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徽有哪些大學好
答:
安徽省內 --
名牌大學只有一所:中國科技大學
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有兩所: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
其他都屬於普通大學啦,不過像安徽財經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幾所省級重點大學中,也有一些傳統優勢學科的底蘊、師資、社會聲譽也不錯,具體如下:
安徽師范大學 ---- 中國語言文學
安徽農業大學 ---- 畜牧學
安徽醫科大學 ---- 葯理學
安徽工業大學 ---- 冶金工程
安徽理工大學 ---- 礦業工程
安徽財經大學 ---- 應用經濟學
安徽中醫學院 ---- 中醫學
上述大學後面的學科都是A類省重點學科,總體上都是實力相當不錯的,就讀他們的優勢學科可以享受到很多好的資源。
以下是安徽省內非211/985大學的B級和C級省重點學科名單(可以說是省屬高校學科精華了,師資力量和學科底蘊等資源在省內非重點大學中屬於拔尖的),大家報考的時候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從中選擇合適的給予優先考慮,就讀這樣的學科絲毫不比讀普通211大學的弱勢專業差:
安徽師范大學 漢語言文字學 B
安徽師范大學 教育學原理 B
安徽師范大學 人文地理學 B
安徽師范大學 生態學 B
安徽師范大學 有機化學 B
安徽師范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 B
安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 B
安徽師范大學 中共黨史 B
安徽師范大學 課程與教學論 B
安徽師范大學 體育教育訓練學 B
安徽師范大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B
安徽師范大學 音樂學 B
安徽師范大學 專門史 B
安徽師范大學 應用數學 B
安徽師范大學 分析化學 B
安徽師范大學 自然地理學 B
安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B
安徽農業大學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B
安徽農業大學 木材科學與技術 B
安徽農業大學 森林保護學 B
安徽農業大學 生物物理學 B
安徽農業大學 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B
安徽農業大學 作物遺傳育種 B
安徽農業大學 遺傳學 B
安徽農業大學 農業機械化工程 B
安徽農業大學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B
安徽農業大學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B
安徽農業大學 果樹學 B
安徽農業大學 農葯學 B
安徽農業大學 預防獸醫學 B
安徽農業大學 森林培育學 B
安徽農業大學 農業經濟管理 B
安徽醫科大學 病源生物學 B
安徽醫科大學 老年醫學 B
安徽醫科大學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B
安徽醫科大學 葯理學 B
安徽醫科大學 中葯學 B
安徽醫科大學 免疫學 B
安徽醫科大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B
安徽醫科大學 內科學(消化系病、 傳染病、血液病) B
安徽醫科大學 神經病學 B
安徽醫科大學 外科學(泌尿、骨外、普外) B
安徽醫科大學 婦產科學 B
安徽醫科大學 口腔臨床醫學 B
安徽醫科大學 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B
