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程凱養生說如何緩解膝關節的疼痛

程凱養生說如何緩解膝關節的疼痛

發布時間:2025-06-28 13:55:25

A. 程凱養生說:葯穴同源,身體自備四物湯

身體自帶的「四物湯」 ,要知道「葯穴同源」,葯有葯性,可以組成方劑,穴也有穴性,合理用好了,也可以發揮葯物或名方的作用。

經典名方「四物湯」由四味中葯組成,來滋養人體的陰血,陰血充盈,心得血則心神安定了,肝得血則筋得養,就是關節、運動功能就能得到充足的濡潤。陰血充足,心主血脈,心中的血充盈了,於是 心神得養,人的失眠、怔忡、健忘,都會明顯的緩解。

肝藏血,當陰血充盈的時候,肝藏的血充盈了,肝主筋,所以肢體關節的運動功能得以充分的改善;還有就是爪甲,很多朋友會發現自己的手指的指甲有一棱一棱的,甚至很多的人的指甲,經常的斷裂,這都是肝血不足的早期表現。再有就是眼睛視物功能,目得血則視,肝開竅於目,陰血充足,眼睛看東西就會明亮,飛蚊症就會減輕。

再加上肝腎合成為先天之本, 腎藏精,精化血,肝藏血。 所以當肝血充足的時候,血又會轉化為腎精,對腎的功能,腎陰腎陽的功能非常有幫助。

所以出現的像足跟痛,像生殖功能的一些問題都跟陰血相關。特別是女性是以陰血為本,更加離不開陰血,所以女性的生殖功能,特別是經帶胎產的這些過程都跟陰血的充盈和陰血的運行是密切相關的。因此,養好陰血對人體是非常的有幫助。

「四物湯」是由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組成的 ,四味葯的經典名方。熟地,是滋補肝腎的;當歸是養血活血的;白芍是養肝陰柔肝的;再加上川芎作為一個佐葯在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和當歸相配可以幫助當歸增加活血之性,和白芍相配又可以幫助白芍柔肝行肝緩肝之滯。

這四味葯搭配的非常的經典,用這樣一個簡單的處方加加減減之後對很多的臨床病症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但是在臨床當中使用方劑的時候也發現了這樣的問題, 凡是滋補的中葯就會出現很多滋膩上火的情況。

話說早年間的時候,也就是10-20多年以前,那時候用同樣的中葯,很多朋友並不上火.但是現在階段上火的人越來越多了,就是吃完這葯,我沒用什麼多大的劑量,不就是幾克嗎,熟地1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就用這么點量還是有很多朋友會覺得有點燥熱,有點滋膩有點上火。

後來我想想原因可能跟現代人特別城市當中的這些朋友,大家每天的狀態有關,因為真的不缺營養, 每天攝入的那些食物的能量真的超出的葯物的那個作用 ,反而是身體當中可能有更多的積滯堵塞不暢的一些情況,所以,在用葯的過程當中,就要增加上更多推動的葯,然後清熱的防止它出現熱證的一些葯物。

即使是這樣做了,還是有很多朋友可能覺得我吃葯都吃煩了,我脾胃功能不好,不願意吃葯,怎麼辦,特別是遇到臨床當中一些病例,這個病例的要補陰血葯,但是中葯在它的作用當中發揮的作用比較弱,或者很難發揮作用,比如說它有比較嚴重的脾胃的一些問題,吃了葯就難受,或者它又比較敏感的問題,吃了之後,很容易引起一些胃腸道不適的症狀怎麼辦?

穴位就可以發揮一定程度上替代葯物的作用,所以 推薦給大家的就是身體上自備的「四物湯」:

太溪 熟地

熟地來滋補肝腎,補腎最好的穴位是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原穴。

還記得「三補三瀉身體自備的六味地黃丸」嗎,有三個補的穴位,我三個瀉的穴位。 穴位是良性雙向的 ,把那三個瀉的穴位去掉了,穴位有補而不膩,所以不要那個瀉的穴位。有三個補的穴位,一太溪,一太沖 一太白。如果你想簡單,你怕麻煩,沒有時間,你就用,太溪一穴,因為腎為人體一身陰之根本。

所以咱們就用太溪一個穴位,這是滋補肝腎的重要的穴,太溪穴經常點揉,太溪穴在內踝高點和跟腱後緣之間的中點處,你在那做柔和的刺激,就是用的拇指的指腹放在那兒輕輕的去點揉穴位,微微酸脹即可。

既然是這樣輕柔的刺激,就要刺激的時間比較長,不能說我刺激,兩三分鍾我就能解決問題,我就滋補肝腎了,做不到。你得天天做,每天堅持做這樣養成一個習慣,才能讓它發揮這種補益的作用。

血海 當歸

光有這個穴位不夠,因為在那四味中葯當中還有一味重要的臣葯就是當歸,當歸有養血活血之性,那麼 人體的穴位當中又養血又活血,必然是血海穴 ,血海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在的膝關節的內上方,如果把膝關節屈曲成度,張開你的手掌,四指並攏指尖朝上,拇指和食指形成45度角,掌心握住髕骨,拇指向下按下,在股內肌肌肉隆起處就是血海穴。

在穴位上做一個抖罐的方法。找一個不大的罐,一般中號或小號拔在血海穴上,拔出了以後抖動它。

血海穴養血活血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血海穴是在股內側肌肌肉隆起高點 ,在股內側肌旁邊,有一個斜行的人體,最長的一個肌肉叫做縫匠肌,如果你家裡早年間有過舊縫紉機,蹬縫紉機的腿,一下一下一下,動作就是縫匠肌在發揮作用,這塊肌肉從的髂前上棘橫跨大腿前面,一直到的膝關節內側,這么長的一條肌肉叫做縫匠肌。

肌肉如果綳得比較緊,就會擠壓住往下肢供血的最主要的動脈叫做股動脈。影響你下肢出現涼的情況,當然血循環就會出現的障礙,所以養血活血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想辦法讓縫匠肌別那麼緊張。

那麼怎麼做才能讓它不緊張?

