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三十三歲應該怎麼養生

三十三歲應該怎麼養生

發布時間:2025-10-14 00:28:57

A. 養生必須養德,積德才能積壽

——《道德經》的養生智慧之二

□     湖    山

 

老子在《道德經》五十一章中說: 「道生之,徳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生成了萬物,德養育了萬物,萬物有各自的形態,從而成為具有個性的具體事物。所以萬物都尊重道而又重視德。「道」和「德」是相通的,萬物生長都依賴於「道」和「德」,萬物得到的「道」出於自然,而萬物之「德」則需要靠後天的蓄養。「道」賦於了人生命,但人的生命要用德來蓄養,並在生命的成長中不斷地得到充實。

一、養生先養德

老子所說的「德」,不是今天我們所理解的德,他講的指「德」是萬物得到的稟賦,人的稟賦既包括先天的條件,還包括了後天的道德修養。

老子是以「修道」的方式「養壽」的,「修道」就是修養德行,他把德的修養看成與尊道一樣重要,提出了「德為壽之本」的思想,認為人的健康既包括體能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並最早把道德修養納入了生命健康的范疇。

老子的這種思想非常科學,具有普世的價值,得到了普遍的認同,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制訂了健康人的四大標准:一是軀體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道德健康,四是社會適應力好,把道德健康列入了其中。

老子又說 :「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 所謂養德就是要尊重道,重視德,不需要誰去命令,而應該是經常的、自然自覺的去遵循。

孔子非常贊同老子的觀點,他說 「 德潤身 」, 「德」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孔子又說 : 「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 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的上享有較高的地位,較好的待遇,較高的名望和較長的壽命。

孔子的這一理念,與《易經》中 「厚德載物」 的思想是相通的。巴西醫學專家馬丁斯10年對長壽老人進行的研究發現,大凡長壽者,90%左右的老人,都是德高望重者。

《黃帝內經》中說:真人、至人、聖人、賢人,這四種長壽養生者,都是「淳德全道」之人,唯大德之人才能享受大壽。

老子在《道德經》五十四章中說 :「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 意思是:用道來修身,他的德就是真實的。真實的德,就是真實的道德修養,而不是雙重人格;就是真實的道德水準,而不是虛偽的作秀。

老子最早提出了「養生先養德」的觀點。清代養生家石天基認為 :「 善養生者,當以德行為主,而以調養為佐。 」 善於養生的人,應當是以德行的修養為主,身體的調養為輔,這是他對老子養生思想的正確理解。

二、養德就是做人要厚道

人應該如何修身養壽呢?老子說 :「 無為無不為 」。 德在人身上表現為人性,「無為」就是不要做違反人性的事,就是做人要厚道。

老子在《道德經》五十五章中說 :「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 德性深厚的人,好像初生的嬰兒那樣。蜂蠍毒蛇都不刺咬他,猛獸不抓害他,凶鳥不搏擊他。老子認為德行和福報是一種因果關系,有德之人純朴、無邪,不走極端,不損人利己,所以能戰勝丑惡、凶橫,不會受到傷害。

《黃帝內經》的解釋為 :「 其德全不危也 」。 你的道德高尚,人生就不會有危險,非正常死亡的概率就低,你就可以活的更長。

老子在《道德經》四十章中說 :「 強梁者不得其死」 , 強橫凶暴的人不得好死。河上公注釋:強梁為不信玄妙,背判道德,不從經教,尚勢任力也。不得其死者,為天命所絕,兵刃所伐,王法所殺,不得以壽命死也。強橫凶暴的人不尊道,不修德,專干違背道德的事,不聽從聖人的教誨,仗勢欺人,胡作非為。這種人不得好死,上天都要懲罰他,不是被人所殺,就是被王法制裁,不能活到正常的壽命。老子認為人如果缺德,就會死於非命,不得善終。

河上公也認為 :「天地長生久壽,以喻教人也,無怨惡於天下,故長壽。」 人如果要想長壽,就要效法天地,以天地為榜樣,不要作惡,不要遭人怨恨,像天地一樣厚道,才可以長壽。

三、積德就是積壽

《道德經》中的「德」又通「得」,意思是有「德」才有「得」。「德」從何來?天上不會掉下來,要靠你不斷地去積累,這就叫做「積德」。積德就是積善,積善就是要不斷地行善,通過行善來積累德行。

《易經》上說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修積善行的人家,必定有很多吉慶福報;累積惡行的人家,必然留下很多的禍殃。這里講的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不是封建迷信,反映的是一種因果關系,凡事有因必有果。

 

老子在《道德經》五十九章中說 :「 早服謂之重積德 」, 懂得了因果報應的道理之後,就應該盡早地、不斷地積累德行。因為 「壽源於德」 ,積累了德,才能得到壽。

所以現在許多企業家、藝術家有了錢之後,就來做慈善事業。捐款救災、扶貧濟困、捐資助學,用各種行善的途徑來回報社會,來為自己積累德行。香港的邵逸夫先生,捐款上百億建學校、建醫院,活到了107歲的高壽;李嘉誠先生,捐款建立汕頭大學,設立長江教育基金,今年90歲了還在工作。積德就是積壽,積大德就是積大壽;缺德就會折壽,缺大德就會折大壽。

積德是不是都要像邵逸夫、李嘉誠那樣呢?不是的,人的能力有大小,每個人都有自己積德的方式,「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都是積德。你在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個座,這也是積德;計程車司機拾金不昧,撿到錢交還失主,這也是積德。

老子在《道德經》三十三章中說 :「 死而不亡者壽 」。 死了還活在人們心中,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長壽。這是一種「有德者永生」的觀念,老子認為一個人有德比長壽更為重要。



現代詩人 臧克家 有句名言,與老子的思想完全相通,他說 :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 沒有道德的人,就是活著的死人。道德高尚的人,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閱讀全文

與三十三歲應該怎麼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藝術重陽節中班教案 瀏覽:255
夢見爸媽得老年痴呆 瀏覽:685
退休金是否可以一次性購買 瀏覽:947
什麼模式適合父母養老 瀏覽:106
八十五老人每年需要補充什麼 瀏覽:110
做什麼小事最長壽 瀏覽:970
最長壽的老鼠多少年 瀏覽:717
退休後人在異地如何領深圳社保 瀏覽:484
有關孝敬的經典語錄 瀏覽:112
廣西資源縣養老院 瀏覽:349
太和縣的醫保和養老保險大概多少 瀏覽:388
江蘇退休人員漲工資2016新政策 瀏覽:48
老年人腿沒勁缺什麼 瀏覽:829
重病老人流食消化不了了還能活多久 瀏覽:69
保險交幾年可以領退休金 瀏覽:978
交養老保險的投訴電話 瀏覽:342
三十三歲應該怎麼養生 瀏覽:10
長壽湖帆船 瀏覽:889
小說亂60歲的熟女 瀏覽:239
新苗長壽花怎麼修剪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