安徽醫科大學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B
安徽工業大學 材料加工工程 B
安徽工業大學 鋼鐵冶金 B
安徽工業大學 化學工藝 B
安徽工業大學 會計學 B
安徽工業大學 數量經濟學 B
安徽工業大學 機械設計及理論 B
安徽工業大學 材料學 B
安徽工業大學 熱能工程 B
安徽工業大學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B
安徽工業大學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B
安徽工業大學 應用化學 B
安徽工業大學 環境工程 B
安徽理工大學 采礦工程 B
安徽理工大學 環境工程 B
安徽理工大學 岩土工程 B
安徽理工大學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B
安徽理工大學 應用化學 B
安徽理工大學 地質工程 B
安徽理工大學 安全技術及工程 B
安徽財經大學 產業經濟學 B
安徽財經大學 會計學 B
安徽財經大學 統計學 B
安徽財經大學 財政學 B
安徽財經大學 金融學 B
安徽財經大學 國際貿易學 B
安徽財經大學 企業管理 B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高等教育學 B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中國古典文獻學 B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應用數學 B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有機化學 B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材料物理與化學 B
安徽中醫學院 針灸推拿學 B
安徽中醫學院 中醫內科學 B
安徽中醫學院 中葯學 B
安徽中醫學院 中醫基礎理論 B
安徽中醫學院 中醫婦科學 B
安徽中醫學院 中西醫結合基礎 B
安徽中醫學院 中西醫結合臨床 B
蚌埠醫學院 內科學(呼吸病學) B
蚌埠醫學院 臨床檢驗診斷學 B
蚌埠醫學院 外科學(骨外、胸心外) B
皖南醫學院 生理學 B
皖南醫學院 病原生物學 B
安慶師范學院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B
安慶師范學院 文藝學 B
安慶師范學院 無機化學 B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材料學 B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B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結構工程 B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市政工程 B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管理科學與工程 B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設計藝術學 B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B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B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紡織工程 B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發酵工程 B
阜陽師范學院 中國古代文學 C
阜陽師范學院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C
阜陽師范學院 教育經濟與管理學 C
安徽科技學院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C