臨床當中會用扎針的方法讓股內側肌出現跳動。但是平時你在家裡面就用拔罐的方法拔一個罐,不用留時間很長,就拔住了以後,抓住罐體來回抖動,讓股內側肌抖動起來。這樣的話能夠通暢您下肢的血管,對下肢的寒涼也非常有幫助,這是一個養血活血的方法。那麼血海穴就像當歸一樣,養血活血。

太沖 白芍

還有一個白芍養肝柔肝,那麼穴位首推的就是太沖穴 ,就在足大趾和次趾之間,向上一二跖骨之間的凹陷處太沖,足厥陰肝經的原穴,點揉太沖了。而且你點揉太沖的時候,還記得曾經教給過大家一個太沖和湧泉點揉治療巔頂痛的方法還記得嗎?可以用輕柔的點揉方法,就是一指放在太沖,一直放在足心對側的湧泉,然後上下對著點揉,但是用輕的點揉的方法,緩慢點揉、輕輕點揉出現酸脹,但是做的時間要長,這就是滋養肝腎之陰。

而且這么做了以後,一個太沖和湧泉的刺激,就和太溪的作用搭配在一起,而太沖和血海又加上了行氣的作用,那麼這個時候就不需要那個川芎了。所以「四物湯」到了身體當中就剩下三個穴,一個太溪,一個太沖 一個血海。

如果你一定要變成「四物湯」,你說好記,我就想家變成四個穴位,那這時候我想在養血活血的作用當中,再加上一個穴位就是足三里,大家非常熟悉了,因為足三里穴剛好可以跟血海穴搭配在一起來幫助,讓血既有血的通暢,再加上血的滋養,就是血的源頭,是來自於營養,營養就是足三里,但血的通暢,你得讓它活動起來,這就是血海來管,兩穴搭配這樣也是非常的有意義。

所以身體自備的「四物湯」對應的四個穴位就出來了,不是一個穴對應著一個葯,這可不是這樣的,身體自備的穴位對應的這種中葯處方可不是這有一味葯我對著一個穴位,而是跟它的葯性跟它的方意要對應在一起。

所以 身體自備的「四物湯」 ,就由四個穴位來組成, 一個是太溪,太溪是滋養肝腎,一個是太沖 ,太沖和湧泉點揉它可以有行氣的作用,有養肝陰柔肝的作用, 再加上血海的拔罐的抖動,和足三里可以用點揉法或者艾灸法 ,那麼兩穴搭配在一起,既解決血的源頭的問題,又解決血的通路的問題,這樣四個穴位放在一起,可為人體自備至「四物湯」,且絕對不會滋膩。

B. 程凱養生說:居然還有假的老寒腿

老寒腿, 也叫做下肢寒涼, 這種症狀,見於很多的患者,當患者來了以後,經常會說我下肢涼,

裡面有真涼、假涼。

上次著重說的是真寒:

教給大家的方法就是通過觸診, 觸摸下肢,從腹部肚臍以下幾個關鍵的動脈搏動點, 左右進行比較,來判斷下肢的循環狀態,是不是發生了一個不均衡或者是阻塞的情況。

如果下肢的循環出現了障礙,嚴重的情況是堵塞或狹窄,需要及時就醫。還有一些情況屬於自身的血循環的狀態比較差,特別是在遠端末端,因為人體是直立體位,離心臟最遠的地方,也就是下肢末端,所以在足部出現涼的,血循環差的情況。

這時有一個明確的判斷標准就是體感溫度比較低,真的涼,摸起來就涼。但是臨床當中還有一種情況也是非常困擾的,就是很多朋友來了以後說 大夫我下肢寒涼,但觸診不涼,就是體感溫度並不下降,患者自我感覺是非常涼的 。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矛盾,到底如何去判斷,如何去解決這類問題成為臨床當中一個很頭疼,也是很困擾的。因為患者的自我感受和醫者的去觸摸之後的感受,這兩者不一樣。

所以這患者說我 真冷,不見得真冷, 這種假寒的情況,患者自己也可以摸一摸,找家人摸一摸,如果您的體感溫度在末梢循環的地方,比如足,足背,足內側,你摸一摸它真的不那麼涼,循環還不錯,脈動還比較旺盛,但是你自己去感覺很涼。那麼這種涼就稱為叫 假寒症。

這種假寒的情況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在腰,因為有很多的患者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或者是椎管狹窄,造成腰部的神經損傷。 腰部的神經控制下肢的運動功能 ,但同時神經當中也有感覺支,也就是下肢的一些感覺,比如說皮膚的溫度的感覺,皮膚表面的疼痛的感覺,都通過這些神經來傳遞信息。所以如果神經損傷了,那麼您的下肢,在末端的地方往往會有一些涼的情況,會伴有這樣的一些特點:就是分區分布,就是在你下肢的某一個區,比如說有的人說,我就小腿的外側涼。

之前有一個患者:

他就說我是在小腿外側下段,到足的足背的外側出現了涼,這是腓總神經的一個損傷出現的問題。那麼還有的朋友會說,我是足背正面、小腿正面出現了涼。那麼不同的部位包括,實際上是判斷損傷的那個神經到底是在腰椎,還是骶椎段。出現的神經損傷是不一樣的,這是可以協助來進行神經損傷的定位,定位準確了,就可以去做准確的治療。

這對醫生來講確實是這樣的,結合影像,判斷一下情況,給予適當的刺激。作為自己來講,我建議大家,首先還是去及時的就醫,但是如果是長期的慢性的遺留的問題,需要自我去養護,那我 建議大家採用前一階段教給大家強腎固腎的方法 ,也就是在的腰骶部兩個重要的肌肉群,一個是橫行的下後鋸肌,是橫行擦摩;另外一個是縱行的豎脊肌群,止點在骶骨的上方。

在腰骶部橫行擦摩、縱行擦摩

這兩個方法可以幫助緩解腰部的痙攣,改善腰部的氣血循環狀態,腰肌的力量會增加,腰部的神經功能會恢復。

對下肢的這種寒涼、假涼的情況是非常有幫助的,可以作為一個自我養護的方法去使用。

這種因為腰而引起的下肢假涼,假寒的情況,我覺得還相對比較容易解決,因為只要跟患者進行交流,而且患者確實是有腰椎的一些症狀,往往會伴有腰部的病史,影像的變化或者患者自己長期的腰部不適的一個自我感覺。這兩個症狀之間可以進行關聯,患者也比較容易能夠接受。說哦,原來是這樣,我下肢的循環沒問題,那是我下肢的神經的控制,神經的反射出現了異常,那我同意您的觀點去 治腰 吧。

