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得金木水火土,養好心肝脾肺腎!中醫五行養生法,身體更強健
我國傳統中醫文化博大精深,中醫理論以陰陽、五行理論為其哲學基礎,木、火、土、金、水,在內臟對應歸肝、心、脾、肺、腎,在四季則對應春、夏、長夏、秋、冬。只有根據季節四時變化,調和好五臟平衡,才能維持身體 健康 狀態,下面介紹分別針對五臟的中醫五行 養生 法。
木 → 肝
肝開竅於目,木資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肝了。
舒
● 肝怕勞累,肝氣最弱的這段時間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須工作,則至少每隔1小時讓眼睛休息5分鍾。
取靈芝、女貞子、黃芪、甘草、刺五加各適量,製成茶包,開水沖泡飲用。具有保肝、抗衰老的功效。
按摩「阿是穴」:「阿是穴」即「哪裡疼痛哪裡就是穴位」。中醫認為,痛則不運知虧通,通過手指對疼痛部位快速而有節奏地輕輕點揉,可緩解肝部痙攣、疼痛和不適。
火 → 心
夏天可適當喝胡蘿卜汁緩解疲勞
火對應心,心主血脈,如有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甚至心前區疼痛等症狀時,就需要養心了。
養
● 如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利用中午時間進行,此時心力最強;心臟先天較弱者宜早睡,睡前宜喝杯胡蘿卜汁或西紅柿汁來養心。
取枸杞子30克,炒酸棗仁40克,五味子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具有養心安神的功效。方中酸棗仁、枸杞子具有養心血的作用;五味子具有斂心氣的作用。
踏豆按摩:取綠豆500克,用鐵鍋以文火炒熱後倒入盆中,待溫度適宜時,將雙腳洗凈擦乾踩踏綠豆,可於每晚睡前1小時踩踏30分鍾左右,具有強心安神的功效。
按壓肚臍:肚臍即神闕穴,每晚睡前用食指按壓5~7分鍾,可斂心靜氣、安然入睡。
土 → 脾
長夏適當喝紅豆湯能健脾利尿
土對應脾,暴食傷脾,如有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身體水腫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脾了。
補
● 脾弱者可把午飯的時間提前到11時,此時脾氣最旺,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最得力;晚飯1小時後吃1個甜性水果可健脾。
赤小豆鯽魚湯具有健脾去濕、利尿消腫的功效,為時下較合適的湯品,同時亦適用於濕熱症、消化不良、小便不暢等症。
赤小豆約90克,洗凈、泡浸半小時左右,把鯽魚洗凈、去內臟,亦可放置鍋里加生油稍煎片刻。然後一起放入瓦煲里加清水煲煎。
銀耳、白果、卿魚等可加醬油佐膳用。猛陪
腹部刮痧:腹部刮痧,可幫助蠕動亢進的腸胃恢復正常,讓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隔姜艾灸:用薑片將艾炷和穴位隔開施灸,可以調順脾胃、溫胃止嘔、理氣止痛。
金 → 肺
多吃白色食物能潤肺
金對應肺,與呼吸道疾病相關,如有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肺了。
潤
● 白色食物可讓肺強健起來。如百合,可潤肺止咳,對呼吸道的調養效果最好。此外,白蘿卜、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潤肺的功效。
呼吸吐納:柏樹可清肺安神,每天上午8~10時或下午3~5時,在柏樹下用鼻子吸氣、嘴呼氣,共做12次,長期堅持具有補充肺氣不足的作用。
兩款食療法:
羅漢果1個,將其切碎,用沸水沖泡10分鍾,不拘時頻飲。
秋鴨梨500克,紅棗200克,生薑50克,蜂蜜250克。將鴨梨去皮,切成小丁,加適量水燒開,用小火煮30分鍾;生薑切成片與紅棗用同樣的方法煮成湯,過濾去渣。然後把鴨梨湯,棗、姜湯,蜂蜜一起用小火煮5分鍾即可。
因為羅漢果、秋梨的金氣最重,且有極強的葯性,可使肺功能迅速強壯。
水 → 腎
冬天最適宜養腎
黑色食物補腎效果好
水對應腎,如有腰膝酸軟、水腫、尿頻、記憶力減退、易感風寒、無故大量脫發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腎了。
