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北方應如何養生

北方應如何養生

發布時間:2025-08-04 03:08:10

① 北方小滿季節穿什麼衣服 這個時候要如何養生

北方小滿季節穿什麼衣服及養生方法

小滿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標志著氣候變化。盡管夏季已至,但南北溫差仍然明顯,那麼在北方小滿季節,穿什麼衣服比較合適呢?接下來,我們將為您解答。北方小滿時節,氣溫大多在5~20度,早晚溫差較大,因此建議穿脫方便的外套,如抓絨、沖鋒衣等。當然,具體穿衣還需根據緯度高低來決定適合穿短袖的時間。氣溫達到24°以上時適合穿短袖,但要注意增減衣物,避免著涼。

北方小滿的氣候有何特點?溫度會明顯提高,但降水量相對較小或無雨,與南方相比,干空氣更常見。因此,北方的氣溫升得較快,具體情況還需根據實際氣候變化而定。

那麼在小滿節氣,如何養生呢?首先要注意飲食養生,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以免對腸胃造成傷害。其次,起居方面,早晚溫差大,應保暖,避免著涼受風而患感冒,保持早睡早起,保持睡眠時間。最後,保持心情穩定,以防情緒劇烈波動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② 三伏天養生方法

三伏天養生方法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階段,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三伏天養生有夏補三伏:三伏貼、三伏灸、進補,下面我們來看看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養生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至於三伏天養生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有三伏貼、三伏灸等醫葯,三伏進補,加上適當的體育鍛煉。

三伏天養生之冬病夏治

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的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敷貼,葯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三伏天養生之三伏灸

三伏灸,祖國醫學的瑰寶。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祖國醫學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療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預防醫學,「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這種療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中葯製成葯餅,通過有經驗的針灸醫生辨證分析後,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貼敷灸治療。

三伏天養生之三伏貼

三伏貼,是一種膏葯,如銀行卡大小,一般四個為一組使用。在夏天農歷的頭伏日期貼在後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據信可以治療預防冬天發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等),針對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將四片膏葯一起貼在後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時即可揭下。選擇在三伏天貼敷,是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冬天易發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這3天是人體陽氣最盛的),以辛溫祛寒葯物貼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療,可以減輕冬季哮喘發作的症狀。

三伏天養生之伏天進補

民間有「頭伏雞,二伏狗,三伏甲魚紅棗肚」,韓國人也有在伏天吃參雞湯、狗肉湯等進補的傳統,徐州人說「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葯方」,可見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進補的習俗。三伏進補養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點:溫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人相對睡眠時間少。進補應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分清虛實、對症補益,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隨意進補可能會加重人體損耗、火上澆油。如有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貪吃生冷食品,虛寒體質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飲等。

三伏天養生之夏練三伏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現代醫學證明,在炎熱的高溫天氣中,人體內會產生一種應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對人體的傷害。由此可見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煉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煉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練三伏要辯證避開高溫時段防中暑,醫生提醒:這種鍛煉方法對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別是年老體衰之人,或長時間生存於適宜溫度環境的`人和孩子,其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較低,所以,這些人在伏天中還是避暑氣為妙。

附:三伏天養生吃什麼

關於三伏天養生的吃食,明間有很多諺語,北方一直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南方人三伏天吃的各有不同,略舉一二:上海「頭伏餛飩二伏茶」,杭州「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上海人平時就喜歡做大餛飩吃,入伏了還是吃大餛飩,顯示了其勤儉節約的民風。

北方三伏天養生吃麵食

在餃子、面條、烙餅這三種麵食當中,以烙餅的烹調方式最好。飲食小常識認為,烙餅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過水,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餃子和面條都需要水煮,其中的可溶性養分,如維生素B1、B2、葉酸、尼克酸、鉀、一部分鎂等會溶到面湯當中,溶出的營養成分比受熱損失的營養成分數量更大。養生專家指出,老人們常常提醒兒孫們,吃餃子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餃子湯喝掉。如果面湯不太鹹的話,最好是 「原湯化原食」。這樣就能做到 「肥水不落外人田」,營養素都收進肚子里,捎帶著還補充了水分。

南方人養生吃雞

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根據。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燒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

韓國人三伏天如何養生

不光我們,其實韓國人也特別注重三伏進補,其理論是「以熱制熱」,讓人體攝入豐富的營養,從而抵禦暑氣的侵害。韓國傳統的三伏天進補食品有:參雞湯,狗肉湯,以及泥鰍、章魚等水產。