C. 程凱養生說:敲膽經的作用 每天堅持做動作,緩解腰腿痛

說一說敲膽經的作用。 上一次講解了叩擊足少陽膽經,在大腿外側中線這一段,能夠提高髂脛束的功能,髂脛束是人體下肢大腿外側,能夠幫助人體支撐和運動的最重要的一塊肌肉。這一大塊肌肉,或者叫做一個肌肉群,它的功能,隨著年紀的增長,隨著骨質的缺失,慢慢的功能開始下降,出現腰腿痛,出現人體行走支撐障礙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功能的下降,都可以 通過叩擊足少陽膽經大腿外側中線 這一段來得以緩解。

但是這不是膽經最重要的一個功能,雖然在經絡病侯當中提到:膽足少陽之脈是主骨所生病,而且這條經脈確實和人體的肩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密切相連,看起來就是和這些關節的運動支撐靈活有關系。但足少陽膽經還隱含著對人體 健康 的另外一大功能,說少陽經少陽為轉樞的地方。

什麼叫轉樞,就像門軸一樣。門,開關關鍵是靠門的那個軸。足少陽經恰恰就是軸。在人體的一條經脈當中,如果你問我哪一條經脈,您覺得學起來理解起來,最困難的,我一定會告訴你,那就是 足少陽膽經。

為什麼這么說?別的經脈走行很直很簡單,但是膽經曲曲折折,在頭上就繞了好幾圈,然後在身體軀乾的側面曲折走行。走的都是之字形,沒有一條直線,這穴位一會兒蹦到前面,一會兒蹦到側面,一會兒蹦到後面。所以,看起來很沒有規則,也使得我們學習、理解、應用這條經脈遇到了很大的困惑。

每當我給學生講解這條經脈的時候,我都會讓他們去想像一下旗袍。女性的那個旗袍剪裁得當,穿著得體,玲瓏有致。為什麼能夠穿著這樣的漂亮,凹凸有致?關鍵就是在它該緊的地方緊,該松的地方松。所以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你看,那個旗袍的扣的位置,恰恰就是身體在軀乾的側面,你身體當中的一些重要的肌肉,這些肌肉都是斜著走的,這些肌肉附著在的骨骼上的那些關鍵的點,你把它標出來,那些穴位就是足少陽經的穴位,連成那條線就是足少陽膽經,而這樣的一條線,很像玲瓏有致的旗袍的縫隙。

說白了,就是身體的前面、身體的後面,軀乾的外邊包著這層肌肉,它們要想維持一定的穩定,一定是交錯接縫的。比如說腋下的前鋸肌,腹部的腹內斜肌、腹外斜肌,都是交錯斜行,就像搭扣一樣,把身體全部跟後部聯絡在一起。所以足少陽經是聯絡人體整體的前與後的關鍵所在。所以說少陽是轉樞之所。

而在整條的足少陽經當中,有一個特別關鍵的部位,部位在古代稱為叫秒,指的就是的肋骨的下方,腎的外側一個虛軟的地方。就是大家捏一捏你腰兩側皮帶在上面地方比較鬆弛,松軟的地方。

如果這個地方很收緊,緊致,那麼整體的腹部的壓力,腰部肌肉的力量都變得比較正常。如果這個地方變得鬆弛了,經常看到有一些患者往床上一躺,那肚子嘩啦一下就散在床上,看到他的腹部變得沒有力量,腹肌是鬆弛的。腹部甚至都是一字型的,整個肚子是松軟的。這樣的情況很難保證臟腑的蠕動,胃腸道的蠕動還能保持正常的節律。所以至少代謝紊亂就隨之而來,咱們不是經常有這樣一句話嗎,有錢難買老來瘦,並不是老來一定要瘦多少,關鍵老來的時候,您的腰腹還能夠保持一個良性的收縮的狀態,要想保持這樣的狀態,足少陽膽經就非常的重要。

介紹足少陽膽經最為重要的一個穴位,叫帶脈。 就是奇經八脈里的那個帶脈那兩個字。穴位是足少陽膽經,在11肋骨下方,髂骨上方軟肉之處的穴位帶脈.同時,也是唯一橫行的,奇經八脈之一的帶脈,和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位,也就是說,穴位不僅可以調節足少陽膽經,還可以調節帶脈的功能。

帶脈是橫行一周的,起到約束諸經的作用,少陽經又調節人體的前與後的平衡關系。大家想像一下,縱軸橫軸,在這是不是就形成了一個十字交叉,而且不僅僅是十字交叉,在這側面的肌肉,腹內斜肌和腹外斜肌還交錯在一起,所以這里實際上是一個米字型的交錯中心力點就在這里。所以對這個部位經常的合適的刺激,就有助於調節腹壓, 有助於改善腹與腰之間的平衡關系 ,同時讓人體的上與下,前與後,內與外達到平衡,這是足少陽膽經非常重要的一個作用。

具體怎麼來做? 首先要找到十一肋端,直立吸氣,摸到肋弓,在那弓的外下方,可以摸到一個可以彈動的軟骨頭,就是第十一游離肋肋端的章門穴,是脾的募穴,從這個位置垂直向下和肚臍水平線相交,這個地方就是帶脈穴,它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同時也是帶脈和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

找不準穴位,怎麼辦?就從肚臍水平線劃過來肋弓的下緣往下范圍之內,把自己的手放在這,四隻放在後側,把你的腰側軟肉提捏起來,就做這樣的方法,連續做五到十分鍾,做著做著你就開始覺得肚子裡面開始發熱,甚至有打嗝,就叫噯氣或者排氣的現象。這都是通過這樣的一個刺激,來 調節了您的腹部的張力,腹壁的張力。 張力改變了,同時您的腰也會覺得鬆弛,也會覺得舒服起來,也就是讓您的前面的脾,後面的腎,在足少陽這樣一個中間轉樞的經脈的作用下,保持良性的平衡。

這個方法誰比較適合?就是腹部比較鬆弛,比較柔軟的人,沒有力量的人。每天堅持做三到五遍,每次五到十分鍾,一段時間後都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D. 程凱養生說:這個穴位的浮絡,能診斷「腰痛」

上次我們介紹了腰痛非常重要的診斷點,只要你有長期的慢性腰痛,那麼你在那個位置上都會有明顯的疼痛,那個穴位就是 足太陽膀胱經的仆參穴。

很多朋友跟我反饋從來沒有聽過這個穴位的名字,居然這個穴位還如此的疼,但是疼完之後是如此的爽,那種舒爽的感覺,讓我們腰部的疼痛有明顯的緩解。其實誰疼誰知道,腰疼得很劇烈的時候,你按一按那個穴位,雖然那個穴位的位置是刺痛、放射痛,但是您的腰痛會很快的緩解。有的朋友按完這里以後局部會出現明顯的發熱現象,但是最後我也說了,一個穴管不管用?管用!夠不夠用?不夠!

