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巨幼細胞性貧血

老年人巨幼細胞性貧血

發布時間:2020-11-28 01:12:54

㈠ 巨幼細胞性貧血的病因,巨幼細胞性貧血有哪些原因

巨幼細胞性貧血是由於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礙所引起的一種貧血,主要系體內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所致,亦可因遺傳性或葯物等獲得性DNA合成障礙引起。

1.葉酸缺乏的病因
(1)攝入不足 葉酸每天的需要量為200-400µg。人體內葉酸的儲存量僅夠4個月之需。食物中缺少新鮮蔬菜、過度烹煮或腌制均可使葉酸丟失。乙醇可干擾葉酸的代謝,酗酒者常會有葉酸缺乏小腸(特別是空腸段)炎症、腫瘤、手術切除及熱帶性口炎性腹瀉均可導致葉酸的吸收不足。
(2)需要增加 妊娠期婦女每天葉酸的需要量為400-600µg生長發育的兒童及青少年以及慢性反復溶血、白血病、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及長期慢性腎功能衰竭用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葉酸的需要都會增加,如補充不足就可發生葉酸缺乏。
(3)葯物的影響 如甲氨蝶呤氨苯蝶啶、乙胺嘧啶能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的作用影響四氫葉酸的生成。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對葉酸的影響機制不明,可能是增加葉酸的分解或抑制DNA合成。約67%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患者葉酸在腸內的吸收受抑制。
(4)其他 先天性缺乏5,10-甲醯基四氫葉酸還原酶患者,常在10歲左右才被診斷有些加強護理病房(ICU)的患者常可出現急性葉酸缺乏。
2.維生素B12缺乏的病因
(1)攝入減少 人體內維生素B12的儲存量約為2-5mg每天的需要量僅為0.5-1µg正常時,每天有5-10µg的維生素B12隨膽汁進入腸腔,胃壁分泌的內因子可足夠地幫助重吸收膽汁中的維生素B12。故素食者一般約需10~15年才會發展為維生素B12缺乏。老年人和胃切除患者胃酸分泌減少,常會有維生素B12缺乏由於有膽汁中的維生素B12的再吸收(腸肝循環),這類患者也和素食者一樣,需經過10-15年才出現維生素B12缺乏的臨床表現。故一般由於膳食中維生素B12攝入不足而致巨幼細胞貧血者較為少見。
(2)內因子缺乏 主要見於萎縮性胃炎、全胃切除術後和惡性貧血患者。發生惡性貧血的機制目前還不清楚。患者常有特發的胃黏膜完全萎縮和內因子的抗體存在,故有人認為惡性貧血屬免疫性疾患。這類患者由於缺乏內因子,食物中維生素B12的吸收和膽汁中維生素B12的重吸收均有障礙。
(3)嚴重的胰腺外分泌不足的患者 容易導致維生素B12的吸收不良:這是因為在空腸內維生素B12-R蛋白復合體需經胰蛋白酶降解,維生素B12才能釋放出來,與內因子相結合。這類患者一般在3~5年後會出現維生素B12缺乏的臨床表現。由於慢性胰腺炎患者通常會及時補充胰蛋白酶,故在臨床上合並維生素B12缺乏的並不多見。
(4)小腸內存在異常高濃度的細菌和寄生蟲 也可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因為這些有機物可大量攝取和截留維生素B12。小腸憩室或手術後的盲端襻中常會有細菌滋生以及腸內產生的魚絛蟲,都會與人體競爭維生素B12,從而引起維生素B12缺乏
(5)先天性轉鈷蛋白Ⅱ(TCⅡ)缺乏及接觸氧化亞氮(麻醉劑) 等也可影響維生素B12的血漿轉運和細胞內的利用,亦可造成維生素B12缺乏。

http://ke..com/view/269347.htm

㈡ 巨幼細胞性貧血有什麼症狀

巨幼細胞性貧血又稱大細胞性貧血,是由於體內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而發病。一般症狀是皮膚蒼白,口唇黏膜沒有血色。貧血嚴重時,呼吸加快,手腳發涼,呈休克狀態。