安徽科技學院 作物遺傳育種 C
安徽科技學院 植物營養學 C
宿州學院 計算機應用技術 C
合肥師范學院 基礎數學 C
淮南師范學院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C
淮南師范學院 物理化學 C
滁州學院 應用化學 C
皖西學院 人文地理學 C
合肥學院 微生物學 C
池州學院 專門史 C
安徽農業大學 茶學 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
安徽醫科大學 皮膚病與性病學 國家級重點學科
資料擴展:
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位於中國大陸東部,屬於華東地區,介於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安徽襟江帶淮,沿江通海,經濟繁榮,教育發達。
② 安徽省宿州市_橋區老年大學什麼時間開學
疫情期間,學校開學時間等教育局通知。
老年大學是老人更新知識的課堂,健身養心的場所,開心娛樂的園地,廣交朋友的平台,智力開發的基地。隨著中國老齡人口的增多,20世紀八十年代,老年大學在中國許多地方興起。
老年大學的辦學方式非常靈活,既有固定場所集中授課,也能遠程授課。老年大學的授課內容非常豐富,主要包括健康、烹飪、藝術等方面。
③ 何秀奎主要治什麼
見義勇為:
李向洲
天津
北辰區
五旬「水中英雄」7年征濤搏浪
絕地營救15位落水者
燕山大學冰海救人團體
河北
秦皇島市
23名「95後」學生手拉手
結成「生命鏈」冰海救人
韓宇
山西
太原市
「90後」青年黨員十米高空托舉遇險兒童
程相福
內蒙古
滿洲里市
「好工人」危急中多次勇救同事
受重傷無怨悔
劉善岩、王春天
遼寧
鞍山市
兩位五旬教師合力共救落水少年
項鶴林
浙江
紹興市
78歲老人熱心腸
身體殘疾卻多次跳河救人
李軍
安徽
宿州市
「80後」交警寒冬跳入3米水中
勇救5名群眾不留名
馬力
安徽
淮北市
30年奮戰一線的礦井安全「守護神」
引領36名職工闖出生命險區
嚴志飛
江西
南昌市
「90後」大學生冰冷池塘勇救兩歲兒童
宋慧峰
山東
威海市
26歲大學生勇斗持刀歹徒
好男兒一腳踢落歹徒手中刀
李耀文
河南
駐馬店市
基層好乾部冰冷河水中勇救祖孫4人
周發發
廣西
桂林市
15歲少年跳進激流勇救落水女
符傳道
海南
農墾系統
26歲小伙超強台風中勇救16人獻出寶貴生命
何徐波
重慶
酉陽縣
19歲大學生搏擊洪流勇救落水兒童
崔義勝
陝西
安康市
基層稅官多次救人
對妻女隻字不提
岳紅波
甘肅
金昌市
路政工人跳沼氣井勇救人
助人為樂:
孫夢麟
北京
朝陽區
用世界一流技術救治自閉症兒童
做3000餘名孩子的「星媽」
何秀奎
天津
西青區
七旬老人義診逾50載
熱心助民超萬人
愛心媽媽團
河北
邢台市
「愛心媽媽團」悉心照料37名孤兒
樂於助人灑下一路溫暖
張建新
河北
滄州市
普通稅官以愛傳遞愛
幫流浪異鄉28年的老人找到家
白芳禮
河北
滄州市
九旬老人蹬三輪車20年捐35萬
圓300個貧困孩子上學夢
韓雅琴
山西
太原市
30年收養近600個孩子
女老闆演繹「母愛傳奇」
王玉賢
遼寧
盤錦市
八旬老人50年日行一善
被譽「雷鋒大娘」
丁克
黑龍江
雙鴨山市
14歲「小雷鋒」釋放大能量
蔣孔悌、趙琴
上海
寶山區
八旬伉儷並肩慈善
5年捐退休工資50萬幫助貧困學生
張紀清
江蘇
無錫市
七旬老人化名「炎黃」行善27年
匯款單暴露「秘密」
明玉榮
江蘇
南通市
「護學奶奶」8年義務愛心護學風雨無阻
陳丙堂
江蘇
徐州市
七旬店主每天吃稀飯鹹菜
20多年堅持做好事
何紀豪
浙江
溫州市
愛心是最大財富
億萬慈善家免費醫治1600餘名唇齶裂患兒
苗勇
安徽
阜陽市
基層檢察官創辦「愛心社」
一路公益一路歌
張菁
福建
莆田區
女經理熱心公益成立義務化妝隊
為5000餘名老人拍照
歐陽輝
江西
撫州市
八旬老幹部28年跨6省9萬公里進千所學校
義務輔導青少年
麻本運
山東
臨沂市
六旬鄉村醫生放棄公職機會
37年如一日走村串戶上門送醫
張曙
山東
青島市
基層民警16年如一日照顧孤寡老人不離不棄
毛山林
河南
新鄉市
從「輪椅紅娘」到「義工隊長」
殘疾義工大愛溫暖身邊人
謝舒明、彭龍
湖北
武漢市
街頭施工留鐵釘成「暗雷」