為什麼?因為在我們經絡學說當中,大家知道一個概念叫做 表裡經。 足太陽膀胱經 夾行於脊柱兩側「膂」的地方,「膂」就是腰兩旁的肌肉。也就是說腰兩旁肌肉的疼痛,最後我們會找到仆參穴。而疼痛出現在脊柱之上,我們稱為叫做脊痛。這種脊痛要用哪條經脈?那就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表裡經脈叫做 足少陰腎經。

腎主骨生髓,足少陰腎經從尾骨這個地方「貫脊,屬腎,絡膀胱」,「貫脊」就是貫穿脊柱,進入到脊柱之內,最後屬腎絡膀胱。所以脊柱的這個部位是歸屬於足少陰腎經的。足少陰腎經向下走行在我們的大腿根部內側,然後在我們小腿的內側偏後緣,也與跟腱相連,在跟腱的內側附著。

上次我們給大家介紹了仆參穴止於跟骨外側,那麼我們換到內側跟骨附著的這個部位上,就有足少陰腎經的穴位。什麼穴位呢?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太溪穴 ,是腎經的原穴。從這個位置向下到足底大約是三寸的距離,直著向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叫 水泉穴。

太溪和水泉的中點往跟腱的方向,在跟腱的前緣的穴位叫 大鍾。 這個位置正好是在跟腱的前方,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受力點,同時是足少陰腎經的絡穴。

還記得我們前面講絡嗎?我們講到了久病入絡。不是指絡穴,而是指的 絡脈 ,是指以絡穴為中心,周圍出現血管怒張,在表皮上肉眼可見,觸手可及的異常的變化。通過這些血管的怒張的程度、顏色來判斷虛實。

我們身體當中有12條經脈,每一條經脈都有自己的絡脈。 也就是說,在人體的很多特定的部位上,可能都會出現浮絡的怒張,青紫或者干癟晦暗的情況,那麼這種特異性的表現出在特定的部位上,我們就可以診斷特異性的疾病。既然大鍾是足少陰腎經的絡穴,那麼這個部位會不會出現瘀阻的現象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我們看到的這張照片當中,是以大鍾為中心在這個范圍之內清晰可見絡脈的 瘀阻現象 ,這種瘀阻就會出現脊痛。

如果是蒼白無力,干癟晦暗,那麼往往代表那個地方沒有血供應,出現了血不榮筋的現象,比如說骨質疏鬆,氣血過度虧虛導致的這種骨性的疼痛。而我們如果看到這局部出現了瘀阻青紫的現象,那麼那個地方一定是出現了血液的循環障礙,出現了局部的堵塞不暢,我們經常稱為經脈瘀阻。

那麼怎麼辦呢?我們曾經教給過大家在絡脈上面來進行撳針刺激的方法。那麼今天我們就不用那個方法了,因為那是對內關穴,一個對心功能,對神志功能調節有作用的穴位。

而我們今天就用一個點揉法。在日常保健當中, 如果症狀出現在「膂」,我們就點揉仆參。 如果出現在內側,出現在脊痛的位置,那我們就點揉內側的大鍾。具體的方法是什麼呢?

我們 將自己的拇指放到外側,食指、中指兩指並攏在一起放到內側,夾住我們的足跟的外和內。 注意外側偏低,內側偏高,兩邊對應點揉後刺痛感、酸痛感就開始出現了。並且不僅僅是在外側出現,內側也同樣出現。

試一試,看看你有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看看您的脊柱是不是已經出現了骨質的變化,包括像椎管狹窄這樣的一些問題出現。您看一看你的內側也一定會非常的疼,您內側的靜脈也會非常的怒張出現瘀阻的現象,那麼兩個穴位搭配在一起是不是就解決了我們的膂痛和脊痛,解決了肌肉性的疼和骨性的疼兩方面的問題。

這就是我們經絡當中非常偉大的表裡經脈共同治療,但是兩者之間又有自己清晰地解剖部位或者是治療部位之間的一個劃分。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在什麼時候選擇什麼樣的穴位,心裡是不是就清楚了呢?用對了穴位就會取得非常快速的效果。

E. 程凱養生說:治腰先治膝,治膝亦治腘

治腰先治膝,治膝亦治腘。有的時候,是腘病膝病,不一定是腰病,即使是有影像的變化。

患者情況:女,70歲

因右腿疼痛半年前來就診。患者 半年前無誘因出現右腿疼痛,酸脹感,曾輸液及膝關節腔注射治療、針灸治療未見明顯好轉。 現口服氨糖,甲鈷胺,骨龍膠囊治療。療效欠佳。現右膝關節無力,酸脹,髕骨內側疼痛,右腘窩酸脹,右小腿外側及小腿肚酸脹感,偶有右側腰部觸電樣疼痛。左膝關節置換術後。

患者自述: 覺得右側下肢短了一截,腘窩里拘急緊張,象有根皮筋糾著一樣。

北京某三甲醫院CT顯示,腰椎退行性骨關節病,腰3-4椎間盤左後突出,腰椎1-2至腰椎5-骶椎1椎間盤膨出。按照腰突症治療了半年左右,未見改善。

因為有CT的檢查結果,很容易讓醫生診斷為腰突症的並發症狀,這就是為什麼該患者在去其他醫院就診時醫生曾經建議進行手術的原因。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那麼以往的治療為何無效?

