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裡老人身體不好悲觀可以幹些什麼
是不是抑鬱症,有的時候老人活的痛苦這種心態不是言語規勸可以奏效的,是心理疾病回,還是上答醫院檢查下吧,如果是抑鬱症吃葯可以很大緩解,剩下的無非就是多開導,讓他看看電視聽聽收音機之類,或者給他找個能做的活兒。家庭條件怎樣?如果老人比較節儉,子女可以用缺錢為借口讓老人糊紙盒、做小手工,不過說實在的,一個人如果沒有生活的追求和樂趣,基本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我家裡也有這樣的老人,最後需要的不是辦法,是子女自己想開。因為我們永遠沒辦法掌握別人的命運。
② 幫助老年人克服悲觀心理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認為:百病都喜歡乘虛而入。我們老年人如果心情悲觀,自然為各種疾病的滋生提供了可乘之機。同時,悲觀沮喪也加劇了老年痴呆、老年抑鬱等精神疾病的發生。所以,我們老年人必須注重從心裡調節、體育鍛煉等多個方面,來消除悲觀情緒。
(1)正視衰老變化
要克服悲觀心理,我們老年人要有自知之明,正視自已性格變異的可能性。弄清楚可能出現的病理、生理原因,以及變異的表現和趨向。做到自我剋制,自我糾正、遇事三思。只要心理有了清醒全面的認識,我們才不會盲目悲觀。
(2)主動調節情緒
當我們的情緒不好時,要認識不良情緒對身體的危害,有改變自己不良情緒的願望與決心,重視和主動去調節它。有人說悲觀、憂郁的情緒就像小偷一樣,偷去生活的樂趣,偷走了健康,甚至生命。長壽老年人胡夫蘭德強調:「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
因此,我們老年人無論是多麼高興或多麼悲痛的事都要穩住神,否則會傷神傷身,人生總會有順境和逆境,處順利時,不欣喜若狂,碰到不幸事件也不悲觀失望,這確實是養生要方。
(3)勇敢面對不幸
應用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能接受既成的事實,就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驟。」在我們生活中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甚至是極其不幸的事,對待這些事有兩種不同有態度,一種是想辦法適應;另一種是讓憂郁與悲哀毀滅自己。顯然我們老年人應該選擇前者,不幸面前,只要我們勇於並善於去頂,就能平安度過難關。
(4)不斷激勵自己
進入老年以後,我們自己要防止和克服離退休後那種不服老、不服氣的脫離實際的想法,或追求安逸,無所事事的想法,鼓勵自己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嚮往和追求,樹立人生第二青春的奮斗目標,樹立對美好生活的新的信念,以保持繼續進取的動力,戰勝晚年生活中的困難與曲折。
激勵自己不斷增強進取心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又要量力而行的盡自己能力,不當消極悲觀的落伍者。
(5)適當保持糊塗
進入老年以後,家就成了我們老年人主要活動場所和根據地了。平日里,如果看到子女的一些不孝行為,或者聽到子女的一些不太友好的話,我們常常會感到生氣,感覺自己無用了,遭子女們嫌棄了,於是悲觀心理就逐漸產生了。因此,我們老年人的悲觀與否,很大程度上就來自家庭的和睦和親人的關愛與否。
為此,我們老年人應學會「裝聾作啞、不做主」的「難得糊塗」,對家長里短的閑言碎語,可採取隨聽隨忘的「糊塗」;對一些非原則的問題,可採取不知道、沒看見的「糊塗」;對有些家務盡可放權、放手、放心,採取當家不做主的「糊塗」。
這樣就能以清醒的「糊塗」銷蝕那些煩心的雜音,以理智的「糊塗」融洽一些復雜的關系,以聰明的「糊塗」平息可能發生的矛盾,從而構建幸福的家庭港灣,使一家人喜洋洋、樂融融,自己也享受到人輕松、身自在、心清靜的快樂。
(6)戒除消極暗示
這就是說,我們雖然老了,心態絕對要年輕。要是人老了,心也老了,那才是真的老了。如果我們經常暗示自己,我已經老了,身體不行了,難免我們的心理也就會逐漸產生衰老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老想著自己老了,更不能老把這掛在嘴巴上。不要想這些,一切如同往常,做應當做的事,說應當說的話。
(7)學會自我寬慰
衰老是人生必由之路,進入老年,體力與智力不能與青年人相比這是客觀規律,我們沒法改變,也沒必要改變,我們失去了活躍的精力,卻也收獲了安詳與寧靜的生活,又何必為了衰老而感到悲觀呢!
