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關於老年人的論文

關於老年人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14 14:57:04

㈠ 求關於社會老年人福利的論文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張對我國老齡化問題的啟示
摘要我國日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給經濟社會帶來了挑戰,如何應對老齡化問題已成為重要的課題。吉登斯的老年人福
利主張啟示我們要積極利用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推行彈性退休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
關鍵詞吉登斯老齡化老年人力資源彈性退休制度
一、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張
20世紀90年代,在全球化到來,福利國家面臨新舊雙重危機,傳
統的左派與右派都無法解決福利國家危機的背景下,英國學者安東尼
·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積極福利思想。在其福利思想的框架下,他特
別針對老齡化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其主張的核心就是把老年人
當成一種資源而不是負擔,並且逐步廢除固定的退休年齡
在解決老齡問題上,吉登斯認為必須發揮老年人自己的力量,要
把老年人看成一種資源而不是負擔。隨著壽命不斷延長和出生率的
下降,很多學者預測老齡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吉登斯認為這種老齡問
題是一種貌似舊風險的新風險。「在達到退休年齡時才開始發放的養
老金,以及『養老金領取者』的概念,都是福利國家的發明。但是,這些
概念不僅與新的老齡化現實難以合拍,而且很明顯地表現出依賴福利
的色彩。它們表現出能力的喪失,而且,從這些概念可以順理成章地
推演出許多退休人士為什麼感到失去自尊的原因。」「老年人必須由
國家照料的期望創造了一種同樣有害的依賴文化(culture of depend-
ency)。」人到退休年齡便成為養老金的領取者,這種人為劃定退休年
齡的辦法具有兩個弊端:首先,老年人處於被動的接受者地位並被視
為負擔,而且也確實成為了負擔。其次,這種做法不能區別對待不同
的老年人,如有的老人身體狀況好,到了退休年齡以後可以繼續工作
而且願意工作,在劃定了退休年齡的情況下他只能退休。而如果有的
老人身體狀況不行,他也必須工作到退休年齡。所以吉登斯主張要把
老年人自身看做解決老齡化問題的力量,老年不應當被看成是一個只
享受權利而不承擔責任的階段,這樣就必須逐步廢除固定的退休年
齡。他還指出「規定必須到達『有資格領退休金的年齡』才能享受養老
金福利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人們應當可以自行選擇使用這筆資金的
時間,這不僅使他們可以在任何年齡上停止工作,而且可以為他們提
供教育經費,或者在需要撫育幼兒時減少工作時間。如果個人既可以
選擇提早停止工作,也可以選擇多工作一段時間,那麼廢除強制性退
休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就將是中性的。」
二、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及其影響
自1999年來,我國便進入老齡社會。2006年2月中國人口老齡
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指
出「21世紀的中國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老齡社會」,前20年將成為「快
速老齡化」階段,隨後的30年為「加速老齡化」階段,其後的50年則達
到「穩定的重度老齡化」階段。2015年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4.37
億,即每10個人中就有3個是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有著自己的特點,主要表現
為:第一,我國老齡人口絕對數量大,居世界之首。我國是世界上人口
最多的國家,這就決定著我國老齡人數的龐大。雖然計劃生育使我國
的人口在世界上的比例會有所下降,但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增長,我國
老齡人口仍將是龐大的。根據聯合國預測,21世紀上半葉中國一直是
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老年人口佔世界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
一,21世紀下半葉中國也還是僅次於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國。第
二,我國老齡化速度快。由於實行計劃生育,導致出生率不斷降低,底
部人口萎縮,總體人口增長數量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這使得
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要快於他國。相關研究指出65歲以上老年人占
總人口的比例從7%提升到14%,發達國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時
間,其中,法國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亞和美國79年左右,而中國
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這個歷程,並且在今後一個很長的時期內都保
持著很高的遞增速度,屬於老齡化速度最快國家之列。第三,老齡化
超前於現代化,未富先老。一般來講,人口老齡化進程總是與經濟發
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然而與發達國家不同的是,由於實行計劃生育,
我國的老齡化進程超前於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
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文化教育、醫療衛生、老年人福利等方面都與
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距離,因此養老的負擔更重。除以上三點外,還
存在著地區間老齡化水平差異大等特點。