檢查: 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僅有腘窩部的牽涉痛。腰椎叩擊無放射痛。觸診右腿腘窩及下部腫大緊張。為不符合腰突症引起下肢症狀的特點,同時影像上是向左後突出,也提示著,可能今天又撿到一個漏!很大可能的是,症狀與腰椎問題沒啥直接關系,而是左膝關節置換術後,造成右膝負重增加,引發的腘肌痙攣。

治療:在腘橫紋外側的委陽穴進針,斜向內下,三才針法刺至深部的腘肌筋膜,行震顫手法,引起腘肌的跳動,同時配合針刺合陽穴(天部),引起腓腸肌輕重跳動,減少對腘肌的壓迫。留針10分鍾後起針, 患者即刻感到腘窩部牽涉感消失,步態輕松。

半年的治療之路啊,兩針減輕大半。

委陽穴 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足太陽膀胱經在腘窩的外側股二頭肌肌腱止點的位置上。如果我們把針斜著在這深刺下去的時候,就會扎到我們的小腿深部有一塊很短的肌肉上,這塊肌肉叫做腘肌。在我觸診的時候發現這塊肌肉非常的痙攣,處於一個高張力的狀態。

於是我們就用程莘農院士的 「三才針法」 ,把針扎過去,不把它扎到肌肉之內,而是用針尖輕輕觸碰這個深層次非常短的又是高張力的肌肉的表面。碰一下,躲開,碰一下,躲開,這樣一個點狀的刺激,可以讓他的肌肉肌腱膜興奮起來,當那種興奮達到閾值的時候,這塊緊張的肌肉「啪」就跳了。

而且在我的刺激下它會跳不止一次,連跳了好幾下。為什麼這塊肌肉會緊張,就是因為他左側的膝關節做過置換術。做過這個手術的朋友會知道關節置換術之後的恢復期當中最難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讓他膝關節周圍的韌帶恢復彈性。而這個人年齡已經七十歲了,這種韌帶的彈性已經不足以支撐和固攝,所以他很自然的就會保護自己的膝關節,採用一個保護性的體位,就是使左側的膝關節的受力減少,力自然而然的就會壓在右側的膝關節,右側膝關節為了能夠支撐,於是從腰到髖,從髖到臀,從臀到大腿,大腿的背側和外側到腘窩,以及到我們小腿的裡面,這時候這些肌肉都變得張力比較高,而腘窩恰恰是一個短的肌肉,是一個能夠提供很高的張力,提供很高的支撐力的一塊肌肉,它就必然會攣縮。

時間長了以後,就像一股繩擰在一起了,腘窩處自然就會出現痙攣的現象,下肢就顯得短了。那麼這種狀態出現了以後,必然出現肌肉緊張而導致假的坐骨神經痛,假的椎間盤刺激的症狀。這種情況如果你只是看一個影像的結果,而不結合臨床的觸診的話,往往容易被誤診。若症狀吻合,影像也有,於是得出診斷,結果按這個治了半天,你沒有找到最關鍵的那個問題效果也不明顯。

對我們很多朋友來講,你可能只是患有這樣的問題的人或者你的父母有這樣類似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當中別忘了,我們剛才告訴大家的「治膝先治腰,治膝亦治腘」的口訣,也別忘了一個針灸醫生給您的善意提醒。

F. 程凱養生說:健脾穴,健脾的道理

健脾穴的健脾道理是什麼? 在以往的內容當中,講過健脾,健 脾也是大家特別關心的話題。為什麼?因為脾在人體的五臟當中為後天之本,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大家都特別注重,而且經常你去看中醫的時候,看看舌苔,摸摸脈象。很多人說,你脾虛,而大家日常生活當中也非常容易出現睏倦疲勞的現象,也往往自詡是脾虛。

那到底脾有什麼樣的重要作用?脾有三大作用。

第一、是主運化水谷。 運化水谷就可以理解為是對營養精微物質的消化吸收,把好東西給吸收,利用了。

第二、是運化水濕, 也就是把你身體當中不能夠吸收利用的東西,垃圾的東西,代謝的產物,把它加以清除的過程。一個是吸收,一個是清除,兩者合二為一,就是叫脾主運化,把身體非常好的營養精微物質加以吸收,利用,運到身體的可以需要的地方去;而不好的東西排出體外。如果此過程出現了問題,就造成了身體得不到營養精微物質,所以出現了非常睏倦疲勞的現象,而身體的內在的代謝產物,或者是營養精微物質過度的堆積在身體當中就形成了很多的垃圾。所以經常形容叫做脾氣虛、脾虛生濕、聚濕生痰、因痰生瘀,這就是一個疾病不斷由淺到深,由輕到重的一個發展過程。所以脾在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脾還有第三個作用,就是 統血的作用。 統攝血液在脈道當中正常的流行。

今天要討論的健脾的穴位,或者健脾的道理,把它集中在前面的范疇,也就是脾 主運化的范疇,包括脾主運化水谷,和脾主運化水濕這兩個分支功能。綜合起來就是 脾主運化。

如果提到身體當中有健脾作用的穴位,大家可能非常熟知的,可以隨便馬上就可以提出來的,像足三里、陰陵泉,氣海等等這樣的一些穴。但是這些穴位都沒有成為叫健脾穴,就沒有給它一個健脾穴的名號,那麼什麼是身體當中的健脾穴?

以前的節目當中講過,就是章門穴。 章門稱謂叫做脾的募穴,募就是募集臟腑之氣的特殊的穴位。 募穴都分布在人體的胸腹部,募集每一個臟腑的臟腑之氣,所以脾的臟腑之氣就會匯聚在脾的募穴,章門位置。

首先來看一看章門穴怎麼來找?

