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六十歲以上老年人有多少佔比例
我國65歲以上老人大約 十二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比達到16.1%,15-59歲勞動回年齡人口於2011年達到峰值答後持續下降,家庭戶均人口規模減少。 聯合國曾預測,世界多數國家已經或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中國老齡化水平及增長速度將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⑵ 2050年前後,中國老年人口比例將超1/3,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這是由於在計劃生育下的問題,壽命的延長,醫療技術的提高,生育率的降低。
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比例的增加是生育率和死亡率水平降低的結果,生育率的下降造成了低年齡組人口數量的減少,死亡率的下降則導致了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從而使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不斷上升,形成人口老齡化。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成與發展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生育高峰連續推動。人口慣性是人口自身發展的規律,現有人口年齡結構是影響未來人口老齡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先後在1949年至1958年、1962年至1976年、1986年至1990年,出現過三次生育高峰,這會在21世紀上半葉演化為三次老年人口增長高峰。
除以上直接因素外,一些間接因素也推動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例如,城鎮化快速發展,通過提升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和降低生育率水平間接推動人口老齡化進程等。
⑶ 我國的老年人的人口比例在未來將會出現怎樣的變化
中國在2001年就已開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從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社會,法國用了115年,英國用了47年,德國經過了40年,而日本只用了24年,速度之快非常驚人。根據聯合國的人口統計數據,中國將在2024年至2026年前後進入老齡社會,速度與日本大體相同。
在上世紀70 年代,受「少生優生,晚婚晚育」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生育率較低,所以而且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與父母分開生活,獨居老人現象越來越普遍,家庭式養老功能已經越來越薄弱,就說老人們不能再去找什麼工作,退休職工還好有退休金,那麼農村的老人呢?除了種地他們沒有什麼額外的知識和技術來創造收入,但是他們的身體狀況也不允許繼續勞作耕種了,這就給社會帶來了壓力,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那是需要經濟後盾的。
就好比「僧多粥少」,「粥」是需要人們勞作去提高生產率,但能勞作的人越來越少,分粥的人卻越來越多,這就造成了巨大壓力。
⑷ 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有多少
全國老齡辦最新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億,占總人口比重達17.3%,平均近4個勞動力撫養1位老人。
平均近4個勞動力撫養1位老人
十三五時期,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將持續加深,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其中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由於70年代以來獨生子女較多,將來「四二一」家庭結構比較普遍,一對夫妻要撫養一個子女,照顧四個老人。目前第一代獨生子女已到中年,父母漸漸變老,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面臨現實壓力。
全國老齡辦政策研究部主任 李志宏:國家將加快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障制度,重點為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為他們的長期醫療護理與長期生活照護提供穩定可靠可持續的費用來源和保障。
⑸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中國總人數是多少老年人佔多大比例
廣東省老年人人口佔全省人口比例是:10.39%,比全國老年人平均比例(12.71%)要低一些。(供你參考)
⑹ 2019年中國的老年人有多少
據了解,按照國際通行標准,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過10%,即進入老齡社會,1999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達到10.3%,標志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2013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突破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9%,在平均預期壽命延長,生育水平下降,新中國成立後出生高峰人口進入老年期等因素推動,中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
⑺ 中國人口現狀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990年的6299萬增加到2000年的8811萬,占總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為6.96%,目前中國人口已經進入老年型。性別間的死亡差異使女性老年人成為老年人口中的絕大多數。預計到204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同時,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將增加到7400多萬人。
迅速發展的人口老齡化趨勢,與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預期壽命提高密切相關。目前中國的生育率已經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預期壽命和死亡率也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隨著20世紀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陸續進入老年,可以預見,21世紀前期將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最快的時期。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積極發展老齡事業,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發展老齡事業的工作格局。國家成立了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確定了老齡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基本政策;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把老齡事業明確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養老保險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內的醫療保險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實行以土地保障為基礎的「家庭養老為主與社會扶持相結合」的養老保障制度。許多地方還對救助貧困老年人和高齡老年人採取了特殊的措施。
老年服務事業發展迅速。中國政府修訂了《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城市道路和建築物障礙設計規范》等相關條例,方便老年人的居住與出行。社區衛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學校、老年休閑廣場等老年服務設施逐漸增加,服務老年人的志願者隊伍不斷壯大。
⑻ 中國目前農村老年人口所佔全國總人口的比例(60歲以上)
據民政部統計,2008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去年底已達到1.67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2.5%,其中大約60%以上的老年人口在農村
⑼ 中國人口老齡化比例多少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版應增長的動態過權程。人口老齡化的具體標準是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是否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准。
兩個方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老齡問題包括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而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相聯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關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和權益保護看作"老年人問題",把有關老年人增加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稱為"老齡化問題",這是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范疇來認識老齡問題。
⑽ 中國現階段各年齡段人口數和各自占的比例是多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國現階段各年齡段人口結構
(1)0-15歲(含不滿16周歲): 17.8%(24719萬人)
(2)16-59歲(含不滿60周歲):64.9% (90199萬人)
(3)60周歲及以上:17.3(24090萬人)
其中65歲或以上:11.4% (15831萬人)
(10)中國老年人現在的人口比例擴展閱讀:
人口老年化問題突出
聯合國認為,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教的7%以上,那麼這個國家就已經屬於人口老齡化國家。
人口老齡化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所產生的,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取決於出生、死亡和遷移三個因素。決定人口老齡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況下出現的。
日本總務省今年9月公布的人口估算數據報告顯示,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數量達3514萬,占總人數的27.7%,人數和比例均創新高;其中,65歲以上在職人口數量達到770萬人,創下歷年來的最高紀錄,全體在職人員中,65歲以上者佔11.9%,約39%的在職老人為臨時工,達301萬人。
而中國人口結果卻和日本驚人的相似,這也是我國一直關注日本人口變動的主要原因。而2016年中國老人數量已達1.5億,占人口比重10.8%。以現在這種發展趨勢,中國老齡人口到了2020年將增加到1.73億,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十分廣泛而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