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無保健品專盯老年人 老人為何屢屢被「忽悠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17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其中,老年保健品成為十大消費維權熱點之首。普通的食品、器械、日用品「搖身一變」,具有了神奇的保健功效,許多老人心甘情願高價購買。老年人為何容易受騙?「坑老保健品」的監管難在哪裡?請看記者調查。
看騙局
「忽悠」式推銷、贈送禮品,引誘老年人非理性消費
「大家說,年紀大了什麼最重要?對,是健康!」早上7點鍾,村灣小廣場已經人聲鼎沸。一個男青年舉著話筒,向坐在簡易塑料凳上的30餘名老人大聲喊話,旁邊還有兩名中年女子站在場外警惕地環顧四周。
這是日前發生在湖北通山縣闖王鎮劉家嶺村的場景。近年來,公開推銷保健品成了該村的常見事。
這一回,賣的是「電磁療內衣褲」,據說穿上能治風濕病、糖尿病、緩解腰酸腿痛。男青年並不急著推銷產品,而是先跟老人們拉家常、談養生。近一個小時里,他從中華孝道談到科學前沿,時不時與老人們互動並贈送禮品,現場掌聲不斷……很多人當場就要交錢拿貨。短短十幾分鍾,24套「電磁療內衣褲」便銷售一空。
76歲的舒老漢買完東西正要離開,撞上了趕來找他的小兒子。小兒子生氣地指責推銷者「詐騙」,並拿出手機准備報警,卻被暴怒的父親攔了下來。
記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發現,該「電磁療內衣褲」的生產、銷售公司並不存在,是典型的「三無產品」,類似商品在一些網店上單價只有不到40元,賣給老人的價格卻是每套120元。村支書陳細慶曾召集年輕人開會要求防止自家老人上當,甚至還報過警,無奈「賣家買家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警方調查幾乎沒有實際成效」。
家住上海的小繆有著同樣的無奈:家裡年近80歲的老父親最近為了買一台6萬塊錢、號稱德國進口的保健儀器,向老伴要3萬塊付了首期,還找子女借錢。「但是我媽後悔了,說錢拿不回來就跳樓!」後來經過反復交涉,這家公司總算退回了錢款。「我真是搞不懂,他也是大學畢業,怎麼就那麼輕信騙子?」
日前,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與上海市消保委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上海13.8%的老年人在保健品上消費超過1萬元,44.9%的老年人有非理性消費保健品傾向。據介紹,去年上海市消保委共計受理保健品投訴375件,同比上升2.2%,涉及金額300餘萬元,但保健品投訴數量僅占投訴總量的0.32%,且大部分是子女投訴。
上海市消保委秘書長陶愛蓮說,老年人維權意識較差,發現上當,也大都是「打落牙齒往肚裡咽」,這無疑助長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
識套路
設置「溫柔陷阱」,形成精神依賴,讓老人們防不勝防
一場場保健品騙局中,老人為何屢屢心甘情願被「忽悠」?
調查數據顯示,雖然調查對象中七成以上的子女提醒過老人不要上當,但效果並不理想。購買保健品的行為傾向與老年人的學歷、原工作職務等無關,與年齡、健康狀況和與子女親密度相關,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快速提高。如在61—65歲老人中,此比例為28.7%,但80歲以上老人則達到95.2%。
專家認為,老年人知識更新慢,面對疾病,他們往往會病急亂投醫,導致輕易被騙子「拿下」。即使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也使他們的心理防線容易被攻破。
在湖北鄢城派出所便衣大隊隊長程興強看來,犯罪分子極力營造的「送溫暖」氛圍,正是專為老人而設的「溫柔陷阱」。「相比於遠在他鄉的子女,溫言好語、體貼入微的保健品銷售人員更讓老人有依賴感。即使在破案之後,還有一些老人不願承認上當受騙。」
湖北通山劉家嶺村保健品流行的現狀,在鄉村較為普遍。劉家嶺村很多年輕人都在外打工,離鄉千里,只有老人留在家中。日常生活的枯燥、精神世界的空虛等因素給了保健品推銷者乘虛而入的機會。大城市也有類似的問題:子女平日工作繁忙,而老人們生怕影響孩子工作,生了病也不敢告訴家人,而是寄望於所謂的保健品。等到上了當醒悟過來,害怕「丟面子」或者擔心給子女添麻煩,也不願報案。
騙子們「高明」的騙術,也是讓老年消費者防不勝防的重要原因。
程興強向記者再現了一個詐騙團伙的行騙過程:2016年12月8日,田某某一夥人以舉辦感恩活動向老年人送溫暖的名義,發放傳單將上百名老人引至宜城市匯友賓館會議室,冒充養生專家的身份,向老人們宣傳保健知識,並推銷所謂「宜興紫砂杯」「蟲草保健品」等大量廉價保健品,並承諾第二天參會將全額退款,等於贈送。老人們第二天收到退款,就更加信任該詐騙團伙。一周後,該團伙向老人們推銷標價500元的懷表和標價1200元的「奧克斯空調」,現場有60餘人交錢拿貨。第二天,等著退款的老人們來到賓館,卻發現早已「人去樓空」。經警方查證,老人們所買的「奧克斯空調」只是市場價150元的暖風機,懷表則是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和生產地址的「三無產品」。
