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年紀最大的人多少歲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來自中國--256歲根據切尼斯世界記錄大全記錄
2.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是誰
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Mbah Ghoto。Mbah Ghoto是一名印尼老人,本名叫Saparman Sodimejo,他生於1870年12月31日,據說他是世界上專活得最長的人類,其屬壽命高達146歲,超過了此前逝世的122歲法國老婦人讓娜·卡爾芒。
Mbah Ghoto在2017年4月12日,由於健康狀況惡化,住院治療,而他只住了6天就堅持要求回家,已有146歲的他在位於印尼中爪哇省村中的家裡去世,也得到了解脫。
3. 人的平均壽命是多少歲
長壽,是人類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標。隨著醫學的進步,人的平均壽命已經大大提高,但是,離人應享有的壽命還相差很遠。據美國的生物學家海弗利克研究發現,正常細胞大約分裂到50代以後就停止分裂而導致死亡,而細胞分裂一代的周期為24年。於是科學界按照他的理論,推算出人類的平均壽命應在100歲至120歲之間。
事實上,世界上有些壽星的壽命遠遠超過了這個極限。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英國的弗姆·卡恩,他活了207歲;而南美洲的一位婦女瑪卡蘭珠活了203歲。
尋找長壽的秘訣
為尋求長生不老的秘方,古往今來人類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近幾年有些科學家取得了比較可觀的成績,研究發現激素治療、體育運動和合理的膳食能延緩甚至逆轉人體衰老的進程。
4. 癌症被攻克後,人們的壽命會不會大幅提高
你說的「壽命」是指誰的壽命呢,是批某個個體的壽命,還是人類作為一種整體的平均壽命,或者人類的最高壽命?
癌症對個體來說,如果沒能治癒,比如很多晚期癌症無法治癒,那對這個人來說,他的壽命當然會受影響,假如他在四十歲得的是不能治癒的癌症晚期(某些癌症晚期仍有可能治癒,所以要限定條件),由於他得這個癌症不能治癒,就算通過治療能延長五年,也就是活到四十五歲,很顯然,他的預期壽命是明顯下降的,因為如果不是得了這個癌症,他本來預期可以活到七十歲左右(按一般來說)。因此,如果癌症被攻克,也就是癌症都能治好,不管什麼病情,所有癌症,只要是得了癌症,不管什麼類型的癌症,也不管什麼分期的癌症,都能治好,他不死於這個癌症,那這個人的生存時間會明顯延長。但當然,也只是相對他得癌症生存時間,癌症攻克了,不會提高他本來的預期壽命,比如,他沒得癌症本來就只能活到七十歲,癌症攻克了,他也仍只能活到七十歲,不會因為癌症攻克了,他可以活得更長。
就人類作為整體來說,癌症並不是影響人均壽命的主要因素,癌症也只是眾多疾病中的一類而已。有人會說,癌症會致命啊,是的,前面說了,那是對個體。事實上,人類的壽命並不會因為癌症的攻克(假如癌症能攻克的話,其實只是假設,並不能真正攻克)而大幅提高,不要弄得好像人類壽命的長短就卡在癌症上似的。你想一下,幾千年前,或者就算是幾百年前,你們不是說那個時候癌症很少嗎?不是說現在癌症太多了,是的,現在癌症多得不得了,幾百年前癌症少得不得了,那是現在的人均壽命長呢,還是幾百年前的人均壽命長呢?不用說,當然是現在。這就奇怪了,癌症多了,反倒人均壽命長了,你不是說人類的壽命卡在癌症上么……
若癌症被攻克後,人均預期壽命會提高,個體的壽命不會有變化。
1、若癌症被攻克後,其它類別的疾病和 健康 人的壽命不會有變化,因為人壽命長短主要由遺傳基因和生活方式決定,如果一個家族有長壽基因,或有較好的生活方式和 健康 的飲食習慣。比如平時勤勞、樂觀、仁義,也不吸煙酗酒等等。這些都是提高壽命的良好因素。
2、若癌症被攻克後,人均預期壽命會提高。
人均預期壽命的計算與同時代的死亡率水平有關,若沒有因癌症這一占疾病死因第二多的疾病時,不同年齡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數相對就會增多,由此推算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就會有很大提高。
如果人類攻克了癌症,人類的平均壽命會增加3O歲以上,人的壽命為什麼能上升30歲以上?
