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農村有很多老年人牙齒都快掉光了,為什麼兒女們不帶他們去治療
我養父的牙齒全部壞了,醫生告訴我只有三個選擇: 一是全部拔掉種牙,大概要花20萬;二是裝滿口牙,大概3000-4000塊錢;三是維持現狀,只消炎,但疼痛和炎症會反反復復,牙根爛裡面也 健康 隱患大。
最後考慮當前經濟,我還是選擇給他拔了裝滿口牙,但 口腔的爛牙有二十來顆,醫生說不能一次性拔出,要分多次拔,全部牙齒拔完都要花幾個月時間。 後來拔到只剩兩顆上門牙和幾顆下門牙的時候養父就不想拔了,這導致了後面的滿口牙計劃沒法進行。 養父現在每天都只能吃軟爛的食物,蔬菜都不吃,讓他咬不動就把蔬菜切碎煮湯他也不願意,幾乎經常吃肉,長期不吃蔬菜,也是危害身體 健康 的一個隱患,看著他的現狀我心裡很難過,也很無奈。
對於他的牙齒問題,我還是很自責的, 如果前幾年我早點帶他去看,估計就不會有今天這么嚴重。 記得第一次他說牙痛時,我沒重視,因為我們鎮上醫院沒有牙科,也沒有診所。第二次我帶他區醫院看牙齒,他卻把我拉到一個地攤的游醫那裡看,我勸他不要去那裡治,不正規,但他不信,把我氣得不行,他去我就不去了,我遠遠地站在遠處等他。第三次就是帶他 去縣醫院牙科,結果拍片出來一看,整個口腔的牙齒都壞掉了,沒有一顆好牙!
所以現在我很懊悔!我也勸我們年輕人: 一定要重視父母和老年人的口腔 健康 問題,每年花幾十塊錢、一兩百塊錢帶他們去看看牙齒,做個牙齒的體檢,也許能預防很多口腔問題,比起牙齒有問題了花幾千塊、幾萬、二十萬裝滿口牙或者種植牙要劃算得多!牙齒的問題真的是小洞不補大洞吃苦!補的牙齒和種的牙齒再貴都沒有原裝的好!
前天吃酒席,一個大媽的動作讓我哭笑不得,頓時沒了胃口:82歲的大媽,有一口雪白的好牙,吃飯的時候絕對的不挑食,讓全桌上了年紀的老人羨慕不已,不停的打聽,是天生的牙還是後來補的?吃飯的時候有感覺嗎?老太太很得意, 笑得眼睛都沒了縫,說剛開始嘗不到味,慢慢就好了,自己這一口牙,老花錢了!
我只能說如果兜里沒銀子,需要大面積補牙的話,輕易不要去專門的牙科。在很多偏僻的農村,年收入真的低的可憐,全家人掙一年的錢,都不夠補兩顆牙的。況且,農村的老年人,特別是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年人,基本就處於家庭的邊緣的地帶,有口飯吃,有地方睡覺,勉強活著而已,補一口好牙,基本等於奢求。
我們這里的老人,牙齦腫痛的時候,一般到周邊的小診所去鑽一下,花費個千八百的,孩子們還能承受。如果上專門的牙科診所,鑲一顆牙齒就得上千,甚至好幾千。農村的老人,掉一兩顆牙齒稀鬆平常,反正又不影響吃飯,除非家庭條件特別好,對生活質量要求高的人,才會去補一補。
婆家有一個親戚,是一個女人,長的兩顆長長的暴牙,把上嘴皮支撐著,能看到她嘴巴里,禿禿的一片,那裡都是沒有牙齒的,沒有牙齒撐著,牙齦開始萎縮,臉的腮部也塌陷,嘴巴越來越干癟。這個親戚挺善良的,家裡種著大片的菜園,養著很多土雞,待客也很熱情。但她很少出門做客,因為牙齒的原因,什麼東西都咬不動,自己和主人都尷尬,在我們這里也成了一個笑話。
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農村的老人牙齒都不怎麼好,城市老人的牙齒要 健康 很多。我仔細分析了一下,大概是這樣的原因:
農村的老人,生活和飲食方式都很隨意,就是隨心所欲的那一種,特別是年輕的時候,對好吃的東西暴飲暴食,特喜歡吃甜的很油膩的食物,夜晚還喜歡加餐。農村晾曬很方便,他們往往會把某些食物加工成半干,最後就成了日常的零食。他們不知道的是,長期吃太堅硬的食物,真的會損傷牙齒。
