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福清三山鎮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澤岐村實心斜塔,澤郞村霞湖洞,前薛村薛曾墓
『貳』 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鎮海瑤村
我只找到福清市三山鎮的 不要意思,希望能幫助你。
【三山鎮】
三山鎮地處福清龍高半島中部,省道大真公路縱貫其中,下轄3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10個自然村,總面積102平方公里,總人口11.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畲族)人口1700多人,旅外僑胞2萬多人。鎮政府機構設置「五辦五中心」,現有編制內幹部84人。基層黨支部有54個,黨員總數為1800多人。
改革開放以來,三山鎮依託農業重鎮的歷史厚積,趁勢而上,攻堅克難,經過20多年的奮力耕耘,農村各項改革和社會事業發展碩果累累,先後榮獲全國沿海防護林工程建設先進鄉鎮、福建省「科技示範鄉鎮」、千裏海堤加固達標鎮、全省海建工作先進鎮、福州市「小康鄉鎮」等稱號。
農業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三高」、創匯型商品農業轉變,逐步建成了水產、蔬菜、水果、畜禽、速生豐產林綜合開發生產基地。水產養殖是三山農業的一大特色,歷年圍墾18處,現有灘塗面積2.5萬畝,已成全省最大的蛤苗、中蛤養殖基地。由於水質得天獨厚,花蛤、蟶、掛蠣、紫菜、九節蝦等水產品遠銷全國各地。水利設施發達,現有大小水庫41座,總庫容量845萬方,配建灌溉渠道40.3公里。防護林體系龐大,造林總面積達2萬多畝,一道道綠色長城成為三山最靚麗的風景線。
工業富鎮的步伐越邁越快。緊緊抓住福清核電、風電項目在三山落地的大好時機,打造三山能源產業基地,帶動三山工業小區項目集聚。已開發建成「北坪埔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目前已有20多家企業項目落地,涉及電子、五金、玻璃、建材、機械製造、化工以及衛生保健、教育等10多個行業和領域。塑造推出了金球電器、福盛門窗、美興玻璃、三華石材、等「三山名牌」產品形象。
完善的基礎設施是經濟迅猛發展的堅強後盾。近年來,全鎮共投資2.5億元,建設和完善了全鎮的供水、供電、通訊、道路等基礎設施,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建成「三前」、「三圓」、「三嘉」、「大扁」、「曲白」、「安峰」等九條高等級水泥路,公路總里程100多公里。鎮黨委政府高瞻遠矚,以政府新辦公大樓遷址為契機,著手進行新街建設和舊街拆遷改造,調整擴大鎮域面積至3.8平方公里。公共配套設施完善,建成鎮區中心街、農貿市場、郵電大樓、停車場、影劇院、敬老院、文化中心、商場、鎮區公園等。
精神文明建設,教育、文化、衛生、民政等各項社會事業與經濟協調發展。教育體系現有完中1個,初級中學5個,小學35所,幼兒園37個,在職教師800多人,在校學生16000多人。三場兩所一應俱全,衛生保健網路覆蓋全鎮。
三山風景秀麗,人傑地靈,境內擁有明朝的實心斜塔、薛曾墓、霞湖洞、「三朝宰相」葉向高讀書處等景點,古老有趣,頗具風采。沁前「海中溫泉」硫磺氣味濃烈,可治療皮膚疾病,堪稱一絕。
地處福清龍高半島中部,南瀕興化灣,北依福清灣,東臨海壇海峽,與平潭島僅一衣帶水。海岸線總長59公里,省道真大公路橫貫東西。全鎮轄三山、東埔、樓下、橫坑、官路、沁前、良棋、嘉儒、北陳、安前、澤朗、後洋、鰲頭、上坤、北樓、鰲峰、海瑤、埕邊、白鶴、瑟江、江厝、東郭、坑邊、塘北、後鄭、虎邱、鍾厝、任厝、魏庄、澤岐、前庄、前薛、樓前、韓瑤、道北等35個行政村,110個自然村,面積102平方公里,人口11.07萬。鎮政府駐地三山村。據《福清縣志》(乾隆版)載:「三山,在化北里,有山如品字」。王井山崛起東南,當山坐落西北,多石山聳立西南,因村置其中而得名。
據《閩中記》載,宋慶歷八年(1048年),三山屬化北里,崇德鄉。按共和國成立後建制,其時應包括太平鄉的海上里、海下里,崇德鄉的平北里,孝義鄉的化南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8月,三山稱「第七區」;1961年設三山人民公社;1987年12月改稱三山鄉;1990年10月撤鄉建鎮。
該鎮交通便捷,至2000年,境內的三前、三賀、三嘉、大扁、曲白等5條主幹道全線貫通,使全鎮高等級公路里程達80多公里,同時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境內主要名人有北宋著名的音樂家劉銑,清代詩人畫家郭人麟,哈佛大學博士翁獨健,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可鎂等。主要景點有明朝的實心斜塔、霞湖洞、葉向高讀書處等。沁前「海中溫泉」硫磺氣味濃烈,可治療皮膚疾病,堪稱一絕。
