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年人安全護理
年人安全護理,主要是呃,鍛煉方面一定要小心
『貳』 老年人怎樣安全駕車
隨著私家車的快速增長,交法對駕車人年齡限制的放寬,開車出行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由於老年人存在視力下降、手腳不靈活、反應能力遲緩等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給駕車人增添了一定的危險。為此,老年人駕車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駕駛自動擋車
老年人駕車,最好選擇配有自動擋的車型。因為自動擋車操作相對簡單,可以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怎樣處理路面的復雜情況上。簡單的操作還可以減輕老人的心理壓力。開自動擋車還可以省去頻繁地換擋、踩離合踏板等操作,大大降低開車過程中的勞動強度,對老年人安全行車非常有利。
2.避開高峰期出行
每天早7時30分至8時30分,下午5時30分至7時30分是城區道路車輛行駛的高峰時段,在這個時間段,各條道路車多、人多,經常出現道路擁堵的情況。老年人駕車相對來說速度緩慢,在擁堵的道路上更容易被擠或被催促,會使老人心情變得緊張,容易出現操作不當,影響行車安全。所以老年人如果沒有特別急的事情,應盡量避開高峰時段出行。
3.規劃好行車路線
每次駕車出行前,應預先規劃好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行車路線,盡量繞開車輛相對集中的道路,同時對所要經過的路段、立交橋、環島和交叉路口有一定的了解。這樣駕車時就不需要將注意力一路分散在對路線的識別上,有利於集中精力,安全駕駛,還可以避免走冤枉路,使駕車出行更加輕松、順利、快捷。
4.車速不宜過高
老年人的應變能力遲緩,如果車速過高,一旦出現險情,難以果斷地採取應變措施,所以,一定要避免車速太快。在有3條以上車道的路面上行駛,應盡量在第2條、第3條車道上行駛,最好不走第1條快車道;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盡量走外車道,時速也不宜超過100km/h,並與前車保持足夠的距離,這樣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才能夠有充足的反應時間採取防範措施。
5.避免夜晚駕車
夜晚能見度低,再加上老年人視力下降,僅靠車燈很難看清楚道路情況,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特別是在沒有路燈的道路上行駛,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交通事故。因此,老年人盡量不要在夜晚駕車。如果因特殊情況一定要駕車出行時,最好有其他人陪伴,以防萬一。
6.駕車時間別太長
人的年齡大了,體質相對來說就會下降,老年人如果駕車時間過長,不僅影響健康,也容易產生疲勞,而疲勞駕駛又是安全行車的大敵。所以,老年人連續駕車時間一般不宜超過2h。如果感覺身體有些疲勞或頭暈等症狀,一定要停車休息一下,呼吸新鮮空氣,做一些手、腳、肩、腰、頸部的活動。
7.惡劣天氣別駕車
老年人盡量不要在惡劣天氣駕車。因雨、雪、霧、大風等天氣,能見度很低,路又十分濕滑,是事故的多發期,這對老年人而言,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會更大些。另外,對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老人,駕車外出時,為了避免發生意外,最好有人陪伴,並且要隨身攜帶一些急救葯品,一旦身體出現狀況,立即靠邊停車,及時吃葯並尋求幫助。
『叄』 在日常生活中影響老年人安全的因素很多,必要的安全防護主要有哪些
1、老年人在家時間居多,要搞好鄰里關系,彼此之間家庭成員要熟悉,常來常往的親戚要清楚,當遇到可疑人或陌生人在附近徘徊、觀望、觀察、敲門時,一定要多加小心,必要時要打「110」報警。
2、老年人一般居住在有小院的一樓,門窗一定要牢固,牆外不要有可攀爬、攀登的東西,如樹木、磚牆等,一定要安裝防盜鐵門和築鐵柵欄,正門最好有「觀察洞」;安裝彈子鎖的,出門和睡覺時要反鎖。用門鏈和使用掛鎖的,要用大卡鉗不易鉗斷的粗門鏈和保險鎖。並要養成良好的隨手關門、關窗、鎖櫥的習慣,子女應經常當面或打電話提醒。
3、老年人家裡不要存放大量現金,現金、首飾、存摺和其他貴重物品,應放置在不宜被外人發現的地方。大多老年人由於記性不好,經常將存單、存摺上的賬號、密碼、款數等記在日記本或其他秘密本子上,存單、存摺不要同本子及身份證、戶口簿等放在一起。
4、當有人打電話問您家中是否有其他人時,您可示意對方有不需要找的人在家中。對不了解底細的人,堅決讓進家門滯留做客。對上門維修、送貨、送禮等身份不能肯定的人員,要查明其身份,盡量等子女回家後接待。
5、不要在鄰近公共道路、花池、牆頭的地方搭曬衣物,以免他人順手牽羊。
6、老年人外出乘車或購物時,防止放入口袋的錢包被竊有兩個小辦法可以一試:一是將錢包放入褲側袋後,只要捏著褲側袋連同錢包扭轉半圈,這樣竊賊就是伸手也拿不到錢包。二是在放入外衣口袋的錢包上頭再放一些糖果、紙巾等物品,塞得鼓鼓囊囊,增加竊賊下手的難度。