第一,因為咱人類有太多的人士,被癌症早早地奪去年輕的生命。更因為癌症不是單純的那些慢性頑病。
癌症倒底是什麼樣的病?癌症是含基因遺傳性的,心臟血管衰竭性的,感染性的,神經系統失控性等等在內的,全身全科性的綜合征在人體內的大發作,大泛濫,所以癌症非常難以真正地高效治癒,只是隅然的幸運治癒而已,咱人類真的攻克了癌症,平均壽命增加30歲,確實毫無疑問。
咱人類真的攻克了癌症以後,就完全等於攻克了咱人類自身的,含基因病在內的,所有的急慢疾病。誰都知道,人除了意外事故之外,人沒有任何疾病的話,就不會輕易地失去生命,人之所發會失去生命,幾乎全是疾病在作怪。
咱人類要攻克癌症,首先不能依靠單一的醫技,也不能依靠單純的抗癌特效葯,而是要依靠全科性的醫技,依靠含流感在內的,全面性的特效葯物的靈活施治,才可以真正意義上的攻克癌症。
試想一下,咱人類的現代醫葯,除了疫苗防病,輸血急救,外科手術能治癒一小部份疾病外,其餘的,含流感在內的,幾乎所有的急慢性疾病,都無力治癒,想要攻克治癒全科全身性的疾病癌症,讓人類平均壽命延長30歲以上,確實還有很漫長的路,要咱人類邁開腳步去行走。
百歲左右是可以的!不過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肝炎,肺結核,老年痴呆症也不可小看啊!其實只要定期體檢,醫療有保障百歲左右是可以的!
對於患癌症個體來說,會影響其壽命。但現在對於人類來說這個假說現在難成立。雖然醫學科學在進步,但攻克癌症路還漫漫。很多自然和非自然的因素都會影響人類的壽命,所以對長壽的研究是全方面的事情。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真正破解人類的生命密碼,所以現在所謂的延長壽命都只是推測而已。僅攻克癌症還不行。
某研究根據壽命損失年數,從282類致死原因中找出了2017年中國人的十大死亡原因,分別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呼吸系統(氣管、支氣管、肺)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道路交通傷害、胃癌、阿爾茲海默症及其它痴呆症、新生兒疾病和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腦血管疾病是最常見死因。
僅僅攻克癌症還不行,但如果能攻克癌症,相信抗衰老、人體器官抗老化、大幅提高人體免疫系統功能及新陳代謝也能有很大 科技 進步和突破,才有可能人類壽命延長。只能相信未來吧。要想壽命長,心態也很重要。
假設癌症被攻克了,沒有了癌症,人的壽命會大幅度延長嗎?建立在假設命題的基礎上,沒有現實數據,可以分析推算,癌症對人的壽命影響有多大呢?
國家癌症中心數據,居民所有死因中癌症佔到23%左右,若沒有癌症,這部分人的壽命肯定會比現在長,那麼人們整體的平均壽命也就延長。但是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考慮,以我們國家目前平均壽命76歲為基線,若病人是75歲死亡,那麼就少活了1年,癌症還是以老年人為多,因此癌症對人們平均壽命有影響,但應該不會太大。
假使攻克癌症、沒有了癌症,會不會有其它慢性疾病呢?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它們對人們的威脅也是很大的,總體上癌症比它們對生命威脅快一點,但這類疾病發病人數很多,要比癌症病人多得多,因此沒有癌症可能最終對人們的平均壽命影響也不大。
如果癌症病人個體,那影響是絕對的,攻克癌症對於年輕人就是救命了,年齡大的病人延長幾年就是實實在在的幾年!
