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志願者去敬老院的心得體會400字
去敬老院後的心得體會
星期天的早上,我們在主教們前集合完就帶著期待,帶著激動的心情一起坐公交去友善敬老院。水泥地經過昨天大風大雨的清洗,路邊的落葉和被風吹落的殘枝還沒有被收拾干凈。沿著僻靜的小道,小道旁邊稀稀拉拉的幾間的小店,有賣早餐的,店裡還有兩三個成年人在排著隊;有賣生活用品的,店主真在拉起卷門兒;還有一戶人家穿著睡衣,手裡拿著掃把清掃面前的落葉。
到達友善敬老院,迎面而來的是2棟3層樓的,長著青苔的居民樓,外面的鐵鋁大棚下有七八張桌子。在桌子旁邊坐著今天的主角——敬愛的老人們,在他們的臉上那溝溝壑壑,凹凸不平的褶皺寫著歲月的痕跡。有一些老人們尚且還能自己扶著棍子自己走,但是有一些情況不樂觀,要坐著輪椅,被別人推著才能移動。看著老人們落寞的眼神、被歲月碾過的臉龐以及駝掉的脊背,我們的心不禁地揪緊,不管是什麼原因讓老人們在最需要親人的溫暖的,卻在這個冷清的敬老院里,都讓我們身為人子孫的後輩們感到現實的殘酷。
我們的成員到他們房間里小心翼翼的把他們攙扶出來到一樓大廳,還搬來板凳讓老人們坐好,我們給老人們表演節目,我們和老人圍坐在一起,內心是無比的溫馨感動。其實我們都知道,這些老人缺的不是物質上的資源,而是內心精神上的陪伴。他們要求的並不多,只是希望我們這些子女能夠經常去看看他們,和他們聊天讓他們感覺不再孤單。一個人的一份微弱的力量讓老人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也好,讓老人們感受到短暫的歡樂也罷,我們都應該堅持一直志願下去,雖然力量微弱,但是,如果我們大家一起,把力量加起來,那愛的力量就不可估量了。最後希望天下所以的老人們都能快樂,健康。
『貳』 穿越養老院觀後感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版,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權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叄』 養老院里的故事讀後感4oo字
養老院觀後感
2010年4月24下午,我們全班同學和家長在郭老師的帶領下來到福壽老年公寓。
為了不打擾老年人休息,我們在外面等了一會才走進去。當我們走進大廳,發現爺爺奶奶們都笑盈盈地在那等著我們呢,我們集體向他們問好之後,就跑向爺爺奶奶,送上我們准備好的禮物,我送禮物的奶奶特別開心,問我學習的情況,還鼓勵我好好學習。看的出來,她是一位非常慈祥善良的老奶奶,跟我的親奶奶一樣。
之後,我們又同爺爺奶奶們一起包餃子,大家分工有序,有的負責擀皮,有的負責包,有的負責運餡,有的負責擺放好餃子,不一會一簾簾的餃子就出爐了。看著老人們的笑臉,想著老人們吃著我們的餃子,心理別提多高興了。
我因為要上課,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敬老院,媽媽說以後還會帶我來,因為這些老人是最值得我們尊敬和關愛的,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送給她們一點點溫暖,獻出一點點愛心,她們一定會很快樂的,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己會獲得更多的快樂。
敬老院在我們眼中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兒。熟的是這是大家熟知的一個社會後勤保障機關,而陌生的是,畢竟我們對它的了解只是來自旁人或媒體的只言片語,敬老院好像就是收養那些孤寡老人並且容易被人遺忘的那麼一個角落。帶著滿腹的疑問,9月6日,我們來到**區**老人公寓進行采訪實踐。
這是**區最舒適的老年公寓,除安排兩人一間的住宿外,保健,健身,娛樂設施也一應俱全。據院長介紹,目前這里常住的老人共有150人,他(她)們有的是年老無伴為排解寂寞而來的,有的則是因子女工作太忙無暇照顧,還有的是海外華人落葉歸根但國內又無親人才來此安度晚年的。同時院里也辦理臨時住宿,老人可以自由來去。
在隨後與老人的交談中,我感到在老人看來,敬老院除了免除她們料理生活的顧慮外,更重要的是這里為她們提供了與其他老人交流的機會,緩解了她們在身體狀況下降時寂寞感的增加。而且老人們也都表示她們很喜歡住在這里,特別是有兩位老人還賣掉了她們的房子,把錢捐給了敬老院,可見老人對敬老院的感情之深。
但是據我們了解,真正像**老人公寓辦得這樣好的敬老院卻為數不多,一方面,大多數敬老院的地理位置、環境不是很好。另一方面則是人們對敬老院的觀念尚未轉變,這一點從接受我們采訪的一位家屬便可知曉,他們雖姐弟6人,可都忙於工作,所以只好把身體不好的母親接到敬老院住:一來母親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二來他們工作起來也無了後顧之憂。但在旁人看來,這卻是很難理解的,因為有那麼多子女怎麼還照顧不過來老人呢?