某些老人,因為以前生活條件過於貧困,捨不得買洗漱用品,或者是洗漱用品都快用報廢了,捨不得更換,導致牙齒清潔不到位,也是造成牙齒脫落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因為除了疾病,外力損傷導致的牙齒脫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蟲牙,就是民間所說吃糖吃多了導致的牙齒脫落。
回到本題,群主的想法是好的,只能說他太不了解民間的疾苦,我國幅員太遼闊,不同地區生活水平差異太大,尤其是低收入群體,有可能你的人生起點,是別人一輩子不能企及的終點。
我觀察我的周圍,這種情況終將會成為過去式,因為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慢慢提高,老人的待遇也越來越好,很多人的衛生意識都很強,也注意保護自己的牙齒了。對這些老人來說,花幾萬塊錢換幾顆牙,真不如把錢給他揣的兜里,來的踏實可靠。感謝支持
確實這種情況,我母親牙齒全部掉光了,就那樣用牙根吃,吃飯倒馬馬虎虎,有的菜根本咬不動,就是囫圇吞。想想真的難受。
母親的牙齒是慢慢掉的,聽母親說,是一次醉酒,大醉,撬開嘴巴喂醋,撬壞了一顆牙齒。然後,這牙慢慢松動,掉了。當時母親教書,於是緊急補牙。以前補牙,是將空的牙兩邊挫,鋼套上固定。
就這樣,這個兩邊的牙,經過挫,時間不久,又松動了。又過一個時間,兩邊牙又掉了。這樣,一嘴的牙齒就這樣,掉,補,挫兩邊,上鋼套。松動,又掉。一嘴的牙就慢慢地全掉了。
63年5月回鄉時,母親的牙己經七齊八不齊的。掉的差不多了,回到農村,錢難掙。根本拿不出錢來補牙。記得一年三月三趕廟會,問了一下,鑲滿嘴牙,要價100元。記得清清楚楚。沒錢,補不起。
後來,經濟條件略好一些。提出讓母親去鑲滿口牙齒,母親始終不肯。她說,這么多年,她的牙板己經習慣了,有時還可以吃鍋巴。奇怪的是,硬的東西可以吃。黏性的粑粑卻吃不起來。
想吃,只能搿一塊,擱嘴裡慢慢磨。也是吞下去的,後來,她對我說,胃還挺堅強的。還沒有影響到胃,也是幸事。
俗話說:牙疼不算病,疼起能要命。
我雖然有職工醫保,也經常去醫院的口腔科去治療。前些年是修修補補,近些年來是不斷地在拔牙,現在也是幾乎都快掉光了。
只有治療和補牙、拔牙的費用可以從個人帳戶支出,鑲牙和種植牙的費用就不可以從醫療統籌支出了,必須要個人用現金支付。
鑲一顆烤瓷牙需要一千多,還需要周圍有好牙支撐著,按裝一顆假牙,要把兩邊的好牙打磨掉許多,如果按裝的不太嚴密,幾年之後連其附著的好牙也會一起爛掉。
種植一顆牙齒需要一萬多,也不知道幾年之後的效果如何?
世人都知道:牙好才能身體好,但是面對昂貴的醫療費,我也只好聽之仼之了。平日自己做些松軟的食物,用破壁機來輔助生活。
農村的一些老年人,醫療條件還不如我,農保只有在大病住院的時候才能報50%,兒女們如果經常帶他(她)去看牙,每次都要花費幾百上千元錢,還耽誤了自己謀生活,雖然老人疼得要命,但是牙齒再疼也不算大病,一些孝順的兒女會給老人嘴裡含上一顆大鹽粒,或者花十幾元錢買一盒人工牛黃甲硝唑,不孝順的子女會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過了一天又一天,捱了一年又一年,很多的農村老人就像老嫗一樣,就這樣湊湊合合地用牙齦在囫圇吞棗……
確實如此!
這一是與他們的口腔衛生習慣不如城裡人有關,也於在口腔的冶療上不及時不治療有關!
我也因牙齒問題,經常光顧口腔醫院,對看牙貴深有體會!
