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去除體內寒氣
步入秋天,天色開始變短,早晚溫差開始變大,女性朋友們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寒氣侵體,會讓我們各項身體機能下降,寒氣重會影響到健康。
那麼寒氣重怎麼辦,如何去除體內寒氣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討論一下吧。
寒氣侵體,很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人的身體分為很多個部位,不同部位被被寒氣入侵都有不同的症狀,怎樣才能做到防寒保暖呢,下面就給大家總結一下吧。
1、頭部
頭部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部位,所以感受風寒邪氣,頭部首當其沖。寒氣入侵頭部,會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還易發生高血壓、急性心梗、中風等。
因此,在氣溫突降時,外出時要戴上帽子,把頭部保護起來。每天清晨應梳頭百餘次,使頭皮微熱,有利於頭部經絡氣血通暢,促進諸陽上升,百脈調順。晚上最好不要洗頭,洗完頭一定要用毛巾擦乾或者用吹風機吹乾。
2、口鼻
呼吸說話吃飯都是要用到口鼻的地方,在不經意間就有可能從口鼻之中入侵了寒氣,因此出門時帶上口罩,保護好口鼻很重要。
3、頸部
頸部是人體的「要塞,是神經中樞最重要的'部位,更是心腦血管的必經之路,如果受寒,不但加重頸椎病,還會引發其他慢性病。因此,體質虛弱的人要穿立領裝,配戴圍巾。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保暖,對預防心血管病等有一定好處。
4、肚臍
小孩和老人的腹部,特別是肚臍,也是寒氣容易侵入的通道。夜間睡覺,不小心蹬開了被子,腹部受涼,寒氣就會從肚臍進入,引起腹痛、腹瀉。有經驗的老年人,會給孩子做個兜肚,戴在腹部以保護肚臍,能預防受涼所致的腹瀉。如果在兜肚中加入合適的中葯材,還能治療許多疾病。
5、腰部
腰為腎之府,若腰部受寒,易引發疼痛,全身乏力。因此,建議在閑暇時用雙手搓腰,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起到溫煦腎陽、暢達氣血的作用。
6、背部
人體背部有膀胱經和督脈循行,也是陽氣旺盛、容易感受寒氣的部位。背部受寒,日久漸積,可以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以及慢性腰腿痛。而從背部排除寒邪,就可以根治這些病症。拔火罐、刮痧、針灸、推拿按摩等中醫療法,常選擇背部作為治療部位,就是這個道理。
7、腳底
腳底的湧泉穴也是容易受風寒的地方。長期在冰冷潮濕的地方行走、鞋襪潮濕後不及時更換、睡覺時腳底正對著空調吹,都可以招致寒氣的入侵。經常按摩足底,用熱水浴足,則可以將寒氣從足底排散出去。
起居有常,寒溫有度
異常的或者毫無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會耗傷陽氣,比如熬夜、久居空調房間、貪食冷飲冷食等都會耗傷陽氣、積聚寒氣。有助於養陽氣、散寒氣的生活習慣有:夏天喝常溫開水或飲料、不吃冰鎮食物,不要總是呆在空調房間,要有足夠的流汗時間與空間;炒菜要習慣放生薑、蔥等溫性配料,時不時地吃一點辛辣的大椒、胡椒或喝一點白酒「沖一沖身體,有利於發散掉體內的寒氣;天冷了,就要及時加衣,避免「美麗凍人。
鍛煉
鍛練可以強健機體各系統功能,促進組織器官代謝和調節更趨健旺與協調,如此一來則陽氣輸布充沛,寒氣自然就無藏身之地了。
拔火罐、刮痧或艾灸
在背部腧穴或不適之處拔火罐、刮痧可以活血通絡,使濕寒之邪散去;在足三里、肚臍及上下穴位或背部腧穴艾灸同樣可以祛散體內寒氣。這種方法經濟、綠色,可以長期應用,有非常廣泛的保健作用。
適當服用中葯
經常腹部冷痛者,適當服用補中益氣丸、理中丸或者附子理中丸可以溫陽驅寒氣;四肢不溫,易生凍瘡者,可以服用當歸四逆湯;腰部冷痛者可以服用獨活寄生丸;症狀較重者可以去咨詢或就診相應科室中醫師。
秘方一:食療排寒,紅糖姜湯
紅糖含鈣、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及胡蘿卜素、維生素B2等維生素。用紅糖20克生薑15克,將生薑切片,放入水中煮漲後放入紅糖。喝上一碗可排出體內寒氣,預防感冒等疾病。
秘方二:敲膽經除寒氣
不少人為了改善體寒症狀,大量進補,由於循環不暢熱氣停留在上半身,下半身仍然畏寒怕冷。選擇敲膽經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症狀,站立後收緊肌肉,凹陷處即為膽經位置,雙手敲打至有痛感即可。
秘方三:不喝冷飲
冬日寒氣易入體,人們不要喝任何冷飲。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隨身攜帶保溫杯,保證每天都能喝到熱水,這樣做可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排出體內寒氣。
秘方四:運動鍛煉
選擇一些有氧運動,例如瑜伽,或健身操在家進行。這樣的運動同樣有利於提高免疫力,排出體內寒氣。
秘方五:按摩促血液循環
用手掌按摩上肢外側,來回擦40次,直至皮膚感覺微熱為止。雙手食指中指微分開,手指間夾耳根向上來回擦30次,然後雙手並合輕擦臉部,注意碰到眼部時要放輕。
五花肉豆角燜飯
用料:豆角300克、五花肉150克、大米200克、土豆1個、胡蘿卜半根、洋蔥半個、色拉油1勺、食鹽5克、醬油5克、料酒5克、蚝油5克、胡椒粉3克。
1、准備好原料,該去皮的去皮,洗干凈,將所有原料都切成丁。
2、鍋燒熱,放適量色拉油,將五花肉丁放進去煸炒出油。
3、加料酒、醬油、胡椒粉調味。
4、放進洋蔥丁、土豆丁、胡蘿卜丁翻炒幾下。
5、把豆角丁倒進去炒勻。
6、加適量蚝油,還有鹽適量,翻炒均勻後關火。
7、大米淘洗干凈放進鍋中,將五花肉豆角一並倒進去。
8、加適量清水,燜米飯的量即可。
9、自選加壓15-20分鍾,時間到瀉壓開。
土豆燉牛肉
用料:牛腱子250克、土豆1個、胡蘿卜1根、洋蔥1/2個、番茄紅燴調料1份、植物油2湯匙、水800毫升。
1、把牛腱子肉取出解凍,解凍後洗凈。
2、准備好食材。
3、把牛腱子肉切大塊,土豆、胡蘿卜、洋蔥切滾刀塊。
4、熱鍋涼油,把土豆、胡蘿卜、洋蔥放入煸炒。
5、然後再把牛肉放入。
6、只需要炒的牛肉兩面都稍稍變色,可以聞到洋蔥的香味就可以了。
7、加入沒過食材的開水。
8、放入番茄紅燴調料。
9、煮開鍋後,撇去浮沫,轉入個小點的鍋中小火慢燉。
10、直到可以用叉子輕松扎透牛肉,就可以了。
11、開大火收收汁,就可以上桌開始享用。
山楂炒肉片
1、肉切片。
2、山楂搗碎去核。
3、鍋中熱植物油,先放山楂。
4、再放入肉片翻炒。
5、最後放入一點水,放鹽,放白糖,收汁。
結語: 秋天更深露重,很容易寒氣侵體,所以在秋季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謹防在換季的時候天氣變冷,導致各種疾病的滋生。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很多關於秋天如何抵禦寒氣的小常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