我國老齡化的這些特點和發展趨勢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
首先,老齡化導致社會負擔加大。我國目前的老年撫養比為0.11左
右,即大約9個勞動年齡的人就要供養1個老年人,而根據中死亡率
計算,我國2020年的老年撫養比將上升為0.17,根據低死亡率計算,
我國2020年的老年撫養比將上升為0.19。屆時,個人、企業、社會
都面臨沉重的養老負擔。其次,老齡化會帶來勞動力相對不足。雖然
目前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但隨著人口高增長帶來的「人口紅利」的消
失,老齡人口的增多,必將引起生產人口相對數量和絕對數量的減少,
從而帶來勞動人口的相對不足。老齡化帶來的社會負擔加重,勞動力
人口的減少又必然給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障礙,而經濟社會發展的滯
後又會使解決老齡化問題更加困難。總之老齡化問題是一個嚴峻的
社會問題,如何應對老齡化是我國重要的課題。
三、吉登斯老年人福利主張對我國老齡化問題的啟示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張告訴我們要會運用老年人自身來解決
老齡化問題,要將他們視為人力資源,要尊重他們的權利和意願,而要
做到這些改革退休制度是必須的選擇。
我國現行退休政策源於20世紀50年代。我國法定退休年齡為
男性60周歲,女性幹部55周歲,女性工人50周歲,對特殊工種職工
退休又放寬五年期限。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
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齡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
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
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這一法定退休年齡的制定依據主要是根據我國建國
初期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我國人口平均壽命,當時的全國人口平均壽
命只有50多歲,而現在我國的社會經濟格局已發生很大變化,人均壽
命也提高到了72歲。從而我們可以看出現行的退休制度主要存在以
下弊端:首先,退休年齡偏低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眾所周知的是勞
動者知識層次越高,所耗用的成本越高,而且參加工作的時間會略遲。
而在我國,目前只有少部分專家學者可以推遲退休外,大部分人的退
休年齡是偏低的,尤其是女性,這就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而且當
「人口紅利」過後,勞動力資源減少的時候這種情況的影響會更大。其
次,造成社會負擔過重,老齡人的過早退休必然加重養老保險支付的
負擔,同時也加重社會醫療,保健服務等方面的負擔,在我國目前養老
保險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家庭的養老負擔就會更重。最後,固定的退
休年齡不利於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權利的充分體現。現行的退休年齡
沒有體現老年人自身的意願,有的老年人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不願退
休但必須退休,甚至因此患上退休綜合症,有的老年人身體狀況差,不
願繼續工作,卻不能提前退休,或者提前退休則面臨退休待遇的減少。
另外男女退休年齡上的不平等,也會造成一些消極影響。
因此綜合上述因素的考慮,面對人口老齡化我們應該調動老年人
的力量,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一)實行彈性退休制
目前我國政府正有準備提高退休年齡意向,但在社會上引起了很
大的反響,持反對意見的很多。他們認為推遲退休年齡對於目前我國
國情來說不合適,因為推遲退休年齡會加重當前年輕人就業困難,對
於身體狀況不好的老年人和工作比較辛苦的老年人來說不公平等等,
可以說意見很難得到大致的統一。既然提高退休年齡爭議很大,那麼
實行彈性退休制會是個比較好的選擇。當然就我國目前國情來說不
能跟吉登斯所講的那樣完全取消退休年齡的規定,我們可以實行符合
我國國情的彈性退休制。就我國而言過早的退休必然會加重各方面
的負擔,因此可以在最低工作年限(根據不同情況設定)的基礎上實施
自願選擇的彈性退休制。同時還可以根據退休年齡的不同採取不同
的待遇水平,這樣就可以做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鼓勵人們推遲
退休年齡。具體的做法可以是這樣:女性選取55歲作為最低退休年
齡,在55周歲至65周歲之間,她們可以任意選擇何時退休。男性可
選擇60歲作為最低退休年齡,在60周歲至65周歲之間,他們可以任
意選擇何時退休。當然根據行業的區別可以再繼續細分。事實上彈
性退休制度已經成為許多歐美發達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重要
政策主張,並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採取其它各種手段充分發揮老年人自身的作用
積極培育和發展老年人自己的組織,如老年人協會、各種興趣愛
好組織、互幫互助組織等;鼓勵健康低齡的老年人再就業,如設立專門
的機構幫助老年人才就業,積極搭建老年人信息平台等;鼓勵老年人
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如當環保志願者等。同時完善老年人社會參與和
再就業權利方面的法律規定。通過以上各種措施既可以有效地避免
退休給老年人帶來的孤獨與失落等消極情緒,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
又可以充分發揮老年人力資源,讓他們自立、自主、共同勞動,互相幫
助。總之,要利用多種手段調動老年人的積極性和活動性,讓他們在
體驗自身價值的同時減輕社會負擔。
注釋:
安東尼·吉登斯.第三條道路民主社會主義的復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吉登斯.第三條道路及其批評.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
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www.china.com.cn.
周戰超.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雙月刊).2007(1).