所以,整個采訪活動結束後,我想:敬老院作為一個社會後勤保障機關,它將隨社會老齡化的增長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沒有足夠的社會力量介入以及人們傳統觀念的限制,這一保障系統要完善時日仍很長。因此,我們應當更加關注這些寂寞的老人,畢竟他(她)們也身為人父人母,操勞了一輩子,畢竟他(她)們為這個社會的發展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她)們應當享有快樂舒心的晚年。
『肆』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和泰康有什麼關系
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就是給予別人足夠的尊重,無論是貧窮還是失敗,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在我們印象里的老人應該是在夕陽下坐著聊天,或者是坐在屋子裡看著新聞聯播,每天無所事事的呆著,或者,操著沒有用的心,每天說著一些沒有用的話。沒有所求,也沒有什麼慾望,甚至於沒有愛好。有一點點無悲無喜的味道。但是,他們真的是這樣的么?他們沒有需求了么?難道老人老了就僅僅什麼都不需要了么?只需要吃飽穿暖就足夠了么?這個世界難道真的就僅僅是如此嗎?頗有一絲老人就是等死的,孩子是需要教育和撫育的,成年人是需要奮斗的味道。
《穿越老人院》講述了這樣的一個事情,告訴各位其實並不是這樣,老年人也有夢想,他們的精神世界是怎樣的。但是,可笑的是,當兒女將不願意奉養的老人送到了老人院以後,老年人心心念念的還是兒女, 連夢想都和兒女有關系。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有兩條線索,一條線索是老葛與20多年不聯系的兒子最後終於和好了,另一條是大家幫助老周在臨死之前實現了他的夢想。
老周心心念念的想去超級變變變,只不過是為了如果可以是前三名可以去日本,這樣就可以看到了7.8年不和他聯系的女兒。哪怕他已經是膀胱癌晚期,哪怕他是硬撐著也要實現這一個夢想。老葛的兒子20多年不和他說話,只不過是因為在兒子為了結婚將他趕出家門以後,向他借錢沒有借給他。在最後兒子終於經過感化而相互諒解。
這個世界,只會有兒女憎恨父母,卻沒有父母憎恨兒女。哪怕20多年不諒解,也會在孫子結婚的時候拿出20萬給孫子;哪怕女兒和他7..8年沒有聯系,再送到養老院以後,也不怕疼痛的去排練節目,只是為了在臨死之前見一面女兒。這個世界,到底哪裡會有這么多的恨在親情面前,又哪裡會有這么多的關心,在冷漠的面前。
我們認為老人就應該是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那是我們的以為,又有誰問過老人;我們認為只要給老人足夠的金錢送到養老院就可以了,那麼在我們年幼的時候,父母也沒有說只要讓我們有吃有喝就足夠了。是不是我們的以為都是對的呢?是不是我們老了,兒女也會這么對我呢?我們會逐漸長大,父母只不過會慢慢變小。我們只需要想一想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模樣,或者想一下如果我們老了,我們的兒女這樣對我,那麼也許就會改變了吧。
我記得老葛和孫子的對話,一個年邁的父親反復的問兒子同一個問題,兒子不耐煩了以後,父親說小的時候我告訴了你幾十遍,每一遍都是和顏悅色的。老葛說,他很羨慕這個父親,因為兒子還願意和他講話。我才明白,原來冷漠比語言更要恐怖。我們用我們的心去關心一下父母。只為了父母的恩。自私一點說,用我們的愛去關心父母,只不過是為了我們的老年更加幸福。因為我們都會老去,也都將會變的什麼都迷茫。我們不要為了擺脫責任而將老人拋棄,如果那樣,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拋棄。
『伍』 電影<飛越老人院>的觀後感
在電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張楊新片《飛越老人院》後,擦擦濕潤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專,就是給遠方年屬邁的爺爺奶奶打個電話。電話鈴一響,聽出孫子的聲音後,電話那頭開心、燦爛的笑聲讓我心酸:對老人來說,需要的只是那麼一點點關愛。
繼上一部作品《無人駕駛》關注都市男女情與欲的糾結關系之後,張楊在這部新片里直指中國社會目前可以說是最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無所養、老無所依的問題,體現了導演出道以來一以貫之的敏銳視角和人文情懷。影片自始至終貫穿於一股溫情的力量,與《殺生》和《黃金大劫案》相比,文藝氣質更為濃烈;而在這種文藝氣質的背後,是對快要走到盡頭的生命的本能憐憫以及對老人們揮之不去的孤獨感的深切同情。
