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晚上做什麼運動最長壽

晚上做什麼運動最長壽

發布時間:2025-09-05 15:02:28

『壹』 自律的人才能最長壽,如何做到自律

自律的人健康又樂觀
這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自律性強的老人,血液中的膽固醇和C反應蛋白(與炎症相關)水平低,腰圍更小,代謝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更低,社交方面也有更多優勢。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也指出,自律的人能抗拒酒精等誘惑,比生活散漫的人多活4年。
美國專欄作家史蒂夫對此深表同意。他說:「20歲時,我的生活雜亂無章。睡眠時間是凌晨4點到下午1點,常吃快餐,不愛運動,每天過的渾渾噩噩。」所幸,經過14年的點滴改變,史蒂夫養成了規律生活的習慣。如今,他每天5點起床,對照便箋上的每日計劃去行動;每周拿出6天時間來鍛煉;新鮮蔬菜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自律帶給他健康和樂觀的生活。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侃說,自律是個人根據自我和環境等狀態,選擇與自己最匹配生活方式的一種能力,並能控制自己的慾望,獲得更大的身心享受。我們可以根據情緒控制、自我認識等心理測評,來判斷自己是否擁有自律能力。史蒂夫則指出,每個人都可以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我每天都在同一時間起床嗎?家裡井井有條嗎?會出於健康考慮來選擇食物嗎?回答的「是」越多,自律性越強。
不自律的「三字經」
張侃說,人們很難培養自律的生活習慣,原因有二:一是在青少年期沒有培養起健康意識與行為;二是成年後沒有確定明確的健康目標。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楊秉輝說,很多慢病患者自律性差,可以用一套「三字經」來概括。
服葯亂。很多慢病患者存在忘記吃葯、隨便補服、驟然停葯等不合理用葯行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全球按時服葯率僅為50%。不按時服葯會使病情惡化,治療費用更高,還會帶來更多痛苦。
不運動。研究顯示,在開始一項運動後3個月,就有約50%的人放棄。英國麥克米蘭癌症援助中心發現,缺乏運動減壽3~5年,更易患癌症、心臟病、中風等疾病。
不忌口。慢病患者應注重飲食規律,遵循少鹽少油、多吃蔬果、合理膳食等原則。但一些人難以改變多年養成的不健康飲食習慣,外出就餐更難管住嘴。大魚大肉、暴飲暴食、不愛吃菜等會導致「三高」、尿酸升高、骨質疏鬆等。
常熬夜。《生命時報》一項調查顯示,40.77%的晚睡者是習慣使然。晚上是身體「排毒」、大腦「重啟」的黃金時段。慢病患者常熬夜,會加劇內分泌和神經遞質水平失調,致使病情惡化。
不聽話。人人都知道,吸煙、酗酒是多種慢病、癌症的高危因素,醫生也把「戒煙限酒」的告誡掛在嘴邊,但真正把這些放在心上並做出調整的人並不多。不少人振振有詞:「人各有命,不可強求」「某人煙酒不離手,也能活到九十九」,令人哭笑不得。
不復查。慢病患者需長期監測血糖、尿酸、血壓等指標,定期復查能減少疾病惡化幾率。但很多人在症狀緩解後,復查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項針對急性腦血管病出院患者的調查顯示,僅有17.52%的人能做到規范復診。
「四步走」養成自律人生
自律讓生活更陽光、身體更健康,可以去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說,自律讓你自由。楊秉輝指出,培養自律能力,先要提高「健商」,通過正規渠道充分學習健康知識,才能踐行規律、健康的生活。之後要克服惰性。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要告別過去的不良習慣,就要管住嘴、邁開腿、聽醫囑。
美國心理學家派克給出了一套訓練自律性的方法,不妨用在培養健康習慣上。第一,設定一個具體目標。以健身為例,你需要把目標具體化,比如:1.早睡早起(晚上10點睡覺,早晨6點起床),做會鍛煉;2.睡前練瑜珈(晚上9點~10點);3.每坐1小時起身活動一下。
第二,每天督促自己。設定目標時首先問自己:無論遇到多少困難,你都願意堅持嗎?目標定好後,讓朋友、家人監督自己;或通過日記等形式監督自己去履行承諾。
第三,找出自己的軟肋,事先做好應對措施。比如在戒煙時,別人遞煙給你,你抽還是不抽?自控力弱的人一定要選「無一例外」模式,即任何時候、場合都不再抽了。每次都直接拒絕對方,慢慢地就不再有人遞煙給你了。
第四,完成每個任務都要慶祝一下,作為一種達成目標的儀式,也是對所付出努力的一種自我肯定。