藏
● 調節不良情緒,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盡量做到含而不露,遇到不順心的事,盡快放開。此外,在腎臟最弱的時間,不要熬夜,以涵養精神。
吃魚最為助腎,因為魚肉不但可以健腎,還能穩定情緒旁神、增強記憶力和判斷力。
醋泡黑豆補水療虛,是中醫治療腎陰虛的「黃金方」;
唾液滋養:將舌頭伸到上牙外側,上下左右攪動,讓唾液漸盈滿口,然後分3次咽下,每天早、晚各做1次。
2. 五行在中醫養生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麼
五行在中醫養生中作用:
調節臟腑,平衡陰陽:通過臟腑反射區刺激,使紊亂失衡狀態臟腑器官功能恢復正常。
提高人體免疾力:可促進人體正常免疫細胞的生長發育和提高其活性,促進免疫細胞對細菌的過濾及吞噬作用。
五行養生是把自然界和人類各個層面的物質都用五行來區分,五行養生就是把人體最重要的臟器分為五慶段臟,然後歸五行屬性五行為木火土金水。五臟為肝心脾肺腎,把五臟的功能和五行的功能結合起來,再結笑猜合四季,就是譽升譽五行養生的內容。
中醫學根據五行之特性,用以說明五臟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條順而暢達,肝屬木,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並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溫熱而炎上,心屬火,故心陽有溫煦之功能,心火易於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之特性,脾屬土,故脾有消化水谷,運輸精微,營養四肢百骸的功能,又為氣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肅收斂,肺屬金,故肺具有清宣肅降之功能;水性潤下,有下行、閉藏之性,腎屬水,故腎主水液代謝之蒸化排泄,並有藏精功能。
3. 中醫五行五臟及養生
我在此整理了中醫五行五臟及養生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五行是:木 火 土 金 水
按大自然規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人體也是一個小宇宙各臟器之間有著相互的關系,從而形成統一整體,人體五臟,又是五大元素,有著對應關系。
腎屬水,腎主骨,腎是血液循環的過濾器;
肝屬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
心屬火槐滲,心是動力泵,心是推動血液運行的臟器;
脾屬土,脾胃不和。胃是容納,脾是伍殲吸收,向全身供水液;
肺屬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廢氣,吸入氧氣
腎是先天之本:腎功能調養好了,滋養肝;肝功能調養好了,滋養心;心功能調養好了,滋養脾;脾功能調養好了,滋養腎。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環。與腎向對應的是膀胱,如有腎虛的朋友小便多;與肝對應的是膽,肝膽相照;與心對應的是小腸,心繫小腸;與脾相對應的是胃,脾胃不和。與肺對應是大腸,這是五俯。
木主仁, 其性直, 其情和, 其味酸, 其色青。木盛的人長得豐姿秀麗, 骨骼修長, 手足細膩, 口尖發美, 面色青白。為人有博愛惻隱之心, 慈祥愷悌之意,清高慷慨, 質朴無偽。木衰之人則個子瘦長, 頭發稀少, 性格偏狹, 嫉妒不仁.木氣死絕之人則眉眼不正, 項長喉結, 肌肉乾燥, 為人鄙下吝嗇。
火主禮, 其性急, 其情恭, 其味苦, 其色赤。火盛之人頭小腳長, 上尖下闊,濃眉小耳, 精神閃爍, 為人謙和恭敬, 純朴急躁。火衰之人則黃瘦尖楞, 語言妄誕, 詭詐妒毒, 做事有始無終。
土主信, 其性重, 其情厚, 其味甘, 其色黃。土盛之人圓腰廓鼻, 眉清目秀,口才聲重。為人忠孝至誠, 度量寬厚, 言必行, 行必果。土氣太過則頭腦僵化,愚拙不明, 內向好靜。不及之人面色憂滯, 面扁鼻低,鉛橘脊 為人狠毒乖戾, 不講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義, 其性剛, 其情烈, 其味辣, 其色白。金盛之人骨肉相稱, 面方白凈,眉高眼深, 體健神清。為人剛毅果斷, 疏財仗義, 深知廉恥。太過則有勇無謀,貪欲不仁。不及則身材瘦小, 為人刻薄內毒, 喜淫好殺, 吝嗇貪婪。