癌症種類繁雜,目前對付它的策略不是攻克,而是延長病人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病人或許是帶瘤生存。癌症總體上還是老年性疾病,與人的壽命關系密切、正比,也是慢性病,對人的壽命會有一些影響,但攻克癌症、沒有癌症不太可能大幅度提高壽命。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
韓一聲認為即使在癌症被攻克以後,人類的平均壽命也不會有大幅度的提高,至少在中國是這樣的。
不過,作為一名「不可知論者」,韓一聲認為衰老和癌症是人類無法攻克的醫學難題。否則,將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難。不過能夠攻克癌症並非這個問題的關鍵。題主的問題是建立在人類已經攻克癌症基礎之上的。
就目前的中國而言,雖然既往有調查顯示中國是癌症患病和死亡的第一大國,但是2018年發表在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目前造成中國人死亡的第一大因素並不是癌症,而是中風;第二大因素也不是癌症,而是缺血性心臟病!
即使在造成人口死亡原因排序中,也只有第三位、第五位和第七位是癌症,分別為肺癌、肝癌和胃癌。其他慢性疾病、交通傷害、老年痴呆症、新生兒疾病和高血壓性心臟病等疾病在中國居民死亡原因中佔有很大比重。
總體上來講,癌症在所有死亡者中所佔的比例並不高,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年齡較大的患者。因此,即使是攻克了癌症,人類的平均壽命也並不會有顯著的提高。不過,有提高是必然的,但是由於畢竟比例較低,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為啥癌症這么難以攻克,要知道癌症是一個很復雜的東西,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攻克的。
當然以現在的醫學技術來看我們還是在不斷進步,我記得我小時候聽到有人得癌症了,第一感覺就是他們肯定活不了多久了,小時候對癌症的認識也僅僅只是皮毛,感覺得了癌症就是要不斷的化療+掉頭發。而現在相信大部分人也看到了人類這個領域的進步有多大,從早篩的普及,讓一部分早期癌症患者有了治癒的可能,到各種癌症新葯的出現,越來越小的副作用。
雖然無法攻克癌症,但是還是可以讓癌症患者壽命不斷延長,不斷嘗試進一步減輕癌症患者的痛苦。
用細菌來做類比,如果我們被細菌感染,那就直接吃抗生素把細菌殺死,與此同時抗生素也不會傷害我們的 健康 細胞,然而癌症治療方法就沒那麼輕鬆了,首先因為我們自身細胞和細菌細胞有差異,所以抗生素可以識別出細菌並且不攻擊我們自身的細胞。當然了,癌細胞和正常細胞也有一定差別,這也是為啥我們可以用化療來治療癌症(化學療法殺掉癌細胞但是留住 健康 細胞)。
第二:…比起恐怖分子,癌細胞也挺像邪教的,因為他們還可以「洗腦」周圍組織去產生新的血管來支持他們生存。就比如說胰腺癌,癌症之王,牛B的很,為啥呢?因為有一種胰腺癌還可以刺激周圍細胞給自己形成一個「保護殼」,讓化療葯物無法攻擊他們。
第三:癌症可以擴散轉移-->癌症擴散轉移,顧名思義就是當癌細胞進入血管,然後擴散到身體的另一個地方,然後在那個新的地方再重新長一個新的腫瘤。所以,如果你要是無法殺死所有的癌細胞,那腫瘤就會再長出來,如果癌細胞進入血液然後全身擴散那基本上就是沒有什麼手術的可能性了。
第四:還是拿細菌感染來說,抗生素可以搞死細菌,但是不同的癌症確像是不同的鎖,沒有一把萬能鑰匙可以打開所有的鎖,就像是直男看所有顏色都是大紅色,但是在小仙女的眼裡有爛番茄紅,櫻桃紅,姨媽紅等等…癌症也有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而肺癌裡面還分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在細分還有鱗狀細胞癌,腺癌等等……然而並沒有一種萬能葯專門針對所有特定的癌症。
更崩潰的是,有些時候,身體里還不止一把鎖壞了,而是許多把不同的鎖都壞了,那些我們修不好的鎖,還會再繼續擴散轉移!!還有些時候,兩個得了同一種癌症的人,細胞突變確是不一樣的,所以治療方法在一個人身上有用,在另一個人身上還不一定有用……
不過好在有免疫治療,也就是我們讓自己的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因為癌症的多樣性,免疫療法並不能覆蓋所有的癌症和所有的癌症患者。當然現在還有很多關於免疫療法,還有癌症其他的治療方法的新研究,雖然離完全治癒中晚期癌症還是有一定的距離,但是相信5年生存率會原來越高~效果還不錯。
按照生物學的原理,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它的生長期的5-7倍,人的生長期是從最後一顆牙齒長出來的時間(20-25歲)開始計算的,因此 人的壽命最短100歲,最長175歲,公認的人的正常壽命應該是120歲。也就是說,我們的生理壽命大約為120歲。
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6歲,日本是公認的最長壽的國家,平均壽命是83.7歲。如果我們攻克了癌症這類疾病,我們的壽命很有可能延長30-40歲。
問題在於,我們怎樣攻克癌症。把期望寄託於治療技術的進步嗎?
