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三伏天之後入秋如何養生

三伏天之後入秋如何養生

發布時間:2025-07-30 02:29:44

1. 秋季中醫養生講座

入秋後,天氣也漸漸變涼,中醫秋季養生有秘訣,我現在就告訴你秋季中醫養生講座,快來看看這篇 文章 了解詳情吧。

秋季中醫養生的知識
一、99%的人都不知道這5個養生小秘訣

1. 此時三伏天雖已近尾聲,但白天仍較炎熱,頗有”秋老虎,毒如虎“的感覺。人體的陽氣開始內收,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秋乏“,適當午睡利於化解秋乏。

2. 立秋 時飲食宜”增咸減辛“,以養脾胃。少吃薑,蔥,辣椒,可適當吃胡蘿卜,芥菜,番茄,蓮藕,豆角,玉米,梨,哈密瓜等黃綠色果蔬。

3. 處暑 時節氣候逐漸乾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飲食上適當食用銀耳,百合,蓮子,蜂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清潤“食物,以防秋燥。

4. 此時正是夏秋之交,自然界陽氣由疏泄轉向收斂,日常起居也要相應調整,注意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早睡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於肺氣的舒展。

5. 處暑後晝夜溫差大,夜晚別貪涼。

二、要想體質好,運動不可少!

晨起可做吐納練習或者鳴天鼓等保健運動,不宜做運動量太大,出汗過多的運動,以保全陽氣。 游泳 仍然是首推的鍛煉項目,但即使天熱,入池前也要熱身。

三、如何吃出健康 大咖教你做靚湯

魚頭冬瓜湯(清熱潤燥)

原料:草魚頭、冬瓜、姜、料酒、香菜

做法:

①1冬瓜去皮,洗凈切薄片;

②魚頭洗凈,從魚肚白處切開相連的兩片;

③鍋中熱油,油熱倒入拍碎的姜,將魚煎制兩面金黃;

④撈出魚將魚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熱水,大火燒開,撇干凈浮末,淋入料酒繼續大火燉煮十五分鍾,湯汁變成奶白色加入冬瓜;

⑤大火燒開轉小火燉煮15分鍾,冬瓜成透明狀加入適量鹽,撒入少許香菜,美味的魚湯營養健康;

沙參麥冬湯(潤肺生津)

原料:排骨、沙參、麥冬、百合

做法:

①排骨洗凈飛水;

②沙參、麥冬、百合用水泡洗干凈;

③沙參麥冬和排骨一起下鍋,加入清水武火煮開,轉文火慢燉30分鍾;

④最後下百合再煮60分鍾;下鹽調味即可;

雪耳百合湯(潤燥養顏)

原料:銀耳、百合、枸杞、蓮子、冰糖。

做法:

①銀耳用清水發開,百合剝開洗凈,枸杞、蓮子洗凈;

②蓮子不容易熟,所以要先單獨先煮著;

③等到蓮子熟軟了之後,把銀耳、枸杞、百合放進去一起煮。加冰糖;

④等到百合變軟了就可以關火拉!

註:百合不可煮過久,否則會化掉的,只要煮軟就行了。

荸薺牛奶飲(健脾養陰)

原料:馬蹄、牛奶、白糖

做法:

①荸薺洗凈、去皮、切片;

②把荸薺放入燉杯內,加清水,武火燒沸,文火燉煮25分鍾;

③牛奶裝入奶鍋,中火燒沸,待用;

④把牛奶、荸薺、白糖同放燉杯內,燒沸即可;
秋季中醫養生的 方法 :泡腳的好處
1、調整血壓

中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足浴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六十多個穴位。

採用中葯泡腳治療高血壓,可有效地防止葯物的毒副反應,且效果較好,由於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服葯,要減少葯物對人體的激素刺激一般採用外用中葯法效果比較好。

2、改善血液循環

足浴可以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環。水的溫熱作用,可擴張足部血管,增高皮膚溫度,從而促進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環。有人做過測試,一個健康的人用40℃-45℃的溫水浸泡雙足30-40分鍾,其全身血液的流量增加女性為10-13倍。

