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年人的飲食營養有哪些注意事項
由於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其營養、吸收功能以及機體代謝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因而對飲食營養也就有特殊的需要,但營養平衡仍是老年人飲食營養的關鍵。營養膳食平衡對老年人來說,一定要結合自身機體的內在環境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平衡關系,並在長期生活中產生良性反應,即建立起適合老年人生理特點的良好飲食習慣。
老年人營養平衡總的原則是熱能不高;蛋白質質量好,數量充足而不多;動物脂肪少;糖類少;維生素與礦物質充足。可以歸納為三低(低熱量、低脂肪、低糖)、一高(高蛋白)、兩充足(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要有適量食物纖維,這樣才能維持機體營養平衡。老年人每天所需熱量,以維持機體的熱能平衡為宜。老年人生活安定,體力消耗少,基礎代謝下降,能量支出減少,所以,對老年人就要控制能量,使能量攝入與支出保持平衡。一般認為60歲以上老年人每日熱能需要量,男性為1600~2000千卡,女性1400~1700千卡。根據營養學家的測定,老年人膳食中,糖類、脂肪、蛋白質的平衡比例,一般為5:1.5:1.2較好,即所佔比重:蛋白質為13%,脂肪為19%,碳水化合物為68%。在一日熱量分配中,早餐應占總熱量的30%,午餐應佔40%,晚餐應佔30%比較適宜。如果營養不足,熱量過低,可導致消瘦,降低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如果膳食熱量供給高於機體熱能消耗,就會出現體重增加,身體肥胖,易患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痛風、膽結石、免疫性疾病以及癌症等。
老年人應補充足量的優質蛋白。老年人體內的蛋白質常處於消耗大於合成,體內蛋白質的代謝以分解為主,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利用差,因此,要求供給的蛋白質應能維持氮平衡及滿足機體修補組織的消耗。一般老年人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l~1.l克蛋白質,約60~80克,即能滿足需要。但由於老年人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有所提高,因此,要求有一部分生理價值較高的優質蛋白,主要從動物蛋白質(肉、魚、蛋、奶)和豆類中攝取,並注意食物多品種搭配,以提高蛋白質互補作用。
由於老年人對脂肪的代謝減退,且活動量少,因此應減少脂肪的攝取量,脂肪能量占總能量的20%~25%為宜,一般攝入30~40克脂肪即可滿足,而且宜吃含不飽和脂肪酸多的植物油。少吃動物油,動物油雖也是維持機體健康的重要營養物質之一,但過多的食用,對老年人健康不利。植物油中,如橄欖油、花生油、菜籽油,其單價不飽和脂肪酸、多價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含量接近,長期食用對膽固醇與動脈粥樣硬化無明顯影響。植物油中玉米油、米糠油、大豆油、芝麻油、向日葵籽油等含較多的多價不飽和脂肪酸,不少研究成果表明,這些植物油可增加膽固醇的分解和排泄,影響膽固醇在體內重新分布,有降血膽固醇、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所以,老年人最好食用上述植物油。老年人所需的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應保持適當比例,一般以1.25:1為宜。老年人要適當控制含膽固醇高食物的攝入,一般每日膽固醇攝取量宜為300毫克。老年人應低糖。糖類是人體主要供熱營養素。膳食中宜採用多糖類,如日常主食中的大米、麵粉、豆類、薯類等食物中都含有糖,少用單糖,防止因糖攝入量超過平衡點。老年人每天主食控制在300~350克,基本上就可滿足機體的需要。不宜過多吃糖類及甜食,這不僅是因為老年人糖耐量差,而且由於老年人胰腺功能減退,糖類過多會增加胰腺負擔,誘發糖尿病。另外,因為糖使肝臟合成脂類的作用增強,易引起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特別是蔗糖、果糖在機體內比葡萄糖更容易變成脂肪。因此,吃糖過多,不僅容易肥胖,還會使動脈硬化。