「錘釘兄弟」半年義務除釘數百枚
繆文霞
湖南
長沙市
普通群眾堅持8年扶貧救困
每年提供愛心助學金
鄭水順
廣東
汕尾市
八旬「民間包公」20年自掏腰包解人糾紛上千起
甘武居
廣西
南寧市
義務修路便民利民
做一輩子好事不圖回報
楊艾菁
貴州
貴陽市
一對戒指換來一幢教學樓
女大學生為貴州山區孩子建學校
李智華
陝西
西安市
「80後」愛心老總雙腳叩開大學門
身體殘疾卻成勵志講師
馮岩
甘肅
蘭州市
中國「好大媽」熱愛公益
愛心服務小區老人
誠實守信:
劉學紅
北京
懷柔區
女老總誠信經營
寧可虧損自己也不讓農戶受損失
王紅
河北
保定市
女掌門把「誠信」作為企業發展基石
全力回報社會
賀印娣
山西
臨汾市
六旬母親信守諾言十餘年
替子還債
劉巴彥爾
內蒙古
鄂爾多斯市
蒙古族漢子替父還債40萬
絕不讓信譽受損
王振英
遼寧
撫順市
農民工誠信創業20年
帶出一支講信譽的農民施工隊
高海燕
吉林
四平市
從下崗女工到總經理
20萬公里誠信創業路寫傳奇
賈秀芳
黑龍江
哈爾濱市
從「打工妹」到企業家
14年捐款1500萬元幫助上萬人
卜芸
上海
虹口區
「麻球阿姨」義務自辦10年「下午茶」沙龍
鄰里守望不失約
王雪園
浙江
衢州市
「誠信奶奶」拾荒還債照顧癱瘓女兒
林永平
福建
福州市
普通車間工拾金不昧
歸還160萬美元提貨單
蔣新東
江西
吉安市
一諾半世紀
退伍兵改名換姓46載為犧牲英雄母親盡孝
劉利賢
山東
棗庄市
餐飲小店老闆誠信經營拾金不昧
好名聲成最好招牌
衛小軍
河南
濟源市
寧虧自己不虧民工
誠信「包工頭」賣掉自家住房為農民工發工資
毛勐
湖南
長沙市
「家裝裏手」9年誠信經營
讓客戶省心百分百
馮歡弟
廣東
中山市
清潔工仗義「護錢」提醒失主拾回錢財
被譽「守住姐」
羅雲淑
重慶
南川區
六旬大媽路邊撿11萬現金
雨中守護1小時物歸原主
金少林
四川
眉山市
七旬殘疾老人為鄉親修橋負債18萬
誠信還債十餘載不言棄
張治強
貴州
遵義市
「好經理」帶動14萬農戶種植油菜
讓市民吃上「放心油」
聶增
西藏
林芝地區
「好老闆」數十年如一日誠信經商贏贊譽
程毅
新疆
和田地區
基層幹部撿8900元現金原地等待一小時後上交
敬業奉獻:
沈向東
北京
市衛計委
30餘年如一日堅守臨床一線
救治危重症心臟病患兒數千人
張岩梅
北京
門頭溝區
社區醫生7年呵護居民健康
被老人贊「親閨女」
甄良成
河北
廊坊市
「當代孟泰」27年潛心造綠
魏成明
遼寧
大連市
從軍營走出的「小巷總理」
為一句承諾7年紮根基層
於海濱
吉林
長春市
「這個警察比我們的親兒子都要親」
基層民警10餘年做群眾貼心人
李永光
江蘇
鹽城市
七旬老人退休不退責
8年助17名服刑人員子女完成學業
陳靜
江蘇
常州市
患病堅守崗位7年成功調解萬起糾紛
被譽群眾貼心「萬金油」
勞光榮
浙江
衢州市
六旬老支書21載奉獻新農村
首創農村清潔工程「賀田模式」
王光明
浙江
寧波市
「掏糞廠長」情傾環衛潔萬家
改進工藝每年節省百萬開支
唐大衛
安徽
合肥市
「門外漢」結緣檔案展覽
無私奉獻用實干兌現責任
卓加羅
福建
廈門市
「最牛警察」16年奮戰一線
抓逃犯創紀錄獲贊「八閩第一捕」
王勇
江西
上饒市
退伍老兵放棄傷殘軍人優待
23年無私堅守基層法官崗位
張殿銀
山東
濟南市
六旬老人37年奉獻鄉村教育
罹患重病仍不離三尺講台
段新寬
河南
洛陽市
千萬資產大老闆甘當「村官」
10年為村修路架橋捐資500萬
魯新占
河南
駐馬店市
老闆回村當村官
時刻把群眾放在心裡
屈啟化
湖北
襄陽市
七旬老黨員56載甘當村民服務員
張新華
湖北
宜昌市
疾控衛士25載堅守
戰勝肝癌病魔續寫生命贊歌
胡丙炎
湖南
長沙市
從「十差」到秀美村莊
黨員帶頭人傾注心血整治鄉村環境
張愛平、何仁秀
湖南
株洲市
高山上的夫妻養路工
15載堅守52公里「天路」
戴芬
廣東
陽江市
青年護士8年如一日奮戰在「抗艾」一線
周博文
廣西
梧州市
「專家刑警」有絕招
自創「博文工作法」8年破案300餘起
曾維奮
海南
澄邁縣
殘疾教師拄拐講課13載
自強自立成學生榜樣
向光榮
重慶
忠縣
高速路上時速92公里飛來鋼板
「好司機」三招救46名乘客
袁雅遜
四川
甘孜州
「80後」基層藏族幹部救災殉職
把青春融入康巴大地
車著明
四川
涼山州
大涼山的航天追夢人
「數據王」助70多顆衛星上天
吳儒美
貴州
