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設備都有哪些
智能手環可監測健康數據
智能手環已經在運動、健康保健等領域得到了初步認可,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據新華網報道,通過智能手環,用戶可以實時獲取自身的各項生理信息,包括心率、步數、熱量消耗、睡眠質量等;在功能方面,手環還能提供日常活動追蹤、睡眠質量監測、久坐提醒、鬧鍾等服務。因此,這種手環非常適合給老年人佩戴,監護人可以通過數據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
老年人手機新增遠程功能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目前市場上的一些老年人手機不僅採用符合老年人使用習慣的按鍵布局及操作方式,還配備了遠程服葯助手、遠程位置服務、重要信息前置顯示、健康養生、外放收音機等功能,有的老年人手機還配備了跌倒報警、防意外鬧鍾等人性化功能。這些手機都非常適合老年人使用。
紅外感知儀能幫你看護獨自在家的老年人
紅外感知儀可有效避免老年人獨自在家時出現意外。據人民網安徽頻道報道,可以將紅外感知儀安裝在衛生間、廚房或卧室等地方,當紅外感知儀在設定的時間內沒有檢測到老人的活動跡象時,就會自動向信息平台發射「求救」信號。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和健康狀況,家人可把感知報警時間設定為4小時、8小時或更長時間。
智能掌上超聲設備:不方便前往醫院的老年人可在家就診
據光明網報道,目前市場上的掌上超聲設備體積小、全觸屏操作,簡單易用,並可以對特定病情進行輔助治療。由於其簡化了使用難度,在疾病篩查、治療過程中的可視化引導以及治療效果評估上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這種產品可以讓不方便前往醫院的老年人在家中享受醫療服務。
B. 智能化給老年人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人也開始放棄了只能打電話發簡訊的老年機,用上了功能強大的智能手機,甚至用上了最新款的iPhone7智能手機。不過,專門針對老年人的APP較少,讓智能手機的功能大打折扣,即使是拿著iPhone7,也僅只能發揮著老年機的功能。
在手機應用市場里,而且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最常用的是微信聊天功能。除此之外,就是網上掛號了。而老人要想獲取資訊,只能使用普通的新聞客戶端,不同之處就是將字型大小調大一下。這種情況之下,老人們事實上又把智能手機用成了「老年機」,惟一不同之處是這樣的「老年機」可以玩微信。
智能化的產品會給老年人帶來怎樣的便利還是無法預期的,但是老人的生活因為「智能」變得不方便的情況倒時有發生。有的智能家電為了美觀,往往把鍵盤按鈕設計得很小,而老人容易手抖,這樣就給「智能助老」帶來了障礙。子女為了表達孝心,買來了智能豪華家電,而老人上了年紀,接受新事物比較困難,無法消受這些智能的產品。對於上年紀的老人來說,按鍵簡單、功能簡單的產品可能會更適合他們一些。
從現在來看,「智能」離真正的智能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而切老年人實現智能生活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是還是希望科技不斷發展進步,方便年輕人的生活的同時也讓老年人們獲得同樣的便捷。
C. 「智能時代」對老人真的友好嗎
對於智能時代的產品產生興趣並合理的應用的老人能夠享受到產品對自己帶來的益處。
D. 我們所說的智能生活,對老人有什麼意義
我感覺嘛,老人是很難接受我們的這種生活了,因為有些智能手機,老人都不會用啊,還是用老人手機呢。
E. 全球老人智能化生活平台是什麼機構
你好!
全球老人復智能化制生活平台在網路里是有記錄的!
2014年10月24-25日在重慶舉行的「2014中國老年健康與智能化養老產業大會暨第三屆智能化養老戰略研討會」是「全國智能化養老項目」的例行工作會議,也是智能養老專業委員會的議事機制,承擔明確實驗基地建設方向及制定智能化養老標準的職能。它以研討會的方式,結合展示、培訓、評比等多種活動形式,打造國內唯一的、高端的、品牌化的、覆蓋智能化養老全行業的交流和貿易平台,為我國智能化養老探路。
F. 如何讓老年人享受「互聯網+」的便利
網上購物、網上繳費、網上預約掛號……互聯網時代,生活愈發便利,動動手指就可享受服務。然而,在我們感受互聯網科技帶來的便利時,老年人群體卻逐漸與時代「脫節」。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原本便利的技術反而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在漸漸步入老齡社會的中國,全社會都在體驗著互聯網便利之際,互聯網如何「+」上年邁的老人,值得思考。
E時代,互聯網便利如何惠及老人?
