒,要及時「解酒」,可以吃些梨、蘋果、香蕉、山楂之類的水果,也可以喝白開水,或 適量飲用糖水,都有解酒的功效。
5. 老人經常喝酒好嗎
【經常喝酒對身體有多大危害】酒中的乙醇進入體內,主要在肝臟代謝、解毒。經年累月豪飲不輟,肝臟負擔加重,一旦功能下降,營養物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脂肪含量便增多。微小脂肪滴可堵塞供應股骨頭營養的小血管,引起股骨頭缺血壞死,表面變得粗糙不平,失去光澤。進一步發展,股骨頭可被壓塌,變扁變小,甚至消失。病人髖關節疼痛,站立、行走時症狀加重,最終可出現跛行、活動障礙,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
.當然,酒精對骨骼的危害,有一個過程與程度,不是一喝就出現,也很難說喝到什麼程度才出現,因為這與飲酒量及時間和各人肝臟的代謝功能、股骨頭血管的適應性有關,因人而異。總之在肝臟代謝量內,酒能活血通絡,對骨骼無害甚至有益,超過肝臟代謝量則可傷骨。在不能完全禁酒的情況下,長期飲酒者應力爭早期發現病變徵兆,如出現髖部持續性疼痛,逐漸加重,或酒後加重者,應想到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的可能,立即戒酒,並上醫院檢查。.喝酒危害身體……
除了一次飲酒過量所造成的即刻性影響(俗稱為酒醉)之外,一再不斷大量飲酒會造成多種嚴重的長期性疾病,我們把飲酒對各種對人體器官的影響摘要附錄如下。
1、大腦
少量酒精能使人自覺振奮,機警,注意力集中,但是實際結果顯示事實並非如此,少量酒精個有鎮靜作用,攝入較多酒精對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直轄市機能及情緒反應都有嚴重傷害。飲酒太多會造成口齒不清,視線模糊,失去平衡力。
2、肝臟
長期大量飲酒,幾科無可避免地會導致肝硬化,有病的肝臟不再對來自消化道的營養加以處理,也無法再處理攝入人體的葯物,肝硬化的症狀很多,而且是擴散性的,這些症狀包括水腫(液體滯瘤,腹脹),胃疸(皮膚及眼白發黃)。
3、皮膚
酒精是血管擴張劑,可使身體表面血管擴張,它除了使你看起來臉紅紅的之外,也會使你身體組織過分散熱,這會造成你在天冷時全身冰冷(體溫過低)。
4、心臟
大量飲酒的人會發生心肌病,心肌病就是心臟肌肉組織變得衰弱並且受到損傷。
5、胃
一次大量飲酒會使你出現急性胃炎的不適症狀,連續大量攝入酒精,會導致更嚴重的慢性胃炎。
6. 經常喝酒的老人,有什麼辦法控制他們喝多少
平均每天喝酒超過一杯,或一天之內喝酒超過3杯,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來說就是飲酒過量。在這里,一杯的定義是指一罐355毫升的啤酒,或一杯250毫升的紅酒,如果是如高度白酒這樣的烈酒,那麼一杯是指45克左右。 美國科學家是在研究了1.24萬名老人之後得出這一結論的。研究表明,約有10%的美國老年人飲酒過量。而這很可能會提高他們摔跤的幾率,加速衰老,並影響其他疾病的治療。同時,也不利於他們的社會交往。 實際上,過量攝入酒精的害處人所皆知。但許多人不了解的是,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他們能攝入酒精的安全上限是如此之低。一周內不超過7杯,一天內不超過3杯的安全界限大約只為年輕人的一半。
7. 老年人喝酒的好處有哪些
1、適量飲酒抄可防癌
很多人並非死於癌症本身,而是由並發症造成的,當癌症病人飲用適量的酒,就會有效降低並發症,提高生存質量,以達到延長生命的作用。所以可以得出結論,適量飲酒是可以降低患癌風險。
2、喝酒能防胃癌
一般認為,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低,營養較差,新鮮蔬菜和水果缺乏,容易得胃癌。此外,情緒憂郁,時生「悶氣」,也是一種因素。假如適量或少量飲酒,並伴佳餚,營養水平必然提高,飲酒消憂暢意,解除情緒上的疙瘩。這是防胃癌的良好方法。
3、飲酒可以預防淋巴癌
飲酒者較之不飲酒者患非霍奇金淋巴癌的風險要低約27%。所以適當飲用低度酒可以預防淋巴癌。
8. 老年人常喝酒對身體有害還是有易
飲酒本來對人的健康不利,而往往有些人,在空腹(飢渴)時喝酒,這種喝法對機體害處更多。
空腹時喝酒,胃內無食物緩解,酒就會直接刺激、侵蝕胃粘膜與肌層,破壞胃酸,抑制胃腸各種消化酶的分泌,減緩胃腸蠕動,易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脹,食慾不振,消化呆滯、便秘。
同時,空腹喝酒,酒精成份吸收得快,對大腦、神經、肌肉、心、肝、腎等臟器和組織影響較大,
能導致頭暈耳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肌肉顫抖,心跳氣短,肝區脹痛,尿黃尿少,尿灼痛等。
經常空腹渴酒,還會發生較嚴重的慢性疾病,如: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胃炎,混合痔,健忘失眠,智力減退,幻覺幻視,神經衰弱,肌萎膚黃,四肢麻木,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心絞痛,高血壓,動脈硬化,肝腫大,肝硬化,腎結石,尿毒症等。
由此可知,空腹渴酒雖然可獨得些微小益處,但其造成的危害卻很多。所以,不論何種酒,均不宜在空腹時喝,尤其戒烈性酒在飢餓時喝,否則,危害更多更重。酒應在胃中食物未完全消化(即不感飢餓)時喝,或在進食一些飯菜後喝方為適當,可以減輕酒對機體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