前段時間,我因膽結石把膽囊切除了,住院一周,總共花了4000多元,而如果去口腔醫院做一顆牙的根管治療,再加上裝上冠,就要近3000多元!
好在城裡的老人,大多都有退休金可以自主,而哪些手裡無多少錢的農村老人,對此可能只能選擇忍耐或者拔除啦!
當然,也不乏有些農村老人在兒女的帶領下,來口腔醫院看牙的,但對於很多經濟不好的家庭,可能就做不到這一點啦!
我問過一些朋友,有的說是經濟原因,有的對牙齒不夠重視,有的認為牙齒全部掉光後,一次性做牙托。
我磨牙掉了一顆,還有那個尖尖的旁邊的牙齒也掉了一顆,當年愛吃糖,八成是吃糖多了就掉了。我從來沒有想過去植牙補牙,不差那幾個錢,但我就是不想去。
我洗過幾次牙,躺在椅子上,醫生拿著水槍對著牙齒沖,非常有力道,他還拿個東西在牙齒上戳來戳去,令人不爽,不爽我就不想洗,但是女票逼著洗,說我的牙齒被煙熏得快成糞坑裡的石頭了,那又怎樣?我不親嘴,行不?
通過洗牙,我還看了一些植牙的視頻,我感受了一下那種痛苦和不適。牙齒一方面是美化自己的,是形象面子工程,很多牙商業就建立在美牙上,但是不需要美,而且我不喜歡笑,笑也不露齒。我想我不是公眾人物,社交簡單又不是賣笑的,我補牙植牙干什麼?受那份罪?
牙齒除了美化門面,最主要的還是吃東西。我沒有磨牙一顆,大魚大肉照樣吃,甘蔗可以一連啃三根。重要的是,我現在很少吃肉了,我開始信佛了,而且我不吃麻煩的東西,一直都不喜歡吃螃蟹,骨頭,什麼架骨之類的,需要一口好牙才能吃的玩意,我可以都不吃。
我欲求太低了,牙齒就是為了 美食 。我可以不吃任何 美食 ,沒愛好,別人排隊買 美食 ,我只會嗤之以鼻,吃個東西還排隊,吃了會長壽還是不生病啊?所以牙齒對我來說,可以吃面條米飯蔬菜等就可以了。
我牙齒前幾天又不知道怎麼掉了一小顆,我當時在吃魚,我還以為吃到骨頭了,掏出來一看是牙齒,氣的我拿起錘子捶了它粉身碎骨。我堅決不會換牙,植牙,補牙,不受罪,沒需求了已經。
我預計還可以活個三四十年,目前的牙齒保養好完全可以工作到進棺材,此生牙醫都甭想在我身上賺到一毛錢。
我媽跟我一樣,牙齒掉了好多,吃肉都是換著腮幫子咬,我叫她老人家去補牙換牙,我說我出錢,她說,你的牙齒也掉了,你怎麼不去補呢?一句話把我懟死。
我媽的牙齒比我掉的更恐怖,大牙還剩一兩顆連門牙都掉了,她不以為意,主要是覺得換牙齒太麻煩,還能活幾年呢?沒有牙齒一樣吃魚吃肉,抽煙吃糖,她覺得不礙事。
還有我同事,他只有五十歲,嘴巴里一個真牙都沒有了,只有一個好像是整體的牙套,我不知道那玩意叫啥,有一天他把那東西拿下來給我看,嘴巴里啥也沒有,他說,這幅牙齒用了好幾年,當年也想植牙,太貴,於是就用了這個套裝,所有牙齒都在一個活動關節上,我看他平時刷牙吃飯吃肉親嘴挺好的,我還以為他有牙齒呢。
所以呢?大多數老人的牙齒掉了,並不是他們的子女不願意花錢帶他們去補,而是他們覺得沒必要,麻煩,又貴,重要的是,根本沒那需求。就像我媽,牙齒掉了就掉了,我姐還在醫院工作,叫她換牙,根本不去,我們也就隨著她了。
說到底,牙齒不像手腳心肺等其他器官,沒有就無法正常生活,牙齒掉幾顆,根本不影響生活,沒人願意補。而那些喜歡補牙植雅的人都是比較注重自身形象的人,愛美,有這個需求而已。
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有些老人有了牙病,就是不願去醫院進行治療,只願拔除病牙而不願去裝假牙。其實裝假牙的費用一般都不太高,基本上都是能夠承受的。就是因為戴假牙有一個適應期,許多老年人就因為這個適應期放棄了裝假牙。我有一個朋友,因為患有牙周炎,牙齒掉的差不多了。他選擇了拔完余牙裝假牙,結果等戴上了假牙,一直去找牙醫進行修正,終久無法服貼,後來索性把假牙扔了,才罷休。在從前生活中,經濟困難時期人們從來不重視牙齒的重要性,和牙醫的存在。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才覺得(民以食為天),是至高無尚的真理,改善口福,就是幸福!因此我相信,普天下做兒女的,一定會關心父母的口福而為他們裝口好牙。
農村確實有好多老人牙齒快掉光了,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濟原因,一個月200百來塊錢的養老費,除了生病吃葯所剩無幾,再者兒女的經濟也故計不太富於。
農村老年人由於生活條件差,勞累過度,身體 健康 差牙早就掉光了。看一個人是否 健康 一看有沒有牙就牙就知道身體好孬,牙好的人身體也好。農村的兒女生活條件也不是很好,一般老人只要不生病,為了給兒女們減輕負擔都不願麻煩兒女們