當一吸氣,摸到自己的肋弓,沿著肋弓下緣往下找,肋骨一共12個,五個肋骨是和胸骨形成胸肋關節,五個肋骨,就是從六到十肋骨相互融合,形成肋弓。但是,第十一和第十二肋就會形成 游離肋 。游離肋就是沒有形成肋弓,就是一個肋骨出來出了一個肋軟骨頭,在這可以彈動,有移動性。

所以,當吸氣收腹,沿著肋弓往下,在你的側腹部,你 摸到一個可以彈動的軟骨頭,此位置就是第十一肋端,叫做章門穴。 有的朋友會說穴不好找,第一,我摸軟骨頭,彈都不彈動,我怎麼好像感覺的沒有那麼明顯。第二,體型比較胖,我為什麼喜歡聽健脾,就是因為我體型比較胖,健脾不就利濕了嗎,不就化痰了嗎,不就可以讓人體的代謝產物更多的排出了嗎?那麼,人體的體重和人體自身的代謝水平是不是就發生變化了,這也是一個學習的出發點。所以,必須要找准穴位。

因此我 教給你一個更為簡單的取章門穴的方法, 就是用屈肘法去找。當你去找做極限屈肘的時候,你肘尖夾在你的腋窩下,胸脅的側面,肘尖下對著的部位正好是肋弓,沿著肋弓畫條線,跟肘尖相交,此位置就是章門穴。

當你找到這個位置,把你的手指立起來,往裡面用力點下去的時候,你都會感覺到明顯的酸痛。這種酸痛是有點不能忍受的酸痛,而且是一個點狀的酸痛,有點像什麼?骨頭的表面,如果那個筋膜拽著有點發炎,往往就是這種類型的疼痛。比如說像的頸肩部肩胛骨,某些部位上你沿著骨緣一摸,它很疼,甚至有點酸痛感刺痛感,這就是這種類型的疼痛。

為什麼這里出現了這樣明顯的疼痛?

搞清楚原因也就搞清楚了穴位為什麼能夠調節的脾的功能,有健脾的功能。在說明這一點之前,先說說中醫學對脾在腹部,這種主代謝功能的認識。在足太陰脾經的經脈循行原文當中,也就是《靈樞 經脈》當中有這樣的記載,說這條經脈沿著下肢的內側向上循行,到達腹股溝的位置的時候,進入腹股溝內,叫 「入腹屬脾絡胃」 ,屬就是那個屬於的屬,又讀「zhu」,意思就是說,在這就要屬於脾,然後聯絡胃。

普遍的理解,脾是中焦。 那麼盆腔、兩個髂前上棘連線以上,橫膈以下之間為中焦。那怎麼就直接從腹股溝這兒,盆腔的下部一進腹就屬脾絡胃了?原因是在腹部,脾的主代謝、主運化的功能,實際上指的就是的腹壁,腹壁是由腹部的肌肉,還有底下的壁腹膜,臟腹膜,以及在深部的一些腹腔內的較大網膜等等這樣的一些結構,多層次的結構共同來組成。

就拿肌肉為例,腹腔之外的肌肉,表層的,深層的,有橫著走的,有有豎著走的,所以這樣的一層結構就使得的腹壁具備了一種腹壓的作用,就他可以產生腹壓,腹壓對人體的內臟功能是非常的重要,胃腸道的蠕動,腺體的分泌都依賴於這種腹壓的調節,才能讓他具備生理型的節律。 節律一變,你的代謝機能、代謝能力就發生了變化。 所以腹壓太高,腹壓太低,都會影響你的消化吸收和代謝機能,脾就是指的這種調節腹壓的能力,也就是通過腹壁的收縮張力的變化來調節腹壓的。

在這時候想一想,不管是斜著走的,橫著走的這些肌肉是不是都得附著於的骨骼之上,才能產生牽扯收縮的力量。下面是的髂骨,骨盆;上面是肋骨,胸骨,肋弓。那麼骨盆是固定不動的,它的穩定性非常的強,而肋弓也幾乎不動,只有游離肋,十一、十二肋端位置,是一個彈動的軟骨頭。所以肌肉附著在此,此位置又可以有所移動,而在這個位置的深部內側,在肋骨的內緣,又是橫膈的附著區。

所以此位置是調節的腹壓,以及橫膈上下升降運動的核心位置。還記得以前在足少陽膽經的講解當中專門講過,膽經的很多的穴位都具備這種調節的作用。所以,人體的少陽經脈才是人體氣機轉樞之所,章門穴也正因為有這樣的一個獨特的解剖結構,所以才能夠 通過調節腹壓來調節身體 ,脾在轉運的能力。因此,古人認識到這樣一點,多麼智慧,認識到現代醫學才認識到了這樣的一個功能的特點,就把穴位定在了第十一肋軟骨頭上的章門穴。

總之地在臨床當中, 如果想健脾,那就通過各種各樣的刺激的方法來刺激肋軟骨頭 ,產生彈動,通過這種彈動來調節腹壓,通過調節腹壓,來調節脾的轉運功能。脾就涵蓋了脾主管理的胃,而胃能又統領的大腸與小腸,所以脾那就包括了胃,大腸,小腸以及相關消化道的腺體。

那麼怎麼做才能夠起到這樣的調節作用?

給大家介紹一個你自己可以操作的 養生 保健的方法;首先你還是要找到第十一肋軟骨頭的章門穴,用剛才屈肘,肘尖和肋弓交界點這樣一個方法,找到十一肋的肋端。這個當找到位置的時候,用你的拇指放到此位置,拇指點在十一肋的肋軟骨頭上,然後其餘四指放到你的腰的側面。如果你用力一捏的話,你可以把你的腹側部的肌肉把捏起來,這就起到了第一個作用。就是你能夠抓住穴位。這是在一側,同時另外一手也放到另外的一側章門穴的位置,同樣四指也放到後面。也就是手叉腰,這么放著。

當這樣放著了以後,做一個特別簡單的動作,就是左邊捏一下,右邊捏一下,交替進行。這個動作的速率根據你的手的力量,你自己掌握,如果你手沒什麼勁兒,您就兩只手一起一邊捏一下,再捏另一邊。

通過這樣的提捏的刺激就使得的肋軟骨頭發生了彈動。肋軟骨頭一彈動,馬上的腹壓就產生了變化。所以如果你堅持做三到五分鍾的時間,你就會感覺,第一、神清氣爽,氣機有升降的效果。第二、原來比較鼓脹的,飽滿的胃,腸道飽滿的腹部就開始鬆弛下來。

如果你特別的撐,你這樣做一做,馬上你會覺得比較通暢,甚至有些飢餓的感覺了。如果兩邊比較鬆弛,這樣提捏一段時間以後,每天堅持反復地做,經過一周到兩周的時間,你就會發現,原來你鬆弛的肚子就開始變得稍微收緊了。

所以,它既可以幫助降腹壓,又可以升腹壓,既可以對脾胃比較脹滿的情況,能夠有鬆弛緩解的作用。第二,又可以對腹部,比較松軟的,這種脾胃虛弱的狀況又可以起到一個提升的作用,所以不同的人做了以後效果不同。

G. 程凱養生說:敲膽經真的有用嗎


敲膽經真的有用嗎?

