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黃帝內經四時養生正確的是什麼
黃帝內經四時養生正確的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一年之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黃帝內經》中給出了四季的養生原則。只有順應自然物候的更替和變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養生、益壽延年。
冬季養生要領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養生要領:冬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陽氣潛藏,陰氣盛極。因此冬季養生之道,應注意顧護陽氣,著眼於一個「藏」字。
心理調節:應做到精神安靜,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動,才能保證冬令陽氣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這樣便可做到「無擾乎陽」,養精蓄銳,有利於來春的陽氣萌生,也利於預防春溫之病。
運動原則:冬日雖寒,仍要持之以恆進行鍛煉。要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霧霾中鍛煉。鍛煉前做好准備活動,鍛煉前後注意衣物的適當增減,不要穿濕衣服,預防感冒。
飲食原則:冬季飲食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最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節,此時脾胃機能每多旺盛,是營養物質積蓄的最佳時機,正合冬藏之意。
㈡ 四時養生您知道多少
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在十二時辰當中,經絡和臟腑有選擇性地「值班」。十二時辰能幫助我們養生,還能幫助我們吃葯。上午陽氣上升,我們藉助這個時機補給溫陽的葯,就比其他時間效果顯著;傍晚氣降的時候補給養陰的葯,也往往事半功倍。
午時預防腦出血。午時(11:00~13:00)是一天中陽氣最重的時候,也是氣血上沖的時候。這時有高血壓的病人就不能喝酒,不能生氣,也不能用重力,否則很容易得中風及出血病,比如鼻出血、眼角出血、腦出血等。所以在午時之前,尤其在夏至前後,有高血壓的人要吃降壓葯。
子時提防心臟病。子時(23:00~1:00)和午時相反,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也是氣機降得最低的時候。那麼有氣虛的人,就容易在這時氣短;心臟不好的人,容易在這時猝死;低血糖的人,也容易在這時發病。所以有上述病症的人就應提前吃葯,才能安然度過子時。
卯時注意五更瀉。卯時(5:00~7:00)是一天中陰陽平衡的時候,但此時陽虛病人容易發病,陽虛使陽不能和陰平衡,常見的表現是「五更瀉」,即天剛剛亮的時候就拉肚子,還常有怕冷、四肢冰涼等症狀。這是由於腎陽虛命火不足,不能溫養脾胃所致。患者應在上午多補充些改善畏寒體質的食物,如羊肉、鵝肉、鴿肉、枸杞、韭菜、核桃、黑豆、栗子等。與此同時,煲湯適當放點胡椒,炒菜稍微放點辣椒、生薑,都有利於養陽氣。
酉時注意防肺病。酉時(17:00~19:00)也應是陰陽平衡的,但很多陰虛病常在這個時候發作。比如肺結核多為肺陰虛,患者常在傍晚時感覺口乾發燒,手心腳心發燙。此時,我們為患者補給一些麥冬、百合、 銀耳等養陰清肺的葯物,就要比其他時候給葯效果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