7、老年人大多心地善良,喜歡助人為樂,但有不法之徒則利用老年人的熱心和善良,在手絹或問路紙條上灑上麻醉物品,伺機搶奪財物;有的以問路為幌子通過閑聊,套出家庭地址後,盜走被害人的鑰匙到其住宅大肆行竊。所以,遇人問路,特別是在偏僻的地方不要和對方靠得太近,說話簡短,話畢即走。
▲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項
1.梯級,不平地板、滑溜地磚等容易造老人發生意外;
2.傢具擺設、擁擠雜亂(玩具、物品等),也可能使老人跌倒受傷;
3.一些隨時要用到的物品(食物),應該擺在老人容易拿到的地方,而不需動用到樓梯或登子等東西,這可避免家庭意外的發生;
4.老人晚上上廁所時,通常不喜歡開燈,因此卧房、客廳或廚房不應該有太多雜物,以免他們被絆倒;
5.不應該讓老人坐太軟的沙發,因為他們坐下後,起身比較困難;
6.傢具不能太輕或容易滑動,這潛伏著危險,因為老人在家裡行動時通常喜歡攙扶著傢具,萬一失去重心,容易發生意外;
7.燈光的亮度必須足夠。
『肆』 社區在老年人安全上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哪些需要改進
影響社區及家庭老年人安全的高危因素
1、慢性病對老年人安全的影響 87.8%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51.5%患有兩種以上慢性病,高血壓患病率位居榜首65.7%(65例),與文獻報道一致[1]。老年人患病後會伴有一種或多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如行動不穩、動作不協調等,易發生跌倒等危險[2]。本次調查中,42.4%老年人在家或戶外發生過跌倒,有文獻統計[3],每年有1/3 65歲以上的老年人、1/2 80歲以上老年人都經歷過跌倒事件。因此,社區老年人慢性病引發的跌倒問題應引起政府有關部門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高度重視,加強對這方面的研究與探討,以制定出相應的應急預案,減少這類不安全事件的發生。表2 42例老年人發生跌倒問題分析(略)
2、葯物也可引發老年人安全問題 被調查的99例老年人中,76.8%服用1~3種葯物,21.2%服用4~6種葯物,最多的服用10種以上葯物。調查中發現,有37.4%的老年人不了解所服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項,與文獻報道[4]相近:27.71%患者基本了解葯物性能,但對服葯前後的注意事項不很清楚;並且33.3%的老年人內服葯與外用葯不能分開放置,極易引起老年人誤服,調查結果中12.1%的老年人因看錯說明或遺忘而發生誤服,有的時間不對,不該服時卻服了,有的劑量不對,多服或少服,這些都構成了老年人安全隱患,社區醫務人員首先要有安全意識,做好轄區老年人安全用葯指導,確保社區老年人的用葯安全。
3、老年人自身功能狀況與生活環境也是出現安全問題的危險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性疾病的侵襲,老年人身體各器官功能減退,調節能力逐步下降,本組調查中有20.2%老年人在起床、站立時有自覺頭暈症狀,35.4%老年人因身體無力而行走不便,同時有些老年人夜間起夜次數增多,35.4%老年人起夜次數在3次以上,且32.3%起夜時不開照明燈。一些家庭中家居環境也存在著安全問題,41.4%老年人家中無防滑物品,56.6%無扶手,都易成為老年人出現不安全問題的高危因素。需要全科醫生與社區護士認真思考,如何教會老年人規避安全風險,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增強安全防範意識,做到防患於未然。
4、老年人對預防護理安全問題的需求普遍存在 本組調查數據表明,絕大多數老年人有對預防安全問題的需求,安全問題已越來越受到老年人的重視。86.9%的老年人想知道預防安全的措施,79.8%的老年人想了解有關預防安全方面的知識。全科醫生與社區護理人員要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做好他們的安全教育,利用老年人喜歡的宣傳方式進行安全指導,如講課、家庭指導、發放宣傳小冊子等,重點對老年人用葯安全、跌倒、飲食、長期卧床等內容進行指導,加強老年人自我防護意識,嚴格控制高危環節,矯正老年人生活中容易導致安全問題的不良習慣,改善家居環境,安裝防護設施,同時做好老年人照顧者安全知識的培訓,預防各種不安全事件的發生,以確保社區及家庭老年人的醫療護理安全。
『伍』 家人老年人怎樣做好安全措施啊
人到老年安全第一。安全問題應是老年人最應考慮的一個問題,老年人年高體弱,腿腳不靈便,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禁忌一些事情:
1、忌情緒不穩。老年人應保持穩定的情緒,既要避免「樂極生悲」,也要避免「怒發沖冠」;即老年人要避免過度興奮,也要避免脾氣暴躁,以防止突發腦溢血、心臟病等意外的發生。
2、忌吃飯過快。老年人進食需細嚼,這樣才有助消化吸收。飯吃得急,狼吞虎咽的極其容易發生噎食品。
3、忌站著穿褲。老年人多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站立不穩,且多有骨質疏鬆,站著穿褲子是很危險的,一旦站立不穩摔倒了,後果往往非常嚴重。