㈡ 關於老年人活動的文章怎麼寫

不要大道理的話就寫的平凡一點,多描寫你們的動作和老人的神態,適當加上自己的心理,融入一種朴實的感覺,但又不失感動和愛心,成果就不得不加上一些大道理的總結了,多描述心理變化和得到的收獲.

㈢ 需要一篇關於當今老人現狀的文章

當今的老人,大多經歷過貧窮,所以他們總是捨不得花錢。雖然現在有些錢,內但不是非常多,所容以還是不捨得花錢呦!
所以,他們的生活一點都不豐富多彩!
真讓人心疼!對嗎?要是政府和村裡能花式掉餡餅,掉一些可以豐富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的餡餅,該有多好!🤔
現在村裡搞建設,政府給錢,對外租地,賣房賺錢,賺的錢都到哪去了?都存在村裡生錢寶寶,還是存在村裡等那些削尖腦袋往村委鑽的父母官,絞盡腦汁往自己口袋裡裝?呵呵😊!
您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

㈣ 關於關愛老人這個主題的文章.

一個老人的尊嚴被如此踐踏
一名收破爛的老人不小心劃破了一年輕女子的牛仔褲,因拿不出對方要求的50元賠償,老人下跪十次。
老人手裏只有8元零4毛.
當記者趕到德外大街高等教育出版社門口發現,一個穿灰色羽絨服的中年婦女正在推搡一名衣著破爛的老人,嘴裡喊著:「趕緊賠錢!」周圍上百名路人圍觀。
旁邊站著一名20歲左右的女子,藍色牛仔褲腿處被劃開了一條兩三厘米長的口子。被推搡的老人噙著淚水不停地懇求著,手裏捏著一疊毛票,總共8元零4分。
「不就破一個小口子嗎,至於這樣為難人家嘛。」看著下跪的老人,旁觀路人紛紛勸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面對路人的指責,中年婦女毫不在意,堅決要讓老人賠錢。
面對「巨額」賠償老人下跪.
據了解,當時這對母女走到高等教育出版社附近的路口處,剛好老人騎三輪車拐彎,車上的鐵絲將年輕女子的褲子剮了一個小口。女子的母親要求老人賠她50元。

無奈之下,老人「撲通」一聲跪下,不想對方絲毫沒有反應,老人連續下跪十次。
這一下把圍觀的群眾惹怒了,在附近大廈當保安的武先生憤怒地說:「對待這樣一個年邁的老人,她們真是欺人太甚。」說完,他將口袋裏的23元錢塞在老人手裏。
記者試圖采訪這對母女時,該中年女子說:「甭理她。」
路人為老人湊錢賠償.
在老人懇求和解未果的情況下,中年婦女最終撥通110報警。5點50分左右,德外派出所的民警趕到現場進行調解,但該中年婦女認為賠償的錢不夠,拒絕和解。這時,圍觀群眾自發掏出錢來,一元、兩元、十元……最後湊夠了50元。
老人再次向圍觀群眾下跪,並不斷地說:「謝謝,謝謝。」中年女子拿到錢後,拉著女兒一聲不吭離開了。
當時圍觀的群眾紛紛表示賠償50元的結果對老人不公平。民警也表示無奈,稱這是民事糾紛,他們只能充當調解人的角色

同樣是人,為什麼要踐踏他人的尊嚴呢?!

㈤ 老年人心裡的論文(正規的論文)

①、議論文的論點考點: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
(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
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分論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志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持什麼,這就是論點。
②、議論文的論據考點: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系。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系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准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原意。
③、議論文的結構、層次考點:結構有:並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總分式結構。
此考點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證明論點的?