老年人還要攝入充足的維生素。一般來講,老年人最易缺乏維生素B1、B2、B6和維生素C。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血液中維生素B6含量愈來愈少,維生素C貯藏量比青年人也少,尤以吸煙、嗜酒者更易缺乏維生素C。因此老年人要有意識地補充攝入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老年人還要保證有足夠無機鹽的攝入。老年人最易缺乏的無機鹽類主要是鈣和鐵。進入老年後,由於機體的新陳代謝功能減弱,飲食量逐漸減少,腸吸收鈣的能力下降,加上老年人肝、腎功能衰退或發生病變,戶外陽光照射少,機體合成維生素D的功能低下,因而老年人容易缺鈣。根據我國營養學會修訂的推薦量,老年人每日對鈣的攝入量應為800毫克,更年期及更年期以後的婦女每天應攝入1200~1500毫克,65歲以上婦女每天為1500毫克。補鈣主要靠食物,含鈣較為豐富的食物主要以牛奶和乳製品含鈣量高,質量好,吸收率高,其次是各種豆製品和新鮮蔬菜,特別是綠色蔬菜鈣的含量較高,還有小蝦皮、帶魚、骨頭湯等。另外,老年人常出現缺鐵性貧血,主要是老年人造血功能衰退,血紅蛋白含量降低,以及從膳食中攝入的鐵不足或吸收不良所致,所以,老年人應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以及增加維生素和適量動物性食物的攝取,以利鐵的吸收。
老年人還要注意微量元素的攝取。微量元素缺乏對老年人健康影響較大。目前認為老年人味覺下降、嗅覺減退和視力不足均與缺鋅有關;銅元素缺乏容易導致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貧血;硒的缺乏可導致癌症,有致癌作用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容易在缺鉬的土壤里生長的農作物中聚積;鉻攝入量不足,就會導致糖耐量降低,血糖異常升高,人體內含鉻量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老年人易缺鉻,應注意補充。
老年人還應補充適量的食物纖維。因為老年人胃腸功能減弱,分泌液減少,最易發生便秘。如果膳食中保持適量的食物纖維,可刺激腸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利於糞便排出,預防老年性便秘。此外還可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的發生,但也不宜攝取過多。
Ⅱ 老年人的飲食要注意哪些
合理飲食可以使人強健,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而言,老年人的飲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宜清淡,忌過咸
中醫自古以來主張老年人的飲食要清淡,這與現代醫學的觀點是相同的。如果老年人的飲食過咸,機體攝人的鹽就可能過量,而鹽容易造成高血壓病並影響心、腎功能。此外,所謂清淡飲食,除了少進食鹽之外,還包括在食物加工上應多採用煮、蒸、燉、煨等方法,少用煎炒、油炸等加工方法。
2.飲食宜多樣,忌偏食偏嗜
老年人的食物多樣化,能保持營養平衡,攝人身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從而有利於健康長壽;反之,則會因為缺乏某種營養素而影響健康。應該注意的是,食物種類的多樣化是必要的,但總的攝人量應該少,以八成飽為宜。再者不能偏嗜咸、酸、甜、苦、辣等飲食。因為這類食品對老人身體不利。
3.飲食宜節制,忌暴飲暴食
因為老年人的消化能力減退,腸胃適應能力較差,故切忌暴飲暴食。老年人暴飲暴食不但會造成消化不良,而且還是誘發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老年人飲食要有節制和規律,盡可能少食多餐。不飢餓、不過飽,飲食定時、定量,還要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這將大大有利於健康長壽。
4.飲食宜新鮮易消化,忌過冷過熱
因為過冷過熱的飲食,都易刺激消化道黏膜,特別是食道黏膜,影響消化功能和營養吸收。老年人應多吃易於消化的飲食,食物應盡量切碎煮爛,肉可做成肉糜,蔬菜宜用嫩葉,但也不宜過細,因為適當的纖維素有利於大便通暢且對預防動脈硬化有利,並且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因為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對健康長壽有益。
5.忌肥甘厚味
所謂肥甘厚味,就是中醫所說的膏粱厚味,一般是指非常油膩、甜膩的飲食物。這樣的飲食物雖然營養價值較高,但因為脂肪和糖的含量也很高,容易造成老年人身體肥胖、體重增加、血脂升高,氧消耗量要較正常增加30%~40%,從而影響呼吸系統及循環系統的功能,甚至可導致心肺功能衰竭。肥胖者還極易並發糖尿病、膽石症、胰腺炎等疾病。同樣,肥胖或高脂血症的老年人,也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形成冠心病、腦動脈硬化以及高血壓、腎功能減退等一系列的心腦血管病變,影響到老年人的健康和壽命。