曾幾何時,敲膽經成為老年人的一種流行的保健方法。公園里,很多老年人都拿著半空的拳頭,叩擊自己的下肢外側。足少陽膽經循行經過人體的下肢的外側,軀乾的側面。

那麼在這個部位上,這樣去敲擊它會有什麼樣的 保健作用、 養生 功能 呢?

看到媒體當中的一些報道,主要是自媒體當中的一些報道有點過於誇大。比如說敲膽經可以減肥,是值得商榷。但是還有一個觀點,我覺得是值得推薦的,或者說是敲膽經,在下肢大腿外側,可能會有的比較重要、真實的一個作用,也比較適合於老年人,中老年朋友作為日常保健的方法來使用,是什麼觀點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骨質變得越來越差,那麼這時候肌肉附著在骨骼上的位置,就 容易出現疼痛增生,人體的運動功能、支撐能力也會受到減損 ,所以經常說 人老了腿先軟 了。那麼如果想讓自己的下肢的肌肉變得非常的強勁有力,起到很好的支撐,運動的功能就不能忽視人體在下肢外側,也就是足少陽膽經循行路線上的一塊巨大的肌肉。這塊肌肉叫做髂脛束,髂脛束的髂是髂骨,脛是脛骨,指的是小腿的正面迎面的那個最粗大,迎面的骨叫脛骨。

那麼這樣兩塊骨頭,一個是在小腿,一個是在髖骨,是在的腰的側面,這兩塊骨頭距離很遠,中間就靠一塊非常大的肌肉—— 髂脛束 ,聯絡在一起。上起髂骨下到脛骨的外側,這塊肌肉是維持人體直立體位和行走、奔跑的功能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強有力的肌肉。如果這塊肌肉變得比較有力,那麼人體就不會覺得下肢沒勁。

可是隨著骨質的疏鬆,鍛煉減少鈣的流失,老年人的下肢外側的肌肉力量就開始減弱了,這塊肌肉往往就出現了一個過度的受損、勞損的情況,酸痛也就隨之而來,所以經常在這個位置上施以輕柔地叩擊的動作,有助於緩解肌肉的疲勞痙攣,有助於改善這塊肌肉的供血,當然也就有助於改善身體的支撐和運動的功能。

具體怎麼做比較適宜?推薦給大家的方法就是 叩擊法。 叩擊法,在的臨床應用當中是一種非常專業的按摩手法。具體的操作方法:將你的手握成半空的拳頭,不要握緊了,中間的要空空的、鬆鬆的,最好能插進一個手指,叩擊的時候是從腰帶髂骨的位置,腰帶以下,然後到了膝關節下方脛骨的外側隆起處,這條線也就是大腿的外側中線,半握拳,從上到下。這樣的叩擊,可以把髂脛束的全程都進行叩擊,而且這樣的叩擊緩解了髂脛束的緊張痙攣,會對腰,髖部的諸多肌肉產生良性的刺激。

其實很多老年人出現的腰酸腰痛,臀部的一些疼痛,大腿外側的一些放射狀的疼痛很多都被誤認為是坐骨神經痛,是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其實不然,對於很多這種骨質變化,鈣流失過度導致的腰膝酸軟,疼痛的老年人來說,經常會出現臀上皮神經的卡壓、梨狀肌綜合征、臀中肌緊張引起的痙攣,疼痛等等,這樣的一些類似坐骨神經的這樣一些症狀,完全可以通過髂脛束簡單地扣擊的方法, 改善這些肌群之間的力量 ,從而對那些神經的不良事件得以去除,因此可以緩解剛才所說的那些麻、疼、竄的一些不適的感覺。

這種方法是一個良性的刺激,但不是膽經的完全的作用。 敲膽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僅僅適用於老年人,還要適用於很多的正值當年的中青年朋友們, 對生殖功能對泌尿功能對代謝功能都有非常好的幫助 ,也彰顯了足少陽膽經真正的本經的含義,那麼穴位和方法都是什麼呢?請聽下回分解。

H. 程凱養生說: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你中招了嗎

關於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的話題,大家特別想了解自己有什麼好方法可以緩解這些症狀。也有很多朋友可能是第一次聽說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給你說兩種情況,你就知道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或者比較輕的這種情況。

比如說: 五一、十一或者過年期間,假期當中大家到處旅行玩耍,或者在家裡刷劇,宅在家裡也是很爽的一件事情,你的身體和心裡都得到了很好的放鬆,但是馬上就要上班了,好像進入不了狀態,很多人會把這種身體慵懶,注意力不能夠集中,甚至不想工作,不想進入到緊張狀態下的這種不適應,歸結到節後綜合症的范疇。其實這就是身體當中自主神經調節的輕度的紊亂,大家可能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去緊張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 突然放鬆下來,很多問題就一下就涌現出來了 ,原來不疼的地方開始疼了,原來一些沒有症狀的地方開始出現症狀了,這就是自主神經系統在進行調解的過程當中所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

另外一個場景是出國坐飛機, 倒時差就是自主神經系統在調控過程當中出現的一個短時的紊亂情況 ,調控能力比較強的人,就快速的倒過來了;有的人可能過了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時間,還是昏昏沉沉,特別難受。

什麼叫做植物神經系統呢?

