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自養生物和異養生物
這是對的。
自養生物是可以自身利用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使用。
而異養生物是通過攝取外界現成的有機物使用。
原核生物(Procaryotic organism) 是一種由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原核生物包括藍細菌、細菌、古細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螺旋體、支原體和衣原體等
自養作用又有光能自養型一般指光合作用,化能自養型,就是利用化學反應放出的能量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
藍藻是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碳源一般是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
化能自養型有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氫細菌等。
多數細菌,放線菌,支原體都是異養型
2. 原核生物是自養生物還是異養生物 為什麼
原核生物中既有自養生物,又有異養生物。
自養生物可以依靠自己製造的有機物來生活的生物。異養生物是自己不能製造有機物,必須以現成的有機物為食的生物。
原核生物生態分布卻極其廣泛,生理性能也極其龐雜。有的種類能在飽和的鹽溶液中生活;有的卻能在蒸餾水中生存;有的能在0℃下繁殖;有的卻以70℃為最適溫度;有的是完全的無機化能營養菌,以二氧化碳為唯一碳源;有的卻只能在活細胞內生存。
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中,有的放氧,有的不放氧;有的能在pH為10 以上的環境中生存,有的只能在pH為1左右的環境中生活;有的只能在充足供應氧氣的環境中生存,而另外一些細菌卻對氧的毒害作用極其敏感。
有的可利用無機態氮,有的卻需要有機氮才能生長;還有的能利用分子態氮作為唯一的氮源等。
原核生物包括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真菌又分酵母菌、黴菌和食用菌;細菌和放線菌、藍藻(如色球藻、念珠藻、顫藻、螺旋藻)等。
原核生物基因分為編碼區與非編碼區。
所謂的編碼區就是能轉錄為相應的信使RNA,進而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也就是說能夠編碼蛋白質。非編碼區則相反,但是非編碼區對遺傳信息的表達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非編碼區上有調控遺傳信息表達的核苷酸序列。
非編碼區位於編碼區的上游及下游。在調控遺傳信息表達的核苷酸序列中最重要的是位於編碼區上游的RNA聚合酶結合位點。RNA聚合酶是催化DNA轉錄為RNA,能識別調控序列中的結合位點,並與其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