三伏天如何養生?上面的文章為大家介紹了三伏天養生方法,三伏天可以貼三伏貼、三伏灸,另外也要適當的鍛煉,預防中暑。

多喝粥湯補充電解質

應供給足夠多的含水分食品,更重要的是補充出汗時損失的各種礦物質,尤其是鈉和鉀。

普通甜飲料中僅僅含有糖分和水分,卻不能提供鈉、鉀、鈣、鎂等電解質,也不含維生素。因此,不要單靠甜飲料來解渴,而應當盡量多吃水果蔬菜,還應當在家中准備營養豐富的粥湯和解暑飲料,其中尤以豆湯、豆粥最佳,它們對補充鉀、鎂等礦物質最有幫助。綠茶、花果茶、酸梅湯等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飲用湯水時要注意少量多次,因為暴飲可能造成突然的大量排汗,還會導致食慾減退。剛從冰箱中拿出的飲料一定要在室溫下放一會兒才能飲用,以避免引起胃腸道血管的突然收縮,甚至發生痙攣。

牛奶雞蛋和豆類不能少

在35℃以上的高溫中,人體排汗會損失大量蛋白質,同時體內蛋白質分解也會增加。特別是悶熱天氣中,人們往往食慾不振,又不愛下廚烹調,很容易發生蛋白質攝入不足的現象。靠零食、飲料和冷飲不能提供足夠的蛋白質。我建議:夏天時候每天要保證1杯酸奶或牛奶,1個雞蛋或咸鴨蛋,再加上一份豆製品或一碗豆粥,還要經常吃些瘦肉和魚,以補充鐵質。

菜果和雜糧供應維生素

夏季每日從汗液中損失較多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1、B2,缺乏這些維生素使人身體倦怠、抵抗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據測定,高溫天氣中水溶性的維生素需要量是平時的2倍以上。補充維生素C的好辦法是多吃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B1的好食品是綠豆、紅豆、扁豆等豆類,以及玉米、大麥、燕麥等粗糧;維生素B2的好來源則是牛奶和綠葉菜。

;