6.戒煙酒
煙酒的害處誰都知道,故不贅述。
Ⅲ 老年人在生活起居要注意什麼
在生活起居上要注意調養。老年人的生活既不要安排得十分緊張,又不要無所事事,更不能毫無規律,要科學合理,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居住環境盡量安靜清潔、空氣流通、陽光充足、濕度適宜,生活方便。既要保證良好的睡眠,也不能貪睡。居處要注意避風防凍,注意保暖。
Ⅳ 家裡老人去世了 應該注意什麼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eeiuqog72
宇宙萬法皆空,人間事事皆無常。生與死對於人來說都必須經歷,有生就有死,而有了死,就有了新的生,前者人能目見生而信,後者目不見也就很少有人相信。生是死的緣起,而死又是下一次生的緣起。「生死」大事人人無法逃避。人都不願意死,可是在死亡面前又顯得無奈,正所謂陰間無老少。一個人今天活在世上,並不保證明天能不能活在世上,這就是「無常」。人的業力報身有生、老、病、死,而生命共業共感的報境有成、住、壞、空(異滅)。而我們每個家庭大都有父母雙親,那麼作為兒女的大多數都面臨為父母送終的時候,走在父母前頭的畢竟少數。那麼怎樣為父母送終才算是盡孝道呢?可以說人死後是生死之交的最關鍵時刻,因為我們大多數人不相信人死後有靈魂,也不相信有六道輪回,誤認為人死如燈滅,所以送終的方式或臨死時辦理喪事的方法大都不正確,多半表面看似盡孝,而實際上有的卻把自己的父母送到「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本人慧淺障深,略談知見僅供參考。
一忌死後亂動。凡是家裡老人歲數大了,一般過六十就應該提前做好裝老衣,特別是身體有疾病的,更應提前做好准備,人走到哪長住衣服最好帶到哪。老人臨終走的方式不同,一般正常因病死亡的,若是在醫院走的,提前在未咽氣前,事先穿好衣服,在其清醒時提前做好開示,不可隱瞞病情,一定要告知病情,千萬不要隱瞞,有的不告知,死時不知自己死了,三天醒後神識忽然知道
Ⅳ 老年人運動要注意哪些事項
老年人運動的注意事項:1.運動前必須體檢:為了謹防意外事故的發生,老年人在運動前必須接受嚴格的體檢,然後遵醫囑進行適應自己的運動。
2.鍛煉項目選擇合理:對老年人來說,選擇鍛煉項目以比較緩慢柔和,不過分激烈,能使全身得到活動,活動量容易調節掌握以及易感興趣易學的為宜。
3.運動負荷科學適量:一般認為,老年人安全的負荷可用心率掌握,一般可用本人最高心率60~70%左右,50歲102~120次;55歲100~116次;60歲96~112次;65歲93~109次;70歲90~105次左右。當然,體質好者可酌增,而體弱者還可酌減。
4.良好的生活規律:老年人在從事健康活動時,保持自己的良好生活規律,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分,勞逸結合,可保持良好體力,不要過度勞累,要適時休息。
5.注意自我控制:老年人運動的前提是健身,不是競賽。運動時保持良好的鍛煉心態,不要參加競技劇烈的活動,更不要去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運動,這樣對身體不但沒有好處,反而還會損傷身體。不要過分激動,老年人運動時情緒如果過分激動往往容易發生心血管意外誘發,因此,不可進行較激烈的運動競賽,而應以娛樂健身為主。
Ⅵ 老年人更應注意什麼
老年人是指65周歲以上的人,現在我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個器官和組織逐漸衰退,不管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發生很大變化,再加上多種疾病纏身,會降低生活質量,因此老年人新需掌握正確的養生方法,養生需講究四個慢。
老年人養生需講究哪四個慢?
1、動作需緩慢
不管老年人做什麼動作,都一定注意動作緩慢,不能突然用力,如下蹲彎腰以及爬樓梯時。因為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已經開始退化,血管彈性逐漸降低,無論是血容量還是血氧含量都遠遠不如以前。若動作幅度過大,會引起摔倒或體位性低血壓,甚至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動作幅度需減慢,做大動作的時間不能太長。
2、保持良好的心態
獨居老年人內心比較孤寂,往往出現不安全感。老年人要多跟子女溝通,和親朋好友以及街坊鄰居有密切的聯系。
Ⅶ 老年人過節需要注意什麼
老年人過節4不宜
(1)情緒不宜激動:如果過度興奮,會刺激人體交感神經而引起心跳加快,血流加速,使小動脈痙攣、血壓升高,易使高血壓、冠心病人發生腦出血、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等危險病症。因此,老年人逢年過節,尤其看到遠歸探親的兒孫們,應克制感情,避免過度激動與興奮。