『陸』 寫一篇去敬老院的感受300字左右
10月28日周六上午7點半,我們20名志願者一起去了雅戈爾敬老院看望哪裡的老人,和老爺爺奶奶們聊聊天,唱唱歌。第一次去,發現那裡的空間很大,環境很乾凈整潔,想來老人們的生活環境一定也很好。
我和三個同伴活動在六樓。走在過道上,很安靜。敬老院活動感想。路過幾個休息區,有三兩個老人坐在椅子上或閉眼養神,或望著虛空發呆。那時忽然感覺敬老院很大那是因為空曠,安靜那是因為寂寥,呆坐那是因為空虛。
一位奶奶告訴我,在哪裡吃了睡,睡了吃,還能幹什麼。一時間,我有種心酸的感覺,同時更為自己此次的活動目的有了深一層的感悟。我覺得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溫暖點老人的心,更能提升自己的心靈感悟和道德境界,具有非凡的意義,值得我們堅持活動下去。
『柒』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你好
同學推薦我看的《飛越老人院》,看完之後,深受感動。它借著一群老年人來講述了一個本應該是屬於年輕人的故事。用最青春爛漫、最動感歡樂的方式向現實社會發出嘹亮的吶喊。這群生活在老人院裡面的「高齡團體」天天面臨著讓人心酸心寒的生老病死,不過他們積極樂觀、頑強勇敢,捍衛著殘存的點點尊嚴,自娛自樂向著夢……
時長一個小時44分的《飛越老人院》,看似很長,但是就像是一位長者給我們訴說他那個年代關於時光的過往故事,這部電影讓我看的從頭哭到尾,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親人,想起了已故的爺爺,想起了太多需要關愛的老一輩,想到自己的家。影片的整個劇情結構完全迎合著觀眾,在該煽情的地方也使勁煽情。影片開始十多分鍾之後,我幾乎可以把後來的所有劇情全猜到。但是就是這樣的俗套和預想之下,影片的後半段還是讓我幾度忍不住哭了起來。不管爛俗不爛俗,能讓我專心致志看下來,又能感到我的影片,我就是喜歡的。如果觀影的時時刻刻都要想著藝術價值或者直指現實什麼的,這樣也真心太累了。
大多數的中國人不懂得怎麼表達自己的感情,很少對父母說出類似「我愛你,你們辛苦了」之類的話,也很少給父母一個擁抱、一束鮮花等,我所見過的最多是打個電話,聊一些家常,或者親自下廚給父母做一頓豐盛可口的菜餚,抑或是買件衣服等相對來說比較含蓄的表達方式。我們總說要及時珍惜身邊的人,及時孝順他們,不要等來「風雨靜而風不止、人慾孝而親不在」的悲慘境地,我們可以不懂得表達,可以不會煽情,可以不買任何禮物,但是對待老人的孝心一定要有,打個電話,聽聽他
滿意請採納
『捌』 飛越老人院醫學角度觀後感六百字
是這樣的: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飛越老人院電影開始後,溫馨的畫面和老戲骨們自然的表演讓我知道名字只是一個噱頭,飛越老人院觀後感。一群年歲已高的老人們因為各種原因被家人們送到了老人院,身體的每況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獨讓他們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於家人的擔心和院長的管束他們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棄自由生活的權利。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議,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體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參加超級變變變的節目,當他們設計的節目博得了大家的笑聲,他們更加堅定了要到節目現場去參加表演的信心。商量過後,他們的想法雖然遭到了家屬和院長的反對,老金和其餘老人們仍舊決定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再只活在老人院里。