該病患兒飲食須注意:

1.不易消化食物患兒往往消化功能低下,故忌食不易消化食物。

2.油炸食物因其營養易被破壞,又不易消化、吸收,使營養更加缺乏,病情加重,故應忌食。

㈢ 巨幼細胞性貧血該怎麼治療

(1)病因治療仍是關鍵應積極通過積極而全面的全身檢查來發現和去除病因。主要包括胃鏡、腸鏡檢查等,以便發現原發疾患。

(2)補充治療也就是「缺啥補啥」,應補足應有的儲存量。維生素B12缺乏時,可肌肉注射維生素B12,每天100μg,連續2周,以後改為每周2次,共4周,或直到血紅蛋白恢復正常為止,這即是最初6周的治療,維生素B12總量應在2000μg以上。以後則改為維持量,每月100μg,也可每2~4月給予1mg,但應每月給予一次維持量,這樣患者的復發機會較少。

有神經系統症狀者維生素B12劑量應稍大,且維持治療宜每2周進行一次。神經系統症狀持續存在的時間超過1年者難以恢復。凡惡性貧血、胃切除者,以及先天性內因子缺陷者,均需終身維持治療。維生素B12缺乏者是禁止單用葉酸治療的,因為這會加重神經系統的損害。

葉酸缺乏者可口服葉酸治療,每日3次,每次5mg。對腸道吸收不良者也可肌肉注射甲酸四氫葉酸鈣3~6mg/天,直至貧血和病因被糾正為止。如果不能明確患者缺乏的是哪一種營養素,也可以將維生素B12和葉酸聯合應用。也有人認為對於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患者的治療,兩者合用比單用葉酸的效果好。

補充治療開始1周後,網織紅細胞升高達到高峰,2周內白細胞和血小板恢復正常,約4~6周貧血得到糾正。

㈣ 巨幼細胞性貧血有哪些表現

巨幼細胞性貧血是由於脫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礙所引起的一種貧血,主要系體內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所致,亦可因遺傳性或葯物等獲得性DNA合成障礙引起。本症特點是呈大紅細胞性貧血,骨髓內出現巨幼紅細胞系列,並且細胞形態的巨型改變也見於粒細胞、巨核細胞系列,甚至某些增殖性體細胞。該巨幼紅細胞易在骨髓內破壞,出現無效性紅細胞生成。
1.一般臨床表現
(1)貧血 貧血起病隱匿,特別是維生素B12缺乏者常需數月。而葉酸由於體內儲存量少,可較快出現缺乏。某些接觸氧化亞氮者、ICU病房或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妊娠婦女可在短期內出現缺乏,臨床上一般表現為中度至重度貧血,除貧血的症狀如乏力、頭暈、活動後氣短心悸外,嚴重貧血者可有輕度黃疸可同時有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患者偶有感染及出血傾向
(2)胃腸道症狀 胃腸道症狀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舌炎,舌面光滑乳突及味覺消失食慾不振腹脹、腹瀉及便秘偶見。
(3)神經系統症狀 維生素B12缺乏特別是惡性貧血的患者常有神經系統症狀,主要是由於脊髓後、側索和周圍神經受損所致。表現為乏力手足對稱性麻木感覺障礙、下肢步態不穩、行走困難。小兒及老年人常表現腦神經受損的精神異常、無欲、抑鬱、嗜睡或精神錯亂。部分巨幼細胞貧血患者的神經系統症狀可發生於貧血之前。
上述三組症狀在巨幼細胞貧血患者中可同時存在也可單獨發生同時存在時其嚴重程度也可不一致。
2.特殊類型臨床表現
(1)熱帶口炎性腹瀉(熱帶營養性巨幼細胞貧血) 本病病因不清楚。多見於印度東南亞、中美洲以及中東等熱帶地區的居民和旅遊者。臨床症狀與麥膠腸病相似。血清葉酸及紅細胞葉酸水平降低、用葉酸治療加廣譜抗生素能使症狀緩解及貧血糾正。緩解後應用小劑量葉酸維持治療以防止復發。
(2)乳清酸尿症 乳清酸尿症是一種遺傳性嘧啶代謝異常的疾病。除有巨幼細胞貧血外尚有智力低下及尿中出現乳清酸結晶。患者的血清葉酸或維生素B12的濃度並不低,用葉酸或維生素B12治療無效,用尿嘧啶治療可糾正貧血。
(3)惡性貧血 惡性貧血是由於胃黏膜萎縮、胃液中缺乏內因子,因而不能吸收維生素B12而發生的巨幼細胞貧血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似與種族和遺傳有關。

