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要不要告訴癌症患者自己的病情,該怎麼告訴呢
要不要告訴癌症患者自己的病情,該怎麼告訴呢?
你好,這個問題確實是非常困擾的。
曾經也有學者做過類似的調查報告,結果支持告訴的與不告訴的都有。其中,支持不告訴的好像要多一點。原因說明也很簡單,就是不要給患者造成特別大的心裡負擔。
我認為,每一個人對於死亡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任何一個人,當死亡真的很逼近你的時候,那種表現出的無助、恐懼、悲傷與絕望都是非常真實的,沒有一個人不害怕死亡,即使你已經是90歲的高壽老人,你依然想要活下去,這個是非常正常的。
而癌症,多麼可怕的一個字眼。就目前的醫療技術而言,對於晚期癌症與大面積轉移癌症,就與死亡是幾乎掛鉤的。那些能夠持續帶癌生存多年的患者少之又少。
如果你想要告訴患者實情,那麼首先你要考慮以下幾點:
1、告訴他後,他以什麼樣的心態來接受。會不會突然奔潰、絕望;
2、告訴他後,他會不會以經濟、家庭、父母子女的未來生活等原因,拒絕治療;
3、告訴他後,他會不會想不開,想結束生命;
4、告訴他後,他會不會突然病情加重;
因此,基於以上的種種原因,醫師及家屬處於對患者保護的心理,總是選擇先不告訴患者,以免影響患者情緒。不過,患者在不了解自身病情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懷疑、猜測自己的病情,這個對於病人也是不利的。
相反的,有很多患者的心態非常好,可以坦然的接受癌症,積極配合醫師治療,在自己剩餘的有限時間里,將自己的工作交接安排好,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想做而又沒有去做的事情,不給自己留下更多的遺憾。
最後,不管形式多麼困難,我覺得還是要報以希望。
這是一個沒有標准答案的問題,要視情況而定。
鄰居小李的爸爸,被確診為肺癌。
剛開始兄弟三人商定不告訴父親,以免父親知道真實病情會造成心理壓力過重,不利於治療。
其實,父親的病已經到了晚期,沒有了治癒的可能。
隨著父親病情的逐步加重,看著父親因為病痛而扭曲的表情,兄弟三人的保密同盟不再是鐵板一塊,漸漸出現了松動。
最小的弟弟覺得父親會不久於世,認為應該告訴父親實情,萬一老人還有什麼遺願沒有完成,免得日後遺憾。
大哥的想法是堅決不能說,一旦說了,老人可能會馬上離世,能讓老人多活一天就多活一天。
而三弟反駁大哥說:與其是很痛苦的活著,不如告訴父親病情,哪怕是他知道後很快離開,也比這樣疼痛難忍的看著揪心要好。
大哥則表示:要是父親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很快離去的話,那就是做兒女的不孝。
平時就沒什麼主意的老二,這會兒就更沒了主意,他覺得兩個人說的都在理,不知道自己該站在哪一邊。
大哥是想讓父親能最大限度的活著,老二覺得沒錯。而三弟是覺得父親太痛苦,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應該告訴他實情,他有權知道自己的病情。老二認為三弟說的也對,就這樣三兄弟誰也說服不了誰,僵持不下。
最後,三弟對大哥說:如果僅僅是為了讓父親活著,不管他活得是否體面,是否有尊嚴,這也不能稱之為孝。再說萬一父親有什麼要交待的後事遺言,也可以了卻他的心願。
就在哥三個的意見達成一致時,老人已經重度昏迷了,兄弟三人想說也沒有機會了。
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尋常案例,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所以,最後的選擇也各不相同。
至於提問的人,還要結合某些實際情況去決定。
這確實是個難為的現實命題,無論是患者家屬,還是醫護人員,都需要嚴肅而正視這件事。
因為一旦溝通不當,患者心理承受不了,就會情緒崩潰,不僅不配合治療不說,還會出現自殺、傷人等過激、情緒休克行為,使治療計劃和患者生活,以及患者家庭生活陷入一片混亂。
如何告知患者壞消息?考量的不僅有醫護人員的智商和情商,更有患者親屬。
在醫院腫瘤科,醫護人員會利用「六步癌症告知模型」,來告訴自己負責的查出惡性腫瘤的患者及家屬。
六步癌症告知模型(SPIKES)是一種有針對性的癌症告知方式,能夠對癌症患者的結局產生積極作用,被美國癌症臨床醫患溝通指南推薦應用於癌症患者的癌症告知中,此種方式西方國家應用較多。
SPIKES 的6 個步驟,即 面談准備、感知評估、患者信息需求度、知識信息提供、患者情緒應對、策略及總結。
01面談准備(S)
成立 SPIKES 專項小組,小組成員包括主治醫師 1 名,護士長 1 名,責任護士 2 名。
主要由患者的主管醫生、責任護士,以及科室護士長組成。這是醫院內最常用的方法。
成員職責: 主治醫師運用溝通技巧告知患者疾病檢查結果、負責制定診斷計劃,護士長負責查閱 SPIKES 相關資料並組織小組成員培訓,責任護士負責量表發放及收集、SPIKES 開展期間為患者提供 情感 支持。
SPIKES 開展前護士長通過資料庫查詢 SPIKES相關知識,熟悉 SPIKES 實施步驟及方法,組織小組成員學習 SPIKES 相關知識;由主治醫師對肺癌的發病、治療、預後等進行宣講;邀請既往於我院確診的肺癌患者分享癌症告知的經歷;最後組織小組成員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 SPIKES 流程。
在告知患者壞消息之前,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護士長,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慎重對待。因為,這件事,實在不是一件小事。不是嗎?