面對社會的進步,我們感到適應不了新形勢而產生悲觀,這也是不必要的。社會在前進,科學在發展,我們老年人思想上難免有落後的一面,想法和看法與社會潮流可能有一定距離。這是客觀存在,不必自卑、自棄,不要勉強做力不從心的事。
(8)坦然面對死亡
對我們老年人心理上最直接的威脅是死亡。死亡是日近一日地逼近,使我們不能不心生恐懼,以為來日無多,於是手忙腳亂,弄得身心兩衰。其實,死亡是上帝平等賜給所有人的,上自帝王權貴,下至平民百姓,大家機會均等,有什麼可畏懼的!
王瑤生前講過:「不想死,不等死,不怕死。我們可以用這句話來鼓勵自己,增加面對死亡的勇氣。
(9)豐富生活內容
孤獨、寂寞常常為加劇悲觀情緒,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多做一些休閑娛樂活動,尋找精神上的寄託。克服不良情緒,有意識地充實生活內容,並結識一些老年和中青年朋友,生活在群體的友愛之中。留心別人衰老後的性格變異,然後再反躬自看,就能克服變異,保持心理、精神上的衛生,才能有益健康長壽。
(10)多做有氧運動
中醫研究表明,遇到不如意的事時,要想及時消除悲觀沮喪,最好的辦法就是跑步。大多數悲觀沮喪者是因為缺乏運動,而跑步是一種有氧運動,除了活動筋骨、肌肉之外,還能加強心、肺和循環系統的功能,跑步還能分散注意力。跑步時,人的身體會獲得新的感受,這種感受,會使人忽略因心情沮喪而引起的不適。
因此,建議老年人應加強健身鍛煉,最好養成天天鍛煉的好習慣。鍛煉可以選擇跑步,年齡大的人也可以選擇慢跑,或者散步。如果不能堅持天天鍛煉,每周至少也應鍛煉3次,每次不少於半小時。這樣,我們就能夠遠離沮喪。
當然,對於那些因疾病引起的悲觀,要消除悲觀情緒還有應該和治療相結合。首先要從認知上改變對疾病的認識,要接受自己有疾病的事實;其次應解除過分擔心疾病帶來的危害;其三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如果能夠按照這種步驟做好調適,接受治療,那麼即使老年人的病不能很快康復,他也會消除悲觀,愉快、充滿希望地過好每一天。
③ 家裡有個悲觀消極、喜怒無常又固執的老人怎麼辦我的心情很受影響
這個隱性問題其實很普遍的,朋友,請不要太心焦。在世孝敬父母,專可以使我們得福。孝敬是屬好的,這首先要肯定。但您家的情況,絕對不是特例,是困擾很多年輕人的問題。我來試著解答,希望可以共同探討。
1要救人自己要先學會游泳,建議您先學會在不傷害家人的情況下,試著不受消極的影響。比如先理解媽媽,至少寬容她,再拓寬自己的興趣愛好啥的,總之可以吸引你的注意力的。人的精神獨立很重要,如果被別人窺探隱私或精神邊界,是很痛苦的,所以您盡可能為自己爭取些獨立的空間;
2更深地理解她,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就需要您在忍耐的基礎上再有些智慧了。父母一天天老去,有智慧地給他們,爸爸和媽媽帶來點快樂,也會減少些我們將來的遺憾吧?有句俗語「子欲養而親不在」,那也是種很大的悲哀。我們把眼光放長遠些,似乎就可以平衡現在的焦慮了,對吧?
3可以看些心理學的書籍,如《請不要用愛控制我》,《情感勒索》,《有毒的父母》等等,相信會幫助你找到好方,認識到這事情的本質深度。
我知道你本意是想孝順的,也理解你確實遇到了暫時難以克服的困難,這需要學習並付諸實踐的。祝福你,加油!
④ 爺爺的病總是治不好,老人總悲觀的想活不下去了,怎麼辦!