㈤ 巨幼細胞性貧血是怎麼引起的

巨幼細胞貧血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葉酸或(及)維生素B12缺乏。 1.葉酸缺乏的病因 (1)攝入不足:葉酸每天的需要量為200~400µg。人體內葉酸的儲存量僅夠4個月之需。食物中缺少新鮮蔬菜、過度烹煮或腌制均可使葉酸丟失。乙醇可干擾葉酸的代謝,酗酒者常會有葉酸缺乏。小腸(特別是空腸段)炎症、腫瘤、手術切除及熱帶性口炎性腹瀉均可導致葉酸的吸收不足。 (2)需要增加:妊娠期婦女每天葉酸的需要量為400~600µg。生長發育的兒童及青少年以及慢性反復溶血、白血病、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及長期慢性腎功能衰竭用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葉酸的需要都會增加,如補充不足就可發生葉酸缺乏。 (3)葯物的影響:如甲氨蝶呤、氨苯蝶啶、乙胺嘧啶能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的作用,影響四氫葉酸的生成。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對葉酸的影響機制不明,可能是增加葉酸的分解或抑制DNA合成。約67%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患者葉酸在腸內的吸收受抑制。 (4)其他:先天性缺乏5,10-甲醯基四氫葉酸還原酶患者,常在10歲左右才被診斷。有些加強護理病房(ICU)的患者常可出現急性葉酸缺乏。 2.維生素B12缺乏的病因 (1)攝入減少:人體內維生素B12的儲存量約為2~5mg。每天的需要量僅為0.5~1µg。正常時,每天有5~10µg的維生素B12隨膽汁進入腸腔,胃壁分泌的內因子可足夠地幫助重吸收膽汁中的維生素B12。故素食者一般約需10~15年才會發展為維生素B12缺乏。老年人和胃切除患者胃酸分泌減少,常會有維生素B12缺乏。由於有膽汁中的維生素B12的再吸收(腸肝循環),這類患者也和素食者一樣,需經過10~15年才出現維生素B12缺乏的臨床表現。故一般由於膳食中維生素B12攝入不足而致巨幼細胞貧血者較為少見。 (2)內因子缺乏:主要見於萎縮性胃炎、全胃切除術後和惡性貧血患者。發生惡性貧血的機制目前還不清楚。患者常有特發的胃黏膜完全萎縮和內因子的抗體存在,故有人認為惡性貧血屬免疫性疾患。這類患者由於缺乏內因子,食物中維生素B12的吸收和膽汁中維生素B12的重吸收均有障礙。 (3)嚴重的胰腺外分泌不足的患者容易導致維生素B12的吸收不良:這是因為在空腸內維生素B12-R蛋白復合體需經胰蛋白酶降解,維生素B12才能釋放出來,與內因子相結合。這類患者一般在3~5年後會出現維生素B12缺乏的臨床表現。由於慢性胰腺炎患者通常會及時補充胰蛋白酶,故在臨床上合並維生素B12缺乏的並不多見。 (4)小腸內存在異常高濃度的細菌和寄生蟲也可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因為這些有機物可大量攝取和截留維生素B12。小腸憩室或手術後的盲端襻中常會有細菌滋生以及腸內產生的魚絛蟲,都會與人體競爭維生素B12,從而引起維生素B12缺乏。 (5)先天性轉鈷蛋白Ⅱ(TCⅡ)缺乏及接觸氧化亞氮(麻醉劑)等也可影響維生素B12的血漿轉運和細胞內的利用,亦可造成維生素B12缺乏。