㈥ 關於人口老齡化的論文的題目,只要題目,謝謝了

淺談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基本形勢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論文摘要:中國是在經濟實力較弱、制度准備遲滯的情況下進入老齡社會的,現行養老保障體系、醫療保障體制、老年照料服務體系和傳統管理體制都沒有跟上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齡化形勢最為嚴峻的發展中國家。

論文關鍵詞:人口老齡化;老齡社會;養老保障;醫療保障;老年照料服務

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基本形勢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涉及到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等諸多領域,是關繫到國計民生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社會問題和戰略問題。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正處於體制深刻轉換、結構深刻調整、社會深刻變革的重要時期,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十分關鍵的時期。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已經十分嚴峻.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總量過多的雙重壓力。

按照國際標准,我國已處於老齡社會,並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44億,占總人口的1l%,並將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也是發展中國家大國崛起過程中人口老齡化最嚴峻的國家。據預測,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1.74億,約占總人口的12.8%;2020年將達到2.48億,約占總人口的17.2%。從2005年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要凈增1億。之後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到2050年前後提升到30%以上,進入重度老齡化。屆時我國老齡人口總量比美國全部人口還多。從本世紀前半葉開始,我國將始終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規模最大國家。我國老齡化水平從10%提高到30%,僅用不到50年時間,而英國、法國和美國等西方工業化國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時間。對於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而言,這一速度的確是驚人的。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我國家庭結構、老年群體狀況及城鄉老年人口分布將呈現許多變化。一是純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傳統家庭越來越少,「四二一」結構家庭(一對夫婦同時瞻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小孩)逐漸增多。有關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純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約為40.3%,農村約為37.8%,並在繼續增加。二是高齡老年人口急劇增長。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1.4歲,80歲以上高齡老人高達1520萬,預計到2020年將翻一翻,2052年將超過1億,佔世界高齡老人總量的1/4。高齡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長最快的群體,本世紀前半葉,我國高齡老年人平均增長率超過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長率的1.7倍。高齡老人的這種增長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齡化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三是城鄉人口老齡化程度倒置。發達國家城市人口老齡化水平一般高於農村,我國的情況則相反。2000年我國農村老齡化水平為10.9%,比城鎮高1.24個百分點,2020年、2030年將分別高於城鎮5個和7個百分點。老齡化對農村的沖擊比城鎮更為嚴重。這是中國人口老齡化不同於發達國家的重要特徵。四是老齡化超前於現代化。我國是在尚未實現現代化,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提前進入老齡社會的,屬於未富先老。而發達國家是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經濟較為發達的情況下自然進入老齡社會的,屬於先富後老。

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剛剛超過1000美元,屬於中等偏低收入國家行列,而發達國家進入老齡社會時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十分廣泛而深遠。人口老齡化使勞動力年齡結構、人口瞻養比結構、代際利益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對養老、醫療服務體系的完善,對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加強,對老年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事業的發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國人口老齡化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國是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進入老齡社會的,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實力較弱,制度准備也較為遲滯,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
一是現行養老保障體系還不適應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要求。充足穩定的養老金供給是養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國的快速老齡化將導致撫養結構的根本性轉變,造成在本已較遲建立養老保險制度的情況下,養老金繳費者急劇減少和領取者大量增多,養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銳。一方面,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的資金支付壓力逐年加大。1980年我國在職職工與離退休人員之比為l2.8:1,2004年銳減到3:1,養老負擔急劇加重。另一方面,由於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使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覆蓋面窄,只在城鎮建立起養老保險制度,絕大多數農村老齡人口還沒有納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因此,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的任務十分艱巨。

二是醫療保障體制不適應老年群體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醫療衛生資源消費的主體,據統計,60歲以上老人余壽中約有2/3時間為帶病期。而目前我國醫療資源總體不足、分布不均衡,醫療保障制度覆蓋面小,政府投入相對不足,個人負擔費用上漲過快。老年人口總量的迅速增長,對醫療資源的消費和佔用越來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這將給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帶來巨大壓力和嚴峻考驗。