『貳』 堅持運動真的能比不運動的人長壽嗎

是的。
《英國運動醫學雜志》新發布的一項持續15年、涉及8萬人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顯示普通人通過鍛煉身體可降低28%的死亡風險。下面這些運動項目對健康和長壽的影響最明顯。

01 持拍類運動



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等持拍的小球運動對速度、耐力、爆發力、反應力、控制力等的要求都很高,不僅鍛煉肩肘、手部、下肢等部位,還能調動大腦功能,實現眼到手到心到。

持拍類運動訓練到的運動部位更全面,強度適中又包含隊友間的互動,因此健身效果特別好。

可減少綜合死亡風險47%,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56%。

02 游泳



游泳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41%,可減少綜合死亡風險28%。並且能改善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預防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延緩呼吸機能減退。

游泳幾乎不會造成運動損傷,更適宜長期堅持,非常適合關節不好的人,以及超重和肥胖的人。

03 瑜伽



瑜伽可降低死亡風險27%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36%。

瑜伽是一種身心同練的運動,可以改善生理、心理、情感、精神等,具有身心療愈的功效。

04 跑步



跑步,裝備比較簡單以及不太受場地限制,容易進行,因此跑步的人群相對比較多。

跑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45%。跑步主要是下肢力量,增強心肺功能,延緩大腦衰老。腿部力量強,人老了也能站得穩,降低跌倒的風險。

跑步前先熱身10分鍾,運動後要做拉伸運動,跑步時上身要直,兩臂放鬆,自然擺動。結束後也適當做一些放鬆運動,讓機能更好的過度,恢復平靜狀態。

05 大球運動



大球運動未能明顯降低死亡風險,但有出眾的健康好處。大球類運動更多體現競技體育的精神,對運動者的心理素質、反應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都是訓練。

『叄』 最長壽的運動項目和體育運動員分別究竟是哪個

最長壽的運動項目是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最長壽的體育運動員是福賈辛格。

『肆』 什麼運動最長壽

散步運動最長壽。

靜養不排斥適當的鍛煉,比如太極、瑜伽等,快走也可以。但千萬別奔、別跑、別跳,也別被自己練出來的一塊塊發達的肌肉給迷惑,那其實是提前揮霍了的一年年的壽命。每天清晨,在各個公園都可以看到,有著為數較多的人群,正在做各種運動健生。尤以老人為最,其實早晨的空氣質量指數,是一天當中最差的。

是不太適合體育運動及鍛煉身體的,下午或黃昏較好。比如:二氧化碳含量就是最高的時候,為何會有那麼多人去鍛煉,緣於「生命在於運動」的口號,誤導了大眾。生命在於運動,若從這句話的語境,其本身而言,也是不對的。至少這句話太武斷,太偏激了。生命在於運動表明,如果不運動,就沒有生命,也就是會短命。

各個角度

從辨證的角度看,很顯然是要因人而異、區別對待的。有些人,是不適合運動的。比如體質虛弱者,就不適合運動。因為人的元氣是有限的,對於體質虛弱者,若參與運動,必將耗損更多的元氣,使身體虛上加虛,雪上加霜,得不償失。

這種體質虛弱者,其實只需要靜養就夠了。再比如肝病、腎病患者,若參與運動,必將加重病情,使之惡化,這類病人也只適合靜養的。作為體育運動,它只能夠加強身體肌肉、骨胳、關節等方面的強壯。一個人會不會生病,會生什麼病?是由身體內因決定的。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晚上做什麼運動最長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山東養老保險退伍軍人 瀏覽:358
55歲怎麼樣才能長壽 瀏覽:574
辦養老院什麼時候可以裝修 瀏覽:647
敬老院慰問結束語 瀏覽:599
華僑在國外的退休金能轉回中國嗎 瀏覽:745
重陽節的詩2句 瀏覽:357
老人家生日煮什麼肉菜好 瀏覽:748
體檢胃項目有哪些 瀏覽:407
溫爾縵老人鞋哪裡有賣的 瀏覽:381
招投標時社保證明退休人員 瀏覽:875
誠和敬老年公寓 瀏覽:35
樂都敬老院 瀏覽:146
議論文孝順不是作秀 瀏覽:443
好的父母有哪些特點 瀏覽:939
德州農村養老政策 瀏覽:891
人社部關於2020企退人員漲養老金 瀏覽:532
晚上做什麼運動最長壽 瀏覽:999
經絡養生館掛什麼字畫 瀏覽:143
公務員退休和國企退休年齡 瀏覽:943
重陽節風俗小動畫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