黔東南州
「女漢子」20年防治堅守讓「麻風村」變新農村
郭其芳
雲南
昆明市
一線演員義務任教「老年二胡班」
挑戰病魔被稱「親閨女」
李湘雲
雲南
昭通市
32年甘當生命健康守護者
「超聲崗位」24小時待命成常態
馬培仁
甘肅
金昌市
32年用腳「丈量」深山林海
熱血守護金昌綠色「生命線」
鄭俊基
新疆
塔城地區
「80後」村醫堅守崗位12載
子承父志精湛醫術獻邊疆
孝老愛親:
杜秀蘭
黑龍江
哈爾濱市
八旬母親自食其力照顧重病兒子
郭月華
江蘇
蘇州市
80後愛心「好媽媽」十年無怨無悔照顧殘疾伯侄
田麗
山東
萊蕪市
普通職工收養重病棄嬰
偉大母愛超越血緣關系
朱萌萌
河南
新鄉市
「90後」女大學生帶病父癱母求學
13年孝親不停步
龐世雲
湖北
十堰市
堅強母親20年照顧5位患病家人無怨無悔
姚冬梅
湖南
湘潭市
普通農婦十年如一日照料癱瘓婆婆和生病公公
馮月桂
廣東
中山市
好「後媽」13年撐起殘疾兒女的一片藍天
譚玉芳
廣西
百色市
剛過門就當「娘」
農婦30多年撫養4個侄子侄女成才
萬明素
四川
成都市
十餘年呵護一雙患病兒女
母愛演繹偉大親情
梅海波
四川
廣安市
家庭連遭不幸
普通教師20年如一日撐起溫暖家
楊曉明
雲南
昆明市
「大孝子」十幾年如一日照顧無血緣關系老人
馬佩瑤
陝西
商洛市
孝心少年背著癱瘓母親上學堂
王龍
青海
海西州
石油工人23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癱瘓母親
張桂琴
寧夏
石嘴山市
好媳婦十餘年悉心照料高齡婆婆
阿依巴提·葉力斯汗
新疆
哈密地區
哈薩克族勇敢母親扛起一個大家庭
④ 蕭縣書畫的歷史沿革
蕭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積淀深厚,是漢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素有「文獻之邦」、「文化大縣」的美譽,是文化部最早命名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書畫藝術發展源遠流長,影響深遠。蕭縣書畫藝術從孕育、形成、發展到當代的繁榮,一脈相承,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 蕭縣優越的地理環境,最宜於人類的繁衍生息。早在遠古時代,縣城東南部,兩道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和山峪中,綿延流淌幾十里的倒流河兩岸,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林木參天,集中居住著人群。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勞動創造了人類社會,也創造了這個地域的文化。從倒流河上游的金寨村、下游的花甲寺及永堌北泉等新石器晚期遺址的文化層中,出土了許多石斧、石錛、石鑿等,還有大量的骨器、玉器和陶器,從這些器物的形制和飾有的繩紋、席紋、篦齒紋、刻劃紋以及幾何紋飾來看,不僅有人類從洪荒走向文明的遙遠記憶,也顯示了蕭地先民對美的追求和原始繪畫的進步,其造型能力,勾線技法已趨於成熟,均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堪稱蕭縣原始時代最古老的「美術作品」。因而我們有理由認為,蕭縣的繪畫,溯其淵源,萌芽在新石器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蕭地隸屬於宋。西漢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一書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宋畫無冶,甚為微妙,堯舜之聖,不能及也。」劉安所講「宋畫」的「微妙」,從蕭縣後來出土的青銅器、陶器的造型及紋飾、圖像上都得到了證實。其間,蕭地的繪畫注意了「狀物」的功能,逐步從器物的工藝中分化出來,線描和造型益發生動,並且走向繪畫的獨立發展階段,使繪畫也開始有了獨立使用的價值。 