㈥ 巨幼細胞性貧血與哪些疾病相鑒別

主要是根據紅細胞的平均體積(MCV)及紅細胞的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將貧血分為三類:回(一) 大細胞性貧血 MCV>100fl,紅細胞直徑>10um。此類貧答血大多為正常色素型。屬於此類貧血的主要有葉酸或維生素B<sub>12</sub>缺乏引起的巨幼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網織紅細胞大量增多時、肝病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貧血。(二) 正常細胞性貧血 MCV=80~100fl。此類貧血大多數為正常色素型,少數可有低色素型。屬於此類貧血的主要為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及急性失血性貧血、脾功能亢進及慢性腎功能衰竭引起的貧血(三)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MCV<80fl、MCHC<32%。屬於此類貧血的有缺鐵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鐵粒幼細胞貧血及某些慢性病貧血。

㈦ 巨幼細胞性貧血有哪些表現

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主要以消化道症狀為主,如食慾減退、腹脹、腹瀉及舌炎等,以舌炎最為突出。此時,患者舌質紅、舌乳頭萎縮、表面光滑,俗稱「牛肉舌」,伴有疼痛。維生素B12缺乏時,常伴神經系統表現,如乏力、手足麻木、感覺障礙、行走困難,或「踩棉花樣」感覺等周圍神經炎、亞急性或慢性脊髓後側索聯合變性,後者多見於惡性貧血,兒童和老年患者常出現精神症狀,如嗜睡或精神錯亂。其主要臨床類型有以下3類。

(1)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以葉酸缺乏為主,患者常有營養缺乏病史,新鮮蔬菜攝入少,又極少攝入葷食,加上飲食和烹調習慣不良,因此常伴有復合性營養不良表現,如缺鐵、缺乏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及蛋白質。本病好發於妊娠期和嬰兒期。1/3的妊娠女性有葉酸缺乏。妊娠期營養不良性巨幼細胞性貧血常發生於妊娠中末期和產後,感染、飲酒、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以及合並溶血、缺鐵及分娩時出血過多均可誘發本病。嬰兒期營養不良性巨幼細胞性貧血好發於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

(2)惡性貧血是原因不明的胃黏膜萎縮而導致的內因子分泌障礙以及維生素B12缺乏。多數病例發生在40歲以上,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惡性貧血的發病可能和自身免疫有關,90%左右的患者血清中有壁細胞抗體,60%的患者血清及胃液中找到內因子抗體,有的可找到甲狀腺抗體。惡性貧血可見於甲狀腺機能亢進、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胃鏡檢查可見胃黏膜顯著萎縮,有大量淋巴、漿細胞的炎性浸潤。本病和遺傳也有一定關系,患者家族中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脊髓後側索聯合變性和周圍神經病變發生於其中70%~95%的病例,也可先於貧血出現。

(3)葯物性巨幼細胞性貧血某些葯物可干擾葉酸或維生素B12的吸收和利用,如氨甲喋呤、氨苯喋啶、乙胺嘧啶、苯妥英鈉、魯米那鈉等。

㈧ 什麼是巨幼細胞性貧血

巨幼細胞性貧血是復由於體制內缺乏葉酸或/和維生素B12,致使細胞內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礙所引起的一組貧血,亦可因遺傳性或葯物等獲得性DNA合成障礙引起。此病特點是外周血及骨髓中的紅細胞平均體積、平均血紅蛋白含量及濃度均明顯高於正常,具有特殊的紅細胞巨形及粒系、巨核細胞系巨形改變,因此,人們將這種貧血稱為巨幼細胞性貧血。此類巨幼紅細胞易在骨髓內被破壞,出現無效性紅細胞生成,所以患者因此而發生貧血,同時還會並發白細胞、血小板減少。