3、促進新陳代謝

足浴可促進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環,由於血液循環量的增加,從而調節各內分泌的機能,促使各內分泌腺體分泌各種激素,如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素,這些激素均能促進新陳代謝。

4、消除疲勞

足浴的最大作用就是消除疲勞,古人從實踐中早已 總結 出熱水足浴來消除疲勞。

5、改善睡眠

足浴可通過促進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環,加速血流,驅散足底沉積物和消除體內的疲勞物質,消除疲勞使人處於休息狀態從而改善睡眠。
秋季中醫養生的飲食知識
秋季飲食調養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飲食宜養陰,滋潤多汁,具體方案如下:

養肺為要: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葯膳,如:參麥團魚、蜂蜜蒸百合、橄欖酸梅湯等。

少辛增酸: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宜多吃粥: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鯽魚、帶魚、青魚、鯉魚、草魚、泥鰍: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

2. 末伏天該如何養生怎麼吃補身體效果最好呢

末伏天應該通過食補來養生,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吃補身體。

一、羊肉

俗話說得好“防苦夏吃鴨”,末伏天雖然已經快進入秋天了,但是炎熱還是沒有完全地散去,可以多吃一些鴨肉,鴨肉是一種溫熱的食物,可以健脾益氣,滋陰養胃,尤其是秋燥盛行的時候,人們特別地容易上火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選擇吃些鴨肉來進行降火。

除此之外,研究還發現,鴨肉的脂肪與牛油、豬油不一樣,其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與理想的脂肪酸含量相近,其化學成分與橄欖油相似,具有降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功效,尤其適合食用過多飽和脂肪酸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

3. 三伏天吃什麼 如何養生

三伏天,作為小暑與大暑之間的特殊時節,其炎熱的天氣常讓人倍感煎熬。在這樣的季節里,飲食與養生顯得尤為重要。那麼,三伏天究竟該吃什麼?又該如何調養身體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索這段飲食文化的奧秘。
頭伏吃餃子,平補效果佳。餃子,這一中國傳統的美食,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炎熱的伏天,人們往往食慾不振,而餃子以其開胃解饞的特性,成為了此時的最佳選擇。營養專家指出,伏天不宜進行熱補或溫補,而應以平補為宜,餃子恰好符合這一要求。它含有豐富的糖類、B族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既營養又易於消化。
二伏吃面條,驅病敗心火。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候,此時選擇用新小麥磨成的麵粉煮湯食用,能夠讓人出一身汗,有助於排除體內的邪氣。除了喝熱湯面外,還可以嘗試吃過水面,即將面條用涼開水過幾遍,既清爽又解暑。
到了三伏時節,人體消耗已大,需適當補充營養以恢復體力。烙餅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除了含有面里的營養外,若再加上雞蛋等食材,更能達到飲食多樣化和營養均衡的標准。
在養生方面,初伏需防中暑。此時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避免在烈日下長時間停留,並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此外,還應少量多次補充水分,選擇淡鹽水、綠茶等清涼飲料。若出現中暑先兆,應立即採取相應措施。
中伏則需防濕邪。此時濕氣較重,易傷脾,導致頭昏身重、四肢無力等症狀。因此,飲食上應清淡且易於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濕之品。
末伏則需防「秋老虎」。此時雖已入秋,但暑熱仍盛,易傷心神。因此應保持樂觀的心態,避免情緒波動過大。同時要注意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此外還應注意飲食調理避免過度攝入肉類以及減少對西瓜等寒涼食物的攝入以免損傷脾胃。
總之在三伏天里我們既要注重飲食調理又要關注養生之道通過合理的飲食和科學的養生方法幫助自己度過這個炎熱的季節。

4. 立秋之後「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是指什麼

立秋過後,暑熱未盡,白天依舊炎熱,雖然時有涼風起,但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較大,三伏天中的末伏,依舊讓人難忍。

在這樣的季節,容易引發疾病的產生,那該怎麼樣去應對比較好呢?