三是老年照料服務體系不適應老年人服務需求增長的要求。不斷增多的高齡、病殘、獨居老人。要求提供社會照料服務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國約有3250萬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長期照料護理服務。但社會養老床位數占老年人的總數只有0.84%,而發達國家約為7%。這表明,我國老年照料服務體系建設嚴重滯後,服務能力需要大力加強。

四是傳統管理體制不適應社會化管理和服務的要求。隨著各項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職能的轉換,企業退休人員由「單位人」轉為「社會人」,越來越多的退休人員都將進入社區,對其實行社會化管理和服務已成必然。這就要求社區承擔起健全老年工作機制、培育和發展老年群眾組織、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提供老年活動項目、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導老年人參與經濟發展和社會事務等任務,迫切要求加強社區建設,發展社區服務。但我國的社區建設尚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社區服務體系還很不健全,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都亟待快速提升。

㈦ 贊美老人的文章

發白如雪
那是歲月滄桑灑下的鮮花
彎軀是弓
那是時間老人積蓄的能量
手如槁木
那是神農賜予不斷收獲的碩果
睛若黃珠
那是上蒼賜予五彩繽紛的顏色
歲月的觸角爬滿額頭
時間的河流趟過血管
穿越雪白血紅
我們在成長
而白雪紛飛
您是風雪中最後一片
斑駁的紅葉
而生命將盡
您是星空中最後一顆
流星的眼淚
您的頭發白了,是雪
您的身軀彎了,是弓
那雪花是歲月滄桑為您灑下的鮮花
那弓是時間老人為您儲蓄的力量
您的雙手鈍了是播種機
您的眼睛花了是攝相頭
那播種機是神農賜予您不斷收獲的碩果
那攝相頭是上帝賜予您五彩繽紛的世界
當歲月的觸角爬滿您的額頭
穿過你的白發,我在長大
當歲月的河流趟過您的血管
穿過您的全身,我在長大
在白雪紛飛時,是誰做最後一片紅葉
在生命將盡時,是誰想把你留下來多看一眼
父親 2
發白如雪
那是歲月滄桑灑下的鮮花
彎軀是弓
那是時間老人積蓄的能量
手如槁木
那是神農賜予不斷收獲的碩果
睛若黃珠
那是上蒼賜予五彩繽紛的顏色
歲月的觸角爬滿額頭
時間的河流趟過血管
穿越雪白血紅
我們在成長
而白雪紛飛
您是風雪中最後一片
斑駁的紅葉
而生命將盡
您是星空中最後一顆
流星的眼淚
父親 1
您的頭發白了,是雪
您的身軀彎了,是弓
那雪花是歲月滄桑為您灑下的鮮花
那弓是時間老人為您儲蓄的力量
您的雙手鈍了是播種機
您的眼睛花了是攝相頭
那播種機是神農賜予您不斷收獲的碩果
那攝相頭是上帝賜予您五彩繽紛的世界
當歲月的觸角爬滿您的額頭
穿過你的白發,我在長大
當歲月的河流趟過您的血管
穿過您的全身,我在長大
在白雪紛飛時,是誰做最後一片紅葉
在生命將盡時,是誰想把你留下來多看一眼
父親 2
發白如雪
那是歲月滄桑灑下的鮮花
彎軀是弓
那是時間老人積蓄的能量
手如槁木
那是神農賜予不斷收獲的碩果
睛若黃珠
那是上蒼賜予五彩繽紛的顏色
歲月的觸角爬滿額頭
時間的河流趟過血管
穿越雪白血紅
我們在成長
而白雪紛飛
您是風雪中最後一片
斑駁的紅葉
而生命將盡
您是星空中最後一顆
流星的眼淚
父親 1
您的頭發白了,是雪
您的身軀彎了,是弓
那雪花是歲月滄桑為您灑下的鮮花
那弓是時間老人為您儲蓄的力量
您的雙手鈍了是播種機
您的眼睛花了是攝相頭
那播種機是神農賜予您不斷收獲的碩果
那攝相頭是上帝賜予您五彩繽紛的世界
當歲月的觸角爬滿您的額頭
穿過你的白發,我在長大
當歲月的河流趟過您的血管
穿過您的全身,我在長大
在白雪紛飛時,是誰做最後一片紅葉
在生命將盡時,是誰想把你留下來多看一眼

㈧ 關於老年人精神困境的論文

這個你可以網路搜索有很多這樣的文章。

㈨ 要寫老年人養老問題的論文!求城市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的文獻資料!!