到了漢代,蕭縣不僅是高祖劉邦活動的主要區域之一,而且一度成為沛郡(沛國)的郡治之地(在今蕭縣青龍集附近),無論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相對比較發達。由於漢代統治時間較長,社會逐漸安定,因而,達官貴族在生活上逐漸奢侈起來,享樂厚葬之風日趨熾盛,於是,墓室便有了畫像石裝飾。從藝術傳統來說,漢畫上承先秦及其以前的原始藝術,是對以往藝術的總繼承和大發展。正如馮其庸先生所述:「漢畫不僅上承了原始藝術到先秦藝術,而且加以大融化、大發展、大提高。我認為中國的繪畫到了漢代,已經全面確立起繪畫的民族傳統和構圖的基本原理了。這在中國的繪畫史上是十分輝煌的一頁。」
蕭縣出土的歷代散落在民間的漢畫像石,有300餘塊,其內容十分豐富,既有仙人瑞獸、神話傳說,又有歷史故事、牛耕紡織、向學尚武、車馬出行、筵宴饗賓、舞樂百戲等。就藝術上講,與後來的中國畫相比,除表現方式是以刀代筆在石面上刻繪外,其藝術特徵也極為相近:第一,都是用線條來表現客體;第二,採取鳥瞰式視角布置景物;第三,部分畫上加題記,初開題畫之端;第四,重視繪畫中的人、物的神態和動勢。鑒於上述蕭縣漢畫像石的數量之多,題材之廣泛,特別是藝術的表現手法已具備了中國畫的特徵,因而我們認為蕭縣繪畫成熟於漢代。 南朝宋時,祖籍於蕭縣綏輿里的劉裕,不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還是一位精於翰墨的書法家。在他結束戎馬倥傯的軍旅生涯而登上帝位後,篤志研習書法,每日臨池不輟,書藝精進,所書擘窠大字,雄健遒勁,氣勢軒昂,競摘當時書壇之冠。宋武帝的三子劉義隆(文帝)繼承了先帝的傳統美德,長於隸書、行草,師承「二王(羲之、獻之)」,造詣精深,被時人譽為「若大鵬之擊空,九天之鶴唳」。宋武帝之孫劉彧也善於行書,既能上溯師承先賢,博採眾家之長,又不拘泥於已有藩籬,其書汪洋恣肆,氣魄恢宏,獨創自家風格。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矣。由於宋武帝劉裕如此愛好書法,且卓有成就,影響所及,一班文臣武將,縉紳賢達,直至故土的墨客士子,也都競相效尤,極一時之盛。「書畫同源」。劉宋之時,除了書法藝術繁榮昌盛之外,繪畫藝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當時,在這一地區土生土長的著名畫家有戴逵、戴勃、戴顒等人。他們一反晉代士大夫那種生活放盪、漠視現實、脫離群眾、自命清高的風習,力主創作態度嚴肅認真,反映現實。
其時,有諺語日:「宋繪聞天下。」這是對於「宋繪」的崇高評價。「宋繪」,不僅豐富了我國書畫藝術的寶庫,而且對於蕭縣書畫藝術的推動,也有著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 唐、宋時期,本縣倒流河西岸的白土鎮,有處建於晚唐燒制陶瓷的「蕭窯」。據史樹青先生主編的《中國藝術品收藏鑒賞網路全書·陶瓷·蕭窯》中說:「窯址在安徽蕭縣白土寨。唐代已燒造,到金代成為金人在徐淮地區的大瓷窯之一……紋飾以印花、綉花、畫花為表,題材以折枝花、蟲鳥等為多,幾何圖形較少,顯然是受到當時畫風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陶器上的繪畫題材,既顯示了工藝美術對文人畫追求的傾向,也從側面反映了蕭縣文人畫的盛況。
到了宋時,特別是蘇軾來到徐州任知州後,於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在晁補之等人的陪同下,來到蕭縣拱翠堂,為竇墩禮揮筆潑墨畫了一張《枯木竹石圖》,對蕭縣書畫的影響更不可低估。眾所周知,蘇軾是北宋「文人畫」的領袖人物,他不僅工詩文,書法也自成一家,而且善繪畫,尤擅墨竹松石。在此之前,他的表兄文與可已是畫墨竹高手,標新畫壇,自成一派,以致「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於其門」。蘇軾曾就教於文與可,深諳其「成竹於胸」之哲理,終成畫墨竹名家。因而,蘇軾來到徐州之後,文與可便頻頻向仰慕自己的「四方之人」推薦,「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蘇軾在繪畫理論方面,也有獨到卓見。