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有哪些養生的方法
1. 食粥養生
陸游曾作詩雲:「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粥作為一種流質食物,適宜老幼,口感香糯且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粥中加入諸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食材,不僅能滋養身體,還能防治疾病,有助於延年益壽。
2. 掃地養生
詩人有詩雲:「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掃地。既省課童奴,亦以平血氣。按摩與導引,雖善亦多事。不如掃地去,延年直差易!」掃地不僅是清潔家居的活動,還能活動筋骨,比起專門的按摩與導引,掃地養生簡便易行,有益於健康。
3. 種花養生
陸游喜愛養花,其詩雲:「薈蘭移取偏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養花種草不僅美化了環境,還能讓人心情愉悅,有助於心理健康,是養生的一大樂趣。
4. 賞花養生
賞花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活動,如陸游所詩:「洛陽牡丹面徑尺,牡丹高丈余。世間萬物有如此,恨我總角東吳居。」賞花可以讓人心情舒暢,精神愉悅,對於提升心理健康、增進壽命有著積極的作用。
5. 閑嬉養生
陸游亦提倡閑暇時的嬉戲,詩中雲:「整書拂幾當閑嬉,時取曾孫竹馬騎。故放小勞君會否,戶樞流水即吾師。」適當的嬉戲能活動筋骨,增強肌肉,愉悅心情,對於長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其他常見的中醫養生法包括:
1. 飲食養生
合理的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中醫認為,飲食應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蓄為益,五菜為充,同時重視五味調和,以保持營養均衡。
2. 動形養生
中醫認為,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強身健體,預防疾病。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都是動形養生的方式。但過度勞累會導致「勞傷」,因此要適度。
3. 靜神養生
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情志內傷會導致身心健康問題。
4. 調氣養生
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㈡ 那些比較勞累的古代人,是依靠什麼養生的
古往今來,養生是人類生存所需的一種基本行為,而人們對自身養生的重視程度也是越來越高,其中睡眠對於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中國許多朝代都會實行嚴格的宵禁制度,所以除了更夫外不允許人出門,多數古人在子時以前就會進入最佳睡眠狀態,只有部分讀書人與特產階級人士才熬夜學習辦公,但除了睡眠養生外,古人還會通過中葯、體育、音樂等方式進行養生,且在養生思想文化與系統的養生學方面都有著跨越式的發展。
“花里胡哨”的古代養生手法
1、睡得好則身體好
睡眠對人身心健康等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國古人也意識到睡眠對養生的重要性,熬夜多了對身體的損傷很大。古人有雲:“養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其餘起居、服裝等皆是輔助。”從中可以看出,古代醫者們認為睡眠對養生起著最關鍵的影響。且經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古人也是有著一套自己的睡眠養生之法,至今也是廣為流傳,比如陰氣盛則寐,陽氣盛則痞,夜晚應該在子時就進入最佳睡眠狀態,還需要寢不橫屍,卧不覆首,眠不北向。
寢不橫屍意思是就寢的時候盡量不要仰面睡覺,因為在古人看來仰著睡眠就如橫屍一樣,是十分不吉利的,當然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仰面睡覺期間肢體的放鬆度是比較差的,且如果習慣把手放在胸口、腹部部位則容易產生不適以及噩夢等情況,所以如此看來古人的說法也是有著一定道理的。
養生是人類生存所需的一種基本行為,古人除了通過重視睡眠、重要、體育等方式來進行養生外,古人也十分注意精神對養生的作用,通過音樂來達到放鬆身心的作用,強調只有充沛的精、氣、神才是長壽的象徵。而在養生思想方面,儒家認為只有仁者才能擁有長壽,道家則是主張順其自然,提出“清靜無為”“少私寡慾”的養生觀點。諸多高度哲學化的養生思想不僅成為當時人類養生所遵循的法則,也是指導著後來產生的各種養生流派的發展,至今也是影響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