一、引言
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老齡化人口最多的國家,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壓力巨大。根據國際通用解釋,若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超過總人口的7%,就是老齡化的社會;超過14%,就是老齡社會。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屬於老齡化的社會,如法國、美國、英國、日本等等。據統計,從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超過總人口的7%上升到14%,法國用了114年,美國用了65年,英國用了45年,日本用了24年,而我國只用了20年,預計到2050年中國老齡化人口將會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老齡化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兩個:一為壽命延長,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中國的人均壽命由1949年的35歲達到現在的75歲,翻了一番還多,反映出祖國的社會變遷,這是國富民強的象徵;二為非均衡生育,未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前,中國「一家多胎」現象嚴重,自1983年開始的計劃生育政策,減緩了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
如何解決中國老齡化問題,基於以上兩點原因,提出不同的對策。壽命延長導致的老齡化問題不可避免,由此帶來的後果通常為養老金不足和養老保障措施不配套,只能通過延遲退休和加強養老保障措施來解決;非均衡生育帶來的老齡化問題,只能通過均衡生育來應對,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人口增加了7000多萬,但是生育率卻低於1.5,即每個負率平均生了不到1.5個小孩,遠遠低於2.1的更替生育率,這就意味著中國的下一代人會比上一代人的數量少30%,不遠的將來,中國人口將進入負增長的時期,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更加突出。
二、城市老人生活現狀
(一)家庭基本狀況
計劃生育政策實行30年來,第一二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已經進入結婚和生育的年齡,在這種背景下,「四二一」家庭模式逐漸普遍起來,即四個老人,一對夫妻和一個孩子的家庭模式。四個老人需要兩個獨生子女贍養,同時還要撫養一個孩子,加上獨生子女本身存在的嚴重依賴性,在社會飛速發展、競爭壓力劇增的今天,往往力不從心,照料不及。
另外,「空巢家庭」和鰥寡孤獨家庭逐漸增加,其原因多種多樣:(1)老年人希望獨立生活,不願離開久居的環境;(2)老人希望與子女住在一起,但由於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不同,為避免沖突矛盾而選擇獨立生活;(3)子女工作忙、住房緊張,客觀條件不允許;(4)因子女婚嫁離開父母異地成家;(5)不願贍養父母等。
(二)經濟狀況
與農村老年人相比,城市老年人退休後基本上都有退休金,加上普遍存在的儲蓄習慣,因此經濟收入和消費水平較高。據統計,城市中85%的老人退休後的主要來源為退休金,13%的老人依靠子女的資助。由此可見,老年人的主要收入來源為退休金。但是,不同單位的退休人員在退休金待遇上有明顯差距,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較企業離退休人員高很多。
(三)健康狀況與醫療需求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老年人的壽命不斷延長。但是,壽命的延長不代表健康狀況的延長。目前,我國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堪憂,只有1/3的老人身體健康狀況較好,其餘2/3的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所患疾病多以慢性病為主,其中較常見的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一半的城市老人還同時患有多種以上疾病,城市老年群體的生活自理能力、身體健康狀況都不如人意。
老年人的醫療需求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經濟因素,其次是手續繁瑣,再有是行動和交通不便。除了上述因素,不同地區的老人還有不同的困難,在城區的老人還經常面臨報銷不便,掛號難、住院難等,而郊區的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周圍沒有好醫院,常常無法及時就醫。調查顯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成為危害城市老人健康的最大殺手,但是有三分之一的患病老人沒有去治療,而且有四分之一的患病老人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就診。因此,老年人的醫療服務呈現出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特點。
三、養老模式探析