三、要吃補陽食物

1、刀豆

刀豆溫脾補腎,是可以補陽虛的食物,擁有能為陽虛人可以經常吃一些。

2、生薑

生薑對於那些精力不夠旺盛,倦乏怕冷的陽虛體質有著很好的補陽效果。生薑能適當的補充陽氣,保持體內陽氣的充足對於身體健康很重要。

3、羊肉

羊肉性溫,味甘,為溫補佳品,有溫中暖下、益氣補虛的作用。陽虛之人宜在秋冬以後常食之,可以收到助元陽、補精血、益虛勞的溫補強壯效果。

4、胡椒

胡椒是補陽氣十分好的食物,生活當中可以經常吃一些的哦。胡椒性熱,味辛。《本草經疏》亦雲:「凡胃冷嘔逆,心腹冷痛,大腸虛寒,四肢如冰等,誠為要品」。「胡椒比之蜀椒,其熱更甚,凡因火衰寒入,治皆有效。」中醫理論認為,火衰與寒入是有區別的,火衰乃指人體本身陽氣衰少,而寒入當指寒邪侵襲。胡椒散寒力強而溫陽力遜,誠如黃宮綉所雲:「胡椒止有除寒散邪之力,非同桂、附終有補火益元之妙。」然而,陽虛之人,寒邪易犯,故食之亦宜。

5. 初秋換季該如何養生

在南方初秋換季該可以這樣養生:

1、神養(精神養生):關鍵要寧神靜志,心情舒暢,收斂神氣,通俗講也就是穩定情緒。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憂」,每逢秋季,蕭瑟秋風、綿綿秋雨,萬木凋零,人易觸景生情, 頓生愁緒,郁悶傷感,有些多愁善感之人往往會在這種秋雨中變得精神萎靡不振、憂愁消極。因此,秋季要注意保持心情寧靜,以平和氣血 ,收斂神氣 ,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機體不良影響。應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跳舞、唱歌、聽音樂等,多和朋友聊天,多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新鮮空氣既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也能對神經系統起到調節安撫作用,從而使人忘掉憂愁,變得心情舒暢,精神振奮。

2、形養(起居養生):《黃帝內經》有言:「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斂,早起以適應陽氣的舒長。

不宜終日閉戶,熬夜或蒙頭睡覺,要養成開窗而居,露頭而睡的習慣,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以防誘發呼吸道感染。室內可養些花草,或者使用濕化器加濕,以調節空氣濕度,保持室內一定濕度。

適當增加飲水量,建議每日控制在2000ml左右,補充體內的水分,保持肺氣清肅功能。

3、術養(運動養生):主要是進行有氧運動。

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人可根據各自情況,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如跑步、散步等,提高肺臟的生理功能及機體的耐受能力。有一個簡易的鍛煉方法,每日步行控制在10000步左右,關鍵是持之以恆,不要周末突擊運動,或者為朋友圈刷屏,運動過度,損傷關節。

也可根據體質狀況適當進行「秋凍」鍛煉和冷水浴等,以養陰潤燥 ,提高機體抗寒能力。秋高氣爽,是戶外活動鍛煉和旅行的大好時光。

閱讀全文

與三伏天之後入秋如何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稱呼父母的名字有哪些 瀏覽:410
中組部員工未到退休年齡離職 瀏覽:126
武漢老年大學電腦課 瀏覽:968
2017年新規退休年齡速查 瀏覽:800
幼兒園幼兒體檢要帶什麼 瀏覽:293
從事養老該怎麼做 瀏覽:832
養生煲湯葯材哪裡買 瀏覽:992
九陽養生壺怎麼改時間 瀏覽:761
郫都區高端養老怎麼樣 瀏覽:540
老人下葬時放女兒頭發是什麼意思 瀏覽:593
奉賢區專業養老電話多少 瀏覽:205
上饒市老年大學簡介 瀏覽:930
2018年天津市調整退休金 瀏覽:443
歐美60歲至80歲 瀏覽:426
2019年海淀學生體檢在哪裡 瀏覽:617
如何讓父母少一點煩惱 瀏覽:37
長壽李青雲活多少歲 瀏覽:620
奉化老年大學每年什麼時間報名 瀏覽:613
適合老年人用的洗衣機 瀏覽:339
恆大寧滁養生古在哪裡 瀏覽: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