02感知評估(P)
醫療「壞消息」對患者來說較難以接受,告知患者檢查結果前主治醫師有必要通過開放性的提問評估患者對病情的認知,即「您知曉自身疾病的哪些?如信息,咳嗽、胸悶、氣急等」「疾病對您目前的正常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
這就需要臨床醫護人員要有熟練的醫患溝通技巧和方法,而不是上去就直截了當,讓患者和家屬精神崩潰,陷入一片混亂。
03患者信息需求度(I)
患者患病後大多數都渴望獲知疾病信息,但仍有少部分不願意接受疾病信息,在疾病告知時 SPIKES 專項小組組員責任護士通過引導性提問評估患者對疾病信息的需求度,即「您希望詳細了解您的疾病信息嗎?」「您希望了解檢查結果還是具體的治療計劃?」若患者對疾病信息採取迴避態度,組員則與家屬交流疾病檢查結果。
利用患者背後的支持力量,先與患者家屬進行交流、告知,再決定下一步的動作。
04知識信息提供(K)
通過了解患者對疾病的感知與態度後主治醫師告知疾病檢查結果,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在信息告知中主治醫師可通過交流技巧降低「壞消息」對患者的沖擊,如告知前提醒患者「壞消息」即將來臨,即「我們有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告訴您……」「很抱歉,我們有一個不幸的消息告訴您……」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患者正在實施某項重大的治療措施,如手術切除腫瘤等,暫時不要告知患者真實情況,可告知相對較輕的病情。如肝癌切除術,可先告知膽囊切除、脾切除術等,等患者病情恢復的差不多了,將要開展下一步治療,就要再次進行溝通:我們在做手術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小腫瘤,也一並切除了,現在,為了更好地治療,還需要……
告知過程中應當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避免使用醫學專用名詞,不得使用「您的疾病非常嚴重,需要及時治療,不然會死亡」等類似語言,若患者預後不理想時也應避免使用「無能為力」等類似語言。
05患者情緒應對(E)
患者接受疾病信息後通常會表現出沉默、懷疑、哭泣、否認、憤怒等情緒,責任護士為患者提供感情支持,如:講解既往接受治療後的預後良好案例,引導患者樹立積極治療的信息;為患者講解疾病對身體及日常生活的影響,告知治療方式,消除患者因未知或錯誤認知引起的恐懼;動員患者家屬給予患者足夠的重視與關心,喚起患者面對癌症的勇氣與治療希望。
告知患者壞消息之前,患者知道後肯定會有激烈的反應。這些反應毋庸置疑,都是負面的,醫護人員要深思熟慮,對症處理,陪其渡過這一段特殊時期。
而不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不能漠視。
06策略及總結(S)
疾病信息告知結束後責任護士詢問患者是否做好了接受治療的准備,若患者已做好接受治療的准備,主治醫生則結合患者病情制定出診療計劃,若患者尚未做好治療的准備,責任護士則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治療的目的及意義,鼓勵患者積極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避免患者對診療計劃未知而出現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
這是最後一步。進行到這里,醫護人員心中的巨石是落下了,可是,沉重的心理負擔卻壓在了患者及家屬身上,醫學人文關懷,此階段,要及時跟進,體現醫學人文關懷和醫學的溫度。
SPIKES 是癌症告知中的一種溝通技巧,對減輕癌症患者心理負擔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促使患者正確對待病情,積極治療。
具體的實操,還需臨床醫護人員用心籌謀,細致實施。
告知患者壞消息,不僅對患者和家屬的重大事情,更是對醫護人員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慎重對待,幫助患者渡過這一段人生中的特殊時間段。
實施 SPIKES 能夠幫助醫患雙方建立 情感 支持,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緩解疾病信息告知帶來的心理負擔,提高提高患者希望指數及生活質量。
你用心對待患者和家屬,患者和家屬也會體會到醫者仁心,建立和諧、密切的醫患關系,讓世界充滿愛。需要你我他她,一起加油和努力,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為了 社會 的和諧友愛。
能不告訴就不告訴吧!會造成病人精神壓力大,有一個笑話說,兩個人去醫院檢查,有個真得癌症的人因為拿錯了單子,有癌症拿的是正常的單子,沒癌症的拿的是有病的單子,回家以後,身體 健康 的那個人因為拿錯單子,覺得自己不久於人世,思想壓力大,沒到三個月就去世了,有病的那個人因為拿錯單子,說他很 健康 ,他心情特好,每天該吃吃,該喝喝,一直活著,最後竟然沒有癌症了,所以說癌症病人都是自己嚇死自己的,能瞞著就瞞著吧!