③ 冬季養生保健的訣竅有哪些

冬季的時候,需要注重養生,養生的方法有很多,平時要注意保暖,多吃一些溫熱性的食物,補充身體的營養,而且冬季保暖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平時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冬季保暖這些事項需要注意。
1、冬季保健養生的訣竅
一、冬天戴圍巾,別捂嘴
在寒冷的冬季,不論是年過花甲的老人還是兒童、年輕的小伙還是漂亮的姑娘,出門圍上一條圍巾,既有防風禦寒之效,又能增添美的風采。在戴圍巾時,不要採用連脖子帶嘴一塊捂的方法,看似保暖,實則於健康不利。因為圍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紡毛線織成,纖維極易脫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塵、病菌,而且不常洗滌,所以在圍巾接觸人的口鼻時,脫落的纖維、灰塵、病菌很容易隨呼吸進入體內,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二、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
寒冬,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服裝,熱量就主要從頭、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據測試,處於靜止狀態下不戴帽的人,從其頭部散失的熱量是很多的。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的總散熱量的30%,4℃時佔60%,零下15℃時佔75由此可見,頭部的保暖與人體的熱平衡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正如俗話所說:「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
冬季戴帽應特別注重帽子能護住耳朵,兒童更應注意隨時戴帽子。
三、18℃,理想溫度
冬天,外界寒冷,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一般保持16℃~20℃較適合,以18℃為最理想。
若室內溫度過高,會使人感到悶熱心煩,令人頭昏腦脹,萎靡不振。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口乾舌燥,眼睛干澀,久之會打破人體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變化,引起疾病。尤其是北方冬天用火爐燒煤取暖的房間,溫度過高時,特別容易引起外感風寒。
若室內溫度過低,會使人體散熱過快,大大消耗人體的熱能,常常令人感到寒冷、縮手縮腳,身體虛弱者會引起寒戰,胃腸虛弱者,會引起腹脹、胃腸痛等。
四、45%~60%RH,健康濕度
冬季室內的濕度也要適宜,45%RH~60%RH被稱為「健康濕度」。
室內濕度過高,人體散熱就比較困難。當室內溫度過高時,就會令人憋悶難耐;室內溫度低時,濕度高於』80%RH,會使人體散熱過快,增加寒冷感。
室內濕度過低,空氣乾燥,人的呼吸道干澀難受,會造成口乾舌燥、咽喉疼痛。一般北方地區冬季降水量少,風大,氣候乾燥,室內濕度也較低。特別是冬天燒爐子、暖氣取暖,室內空氣更是乾燥,常常需在爐子上放置水壺,讓壺內的水蒸騰,向室內排放蒸氣,或向地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為了更好地控制空氣濕度,可選用加濕器。
五、天氣寒,腳要暖
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再加上腳的表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溫性較差,因此,腳的皮溫最低,趾尖溫度有時只有25℃。
中醫學認為,足部受寒邪,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胃脘痛、腹瀉、行經不調、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腳部受涼還會使抗病能力下降,從而引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寒冬時必須重視對腳的保健。
冬季鞋襪的尺寸要稍大些,腳與鞋之間應有空隙,就是利用空氣的隔熱作用,增強保暖性。鞋底要適當厚,因為鞋底厚則鞋的防寒性能好。在冰天雪地里工作的人,應穿帶毛的高腰皮鞋或長筒皮靴。
常生凍瘡的人應及早穿棉鞋;有腳汗的人宜選用透性較好的棉鞋和棉線襪,當襪子和鞋墊汗濕後,要及時烤乾,棉鞋內也應常烘曬。
六、營造理想「衣服氣候」
所謂「衣服氣候」,是指穿的衣服表面溫度大約在零攝氏度左右,而衣服里層與皮膚間的溫度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在人體周圍創造一個良好的小氣候區,緩沖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使人體維持恆定的溫度。
營造理想「衣服氣候」的具體措施是:老年人生理機能下降,皮膚老化,血管收縮減弱,加上代謝水平低,衣著應以質輕暖和為宜;青年人代謝能力強,自身調節能力比較健全,對寒冷的刺激,皮膚血管能進行較大程度的收縮來減少體熱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可過厚;嬰幼兒則不同,其身體較稚嫩,體溫調節能力低,應注意保暖,但嬰幼兒代謝旺盛,也不可捂得過厚,以免出汗過多影響健康,所以衣服要勤加減。
七、勤開窗,常通風
寒凝大地,冷氣襲人,有些人為了防寒保曖,不注意打開門窗通風,致使室內長期得不到新鮮空氣。有些家庭甚至把煤爐也搬進了卧室,一邊取暖,一邊做飯炒菜,這種做法很不好。有資料顯示,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空氣中的病毒、細菌飛沫,能飄浮長達30餘小時。人頻頻吸入帶毒、帶菌的空氣後,很容易感染疾病。
從衛生角度來說,冬天應該定時開窗換氣,使室內保持一定量的新鮮空氣,而且讓陽光照進室內,還可以借紫外線殺菌。這對在密閉的會議室里開長會,並且吸煙的人又很多時,尤其重要。
具體辦法是輪換打開門窗通風換氣。由於冷空氣比熱空氣重,故宜將進風口置於低處,出風口置於稍高處。為此,北邊窗戶高度應比南邊窗戶高度略低一些,這樣有利於空氣的對流交換。而對那些自然通風條件差的房間,可用電風扇機械通風。
八、不要蒙頭睡覺