B. 有口好牙,長壽第一步
受訪專家:中華口腔醫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教授俞光岩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生理功能,包括口腔的生理功能都會發生各種退化性的變化,因此,在很多人看來,牙齒松動並沒有什麼要緊的,「老掉牙」是必然的。實際上,除了自然的衰老規律,生活方式是影響「掉牙」的重要因素。臨床經驗也證實,落牙未必年老,壽高未必牙落。本期,我們特邀中華口腔醫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教授俞光岩,為我們解讀一口好牙在健康長壽中的重要作用。
幾乎所有老人都有齲齒。
《生命時報》:我國老年人主要存在哪些口腔健康問題?
俞光岩:我國老年人主要的口腔疾病:第一是齲齒,即「蟲牙」,是引起牙痛、造成缺牙的主要原因。我國中老年人齲齒患病率高達98%。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牙齦逐漸萎縮,牙根的一小部分就會暴露出來,再加上老年人唾液減少,口腔自潔作用變差,便很容易在牙根部位形成齲齒,即臨床常見的根面齲。
第二是牙周病。即牙齒周圍的牙齦、牙槽骨長期存在慢性炎症,使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從而引起牙齒松動、移位、牙周溢膿、咀嚼無力(不敢咬硬物)等現象,使牙齒的穩固性受到影響,是「老掉牙」的重要原因。
《生命時報》:與其他年齡人群相比,老年人口腔疾病有什麼特點?
俞光岩:進入老年後,身體各系統器官功能不斷下降,機體抗病能力減弱,不僅能引起一系列增齡性改變,各種疾病的發病率亦可增高。單就口腔疾病來說,老年人的口腔問題不是他們特有的疾病,但與青壯年人群所患口腔疾病有所不同——因機體耐受力降低,老年人口腔疾病往往病程長、病情相對較重、治療相對復雜;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與體征、不易察覺,症狀出現後表現又非常多樣化;同一種口腔疾病在不同的老年人身上差異很大;老年患者往往同時罹患幾種口腔疾病,且往往還伴有患有多種全身性系統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
《生命時報》:我國老年人口腔健康水平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哪些方面存在差距?
俞光岩:口腔健康 與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關,也被認為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我國民眾的口腔保健意識在不斷增強,口腔保健行為也有所改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最近一次)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口腔健康素養水平逐漸提高。在65歲~74歲老年人群中,平均存留牙數從2005年的20.97顆增加到2016年的22.50顆;全口無牙的比例從2005年的6.8%下降到2016年的4.5%。但要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整體口腔健康水平還有差距,國人的口腔保健意識也不夠強。在美國,口腔疾病治療費用相當高,為減少出險,牙科保險公司通常會鼓勵投保人群定期做口腔檢查、洗牙,預防口腔疾病發生。因而,他們的口腔保健意識非常強,口腔疾病患病率也較低。
口腔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
《生命時報》:請您分析一下老人口腔問題多的原因。
俞光岩:身體隨著年齡增長發生退行性改變,如牙齦萎縮、牙縫增寬、牙根外露等,是老年人牙病增多的主要原因,這是一種自然規律。同時,由於幾十年咀嚼的磨耗,牙面的釉質被大量磨損,生理的牙尖磨平,也會更易引起各種牙病。
《生命時報》:人到老年,沒有一口健康的牙齒,可能面臨哪些健康挑戰?