視情況而定。
1. 不告訴病人。
不告訴的情況,我們家就有現成例子,病人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特別害怕死亡,害怕自己生病,一點感冒,一個體檢報告上的一般問題就嚇得不輕。但是今年出了大問題,而且已經沒有手術指標。我們全家決定不告訴病人,讓他有質量的生活盡可能多點時間,現在病情比較平穩,生活得很好,待到發病時再到醫院對症而行。
2. 告訴病人。
心態好,樂觀,遇事淡定,生死看得比較開。
這樣的病人,是可以告訴的,最好大家先做點功課,再告訴病人。
希望對你有用。
因人而異,因情況而異
我奶奶就是直腸癌,她已經73歲了,中晚期,我們都不敢告訴他,就跟他說場子上漲了疙瘩需要手術,奶奶不同意手術,她自己問了醫生手術費,醫生說可能七八萬但沒告訴她病因,奶奶不做手術。醫生也建議保守治療,說奶奶沒抵抗力,手術成功率很低,唉,現在真的不敢給奶奶打電話,經常要痛肚子痛,只能正對治療一下,要是告訴她,我估計她也不想拖累家庭選擇自盡,所以一直不敢告訴她,也不會告訴她。
知情權很重要!
找個合適的時間,還是如實告知對方,不要隱瞞,幫助他一起去克服這個困難會更好
覺的最好不要告訴它,因為告訴了人會有壓力,病情就快惡化,盡量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讓它們開開心心最好。
B. 岳父確診肺癌,還有3天就過年了,該告訴他實情
過完年再說,先給個善意的謊言,讓他開開心心過一個年,要知道可能這是他最後一次陪你們過年,為了他著想,熱熱鬧鬧過個節,節後看情況再跟他說明。
同時,此時你告訴他病情的話,無異於給他當頭一棒,特別是臨近過年了,本來是闔家團圓其樂融融的時刻,不建議此時此刻告訴他實情。
03、總結一下。人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樣,對疾病的影響也不一樣,大多數的癌症病人不是病死的而是嚇死的。
C. 父母得了肺癌,我該不該告訴他
父母親患了肺癌,已經晚期,該不該告訴他?
一般肺癌晚期的多是老年人,如果不積極干預,中位生存期只有3-4個月。有的子女會擔心告訴老人肺癌的事實打擊太大,影響病情。那麼患了肺癌的老人到底是說好還是不說好,來看看以下幾個病人的情況
父親,60歲晚期肺癌,查出來自己就知道了,去年9-12月4次培美+奈達鉑化療,評價SD,今年2月腫瘤進展,出現咳血,上腔靜脈綜合征,呼吸困難,醫院說化療,結果這次化療沒效果,疾病進展,醫院說沒辦法了,只有弄回家,回家盲試靶向葯,有效,平時給他服用的就蛋白粉,人參皂苷rh2,和一些護肝葯,一直到現在挺好的,我想說的是,應該告訴他,然後積極治療,現在和以前比科技進步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越來越長,以後癌症就像慢性病一樣可以被控制的,你要有信心 。
父親是農村人,醫生給他確診了是肺癌晚期,由於身體素質很差,手術放化療都不建議做讓回家,一開始父親不知道自己的情況,以為我們不給他治療,說我們不孝順。後來我們實話告訴他,父親點點頭。表示知道,也明白了。所以必須告訴他,再多陪陪他,不要讓他帶著親人的恨意離開,讓他明白癌症是沒辦法的。 人生總有一次,死也要死個明白吧。
其實可能每個病人性格不一樣,所以說不說不好一概而論。老人若性格開郎,有較高的學歷和較豐富的人生經歷,就可以告訴她,明白告訴病狀和治療前景。這樣老人會從容面對現實,在有限的時間內安排自己覺得應該處理的事宜。
如果老人性格內向,社會閱歷簡單,就不宜告訴。另外,醫生的預測有一定道理,但准確到天,我有點懷疑。
孝敬老人是傳統美德。有兒女伺奉在側,父親的病說不定會有奇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