不是的, 人類要戰勝癌症,關鍵在於預防。
癌症其實是由一群不知道該如何停止分裂的細胞引起的。 它是內源性的、系統性的疾病。 在基因和不良環境刺激的作用下,一個正常的細胞可能會突然不守規矩地瘋狂生長、分裂,不斷地吸收周圍組織的養分,破壞正常組織的功能,逐漸演變成可怕的癌症。
事實上,人體每天都有大約 3000 個 正常細胞發生突變,所幸,人體的修復系統可以辨認出這些突變的細胞,並將他們在變成癌細胞前消滅掉。但是,如果受到了過量不良環境的刺激,這些不守規矩的細胞就會更多、更強,甚至可能讓修復系統也難以應付,導致癌症。
癌症的形成其實是人體修復系統和突變細胞博弈的漫長過程。勝出的癌細胞在人體中不斷的分裂增殖,大概需要經過 8-10 年 的時間,才能形成米粒大小的腫瘤,這時稱為原位癌。之後,癌症進展迅速,從原位癌發展到花生米粒大小約需要1-3年,再發展到核桃大小需要約8個月時間,此時是癌症的中晚期,從核桃大小發展到拳頭大小,只需要3-6個月,此時已經是癌症晚期。
所以,攻克癌症,我們很難找到一種萬全的方法治療它,但可以找到方法提前預防和早期發現它,使癌症變成一種容易接受的慢性病。
美國的癌症篩查效果,已經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結直腸癌是美國的主要癌症之一,但是在過去的10年間,其發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這主要得益於結直腸癌的篩查,尤其是腸鏡檢查的普及。
上世紀90年代,美國開展了大腸癌的篩查,據統計,在2006年,美國全國范圍內50歲至75歲人群中已有60.8%至少參加過一次篩查。
目前,包括肺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等在內的多種癌症的篩查已獲得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的強有力支持。一些癌前病變或者早期癌症的及時控制對於總體癌症的防治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早篩,我們還要做好提前預防工作。
還要拿美國來說。吸煙是明確的致癌因素,近年來,美國控煙的成績卓著。美國成人吸煙率已經降到了15%,其中男性為16.7%,女性為13.6%。《2017年度美國癌症數據調查報告》指出,通過控煙,從1990年到2014年,美國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43%。
下面是與癌症相關的風險因素的列表,以及不同因素導致的癌症發生的佔比(CA CANCER J CLIN 2018;68:31–54)。也就是說,預防癌症先從一下這幾個方面做起。
其實,人類攻克癌症這件事很難,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但是如何做好預防和早篩,現在就有很多方法。寄希望於未來,不如現在開始,做好癌症預防和早篩工作吧。
其實,如今癌症只是影響長壽的一個方面,如今還有很多心腦血管疾病沒有被攻克,所以單純治癒癌症,人類壽命也增加有限,這個數字具體不好估計,因為還有很多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哦。
如今影響人類生存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動脈夾層,急性大面積腦梗死或者腦出血等等,太多的疾病都沒有被攻克,單獨靠治癒癌症來延長壽命,估計希望渺小哦。具體看數據吧,這只是急性心梗的患者數和死亡病例。
再來看看癌症數據統計哦!據統計,在2015年我國有429萬癌症患者,有280萬新診斷癌症患者,合計大約有710萬人而已。後來總結為我國的癌症發病率在升高,而死亡率在下降哦。如今的發病率,變成每天大約1萬人,一年就是365萬人,規模很大吧。
其實,癌症患者即使都被治癒了,生命延長也就只有一點,畢竟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所以要引起重視。
總之,單純靠治癒癌症來延長壽命,這個還是很有限的,建議考慮其他危急重症的影響數字,比如急性心梗死亡的,急性肺栓塞死亡,急性腦卒中死亡的,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計算量大,還需要收集很多數據,有幾個能做到,重點是做到了又有多大意義呢,因為癌症如今還沒有被攻克,只是看看結果而已,沒有意義的事情又有幾個人會去做呢!