它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自主神經系統,就是不依賴於你自己調控,靠外部的環境刺激,身體自然而然的一種反應調控的一個神經系統。它 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這兩大類神經共同組成 ,特點是全身性分布的,特別是在你的軀干裡面,主要的血管、臟器的附近,包括胃腸道的附近都有非常豐富的神經叢分布。而且這種神經叢的特點是由交感和副交感的這2種神經纖維融合在一起的。

交感神經 讓心臟跳得比較快,心率加快,血管收縮,毛孔打開,人體就會容易出汗,幫助應對一個緊張應激的一個狀態。 副交感神經 興奮會讓人的毛孔關閉,心臟節律變慢,血管舒張進入一個比較安靜的狀態。交感神經興奮的時候,人的胃腸道就會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經興奮的時候的人的胃腸道就比較活躍。

比如說就拿我來講,當我還是學生,即將成為一名醫生的時候,我看到我的祖父程莘農院士,每天上午從早上七點鍾就開始工作,一直到中午點的時候不上廁所。我就覺得,老爺子真好。也看到很多的演講者,或者做報告的人能夠連續兩個小時三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都能夠口若懸河,但是都不上廁所。我不知道這些人怎麼能做到這點,我當時也在想,當我成為一個醫生的時候,我能不能做到像老爺子這樣腎好?後來,當我真的成為醫生以後,每天一工作連續幾個小時,病人非常多,比較緊張。這種情況下,你的注意力非常專注的時候,精神比較緊張的時候,實際上是你的交感神經比較興奮。這種狀態下你的副交感神經自然而然地就受到抑制,於是你不覺得餓,也不會去上廁所。而一旦情緒放鬆下來,你馬上就會覺得我怎麼憋得這么難受了,我怎麼這么餓了,這就是自主神經調控的一個情況。

自主神經調控在你身體當中是一個閾值的范圍 ,外部給你一個不良刺激的時候,或者一個需要應激反應的一個刺激的時候,你的自主神經協同性的調控,平衡性的調控,能在一個范圍之內波動,身體的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但是一旦波動超出了閾值的范圍,就會出現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症狀。有些人的可能是以心慌,心悸作為主要的表現,這是因為在心臟周圍有一個心叢,就是剛才所說的內臟神經叢,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纖維共同組成的內臟神經叢。因為植物神經系統分布很多,有頸叢、心叢、肺叢、腸道的神經叢,還有盆腔神經叢等等。

心叢如果受到一個影響,就很容易出現節律性的一個變化,心慌,心悸。我治過的患者當中有人跟我這么形容:出現了一種瀕死感,覺得都快不行了,憋過氣去了,打120去了醫院之後一做檢查,一切正常,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回了家之後還是不舒服,多次重復反復發作。這就是典型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了。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有的人是以出汗為主的。如果您的出汗是滿足這樣的條件,又出汗又怕冷,不該出汗的時候出汗,比別人更容易出汗,再加上出汗的部位比較局部,比如說在一些特定的部位上出汗,有的人是心前出汗,有人是頸部出汗,尤其是頭部出汗。就是只在一個部位上出汗,並且這種出汗的往往是控制不住的,調節不了的。吃葯,治療沒法緩解的,這樣這種類型的出汗,就屬於植物神經調控的異常。

再有,還有很多的朋友會出現情志的問題,比如抑鬱、焦慮。當出現這種抑鬱焦慮的時候同時伴有胃腸道的功能紊亂,比如有的朋友是出現便秘,或者出現腹瀉,或者出現便溏,消化不良。總之,一方面的在抑鬱、焦慮,一方面的胃腸道功能協同性的、同步出現紊亂。這種情況下,也會把它叫做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在特定的生理階段下,比如像女性的更年期的過程當中, 因為激素的過度快速的下降而出現的這種潮熱、心慌、盜汗、自汗等等一些表現 ,都屬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范疇。

還有一些症狀,大家可能接觸不到。我接觸的患者多了,所以接觸到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比如我曾經看過一個河北的一個病人,他來的時候他跟我講:身上覺得有氣走來走去,有氣竄來竄去,這也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一個典型的表現。很多人向我描述,氣沖頂到頭上來了,氣在肋骨這傳來傳去。病人向我描述的一個特殊的情況:我身上像冒泡,覺得有一個水泡,嗚嗚冒起來,冒起來之後我拿一個傷濕止疼膏貼在那裡,那片就沒了。過一陣陣另一個地方冒出了一個,我再貼一個。他解開衣服給我一看,身上貼滿了傷濕止疼膏。說明他身體當中真的冒了很多的泡,但是這種泡又看不到。

所以植物神經紊亂,還要滿足另外一個典型的症狀,就是症狀自己感覺到非常的明顯,但是外人或者是通過一些現代的醫學的檢測的手段很難去檢測出來,很難感知到變化。這樣的一些情況包括像很多患者出現幽閉恐懼,強迫,還有社交恐懼等等,都跟植物神經功能的狀態是密切相關的。

出現了以上的這些情況,您也不要過於焦慮。首先,我先告訴你,你的身體並沒有出現嚴重的、大的問題,或者說至少沒有出現很嚴重的器質性問題, 這種問題是一種功能性的紊亂。 經常說的官能症,就屬於這種類型的范疇。

我經常這么安慰的患者說:您的身體,真的沒出多大的問題。就像外面道路交通狀況,道路正常,開的車正常,但是信號燈系統出現問題了,該紅燈的時候變綠燈,該綠燈變紅燈,調節出現了異常,於是交通就堵了。所以說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人體自身的信號燈,調控系統出現了一個紊亂,想辦法把紊亂調成正常就行了。所以,您不要過於擔心。這樣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盡量用這種比較簡單的語言給大家做了講解。

閱讀全文

與程凱養生說如何緩解膝關節的疼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北省老年公寓 瀏覽:121
孝敬父母的感想 瀏覽:177
老師有沒有退休工資是多少 瀏覽:370
城鎮居民社區養老金怎麼算 瀏覽:5
已退休不簽合同雙倍工資 瀏覽:13
艾灸養生哪裡有賣 瀏覽:345
包頭奧林老年公寓 瀏覽:628
老年人室內活動室設施 瀏覽:712
已退休人員再就業繳納社保 瀏覽:346
養老機構機構種類 瀏覽:141
養老金並軌的中人 瀏覽:5
養老院鎖門 瀏覽:447
重刑犯體檢做什麼 瀏覽:628
羊肉為什麼養生 瀏覽:816
北京退休金與社平工資的關系 瀏覽:149
深圳到退休年齡社保怎麼辦理退休 瀏覽:10
老人摔倒後心臟疼怎麼辦 瀏覽:663
世界最長壽地區 瀏覽:352
對職工進行哪些職業健康體檢 瀏覽:158
入職什麼時候體檢 瀏覽: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