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秋季養生小常識ppt
1、健康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調理脾胃
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預防秋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乾燥症」,比如皮膚乾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6、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鍾,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7、加強鍛煉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春兆。
8、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9、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塌大,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葯。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葯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葯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扒衫租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葯配伍,則功效更佳。
10、注意養陰
秋季天氣乾燥,秋季養生要注意養陰。秋天養陰,第一,要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氣,秋季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於養陰。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因此,秋季鍛煉要適度。
B. 關於怎樣樹立正確的生死觀的ppt
養生的基本原則: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和健康觀
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意味著死亡的開始,生長壯老已是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如何對待死亡,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有的人能夠正確對待,泰然處之;有的人則懼怕不已,惶惶不安。人民的好乾部焦裕祿,明知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仍然帶領群眾奮戰在生產勞動的第一線,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體現了一個唯物主義者對待死亡的大無畏精神。此外,全國各地由患者組織的「抗癌俱樂部」、「糖尿病俱樂部」等,也很好地展現了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和希冀。這一點,對老年人尤為重要,追求健康、渴望長壽是他們最大的願望。老年人大多體弱多病,各種功能下降,希望能夠老有所醫,老有所樂,於是努力尋找延年益壽的方法,對醫療保健有著強烈的需求。因此,如果不能正確地對待生死,則很可能被時下一些以牟利為目的的醫療保健商所欺騙,成為他們獲取利益的目標。
養生的基本原則:科學對待傳統養生方術
我國古代養生理論和方法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受時代的限制,傳統養生方術中也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那麼,該如何正確對待它們呢?科學的方法是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剔除糟粕,吸收精華,這也是繼承傳統文化,獲取養生知識的一個基本原則。需要提醒的是,近年來,隨著回歸自然和全球保健熱的出現,一股崇古復古的潮流也隨之而起。一些人利用人們追求養生長壽的美好願望,披著科學的外衣,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到處兜售早已被扔進歷史垃圾堆的封建糟粕和迷信巫術,干著圖財害命的勾當。這些人往往以「某某家」、「某某王」自居,對此,應引起廣大群眾的高度警惕,特別是那些自稱能包治百病的「神醫」,更要謹防落入他們的圈套。
養生的基本原則:因時因地因人施養
健康長壽並非一朝一夕或通過一功一法就能實現,我國歷代養生學家都主張養生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針對各自不同的特點,審證求因,辨證施養,多種形式,全面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這句養生民諺,我們在運用時就要講究「三因制宜」。從時間上來講,「春捂」主要在早春,一定要捂過「倒春寒」,等氣候基本穩定之後才能漸次減衣;而「秋凍」則主要在仲秋,一旦進入晚秋,就應當及時添衣。地域方面,北方應延長「春捂」的時間,並縮短「秋凍」的時間,而南方則恰恰相反。就人體而論,上述內容只針對青壯年和無病之人,對老人、小孩和患者就不能一概而論,而需加強「春捂」,不可過早減衣;在晚秋時,則要盡快添衣,否則就容易生病。總之,養生除了講求「天時、地利、人和」之外,還要進行辨證,若不問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一個食療方,大家都來吃,難免不出現問題。
養生的基本原則:有病不能諱疾忌醫
從某種意義上講,疾病也是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與生命同樣古老,相伴相隨。人不可能長生不老,也不可能一輩子不生病。迄今為止,世上還沒有使人長生不老的仙方妙法或靈丹妙葯。所謂養生,不過是通過調養自身的生生之氣,從而起到預防疾病的效果。然而,一旦生病的話,就應當及時去找醫生診治,並聽從醫生的勸告和安排,信任放手,積極配合,切莫諱疾忌醫,將小病養成大病。人命關天,健康無價。人們對時下的「養生熱」要有冷靜的思考,要始終把科學性放在首位,堅持上述「四項基本原則」,學習傳統養生理念和方法,結合日漸成熟的醫學科學力量,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C. 冬季養生禁忌ppt
一忌無病亂補
二忌虛實不分
三忌多多益善
四忌凡補必肉
五忌以葯代食
六忌重「進」輕「出」
七忌常補不變
八忌越貴越好
九忌過度貼秋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