附:部分地名由來
沁前在福清灣畔。海潮原可達村前,名潯前,後諧音改為沁前。
前薛為5個薛氏村莊,該村突入興化灣,以方位命名前薛。
驢耳礁因形似驢耳得名。
蝦蚨弄因產蝦蚨得名。
海塍頭因在海堤之首而得名。
『叄』 福清三山古代是什麼城市
三山鎮地處福清龍高半島中部,省道大真公路縱貫其中,下轄3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10個自然村,總面積102平方公里,總人口11.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畲族)人口1700多人,旅外僑胞2萬多人。鎮政府機構設置「五辦五中心」,現有編制內幹部84人。基層黨支部有54個,黨員總數為1800多人。
改革開放以來,三山鎮依託農業重鎮的歷史厚積,趁勢而上,攻堅克難,經過20多年的奮力耕耘,農村各項改革和社會事業發展碩果累累,先後榮獲全國沿海防護林工程建設先進鄉鎮、福建省「科技示範鄉鎮」、千裏海堤加固達標鎮、全省海建工作先進鎮、福州市「小康鄉鎮」等稱號。
農業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三高」、創匯型商品農業轉變,逐步建成了水產、蔬菜、水果、畜禽、速生豐產林綜合開發生產基地。水產養殖是三山農業的一大特色,歷年圍墾18處,現有灘塗面積2.5萬畝,已成全省最大的蛤苗、中蛤養殖基地。由於水質得天獨厚,花蛤、蟶、掛蠣、紫菜、九節蝦等水產品遠銷全國各地。水利設施發達,現有大小水庫41座,總庫容量845萬方,配建灌溉渠道40.3公里。防護林體系龐大,造林總面積達2萬多畝,一道道綠色長城成為三山最靚麗的風景線。
工業富鎮的步伐越邁越快。緊緊抓住福清核電、風電項目在三山落地的大好時機,打造三山能源產業基地,帶動三山工業小區項目集聚。已開發建成「北坪埔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已有20多家企業項目落地,涉及電子、五金、玻璃、建材、機械製造、化工以及衛生保健、教育等10多個行業和領域。塑造推出了金球電器、福盛門窗、美興玻璃、三華石材、等「三山名牌」產品形象。
完善的基礎設施是經濟迅猛發展的堅強後盾。近年來,全鎮共投資2.5億元,建設和完善了全鎮的供水、供電、通訊、道路等基礎設施,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建成「三前」、「三圓」、「三嘉」、「大扁」、「曲白」、「安峰」等九條高等級水泥路,公路總里程100多公里。鎮黨委政府高瞻遠矚,以政府新辦公大樓遷址為契機,著手進行新街建設和舊街拆遷改造,調整擴大鎮域面積至3.8平方公里。公共配套設施完善,建成鎮區中心街、農貿市場、郵電大樓、停車場、影劇院、敬老院、文化中心、商場、鎮區公園等。
精神文明建設,教育、文化、衛生、民政等各項社會事業與經濟協調發展。教育體系現有完中1個,初級中學5個,小學35所,幼兒園37個,在職教師800多人,在校學生16000多人。三場兩所一應俱全,衛生保健網路覆蓋全鎮。
三山風景秀麗,人傑地靈,境內擁有明朝的實心斜塔、薛曾墓、霞湖洞、「三朝宰相」葉向高讀書處等景點,古老有趣,頗具風采。沁前「海中溫泉」硫磺氣味濃烈,可治療皮膚疾病,堪稱一絕。
地處福清龍高半島中部,南瀕興化灣,北依福清灣,東臨海壇海峽,與平潭島僅一衣帶水。海岸線總長59公里,省道真大公路橫貫東西。全鎮轄三山、東埔、樓下、橫坑、官路、沁前、良棋、嘉儒、北陳、安前、澤朗、後洋、鰲頭、上坤、北樓、鰲峰、海瑤、埕邊、白鶴、瑟江、江厝、東郭、坑邊、塘北、後鄭、虎邱、鍾厝、任厝、魏庄、澤岐、前庄、前薛、樓前、韓瑤、道北等35個行政村,110個自然村,面積102平方公里,人口11.07萬。鎮政府駐地三山村。據《福清縣志》(乾隆版)載:「三山,在化北里,有山如品字」。王井山崛起東南,當山坐落西北,多石山聳立西南,因村置其中而得名。
據《閩中記》載,宋慶歷八年(1048年),三山屬化北里,崇德鄉。按共和國成立後建制,其時應包括太平鄉的海上里、海下里,崇德鄉的平北里,孝義鄉的化南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8月,三山稱「第七區」;1961年設三山人民公社;1987年12月改稱三山鄉;1990年10月撤鄉建鎮。
該鎮交通便捷,至2000年,境內的三前、三賀、三嘉、大扁、曲白等5條主幹道全線貫通,使全鎮高等級公路里程達80多公里,同時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境內主要名人有北宋著名的音樂家劉銑,清代詩人畫家郭人麟,哈佛大學博士翁獨健,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可鎂等。主要景點有明朝的實心斜塔、霞湖洞、葉向高讀書處等。沁前「海中溫泉」硫磺氣味濃烈,可治療皮膚疾病,堪稱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