他是恐復慌了,你可以跟制他好好聊聊,坦白的聊聊,就跟他說:人都會有那麼一天,或早或晚,我們最大的心願就是你能開開心心的過好每一天,你不是我們的負擔,我們是希望每次回家都能看到你的模樣,知道有個人一直在家守候。還可以找點他能做的小事讓他做做,沉浸在勞動中也能讓他忘記自己身體的病痛。
⑤ 怎樣化解老年人的悲觀情緒
首先,子女對待老人最重要、最關鍵的是心靈的溝通。老人渴望情感關愛,盼望心專靈慰藉,屬需要與子女們一起交流溝通,在親情融洽的氛圍里享受天倫之樂,所以子女要做的是多和老人拉家常,外地工作的子女多用電話對老人噓寒問暖,多傾聽老人的心聲,使老人感到親情的慰藉,驅走老人心中的孤獨和憂郁;要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肯定老人以前的成就、創造的價值、對家庭的貢獻,讓老人覺得家人很重視她,使老人感到快樂、溫暖和幸福。其次,平時要陪老人參加一些活動,比如康樂球、太極拳等戶外集體性活動,不僅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而且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來調節植物神經,達到保持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以及心理愉悅的目的。再次,老年人要豐富生活內容,尋找精神上的寄託。克服不良情緒,有意識地充實生活內容,並結識一些老年和中青年朋友,生活在群體的友愛之中。留心別人衰老後的性格變異,然後再反躬自看,就能克服變異,保持心理、精神上的衛生,才能有益健康長壽。
⑥ 怎樣化解老年人悲觀情緒
您好!我們知道,人進入老年之後,一般都有以下幾種心理相生、相伴和共存——空虛感與孤獨感;焦慮感與抑鬱感;衰老感和懷舊感。你姥姥過去身體硬朗,也就是說她可以經常外出活動,或在家裡做一些操持家務的事兒,這樣的生活也比較充實,自然也就會體驗到愉悅和快樂;她犯了心臟病之後,活動或操持家務的時間突然減少或消失,再加上子女們各有工作所忙,陪老人聊天和心理撫慰的機會也不是很多,老人自然就會感到寂寞、冷落、被遺棄和百無聊賴,時辰難熬,進而產生了悲觀、傷感的情緒體驗。你姥姥「悶悶不樂,掉眼淚,還總說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正是空虛感與孤獨感的表現。她說「去陪去世的姥姥爺」,或「去養老院」,其實就是為了得到子女和周圍人的理解和心理上的關心或關愛。
作為子女後人,在對待老人之上最重要、最關鍵的是心理之上的關心和愛護,是心靈的溝通以及對老人的認同。有句話叫做「樹老怕空心,人老怕冷清」,老人渴望情感關愛,盼望心靈慰藉,需要與子女們一起交流溝通,在親情融洽的氛圍里享受天倫之樂。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多和老人拉家常,外地工作的子女多用電話對老人噓寒問暖,多傾聽老人的心聲,使老人感到親情的慰藉,驅走老人心中的孤獨和憂郁;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地肯定老人以前的成就、創造的價值、對家庭的重要貢獻,讓老人覺得家人都很重視她,使老人感到快樂、溫暖和幸福。
其次,平時要陪老人多進行一些適合於她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多參加和老人在一起的康樂球、太極拳等戶外集體性的活動,戶外活動不僅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而且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來調節植物神經,達到保持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以及心理愉悅的目的。
最後,要學會不再老人的面前顯示自己的某些優勢,同時也不在老人面前表示出對配偶或自己子女過分的親熱和關心。
我們常說「老小孩」,就是說老人在心理和行為上像小孩子,當然我們也要像對待小孩子那樣來對待老人。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要知老人之心,察老人之急,解老人之惑,平時多對老人精神關懷,只有老人的空虛感與孤獨感;焦慮感與抑鬱感得到化解了,那麼她就會過得充實、開心和幸福。你的朋友楊永龍即日。
⑦ 老人家總是悲觀怎麼辦
給老人一些她們力所能及的任務,或者音樂芳香療法什麼的都可以一試。 最主要的還是要多陪陪她。
⑧ 老年人悲觀該怎麼辦
老年人面臨死來亡的心情是源無法代替的,他們閃爍其詞的消沉也是在慢慢地讓自己接受現實和恐懼,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對於他們高齡閱歷和所面臨的問題,開導會顯得微不足道。
你是孝順的孩子,如果陪伴不現實,或許沒有比持續的溫柔的關懷更好的辦法。另外信仰也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老年人通過信佛等一些途徑,寄希望於來世和超脫,會減輕對現實的無助和恐懼。
⑨ 老人非常悲觀,總是說活不成,該怎樣勸解
生活中總是會碰到坎坷的,要保持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牛奶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 車到山前必有路的
⑩ 老年人擺脫悲觀心理要做到的四樂是什麼
心情舒暢對我們老年人擺脫悲觀困擾,保持樂觀心情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回老年答人為了使自己能經常保持樂觀情緒,要學會善於自我調節情緒,無論處於什麼情況下,都能找到樂趣,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四樂」。
一是知足常樂,對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不合理現象要想得開;對周圍的人和事,甚至對待自己的子女和親屬,不要要求太高和太多。
二是自得其樂,我們老年人要主動尋找樂趣,不使生活枯燥乏味。如藝術是一種美的享受,過去無暇顧及,如今閑暇了,老年正是好學時。老年大學里有書法、繪畫、花卉、園藝、雕塑等課程,學習一種使自己沉浸在藝術情趣之中,使胸襟開闊,情調高雅。
三是助人為樂,多為他人著想,多幫助別人,不圖報酬,志在為他人解憂消愁,不僅使自己感到內心充實,又可在奉獻中找到人生真正的樂趣,使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四是苦中作樂,人在生活中難免遇到不幸,要善於調節自己的心情,要想得開,「心底無私天地寬」。要善於安慰自己,設法從不幸中盡快解脫出來。要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度量和信心,保持樂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