冷天,不少人因為怕冷,睡覺時頭也縮進了被窩里這種蒙頭睡覺的習慣很不好。之所以不好,是因為蒙頭睡覺,被窩里的空氣不流通,氧氣就會越來越少,時間一長,空氣就變得混濁不堪。這樣,人就會感到胸悶、惡心或從睡夢中驚醒,出虛汗。第二天會感到疲勞。
九、不要夜間憋尿
冬天夜長,有些人就寢後因怕冷而長時間憋尿,這樣做對身體有害。
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及各種有毒代謝物質,尿液在體內積存時間過長,這些有毒物質對機體就可能產生有害影響,並可能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炎。經常憋尿,還可能導致尿痛、尿血和漏尿現象的出現,尤其是女性。
此外,膀胱與輸尿管交界部位「活瓣」力量比較弱,憋尿會使膀胱內壓力驟升而使尿液返流至腎臟,長期如此則後果很嚴重。
十、性生活要節制
中醫養生學特別強調,冬季要節制性生活,如明代養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箋》中指出:「冬三月六氣十八候,皆正養臟之令,人當閉精塞神,以厚斂藏。」並引《五經通義》說:「冬至後陽氣始萌,陰陽交精,萬物氣微,在下不可動泄。」古人還主張房事應「春一、夏二、秋一、冬無」,這充分說明古人認識到,冬季節房事、護陰精,對養生具有重要意義。《黃帝內經》里說:「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亦說明了冬季節制房事,養藏保精,對於預防春季溫病,具有很大作用。
2、冬季養生粥推薦
1、酸棗仁龍眼肉粥
將酸棗仁15克、龍眼肉15克切小粒,與粳米50克一同入鍋加適量水煮成粥,加紅糖5克拌勻,作晚餐服用。二葯相配為粥,長期食用可使人容顏減皺,肌膚光滑。對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暗耗陰血所致的面容萎黃失澤及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亦適宜。老年人常食,有利於健康長壽
2、酥油蜂蜜粳米粥
將粳米50克同水煮粥,將熟時,加酥油20克,蜂蜜5克稍煮即可。早晚餐食。
酥油是極好滋補品,以白羊酥為上乘。《本草綱目》記載:「益虛勞、潤肌膚、澤臟腑、和血脈。」臟腑功能失調所致消瘦、皮膚枯槁乃津傷血虛之症,陰虛損必發勞熱,熱則更加耗津,津液去,則毛折皮枯。酥油配蜂蜜,即可潤膚豐肌,還可適宜於消渴、陰虛發熱等症。
3、香甜美味八樣粥
黑糯米100克,紅豆、綠豆、薏仁、蓮子、桂圓、百合、大棗各50克,紅糖米酒各少許。紅豆、綠豆、薏仁洗凈後,加水浸泡一晚,將紅豆、綠豆、薏仁煮、蓮子先煮爛,再加黑米等洗煮成粥狀。此粥香甜美味,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4、綠豆粳米粥
取綠豆10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隨量食用。
綠豆味甘性寒,行十二經脈,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潤膚之功。粳米性涼,補脾益胃,與綠豆共用有解毒利水、潤澤肌膚的效用。綠豆還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對血脂過高的中老年人,常食頗得裨益。
5、粳米胡桃粥
取胡桃5個取仁略搗,同粳米100克煮成粥,加紅糖少許拌勻,早晚空腹食用。宋代《海上名方》中錄:本粥通過補骨益肺健脾而使氣血充盛,潤燥生津,肌膚潤澤,形體健美,烏須黑發。故常食此粥不僅有潤膚之功,且有排石之能,但大便溏薄者不宜。
6、大米豆漿粥
大米50克洗凈與新鮮豆漿500克同煮粥,加白糖少許,可供早晚餐溫熱服食。大豆有寬中益氣,利大腸,潤澤肌膚的功效,豆漿的營養價值更為豐富,並易消化吸收。
本粥除起潤膚的作用外,對體虛久嗽、便秘等症亦有良效。
7、番薯粳米粥
取番薯100克洗凈切小塊,與粳米150克及適量水同煮成粥,作早晚餐食用。番薯是人們常食之佳蔬。《綱目拾遺》載,番薯可「補中、和血、肥五臟」。
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能將水谷化生為氣血,滋養榮潤面部肌膚,使人容光煥發。本粥便據其健脾胃,和氣血之功,來達到潤膚悅色之效果。
8、油麥燕麥粥
燕麥50克同適量水煮成粥。可供早晚餐食用。燕麥又叫油麥、裸燕麥,性味甘平,是一種高蛋白食品,其補虛健脾營養價值很高。常食此粥,對保持皮膚彈性和抑制老年斑形成有顯著效果。
9、「小人參」平民粥
取胡蘿卜100克洗凈切小丁,與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早晚空腹食用。
胡蘿卜素有「小人參」之稱。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胡蘿卜營養豐富,除含維生素b1、b2外,還含有胡蘿卜素,可在人體內很快轉化為維生素a,能潤滑皮膚,防止皮膚老化。常食能減少頭屑,而且可生發。該粥對防止面部皮膚乾燥、老化,較為有效,也適宜於老人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等症。
冬季的這些養生事項大家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冬季防寒保暖是很重要的,以免抵抗力下降,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冬季可以常喝一些粥,喝粥可以讓身體更暖和,而且這些粥也有不錯的養生作用,平時的時候可以做粥吃,吃起來味道也很不錯哦!

閱讀全文

與北方應如何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慶50歲外婆秦女士 瀏覽:982
單位養老保險當月多交怎麼記賬 瀏覽:338
怎樣宣傳自己的養老院 瀏覽:453
宜昌在哪裡可以體檢 瀏覽:699
老年痴呆症需要多少錢 瀏覽:650
巴馬養老房多少錢呀 瀏覽:777
山東退休金每月幾號發放 瀏覽:786
三原養老金多少錢 瀏覽:634
孝順需及時讀後感 瀏覽:875
蘇州唯亭敬老院 瀏覽:185
姜子牙70歲當丞相 瀏覽:863
中醫養生視頻直播素材哪裡找 瀏覽:748
女兒的對象父母不如意怎麼辦 瀏覽:846
60歲老頭的愛情 瀏覽:1000
老年人買假發什麼顏色好 瀏覽:729
男人長不長壽怎麼能看出來 瀏覽:45
二手老年人專用坐便椅 瀏覽:444
80歲老教授 瀏覽:736
青海養老保險可以交多少錢 瀏覽:478
邯鄲市老年大學網站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