他反對因襲模仿,力主變革創新,要求作品具有「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的著名論畫詩「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開後來士大夫文人畫家強調神韻、不講形似之風。他又主張加強繪畫與文學的聯系,要求繪畫能體現作者的性格以致精神面貌——自我表現。這些都對後來的「文人畫」產生深遠影響。在他的影響下,士大夫文人從事業余繪畫之風氣大為高漲,形成了與院畫相抗衡的隊伍。他的藝術思想也影響到以後畫院中一些畫家,特別是他「墨竹一派」的創作技法,至今仍為後來形成的「龍城畫派」所繼承。
明朝洪武末年,蕭縣新來了一位知縣,名叫鄭恕。據《中國人名大辭典》介紹:「鄭恕,仙居人,字本忠,能賦詩,善書畫,好古博雅。家甚貧,一介不妄取。後為昌國訓導,知蕭縣。靖難師破蕭,恕死之。福王時謚惠節。」鄭恕在任時,在書畫方面不僅繼承了蘇軾文人畫的傳統風格,而且為當地一些文人畫家遮風擋雨,扶植他們成長。在鄭恕的身體力行和直接關懷下,蕭縣先後有許輝祖、王之麟、王國輔等一批青年書畫家脫穎而出,在徐淮一帶頗有影響,為以後「龍城畫派」的形成從理論上和隊伍上以及作品題材風格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繼之而來的是俄國十月革命的炮聲和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都給我國舊的文化體系以摧枯拉朽般的沖擊。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加速了馬克思主義的廣為傳播,推動了蕭縣書畫進一步的「平民化」。
民國初年,王子雲在第一高等小學任美術教師,先後發現、培養了諸如劉開渠、王肇m民、歐陽南蓀、劉夢筆、盧致遠、許克書等一大批書畫新秀。
30年代,蕭縣習畫、練字之風日盛。縣內小學競相開設了美術、書法課,在孩子們的心靈上及早地播下了藝術的種子。後來,王子雲去北京國立藝專和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任教,又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學生先後去外地藝專學畫。其間,蕭縣去杭州、上海、北京、徐州、蘇州等地美專學習書畫的就有數十人。當時,國立西湖藝術院(杭州美專)共有江北學生6人,除李可染為徐州籍外,王肇民、劉夢筆、歐陽南蓀、朱德群、盧致遠5人均為蕭縣人。之後,進入該校學習的還有蔣瑞雲(女)、朱廣明(女)、鄭忠方等人;許克書(女),系蘇州美專的畢業生,是當時蕭縣三位女畫家之一;羅丹,系蕭縣在上海藝專最早畢業的學生。
1928年,蕭縣民眾教育館在歐陽南蓀和侯子安的倡導、主持下成立了「美術研究會」。會員有毛羽毛、段慶成、范榮祖、白菊如、鄭衍俊、馮雨邨、吳忠和等30多人。1930年,又成立了「東方畫會」。他們定期開展活動,進行作品觀摩,並舉辦古今畫展,相互砥礪,切磋技藝。另外,間或由侯子安講授山水畫的構思技法。那時,歐陽南蓀任實驗小學美術教師,利用課余去講授人物素描和花鳥畫創作;馮雨邨則講授書法的基本要素和品評的技巧。一時間,一個不足萬人的蕭縣城,學書習畫,爭先恐後,沸沸揚揚。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王子雲、劉開渠師生二人,在鄉親們的激勵、支持下,相繼走出蕭縣,步入徐州、北京、杭州等更為廣闊的藝術天地。他們利用較為優越的學習條件,廣征博覽,盡情地汲取古今中外前人創造的藝術精華。後來,二人又先後到了法國巴黎深造。先是學習人體素描和西洋油畫。未久,因為主觀上奮斗目標的轉移和客觀條件的許可,都改攻雕塑,迅速地取得顯赫成果。1935年,巴黎出版的《現代美術家辭典》介紹了他們的藝術成就。這不僅是他們二人和蕭縣人的殊榮,而且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30年代,他們先後返回祖國搞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工作。不論是在古都北平,還是在西子湖畔,或是駐足在巴山蜀水,他們對於家鄉總是一往深情,希冀「龍城畫派」的重新崛起:而家鄉有志致力於書畫事業的後生們,也常以他們二人為楷模,鞭策自己在藝術上不懈地進取。
