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嘉定區南翔老年大學在哪裡
嘉定區老年大學
地址:清河路196號
⑵ 上海大學嘉定分校有無成人教育
近日,嘉定區被評為2005全國十大城市終身學習活動周突出貢獻獎。所謂終身教育體系是指教育系統和社會機構為社會成員提供參與有組織學習的教育制度安排和網路。在終身教育體系中,成人教育佔了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嘉定成人教育形成以面授、函授、廣播、電視、網路等多種手段結合,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並舉,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存的格局。學歷教育中含成人高等教育和成人中等教育,非學歷教育中含繼續教育、崗位培訓、農村實用技術教育、社會文化生活教育和老年教育等。
如今,在嘉定各級政府支持下,學習型社區、高等學歷教育、職業技能教育等條件日益完善,為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創造條件。
學歷教育形式多樣
曹冰以400多分的成人高考成績進入上海大學成教學院2000屆工商管理系。有人說,現在大學生這么多,成教學院畢業生沒出路。可曹冰偏不相信,為此,他付出大學4年的艱辛努力,數學基差,就從最基本的數理知識開始,一點一點地「啃」書本;專業知識不扎實,就利用自習課時間到低年級同類班中把課程再聽一遍。畢業那年,憑著扎實的理論知識,累積的實踐經驗,走進了一家外資名企營銷部就職。
區教育部門對全區的8個鎮、街道的445位居民的抽樣調查數字顯示,其中願意利用業余時間到成人學校學習者佔73%。經過多年發展,嘉定除區級成人教育學院外,在江橋、南翔等地,相繼成立了15所鎮級成人學校,這些學校已逐漸成為綜合性、多功能的成人學歷教育辦學基地。目前,嘉定各級成人學歷教育開班數達20%年增長率。
上海電視大學嘉定分校創辦於1978年4月,是區政府、區教育局主管的區級成人高等學校,教學業務隸屬於上海電視大學。學校創辦以來,先後開設理工、文、醫、農、經濟管理等學科20多個專業,現已有1406名本科、專科畢業生獲得國家頒發承認學歷的「國民教育系列」畢業證書。學校舉辦高等專、本科學歷教育,除通過成人高考錄取入學外,對具有高中階段學歷(包括中專、職校、技校等)和大專文憑者,分別實行「免試入學」的開放式專科和本科(專升本)教育。目前,共有在校學生3115人,其中本科、專科學生為1646人。
在運用廣播、電視、面授等形式時,今年該校充分強調教育技術手段和網路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作用,提出學員參與網上教學互動列入學科總學期成績的主要部分,有力推動網上教學的開展和網路資源的利用。如今,網上教學氣氛十分活躍,尤其是BBS討論版上經常出現「唇槍舌劍」的現象,網上交流使網上教學資源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同時,老師的第二身份——指導學生參加網路學習的作用日益顯現。
技能培訓大展身手
蔣韻大學畢業工作後,以為自己總算可以跟考試說「bye-bye」了。沒幾天,她的公司老闆就要求他們這批新員工統一參加註冊會計師資格考試。於是,她不得不繼續埋頭於一大摞考試教材中,准備迎接職業生涯里的第一個考試。
如今的嘉定,各類應考培訓班的廣告牌隨處可見,學歷考試、職稱考試、資格考試,甚至駕駛執照考試,似乎時刻提醒大家要抓緊學習,引發技能培訓熱升溫。
以汽車工業為主的工業產業鏈已成為嘉定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能否大量培養技能型「藍領」成為決定嘉定能否實現宏偉目標的關鍵因素。因此,「發展職業教育就是發展經濟」的口號被響亮地提了出來。
李麗蓉是嘉豐紡織廠的下崗工人,2年前,她先到社區的再就業培訓中心學習了現代文員課程。經過幾次培訓,她陸續考上了文員資格證書、電腦輸入合格證等。由於她能熟悉使用電腦,熟悉各種軟體操作,在招聘會上,被某外資公司的老總一眼相中,順利進入該公司就職。由於她的工作涉及很多財務內容,所以,她又打算利用工休參加財務技能培訓。對她來說,只有多掌握技能,才能降低失業風險。
目前,嘉定各培訓機構推出的技能培訓有30多個大類,其中還有專為下崗人員、待崗人員開設的電工、烹飪、家政等技能培訓。
截至11月底,嘉定已有5萬名職工擁有一張以上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信息技術、實用基礎英語、法律知識等有關證書,有2.5萬名職工的職業技術水平上了一個等級,有1萬名職工擁有第二技能以上的職業資格證書。
不過,目前嘉定的培訓技能內容中技術含量偏低。因此,提升被培訓者知識結構層次,改善培訓內容滯後、各培訓機構師資力量匱乏這一狀況,仍需引起社會關注和重視。
老年教育其樂融融