5. 世界上最長壽的癌症患者是誰,活了多少歲
直到現在,有些人還是談癌色變,大部分的癌症患者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以後,第一個心理反應就是恐懼、絕望,認為生命危在旦夕,一切全完了。這種心態的產生主要是對腫瘤缺乏足夠的認識,其次是受到社會環境和人為過分宣傳的影響。其實,社會的進步,醫葯科學的飛速發展,使得癌症早已不是不治之症了。全社會不應該談癌色變了。
大家還記得吧,上世紀九十年代,著名作家柯岩女士曾被診為「腎癌嫌疑犯」,在與眾多癌症患者朝夕相處之中,她親眼目睹了廣大瀕臨死亡的癌症患者與癌症頑強抗爭,並取得勝利的情景,寫出了長篇報告文學《癌症不等於死亡》,批駁了社會上廣為流傳的「十個癌症九個埋,還有一個不是癌」的悲觀論調,震撼了那個時代。文中提到的於大元、孫雲彩、何開芳等人至現在還健康地活著。
去年以來,我們過多地聽到象傅彪、叢飛這樣的名人因患癌離我們而去,就又增添了對癌症的恐懼。而我現在要向你展示的名人患癌而長壽的事實足以消除你對癌症的恐懼:原國家主席夫人王光美,在「文革」中被監禁12年。平反昭雪後的1989年l0月被確診患了乳腺癌,當時腋下已有多個淋巴轉移。她積極配合治療,接受了手術、放療、化療,情緒堅定地與癌魔作斗爭,身體恢復的很好,幾年後,已不再服任何葯物,繼續從事社會活動,她今年已85歲。
我國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1972年被診斷為直腸癌,當時他已90歲,從醫學文獻上看年過80歲的老人不宜做大手術,可馬老堅決要求做手術。手術後馬老在病床上仍不忘鍛練身體,終於戰勝癌魔,活到1982年,100歲謝世。
原人大副委員長胡厥文,在1973年(78歲)得過直腸癌,1979年(84歲)又得胃癌,但其樂觀無畏,兩勝癌症,活到90多歲。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1983年患過淋巴癌,現年85歲。影後秦怡,1996年患過直腸癌,現年85歲。物理學家餘光遠,1991年也患過癌症,現年90歲。文壇宿將、老革命家夏征農,1978年患過前列腺癌,現年103歲。原中國作協副主席、詩人光未然,1987年因癌動手術後健康地活到2002年90歲去逝。蔣介石夫人宋美齡,1985年患過乳腺癌,經手術等治療後健康地活到106歲。
幽默的人戰勝癌症的機會大
俗話說,歡笑,整個世界伴你歡笑;哭泣,只有你獨自向隅而泣。挪威一名研究人員的報告顯示,笑顏常開可能會令你更長壽,幽默的人戰勝癌魔的機會更大。
挪威科技大學醫學院的斯文·斯夫貝克表示,有幽默感的人比沒有幽默感的人的壽命更長,他們能找到生活中的樂趣,對癌症患者來說,幽默感的優勢則尤其明顯。斯夫貝克的研究基於對54000名挪威人為期7年的調查,他的研究結論公布於美國心身醫學協會會議。
起先,他要求患者填寫有關在現實情境中如何發現幽默,以及幽默重要性的調查問卷。斯夫貝克表示,在這些患者的生活中,幽默扮演的角色越重要,他們活過7年的幾率就更大。幽默值為前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比分值為最後四分之一的人長壽幾率高35%,這一結論是將影響壽命的其他因素如健康、年齡、性、生活方式和其他考慮在內得出的。
