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的一生心跳次數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想長壽,就必須減慢每分鍾心跳次數。那麼有什麼方法來減慢心跳呢
你理解的概念不準確,人長壽與否並不完取決於由心跳次數。一般來說通過長期的運動訓練,可以在安靜時迷走神經興奮性增強,表現為心率緩慢。尤其是訓練有素的運動員,心跳有緩慢。一次心跳可以搏出更多的血液,供機體所需。但在劇烈運動時心率明顯加快,要超過常人,這就是心臟的儲備功能。但總體心率並一定少於常人。
如果你想健康那就參加運動鍛練,從事耐力性運動項目,如中長跑,可以更好的鍛練心肺功能,表現為安靜時,呼吸心率緩慢,但運動時呼吸心率著加快,達到強身健體目的。
2. 壽命與心跳的關系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在正常范圍內,壽命的長短與心跳的快慢呈反比,即心率慢的人壽命長。人類死亡雖有多種指征,但是心跳停止是最重要的死亡指征之一。一旦心跳停止,生物進入死亡。這都說明,壽命與心跳密切相關。在正常情況下,心率慢者壽命長,不僅表現在人類,在許多動物中也有同樣的規律。
降低心跳次數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如體力活動、氣功鍛煉、精神衛生與睡眠等等。
經常進行適度的體力活動,無論是進行體力勞動或是體育鍛煉,均能夠提高心血管系統的機能,使心肌強而有力,心跳緩慢並降低血壓。長期堅持體力活動的人,在安靜時心跳緩慢,而每搏輸出血量較多,在運動時心跳增加不象一般人那麼多,但輸出血量卻很多。
如果人的平均壽命為70歲,在安靜時的平均心跳為每分鍾70次,那麼一生中的心跳次數約為25.8億次。而經常參加體力活動的人,心跳次數可降為每分鍾60次以下,按每分鍾60計算,70年間共跳動22億次。如果加上每天運動1小時,心跳為每分鍾150次,總數為23.4億次。比一般人少跳2.4億次,平均計算,鍛煉者可多活7.2歲。這種簡單的數字計算,雖不能說明全部問題,然而長期堅持體力活動者心臟潛力大,心臟功能健全,因而壽命延長,這是有生理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