俞光岩:口腔健康 是全身健康 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腔疾病如牙周炎會導致牙齦紅腫疼痛、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牙周溢膿、口腔異味等症狀,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甚至影響正常進食,誘發營養不良等健康 問題。
已有眾多研究證實,口腔疾病不僅影響到口腔健康 ,還與全身健康 密切相關。口腔疾病,特別是牙周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都密切相關。比如,牙周病患者若患有糖尿病,往往血糖不易得到控制,而糖尿病患者更易得牙周炎,且往往炎症較重;積極治療牙周疾病,對控制血糖有非常積極、明確的作用;有牙周病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
80歲時得有20顆牙。
《生命時報》:一名健康 的老年人的口腔應達到什麼標准?
俞光岩: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十大健康 標准,其中一項是針對口腔的健康 標准,即牙齒清潔、無齲齒、無疼痛感、牙齦色澤正常、無出血。世界牙科聯盟對口腔健康 下了以下定義:口腔健康 是多方面的,包括說話、微笑、嗅覺、味覺、觸覺、咀嚼和吞咽功能,以及通過面部表情自如地表達一系列情緒的能力。不伴有疼痛、不適與復雜的顱面疾病。
日本人早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了全民口腔健康 計劃,即「8020」計劃,希望通過努力,人們到80歲時,口腔內還能有20顆功能牙。我國沒有專門針對80歲人群口腔健康 狀況的調查資料,對於65歲~74歲人群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口腔內的平均存牙率較過去有所提高,但是存留牙的質量和存牙率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生命時報》:老年人維護口腔健康 應注意哪些方面?您認為,生活中的哪些細節需要格外提醒?
俞光岩:對老年人來說,首先要注意口腔常見疾病的預防,如齲齒、牙周炎。這就要求老人做到至少一天兩次刷牙,飯後漱口。刷牙時注意刷牙質量,做到「面面俱到」,充分清潔牙齒縫隙。建議老年人使用含氟牙膏,可預防齲齒。牙齒敏感者可選用脫敏牙膏。
定期口腔潔治,即洗牙,建議每年1~2次,這是預防和治療牙周疾病最基本、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步驟。定期口腔檢查也能在早期發現口腔疾病、早期治療,既減輕口腔疾病治療的復雜性,縮短療程,也節省治療費用。
牙齒缺失後要及時修復。牙齒缺失後沒有及時修復,會導致缺牙兩側的牙齒出現傾斜或移位、缺牙間隙逐漸縮小、對頜牙伸長、局部咬合關系紊亂,使咀嚼功能下降,食物嵌塞、齲病、牙周損傷等問題更易出現。另外,牙齒缺失同時影響面容,還會導致說話不清,尤其是全口無牙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社交活動,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及時修復缺失牙,既提高咀嚼能力,又維護良好的面容。
《生命時報》:護牙是一生的功課。對於保護牙齒,除了個人,政府相關政策是否還有改善空間?
俞光岩:口腔健康 是文明的窗口,社會 進步的標志。世界牙科聯盟提出的「2030願景」中指出:口腔衛生是一項基本人權和衛生基本組成部分,要把口腔衛生納入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全民健康覆蓋等國家的衛生 健康 政策中,確保人人享有最佳的 健康 服務,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全民口腔健康 需要全 社會 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是個人做好口腔 健康 自我維護,「口腔 健康 我做主」;口腔醫學專業人員、醫療機構、新聞媒體,要做好口腔 健康 的科普教育,讓民眾更多地了解口腔 健康 的重要性,掌握維護口腔 健康 的知識和方法。另外,相應政策支持也很重要,比如,在北京市,洗牙是可以報銷的。政策支持對百姓的 健康 行為有很重要的引導作用。
口腔疾病可防可治,疾病重在預防, 健康 貴在維護。希望老年朋友不斷增強口腔保健意識,持續改進口腔保健行為,有效預防口腔疾病,自覺維護口腔 健康 。人人擁有 健康 口腔,享受幸福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