智能養老的時代即將到來,這種將互聯網、物聯網與養老服務結合的形式,可以讓養老生活更加個性化、人性化。調查發現,老年人的智能養老,最大的阻礙問題就是自己的思想觀念轉變問題,老年人思想觀念的阻礙問題有很多,而且多樣化。
比如,有的老人覺得,「互聯網+」離自己很遠,思想觀念還是停留在一二十年前。除了「觸網」難,如今智能手機里花樣繁多的功能使用也令老年人感到難以掌握,智能手機對他們來說並不「智能」。有的老人覺得,自己根本就不懂電腦,不懂智能手機,不懂互聯網,不懂智能設備,所以不願意主動、積極地面對「互聯網+」的時代浪潮。有的老人覺得,兒女們整天低著個頭看手機,玩電腦,進入互聯網世界,好像兒女們和自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變得越來越難以和兒女們溝通,自己也越來越感覺孤獨,寂寞。
「互聯網+養老」作為新興業態,由於仍然處於「互聯網+」的初級階段,大部分僅僅停留在「互聯網+傳統養老」的層面,還沒有真正地到達「互聯網+現代養老」的層面,以及因為老年人群體的特殊性,使得這種新興業態的發展,仍然面臨著思想觀念、知識普及、盈利模式、群體培育、路徑保障等挑戰。而最大挑戰來自於思想觀念和知識普及的問題。
互聯網社會如何與老人「互聯」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表示,互聯網科技的快速發展對包括中老年人在內的所有公民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但中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是客觀現實,所以,技術的發展需要兼顧到這部分人群的需求。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技術來適應人,而不是讓人去適應技術。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只顧『瘋跑』,應該對技術發展提出『適應性』要求。」夏學鑾認為,目前網路科技產品都將目光集中在年輕人群體上,而忽視了老人的使用需求。「現代科技應當增加便利性,讓產品更『傻瓜』,服務中老年群體,而不是讓這一群體逐漸被『邊緣化』。」
根據民政部2013年公布的數據,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到2020年將突破2.43億,2025年將達到3億。龐大的老年人群體如何融入互聯網時代,值得人們思考。
老年人「互聯網+」,在路上
據了解,近年有一些互聯網企業和運營商推出了專為老年人設計的互聯網產品和硬體產品。
智能安防是家庭生活中最有必要建立的,很多時候老人獨自在家,家人並不能時刻關注其狀態,很容易被壞人趁虛而入,這就意味著必須有個代替家人關注老年人生活狀態的東西,不僅僅是要防止來自外界的傷害,當老年人自己發生危險狀況時,可以及時聯系家人,這才是目前最需要的安防系統。
社區醫療是智慧社區其中一環,用戶通過智慧社區系統終端工具之家庭數字室內機,可將日常醫療保健測出(如血壓、提重、身高、體溫等)上傳至智慧社區雲伺服器,系統將進行智能分析並通過數學室內對講平台反饋給用戶,以及時掌握自身的身體狀況,加強保養,從而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智慧社區購物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現代社會對老人來說變化的太快了,家中兒女不常在的時候只能自己去購買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上樓下樓也極為不便。有了智慧社區,藉助於客廳中的生活電視機或平板,就可以邊看電視看購物。電視上的商家都是社區周圍的商家,買東西下單後就可以直接送上門。
智慧家政按一個鍵就能直接連通到客服熱線,客服人員會提供代撥電話、代發簡訊、呼叫家庭保姆、找維修工等服務。
調查發現,中老年人在接觸互聯網和科技產品時,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操作流程過於繁瑣。因此老年人的「互聯網+」還在路上,也希望商家在研發老年產品時一定要在解決老年人需求的同時讓老年人感覺舒心、方便,更要有尊嚴的體驗智能科技產品。畢竟能夠安全、舒適、開心地在自己家中養老,和兒女們的關系還能保持很好,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晚年幸福,對家庭和社會也是一件幸事。
G. 有哪些科技,適合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每個人都會老,大多數家庭都會有老人,雖然說:“家有一寶,如有一寶!”但是人老了就會很麻煩,不僅是老人自己生活變得困難,連家人也會不方便。但是科技改變生活,所以我們可以給老人配備一些科技產品來改善老人的生活。
智能門鎖老人記性不好,經常丟三落四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出門忘記帶鑰匙是再正常不過了,而且讓老人帶鑰匙出門也容易丟,鑰匙丟了就造成了安全隱患。所以給家裡配一把智能門鎖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只要給他們設置好指紋解鎖就可以了,以後再也不怕老人忘記帶鑰匙。
老人有老花眼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老人都會患上老花眼,看東西看不清楚,所以我們可以給他們佩戴一個智能變焦老花眼鏡,能夠遠近的東西都看得清楚。
H. 為了讓老年群體融入智能時代,都有哪些部門專門針對老年人出台了相關政策
相關策略最近出現了幾個事例,都是關於老年人與智能化的碰撞,屢次登上了熱搜以及引發眾人的爭議。或許對於這個趨勢線問題,不能再忽視了,人們真正審視關心這個問題。
福建縣級以上起碼建立老年大學一所,為達到在2022年鄉鎮街道建立有老年大學;而海南建立為全省老年群體購買意外險,以及發展醫療護理、敬老與養老照護服務。
每個地區均逐漸出台針對老年群體融入智能時代一問題,在近日出現的拒收現金事件,與後續不得拒收現金一項。可知國家一直在關注老年群體,時間段的快速可知許多人都在為此而努力著。時代發展迅速,使得某部分人無法跟上,但國與其他群眾未曾遺忘過每一個人。
I. 對於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一事,通信部門採取了什麼舉措
專門辦了這樣的一家學校,有好多老年人也開始報名了,相信他們可以去學習到可以用的知識,這幫老人會得到很大的幫助。
J. 什麼是老人智能機
老人智能機指的是在設計和使用體驗方面針對老人的使用特點進行了優化的手機,比如一鍵呼救功能,大字體等等。
因為現在智能手機深入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僅僅靠功能機已經很難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了,所以才出現了為老人設計的智能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