這種貧血可以由維生素B12或葉酸的單獨缺乏引起,也可以因同時缺乏而引起。在我國,因葉酸缺乏而導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較多見,發病區域以山西、河南、山東和陝西等西北地區為主,患病率為5.3%。本病也見於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此外,妊娠女性和老年人也常患此病。

㈨ 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西醫葯治療。

①葉酸的抄補充:口服葉酸5~10毫克,每日3次。

②維生素B12的補充:維生素B121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6~7日後改為隔日1次,2周後改為每周1次。

(2)中醫葯治療。

①肝胃不和:胃脘脹痛連及脅肋,遊走不定,太息為快,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舌苔薄白,脈弦滑。治宜疏肝和胃。

方葯:柴胡、枳殼、白芍、香附、青皮、陳皮、檀香、丹參、鬱金、川芎、焦三仙、當歸各10克,砂仁、甘草各6克。中成葯:疏肝和胃丸,柴胡疏肝丸。

②脾胃虛弱:面色萎黃,疲乏無力,納呆腹脹或胃脘疼痛,惡心嘔吐,舌淡苔白,脈細無力。治宜健脾和胃。

方葯:香附、陳皮、半夏各10克,茯苓15克,砂仁、炙甘草各6克,大棗5枚。中成葯:香砂養胃丸、益中生血虹片等。

③胃陰虧虛:胃脘隱痛,飽不欲食,口乾不思飲,咽干唇燥,大便乾燥,舌嫩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或細數。治宜養陰益胃。

方葯:沙參、丹參、天冬、麥冬、玉竹、太子參、石斛、白芍、當歸各10克。

㈩ 老年人罹患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後,在飲食上應注意什麼

臨床上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患者絕大部分都是老年人。除葯物治療外,其中飲食上要注意3點。

(1)多食含維生素B12或葉酸豐富的食物如肉類、肝、魚、蛋、腎、奶等;綠色新鮮蔬菜、水果、酵母、肝、腎和蘑菇中維生素B12的含量也較高。

(2)糾正偏食,改進飲食種類長期素食的老人易出現維生素B12缺乏。食用蔬菜量過少者易出現葉酸缺乏。當牙齒脫落的老人出現咀嚼困難,或腦卒中(中風)的老人出現吞咽困難時,應為他們調整飲食成分,為他們製作軟食或糊狀飲食,保證老人的營養。

(3)改正不良烹調習慣葉酸的性能不穩定。光照及煮沸即可分解破壞葉酸。腌制及儲存過久也可破壞葉酸。因此,去掉不良烹調飲食習慣顯得非常重要。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巨幼細胞性貧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21退休金83歲老人漲多少 瀏覽:879
2017年退休工資是多少 瀏覽:562
長壽秘訣不吃肉 瀏覽:834
父母的老寒腿怎麼過冬 瀏覽:702
老年大學的班級管理服務 瀏覽:98
濟南市退休工資計算 瀏覽:407
什麼情況下可以不體檢 瀏覽:459
四川資陽養老保險自己交多少了 瀏覽:633
中老年人吃什麼牛 瀏覽:972
社保什麼時候可以退休拿到 瀏覽:696
江西省農村養老金最新政策 瀏覽:375
蘇州吳中養老金 瀏覽:396
25年工齡能有多少退休金江蘇常州 瀏覽:430
年紀很老了還能買什麼養老保險 瀏覽:373
哪些人體檢查最痛苦 瀏覽:362
遷戶口後還能領取原省份的養老金嗎 瀏覽:322
16歲女生90斤身高150正常嗎 瀏覽:336
淄博礦務局退休工資待遇 瀏覽:599
父母生病陪護一天給多少錢 瀏覽:240
如何做好減肥養生館 瀏覽: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