11月23日早上8點30分,在嘉定城區的兒童公園內,揚起的鮮紅綢子、響亮的腰鼓聲、清脆的號子聲,老師耐心地手把手地教著,「學生們」正聚精會神地學著。別看他們都已年過花甲,很多都是爺爺奶奶,但學起來仍是有模有樣的。家住南翔、今年64歲的丁玉芬說,雖然每周一大早要乘車趕來,但學舞腰鼓真開心啊!她為自己是老年大學學生而感到自豪。
去年成立的嘉定區老年大學,已為500多名學員,免費開設了國畫、書法、民樂、聲樂、電子琴等13門課程。今年74歲的潘月琴老人,一口氣報名參加了電子琴、腰鼓、小製作3個班。她笑呵呵地說,「我們老年人閑在家裡總歸不行,在外面多走走、多動動,還能認識朋友真不錯。」作為電子琴班的班長,每次上課前,她總是早早地來到教室,把電子琴擺好,桌椅擦乾凈。對於一些因病不能上課的同學,她還熱心地到他們家上門轉授所學東西。在她的帶動下,各個都學得很有勁,一些學員還紛紛自掏腰包買了2000多元的「雅馬哈」電子琴。不過,小製作課程最讓她有成就感,用絲襪等製成的聖誕花、蝴蝶蘭精緻美觀,可以贈送親朋好友。
陳文華是舞蹈班的學員,今年暑假他已從舞蹈初級班結業了。他說,是老年大學給了他們學習「嘣嚓嚓」的機會,讓他們在晚年也能浪漫一把。在老師「一、二、三」、「進、退、轉」的口令聲中,「同學」進入舞池翩翩起舞。有的顧了腳步,忘了手勢;有的記住了動作,卻忘了配合節奏;有的不是踩著舞伴的腳,就是碰上了另一對舞伴的肩……音樂、笑聲、打節拍聲……一片歡樂的海洋。
該校校長說,開辦老年大學後,不少老年人紛紛登門報名,不少班級一而再三地擴招。課程及開課時間、課時長度等都經過精心安排,以適應老年人的作息時間及生活習慣等。為了方便老人寒暑假照顧在家的孫輩們及從老人身體狀況角度出發,老年大學如普通中小學校一樣設置寒暑假制度。這也被很多老人戲稱為「學習、家務兩不誤。」
隨著日益加劇的社會成員老齡化,在教育體系中,老年教育成為不可忽視的一環。老年人繼續培訓教育的范圍日益擴大,培訓課程將逐步增多。
社區生活豐富多彩
新成路街道有個遠近聞名的「八阿婆書法組」,她們中年齡最大的70多歲,最小的也有57歲。自2001年6月份成立以來,阿婆們堅持隔天練字從不間斷。她們不僅練字,作品還以向小區居民展示。類似「八阿婆書法組」這樣的多種社區學習載體,不計其數。「學者有其校」,已經成為全國首批社區教育實驗區———嘉定社區教育的鮮明特色。
以區辦社區學院———上海科技學院為龍頭,街道、鎮社區學校為骨幹,嘉定鋪開了269個村委、居委、企業等基層辦學點,居民在離家一公里內就能找到學習場所。嘉定區整合社區院校教育設施及師資等資源,成立了嘉定區社區教育研究所,這在全國是第一家。
從2006年起,嘉定區社區教育專項經費在現有每年人均1元的基礎上,由區、鎮兩級財政按常住人口(含外來人口)人均各增加1元;到2010年,區、鎮兩級要確保按照常住人口(含外來人口)人均各6元核撥。
目前,嘉定的城市化率已逾65%。眾多農村富餘勞動力以及來嘉定務工的幾十萬人要適應城市生活,要學技能實現再就業,給社區教育帶來很大挑戰。為此,嘉定社區教育著力推進燎原計劃項目的實施,加強農村實用技術、社會生活服務等培訓教育。同時,注意關注民工等社會弱勢群體,把他們作為社區教育的重要對象。今年以來,嘉定推出了農村勞動力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三年行動計劃。截至今年11月底,已培訓3400餘人,其中60%人員培訓後已上崗。
位於馬陸的永盛公寓,已成為「新上海人社區」和「現代農村社區」。自2004年2月迎來第一批入住的新馬陸人起,永盛公寓就積極開展社區教育,近2年來共注入專項經費11.5萬元。現有教學用房120平方米,辦公用房30平方米,藏書3500多冊,配有活動室等。這里還先後舉辦了「崇尚科學、關愛家庭、反對邪教」等23個培訓班。這些教育活動,不僅豐富了社區居民文化生活,更幫助他們融入了社會,歸屬感、認同感大為提高。
安亭鎮在開展社區教育實踐過程中,密切關註上海國際汽車城建設中的焦點、難點和重點問題,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地域特點的社區教育模式。其特色之一就是組建了一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市民的「百姓宣講團」。「百姓宣講團」由8名人員組成,他們曾經是志願軍戰士、幹部、教師、法官、工程師等,他們的共同心願是:「做好新形勢下社區工作,佔領社區思想教育陣地。」通過近年的探索實踐,「百姓宣講團」已成為連接政府與市民,溝通政務信息和社情民意傳遞的「橋梁」。
⑶ 從南翔地鐵站到加定區老年大學怎幺走
公交線路:地鐵11號線 → 嘉定13路,全程約19.4公里
1、從南翔步行約180米,到達專南翔站屬
2、乘坐地鐵11號線,經過5站, 到達嘉定北站
3、步行約300米,到達平城路城北路站
4、乘坐嘉定13路,經過5站, 到達城中路塔城路站
5、步行約390米,到達上海老年大學
⑷ 嘉定區老年大學南翔分院
嘉定區老年大學南翔分院,
還可以。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學,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獻瑞,吉星臨門。
祝你學業進步,馬到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