1938年春夏之交,蕭縣淪入日軍之手,「東方畫會」這一群眾團體不得不停止活動。成員各奔東西,共赴國難。但是,它對於書畫傳統的賡續,讓「龍城畫派」世有傳人,永為後人所銘記。
改革開放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猶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文化園地,百花競艷,萬紫千紅。使蕭縣書畫創作,日趨繁榮,跨入「黃金時代」。畫壇宿將、新秀競相爭輝。
蕭縣書畫,由地主豪紳的廳堂、文人的書齋走進尋常百姓之家,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她從新石器時期開始萌芽,成熟於漢代,興盛於劉宋,發展於唐宋元明各朝,盛行於乾嘉,繁榮於20世紀之末。縱觀其發展的軌跡,可以清楚地看到,蕭縣是傳統文入畫成長的沃土,這是歷史的必然。同時,也昭示了她之所以能在蕭縣產生發展和繁榮,其中對書畫的普及是一個關鍵因素。
1981年,全國第一家縣級書畫院——蕭縣書畫院成立,這是一個以書畫創作和研究為主的事業單位,同時開展書畫展覽,對外交流,組織輔導全縣書畫活動。縣書畫院還與有關單位合辦了兩所藝術(美術)高中,每年都為高等院校輸送一批書畫人才,至今學而有成並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已超過千人。
此外,全縣城鄉書畫培訓班星羅棋布;電視函授大學、宿州市聯合大學、縣老年大學都開辦了國畫和書法班;相繼成立了「蕭縣書畫學會」等30多個書畫社團,縣城開辦了70多家書畫裝裱店。1987年,由省投資在蕭龍士故鄉——蕭縣劉套鎮建立了全國第一家農民書畫院。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書畫藝術傳播到千家萬戶,使學習傳統文人畫的熱潮,由城鎮、機關向廠礦和農村、家庭延伸。
蕭縣書畫還通過不同時期和不同層次的展出與交流,逐步提高了畫鄉在國內外的聲譽。建國以來,蕭縣在縣內外舉辦畫展670多次,其中包括省級以上大型畫展70多個,影響較大的有寧、滬、穗、蓉和北京「蕭縣書畫精品展」,還舉辦了規模空前、聲勢浩大的四屆書畫藝術節,以及鄭正一行台灣高雄書畫展、歐陽龍法國巴黎畫展和薛志耘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畫展等;另外,還有在國內外數十名蕭籍畫家的作品,通過送往迎來,先後交流到香港、台灣地區,以及美國、法國、英國、西德、日本、新加坡、泰國、西班牙、瑞士、盧森堡、義大利、巴基斯坦、荷蘭、希臘等10多個國家;已出版書畫集70多部;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書畫隊伍已達3萬人之眾,涉墨成趣者近3000人,參加縣以上展出者1200多人,在國家、省、市級刊物發表作品者200多人。少兒書畫活動也呈現一派勃勃生機,僅實驗小學在國內外獲大獎者就有200多人次。全縣群眾性的書畫活動促進了書畫市場的繁榮,全縣書畫裝裱店發展到近百家,龍城鎮形成了書畫一條街,促進了蕭縣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
20多年前,《中國青年報》曾以「之鄉」集錦為題,把「國畫之鄉——蕭縣」列為「十大之鄉」之一。而後《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文化報》、《中國書畫報》、《農民日報》、《工人日報》、香港《文匯報》、《大公報》、《安徽日報》和《朵雲》、《書法》、《書與畫》、《國畫家》、《國畫世界》和《中國書畫》等報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中央電視台等近百家新聞媒體,或報道蕭縣書畫活動,發表蕭縣書畫家作品和評論,或宣傳畫鄉風采,這些都給蕭縣人民和書畫家以很大鼓舞,提高了蕭縣在全國的知名度,推動了蕭縣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