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醫按摩有哪些穴位 推薦8大養生穴位
### 推薦8大養生穴位
1. 肩井:位於肩部,按摩此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肩頸酸痛和頭重腳輕等問題。具體操作是:被按摩者取坐姿,按摩者站在其身後,雙手虎口張開,四指並攏,自然搭在被按摩者肩井部位,四指與拇指相對用力做有節律的拿捏動作。
2. 神闕:即肚臍,是長壽要穴。每天晚上睡覺前將雙手搓熱放於肚臍,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按揉至發熱,可緩解腹痛、腸鳴、水腫膨脹等症狀。
3. 耳朵: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冬季經常按摩雙耳可預防凍瘡並有助於腎臟保健。具體方法包括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輪。
4. 大椎:位於頸後最明顯的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處,按摩此穴可打開全身「暖氣」的總開關,緩解全身寒冷。
5. 陽池:位於手腕背橫紋的中點處,刺激此穴可緩解手部冰涼的症狀。
6. 勞宮:位於掌心,當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按摩此穴可起到暖手助熱、寧神養心、促進睡眠的作用。
7. 足三里:位於膝關節外側四橫指處,常按揉此穴可補中益氣,讓下肢溫暖。
8. 湧泉:位於足心前1/3凹陷處,是養生防病的要穴。按摩此穴可增強體質,提高禦寒能力。
此外,還介紹了太溪穴的按摩方法及其功效。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下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通過按摩此穴可滋補腎氣、壯腎陽,對全身都有調理作用。按揉時力度保持適中,每次按揉5分鍾左右,每天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