對於研究對象為2015名被診斷為癌症早期患者的一組研究,斯夫貝克表示,與那些缺乏幽默感的人相比,那些極富有幽默感的人能降低70%的死亡率。他還檢查了是否缺乏幽默感的患者預後更糟,雖然,這能解釋病人早死的原因,但是,斯夫貝克表示,這之間沒有關系。斯夫貝克表示,過去的研究顯示,幽默感能幫助人們應對壓力,在壓力時期保持健康的免疫系統,他相信,幽默能提升生存幾率。他說:「幽默的作用就像汽車的減震器,當你跨過顛簸障礙後,你會發現它是一個性能很好的減震器,癌症是生命中的一大顛簸。」
但是,並非每個人都認可這一觀點,紐約斯隆·凱德琳癌症紀念研究中心的精神病學家威廉姆·布雷特巴特說:「我對此深表懷疑,阿爾特·布赫瓦爾德就不是這樣的。」2006年,幽默大師布赫瓦爾德拒絕繼續接受腎臟透析治療,住進療養院,數天就與世長辭,雖然,他也期盼著活過來年,而且,他也從未停止笑聲。
布雷特巴特還說:「在為癌症患者治療的22年當中,我遇到過很多有趣的人,他們都難逃一死,而且,死亡速度相當快。」他表示,疾病狀況和腫瘤惡化遠非一個人的幽默感所能控制。但是,那些能在化學療法副作用下仍保持幽默的人更能堅持這種療法,他說:「那可能是幽默作用於生存的方式。」
6. 一個人一般能活多少歲
正常人到底能活多少年?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考察,採用不同的方法所推算出來的年限是不同的。細胞分裂次數與分裂周期測演算法認為,人類壽命是其細胞分裂次數與分裂周期的乘積。自胚胎期開始細胞分裂50次以上,分裂周期平均為2.4年,從而推算出人類最高壽命至少是120歲。性成熟期測演算法推算,人類的最高自然壽命應是112—150歲。生長期測演算法推算,人類的自然壽命為100—175歲。懷孕期測演算法推算,人的自然壽命最高可達167歲。以上方法推算結果表明,人類正常的自然壽命都應該在100歲以上。
隨著人類環境衛生的改善、公共衛生質量的提高,人的壽命也在不斷延長。在4000年前的青銅器時期,人的平均壽命只有18歲。從青銅器時代到公元1900年的4800年間,人類的壽命估計約增加了27年。從公元1900年到1990年短短90年間,增加的幅度至少也有這么多。
什麼決定人類壽命
科學界目前達成的共識是:人的壽命主要通過內外兩大因素實現。內因是遺傳,外因是環境和生活習慣。遺傳對壽命的影響,在長壽者身上體現得較突出。一般來說,父母壽命高的,其子女壽命也長。德國科學家用15年的時間,調查了576名百歲老人,結果發現他們的父母死亡時的平均年齡比一般人多9—10歲。美國科學家發現,大多數百歲老壽星的基因,特別是「4號染色體」有相似之處。研究人員希望能夠開發出相應的葯物幫助人類益壽延年。
「外因」也不可忽視。許多研究表明,通往長壽之路的關鍵還在於個人科學的行為方式和良好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完全按照健康生活方式生活,可以比一般人多活10年,即活到85歲以上。
樂觀的技術主義者認為,通過現代科學技術來延長細胞生命是完全可行的。但冷靜的保守人士認為,人的生命不是簡單的細胞分裂,衰老和長壽是多基因、多層面和多途徑的復合原因一起作用的結果。而且人體非常復雜,很難保證用基因改變了這里而另一個地方還能如我們所願在運轉。另外,我們生活的環境大系統更是在人力控制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