於是大家齊心協力買了一輛大巴,逃脫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轄,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歡呼,活出了他們想要的激情,脫韁的野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讓我想到了這群老人們真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並不是只有年輕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們也應該比年輕時更熱愛生活,觀後感《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這部電影里的老人們是一個大家眼中的弱勢群體,可是他們雖然在生理上不如從前,心理上卻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熱愛自由和生活,他們有自己的煩惱,雖然被忙碌的孩子們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們心繫子女渴望溫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們的矛盾。 電影里很多細節的刻畫都讓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來。讓我們這些在喧囂之間忽略家人的孩子們重新審視自己,主動去呵護和父母之間無比珍貴的感情。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個情節是老葛跟自己的孫子說的那個麻雀的故事,我流了眼淚。老金在參加超級變變變的舞台上被采訪的時候說之所以參加節目是為了在日本的女兒能在電視上看到自己,我聽到影院里有此起彼伏的抽泣聲。沒能在海邊看到日出的老金終於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為他准備的節目,堅強有愛的他們用自己的身體為老金錶演了最美的一次海邊日出,譜寫了不老的生命樂章。 其實老人們想要的很簡單,有時候只要我們一句溫暖的話,尊重他們的眼神,不嫌棄他們的態度。只要我們換位思考,只要我們靜下心來細細體味,這一切都是來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頭發斑白或遠離人世才後悔莫及。讓這部電影給我們一個反思的空間,也給我們敲響警鍾,重視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願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
『玖』 母親節和養老院怎麼寫觀後感
聽說100歲的婆婆中午吃了15個餃子,呂素梅邊給她洗蘋果邊嗔怨地說:「您萬一積住食怎麼辦呢?下回少吃點兒,死面的東西不好消化。」婆婆張著沒牙的嘴不好意思地笑笑說:「就好(愛)吃餃子。」呂素梅將洗干凈的蛇果切成兩半兒,用勺刮著果瓤喂到婆婆嘴裡,婆婆含混不清地說了兩個字,呂素梅解釋說,她說「真甜」。
這是養老院里人人都誇孝順的兒媳婦,她每天都來看望婆婆,婆婆每天說些只有她能聽懂的話,兩人開懷大笑。「能活百歲,心情是關鍵,有這樣的兒媳,老太太天天可高興了。」養老院的工作人員說。呂素梅則覺得,婆婆才是她應該學習的榜樣。「我婆婆一直要強,以前住在東河區的時候,簡陋的小家被她收拾得干凈又溫馨,紅磚地都擦得鋥亮。」她指著婆婆身上穿的一件棕色緞襖說:「這是她七十多歲時自己做的針線活,簡直比縫紉機做出來的還規整。」說起婆婆,呂素梅滿是欽佩和贊賞,她說,婆婆雖然沒文化,可特別善解人意,她與丈夫結婚30多年,婆婆從未和她紅過臉,婆婆曾流露出想讓他們生二胎的想法,可在鹽業公司上班的呂素梅單位要求嚴格,幾次沒有批下指標,與婆婆說明情況後,婆婆再沒提過這個話題。
雖然每天都來看望婆婆,可母親節這天,呂素梅還是想讓老人感到節日的快樂,她從勞動公園鍛煉完身體就早早來到養老院,為老人帶來了水果和秋梨膏。「您不是說喝白開水沒味兒不好喝嗎?這個好喝還潤肺,您好好喝水。」呂素梅趴在婆婆的耳畔說,老人張開沒牙的嘴巴無聲地笑著,一隻手緊緊地抓住了呂素梅的手。「養兒才知父母恩,剛有了孩子的女兒今年也送了我母親節禮物,我們都繼承了婆婆的優點,知足常樂,所以一定會健康長壽下去。」說著,呂素梅的眼睛眯成了兩彎醉人的月亮。
『拾』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作文怎麼寫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現實實在太過惡心
一對父子,
坐在樹下。
年邁的父親在兒子身旁,
父親問兒子,
樹上的是什麼?兒子看了
看,回答道:
「樹上的是麻雀,父親。
」過一會兒,父親又問:
「樹上的是什麼呢?」兒子又
回答到:
「爸,我剛剛告訴你了,樹上的是麻雀。
」又過了一會兒,父親又用同樣的問題問兒
子。
「樹上的是什麼呢?」
「麻雀,麻雀,麻雀啊!