(2)飲食不宜過量:老年人胃腸功能減退,消化和吸收功能差,應節制飲食,以防發生消化不良或急性胰腺炎等症。患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老年人,還要注意不飲酒、不過飽,以免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肌梗死或猝死。
(3)娛樂不宜過度:老年人喜歡打牌、下棋、說唱、吟詩等文娛活動,也有的喜歡跳舞、扭秧歌等。應注意的是:如果長時間活動,體力和精力消耗大,人體容易疲勞。醫學研究認為,過度疲勞可致舊病復發。因此,佳節時娛樂活動不宜過度。即使看電視,也應有所節制。
(4)有病不宜停葯:人老多病,但每逢佳節,不可圖吉利或憑一時興奮而擅自停葯。如果隨便停葯,容易使原有的病情惡化,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
Ⅷ 老年人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
老年人復在營養方面應制注意以下幾點:
(1)少吃多餐。老年人進餐應定時、定量、八分飽。防止飢一頓飽一頓的暴飲暴食。高齡老人可少吃多餐,防止肥胖症。
(2)軟食為主。有些老年人牙齒松動或脫落,消化功能減退,故應以易咀嚼消化食物為主,如牛奶、豆漿、稠稀飯、餛飩等。要少吃油炸食品和干硬食品,如油餅、火燒等。
(3)多素菜,少油膩。新鮮蔬菜中含有老年人所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油膩食物不僅不易消化,而且含脂肪高。為防止老年人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生,最好不食油膩食物。
(4)多淡食,勿過咸。老年人吃菜不要咸,以免加重腎臟負擔,也防止高血壓等症。
(5)飲食盡量多樣化。老年人不應偏食,否則將會因某種營養缺乏而導致患病。
(6)飲食要熱。老年人胃口多喜暖怕涼,故應食熱食,不可過多食冷涼物。
(7)適量飲茶。切勿吸煙。適當飲茶能增強血管彈性和滲透性,還能防止高血壓。但茶不宜濃,以防失眠。老年人應忌煙,老年往往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就更需忌煙。
Ⅸ 老年人日常生活應該注意什麼呢
一、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老年人中最常見的症狀。和人一樣,骨骼也有自己的自然生長周期。一般而言,40-45歲開始,骨量隨年齡增加而減少,是為增齡性骨丟失。
在從嬰兒期開始的整個生命周期,通過合理營養、適度鍛煉和避免不良嗜好等措施來獲得最高的峰值骨量,是預防生命後期骨質疏鬆的最好方法。骨骼進入老化期後,上述三方面措施也是預防骨質疏鬆,盡可能減低骨丟失率的方法。
很多人以為補鈣就能防止骨質疏鬆。其實這是很片面的觀點。缺鈣只是導致骨質疏鬆的眾多因素中的一種,盲目、一味地補鈣極可能誘發其他症狀。科學證明,骨質疏鬆的發生與某些營養素的不足或過量密切相關。如蛋白質、鈣、鉀、微量元素(鋅、銅、錳)、維生素(A、B、C、D)不足,以及蛋白質、磷、鈉過量等,都是導致骨質疏鬆的因素。
二、謹慎運動強度
對老年人而言,為預防和延緩肌肉萎縮,參加適量的運動是很有必要的。足不出戶地躺在家裡頤養天年的老人已經越來越少了。更多的老年朋友都意識到選擇戶外運動來保持活力,廣交朋友,晚年生活才會更充實,更舒心,也更有滋味。
殊不知,運動中也有不少危險因素存在。比如出汗過多會引起機體脫水,造成心血管負擔過重、體溫調節__紊亂等問題。專家指出,老年人的體液平衡調節能力較低,在運動的前、中、後都應注意補充含有適宜濃度的鈉等電解質的飲料。能量消耗大如長時間耐力運動,或血糖控制機能差時,還應適量補充碳水化合物,如含糖飲料。
此外,老年人參加較大強度運動時,對維生素B6、B12和葉酸的需求量會增加。而且這三種維生素對心血管疾病等有預防作用,保證足夠的攝入量對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是很重要的。運動可以加速過氧化反應的速度,在無系統訓練的人群、老年人和婦女中更易造成肌肉的損傷。抗氧化類營養素有助於延緩衰老過程,對心血管疾病、腫瘤等也有預防作用。專家建議參加運動鍛煉的老年人應每天額外補充維生素E。
三、適量補充維生素
足量的鈣攝入可以抑制骨量丟失,運動鍛煉結合補鈣可以進一步改善骨代謝。運動可以影響鐵和鋅等微量元素的代謝,在營養素供給與成年人相當的情況下,老年人貧血的發病率增加。參加運動的老年人,更容易發生鐵的缺乏。因此鐵和其他與造血有關的維生素B12和葉酸應該有充足的供給。而如果鋅供給不足,可以促使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
總之,老年人由於胃壁細胞萎縮的生理變化,小腸吸收功能的下降,容易發生維生素缺乏,所以適量、合理地在膳食之外補充某些維生素對老年人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