程興強介紹說,這是一種常見的針對老年人詐騙的策略,可以說是「放長線釣大魚」。不法分子往往打著「送溫暖」「關愛老人」的旗號,贈送日用品等小禮物引誘老人上當,取得老人信任後,狠狠騙一次就收手,「打一槍再換一個地方」。
破難題
需政府、社會齊發力,建議設立保健品購買「法定冷靜期」
針對保健品監管,各地紛紛出招。比如,去年5月以來,湖北省食葯監局、工商局等十部門聯合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向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行為亮劍。半年時間,全省共查處各類案件627起,驅散、取締117個涉案點,責令停產停業105家。湖北省食葯監局總工程師朱與傑介紹,整治涵蓋了利用電話、網路、電視購物等方式違法宣傳、銷售保健食品行為與未經審查發布,以及發布虛假保健食品廣告行為等。
然而,與行政執法部門打了多年「交道」,保健品銷售公司也在「研究」如何規避打擊。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說,「例如,分布在社區的營銷點、體驗店,只負責保健品展示體驗,主要做維系感情、推廣所謂保健養生的工作,不銷售實物。然後採取『會銷』方式,也就是會議營銷。這是保健品營銷中的常用手段,通過集體式『洗腦』,使老年人產生強烈購買欲,最後給你一張所謂優惠券,告訴你去指定地點購買。」唐健盛認為,這種把營銷推廣與實際銷售分開的模式,給執法監管帶來很大難度。
「保健品監管的難點,還在於缺乏有效的執法手段。」一位基層市場監管所的負責人談道,在不少案例中,保健品企業往往在一個區舉辦推介活動,而在另一個區進行銷售,由於涉及跨區域執法,基層執法人員往往權責有限。
陶愛蓮建議,立法和執法部門需要通過更有力的法治手段規范市場。要規范市場的銷售行為,要求商業經營場所必須證照齊全;商品和服務必須明碼標價,銷售對象為老年人的,必須主動提供發票。同時,建議設立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的「法定冷靜期」制度,即60歲以上老年人購買保健品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無理由退貨的權利,以避免老年人非理性消費行為可能帶來的損失。
上海新消費研究中心劉波認為,子女自身和社區等社會主體也需要多關心老年人。在親情層面,子女應主動關心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為老年人適當購買安全、合格的保健品;在社會層面,加大社區建設力度,豐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多組織針對老人的專業健康知識講座,增強其對真假保健品的辨識能力。
(見習編輯:於浩)
㈡ 老人臨終留給晚輩內褲是什麼意思
以前的老一輩人都喜歡在內褲裡面放口袋,會不會是他的存摺,或者是銀行卡都在那個內褲的口袋裡面,所以才留給你晚輩吧。
㈢ 老人的內衣應該怎麼選擇
內衣包括內衣和內褲兩大類,用來掩體和護膚,有男式、女式之別。主要品種有男女背心、男女睡衣褲、棉毛衫褲、三角褲、平腳褲、中褲、長褲、胸罩、胸衣、連襪褲、內用、布裙、睡袍等。其中女用內衣、胸罩、三角褲花色品種繁多。
老人選購內衣要注意質料。內衣質料要具有滑爽、柔軟、透氣透濕性好、不褪色、彈性好等優點。一般以天然纖維織物為宜,真絲針織內衣更是理想的內衣。選擇內衣要注意季節時令,還要貼體、舒適,穿著自由、簡便。
㈣ 大衛博士內褲對改善老年人起夜有作用嗎
沒有什麼作用哦
㈤ 老年人的內衣內褲怎麼辦,他自己洗不幹凈,別人又不願給他洗,該如何是好
子女給洗呀,老人給子女洗尿布洗得少嗎?為什麼到了老人這里就這么難,如果子女確實不在身邊,可以給老人買一些一次性的尿不濕之類的內衣褲,保持老人干凈衛生很重要,同時子女回去了也不會為異味煩惱。
㈥ 老年保暖內褲老年人穿扣上難、邂開更難、痴呆
老年保暖內衣,老年人扣上籃,邂開難又痴呆,這樣的情況也就要給他買簡單好穿的衣服褲子,因為都要其他人幫忙,自己又不會穿衣服了,只能靠家人幫忙,就給他買一些簡單的衣服褲子吧!方便好穿就可以了。
㈦ 老人家叫幫她買內褲有什麼意思
老人家,她腿腳不方便,叫你幫他買內褲,沒有什麼意思?你要是方便的話,就幫幫忙,幫老人家買一下吧!沒有事的
㈧ 老人平腳內褲哪裡有銷售有門路嗎
老人評價了內褲,有消費者的門路,有的有的銷售門路
㈨ 老人死後老人的內褲能壓箱底嗎
老人死後,他的衣物都處理掉,子女誰也不會留老人的內褲壓箱底的。
㈩ 老人該換內褲了應該怎麼提醒
跟老人說,內衣褲頭也要勤換洗,講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