」終於,在父親第
5
次問兒子同一個問題
的時候。兒子生氣了,不耐煩地說道:
「那是麻雀啊!我都告訴你多少次了!你有病嗎?」
這時,
父親從口袋拿出一本日記給兒子看,
是他年輕時候寫的。
兒子看到這么一段:
「今
天是孩子的三歲生日,
我帶他到公園玩,
坐在一棵樹下。
孩子問我,
樹上的是什麼呀?我說,
那是麻雀,寶貝。一會兒,孩子又問我,那是什麼呀?我又開心地回答到,那是可愛的小麻
雀,我的小寶貝。孩子足足問了我十次,我就回答了十次,每次我都開心得不得了。
」
「當年,我就是在這棵樹下抱著你,回答著你的。
」父親說道,只見此時孩子已經熱淚
盈眶。
故事講完了。
而講故事的卻是另一個故事的主人公之一。
今天,
終於考完了試。
我們在
課室觀看了
《飛越老人院》
這部催人淚下的感人影片。
上面這個故事中的故事,
是最最觸動
我的一個情節。講故事的是以為
70
多歲,被繼子趕了去老人院的老人,聽者則是自己的親
孫子。而老人的親兒子,此時還對老人心存怨恨。只因,當初沒給錢他。
可見,
影片反映的就是現實中,
不少老人的生活現狀。
現代生活節奏快,
很多人工作十
分忙碌,
加之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
不少老人被自己的子女冷落,至於送到了老人院。
表面
是冠冕堂皇的「為了他們的安全著想」
,實際上其實就是丟包袱一樣把老人們丟進監獄似得
老人院。我不得不感慨,現實真的太惡心了!
含辛茹苦養育我們的父母,
老了無依無靠,
不過是想自己兒女在身邊陪伴,
他們並沒有
欠我們什麼,而我們卻欠他們太多太多了。把他們丟在老人院,實在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慶幸,
《飛越老人院》反映的除了現實的惡心,還傳遞了正能量——老人們的夢想。
老人們幸苦忙碌一輩子了,
除了想晚年有兒女在身邊陪伴,
最想的莫過於出去走走,
出
去看看。
好讓自己人生更加精彩,
更加沒有遺憾地離開。
只可惜,
現代人陪老人的時間都沒
有,更別說帶他們出去玩了,誒!
其實,人是可以選擇的。我覺得吧,再忙也總有時間陪伴老人,只是願不願意。想想父
母多年來為我們的一切一切付出,
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冷落他們,
讓他們有兒女卻孤獨終老?!
多陪父母吧,多陪父母出去走走吧!至少,我一定會這么做的。
觀後感,
除了影片,
我還想說說看影片的過程。
一場電影,
看透了多少人心,
多少本性。
一個男同學,從影片開始就叫喊著,就不滿著,一直慫恿關掉、快進。畜生,不就是這樣的
嗎?!一個女同學,哭了,真的哭了,就當著全班
50
多人的面上,哭了!她是無法控制自
己澎湃的情緒,誰能說,她不是仁者?!
同是爹媽生的,
同是吃飯長大的,
怎麼就有仁者和畜生之分?我覺得,
教育有著不可推
卸的責任。
多少年了,
我們的教育制度一直存在問題,
急功近利的尖子生教育,
滅殺了多少
本該有才能在其他領域發展的人。
更抹殺了,
多少本該存在在這些人心中的
「善」
「
德」
「
愛」
?!
無力改變什麼的我們,也只能這么深思了。慶幸吧,不少開始起鬨的同學,看著看著,
也還是動情了。
人非草木,
除了是畜生的非人類,
還是有感情的,
會動情的。
這次這么一看,
不少同學心中的善還是能被感受到的。
也許,越是惡心的社會,這種「真善美」的真感情越是會發展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