4、忌用力排便。老年人因胃腸功能紊亂常發生便秘病症,因此,老年人應養成按時排便的好習慣。當排便不順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藉助葯物排便,不能硬排。因為過分用力排便往往導致血壓升高,有可能導致休克以至腦溢血的發生。
5、忌猛然回頭。老年人多有頸部骨質增生性疾病,頸骨急扭很易壓迫血管,造成頭部供血不足,出現眩暈、摔倒的意外事件。
6、忌腰帶過緊。老年人腰帶最好使用松緊帶,如腰帶太緊,易使下身血流不暢,對肛門的影響最為嚴重,下身供血不足極易患上痔瘡。
7、參加鍛煉要量力而行。運動量不要大,更不能蠻干,尤其不能做像急劇旋轉、過分負重以及比較長久的彎腰低頭等動作。運動時,千萬不要爭強好勝,在氣候過於炎熱、過於寒冷時,最好不要鍛煉。老年人鍛煉時如感到胸悶、頭暈、眼花或心跳過速等反常現象,應立即停止活動,千萬不能勉強鍛煉。
『陸』 老年人安全用葯的原則有哪些
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姚宏文昨日說,我國城鄉居民用葯知識普遍匱乏,用葯行為不規范現象普遍存在。他公布了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聯合制定的合理用葯十大核心信息。這十大核心信息包括:1.優先使用基本葯物。2.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3. 買葯要到合法醫療機構和葯店,注意區分處方葯和非處方葯,處方葯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購買。4.閱讀葯品說明書,特別要注意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和葯物間的相互作用等事項。5.處方葯要嚴格遵醫囑,切勿擅自使用。特別是抗菌葯物和激素類葯物,不能自行調整用量或停用。6.任何葯物都有不良反應,非處方葯長期、大量使用也會導致不良後果。7. 孕期及哺乳期婦女用葯要注意禁忌;兒童、老人和有肝臟、腎臟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葯應謹慎,用葯後要注意觀察;從事駕駛、高空作業等特殊職業者要注意葯物對工作的影響。8.葯品存放要科學、妥善;謹防兒童及精神異常者誤服、誤用。9. 接種疫苗是預防一些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國家免費提供一類疫苗。10.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葯品。
『柒』 老年人怎樣注意交通安全
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下,老年人本應歡度幸福的晚年,但是,無情的交通事故卻造成了一些老年人的不幸和痛苦。下面介紹的幾點有關老年人交通安全的注意事項,也許對老年人有所幫助。 1.「安步當車」。進入老年後,人的感覺漸趨遲鈍,視力和聽力開始減退,精力漸漸不足,體力漸漸衰退,步履蹣跚,行動遲緩。由於上述原因,有些老人外出常以坐車代步行。其實,如果路程不是很遠,應盡量少乘車,因為公共汽車一般比較擁擠,搞不好容易被擠碰受傷;車上顛簸晃動,對老年人也是有害無益。不如「安步當車」——多走路、少坐車,既能使心臟得到鍛煉,鎮靜精神,又可減少乘車事故。 2.量力而行。老年人骨質疏鬆,手腳不靈活,應變能力差,盡量不要騎自行車外出。需要騎車時,也要根據自己身體條件量力而行,盡可能不要在交通高峰時間騎自行車上馬路,或是到車多人多的地方去。 3.有備無患。為了步行更穩當,防止在馬路上發生意外,老年人應使用手杖。有杖在手,站可依身,行可助腳,雨天防滑,在上下階梯時作用更為明顯,手杖應選用堅固耐用、靈巧輕便的,長度以相當於下垂手腕到地面的距離為宜,下端盡可能裝有防滑的橡皮墊,平時要注意檢查有無裂紋。老人穿的鞋也應注意舒適合腳,輕便防滑,盡量少穿塑料底鞋。為了防止馬路上的意外,老人在外出參觀、旅遊、探親訪友或到商店買東西的時候,最好有青年人伴送,一個人盡量少到馬路上活動。無論到哪兒去,都要留有充分的時間,做好充分的准備。不可與汽車、自行車爭道,對個別不文明的年青人也不必計較,要做到多停、多讓、多觀察,以防不測。 4.更新觀念。近幾年隨著城市建設、機動車輛的迅速發展,道路交通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老年人的思想觀念必須適應這種變化了的情況,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現代化城市交通中保證安全。近幾年我國的交通管理正逐步向現代化發展,實行一些新的規定,進行嚴格的交通管理。因此,老年人必須拋棄那些過時的老經驗、老習慣,樹立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新觀念。
『捌』 怎樣看護老年人的安全問題
『玖』 護理老年人時怎麼保證老年人安全
你是私人還是老人院?老人院上班時間也不要太多 主要看院里的地方那裡不安全 護理老人 要看是什麼老人! 如果是躺著床上的那種 最好是上班的80%看住老人 最主要的是什麼老人 要是老人不好 最好還是不要護理 不安全呀 要是對方非得護理 最好簽個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