(一)家庭養老模式
目前最適合中國國情且經濟成本最低的養老模式為家庭養老。現階段很多老人都由子女贍養,與子女吃住在一起,身體健康的老人通常還會幫襯帶帶孩子,甚至買菜、煮飯。但是還存在一部分身患疾病的老人,需要子女照顧,特別是患有半身不遂、癱瘓在床的老人,身邊不能沒有人照料,這對普通公民的經濟和生活狀況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了改善家庭養老模式的現狀,我們提出一種專業化家庭養老模式:中國城市中有40%的人群屬於低收入群體,對於這類人群,可以給予選擇提前退休去照顧自己家的老人,由政府撥出專項資金發放社會工資。這些回家照顧老人的勞動者,需要參加各種專業培訓並與社區簽訂協議,通過社區的社會工作機構定期對勞動者的家庭照料做出評估,從而給予報酬。這樣,不僅使老人得到悉心的照料,還解決了低收入群體的工作問題,一舉兩得。
(二)社區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模式是以老人的子女、親戚、朋友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的服務隊伍為依靠,為城市中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醫療保健以及法律援助的養老模式。這種養老模式的特點是老人住在自己家裡,得到子女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服務機構和專業人士提供上門服務,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同時還彌補了因各種原因子女無法照顧老人的缺憾,並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建設養老院的資金。 社區養老模式不同於家庭養老模式,它的實質是社區中的家庭養老模式;與機構養老模式相比,將社會機構中的養老服務引入了社區,吸收了家庭養老模式和機構養老模式的優點,是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面對老齡化問題提出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模式中主要服務群體為社工,目前我國社工的發展狀況不盡人意,原因包括:(1)我國對社工這個職業的認識不到位,沒有專門的機構對社工進行培訓,內地大多數大學都沒有社會工作會專業,而在香港和國外這個專業已經發展成熟;(2)政府對社工服務的投入不夠,導致社會工作者沒有良好的工資薪酬和福利制度,社會地位不高;(3)中國人傳統觀念嚴重,存在「家醜不可外揚」的思想,通常不願僱傭社工來解決家庭問題。
(三)機構養老模式
機構養老模式的主體是養老院、福利院、醫院以及各種康復中心,老年人通過入住養老院、福利院等養老機構,進行集中供養和居住,由專人負責照料日常生活。這種養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子女的負擔,同時避免了因為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問題引起的生活沖突。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家庭的養老風險,實現了養老資源的共濟和共享。
社區養老模式的成本很高,同時無法滿足老年人對親情交流的渴望,無法提供精神慰籍。我國的養老院大部分都是早期建立,其服務設施和專業服務水平很難跟得上社會的發展和需要,養老機構的設備條件普遍很差,專業服務人員水平不高,管理模式滯後,無法滿足標准化、規范化的管理。
四、對養老問題的一些想法
在生活方面,政府可否對老年人方法生活補助費,每月300元,獨立於養老保險之外。截止到2013年,中國有大約2億的老齡化人口,2×12×300=7200億,而我國的2013年GDP預計將達到10萬億美元,不會對我國財政造成很大負擔。
在醫療方面,政府可否對老年人開放免費醫療。雖然全民醫療到現在還不現實,但只是針對老年人的免費醫療並非不可行。
在精神需求方面,政府文化部門應經常組織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活動,組織老人觀看電影、戲劇等活動,同時建設老年大學和老年娛樂活動設施。
五、結束語
在現階段,筆者認為應加強對養老問題的政府投入,以家庭養老模式和社區養老模式為主,機構養老模式為輔,使養老醫療服務專業化,資源配置合理化、社區規模體系化、管理標准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模式,更好的滿足我國對養老問題的基本需求。

閱讀全文

與關於老年人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敬父母名人的小故事 瀏覽:446
做夢父母被蛇咬了是什麼意思 瀏覽:67
7月工資拿了為什麼養老金不到賬 瀏覽:118
狗老了怎麼長壽 瀏覽:465
晉江老年大學了招聘 瀏覽:983
北京戶口退休金 瀏覽:196
孝敬這樣作文 瀏覽:657
老人家血糖偏高應注意什麼 瀏覽:594
體檢做心電圖掛號哪個科目 瀏覽:247
養老保險統籌到個人賬戶多少 瀏覽:742
無錫什麼醫院周日可以體檢 瀏覽:905
青島社保外地戶口退休金 瀏覽:276
廣西蒙山縣有多少個百歲老人 瀏覽:505
成都最低養老金 瀏覽:548
體檢怎麼檢查乙肝 瀏覽:752
老人到冬天咳嗽怎麼辦呢 瀏覽:859
親賢老人家 瀏覽:163
棲霞松山敬老院老總 瀏覽:48
恆大養生谷南寧開盤均價是多少 瀏覽:508
重慶江北區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