水主智, 其性聰, 其情善, 其味咸, 其色黑。水旺之人面黑有采, 語言清和,為人深思熟慮, 足智多謀, 學識過人。太過則好說是非, 飄盪貪淫。不及則人物短小, 性情無常, 膽小無略, 行事反復。
用五行相剋說明五臟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如心屬火,腎屬水,水克火,即腎水能制約心火,如腎水上濟於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屬金,心屬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約肺金,如心火之陽熱,可抑制肺氣清肅之太過。肝屬木,肺屬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約肝木,如肺氣清肅太過,可抑制肝陽的上亢。脾屬土,肝屬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約脾土。如肝氣條達,可疏泄脾氣之壅滯。腎屬水,脾屬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約腎水,如脾土的運化,能防止腎水的泛濫。這種五臟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就是用五行相剋理論來說明的。
1、鼻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為胃氣所主,鼻孔為肺氣所主,所以肺開竅於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會表現在鼻子上。這里講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邊,肺熱則鼻孔出氣粗、熱;肺寒則鼻孔冒涼氣。比如當人得肺病的時候,就會出現喘息鼻張的症狀。
2、目為肝之官
肝開竅於目,得了肝病會在眼睛上有所表現,一般得肝病的人兩個眼角會發青。孩子如果受到驚嚇,鼻樑處常會出現青筋或者青痕,這也與肝有關聯。
在中醫的五色和五臟的配屬里,肝主青色。這個青色並不是我們平時所見的青草、樹葉的綠色,而是蒼色。肝是從腎水裡面生發出來的,蒼這個顏色是黑色與青色的一個過渡之色。順便談一個問題:如果人在冬季沒有養好身體,到了春天氣機就生發不起來,就會生病。所以,了解顏色和臟腑的對應關系對養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們平時可以通過觀察臉色的變化對身體的狀況作出判斷。
3、口唇為脾之官
脾開竅於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會出現唇黃或者嘴唇四周發黃、嘴唇脫皮、流血等症狀,這些都是陽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4、舌為心之官
舌為心之官。心臟有病一般會出現舌頭不靈活、舌卷縮等症狀。口誤,經常說錯話,也是心氣不足的象。
《黃帝內經》上有:心病者,舌卷縮,顴赤。顴赤是說心臟有病的話,顴骨這個部位會發紅。除了顴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要留心印堂,因為心病還會表現在印堂處。印堂位於兩眉之間,此處如果突然地發紅,而且圖案如燈花狀,是心神將散的象,我們尤其要當心,這叫“禍福在旦夕間”,可能會有重病突發。印堂發黑也不是件好事,從中醫的角度講,這相當於水氣凌心,就是腎水太多,心火太弱,腎水上來使心火的功能發揮不了。這也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對印堂顏色的變化加以小心。
5、耳為腎之官
耳朵是腎之官。耳朵的病都會跟腎相關。《黃帝內經》里有“腎開竅於耳”的說法。得腎病的人會有耳聾、耳鳴的症狀。
五官通利則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中醫認為五官與臟腑器官的關系極為密切,通過了解五官的病變就可以發現隱藏在身體內的五臟的病變,所以我們要時刻留心五官的變化,才能留意到相關聯的五臟的情況。
具體到五官的養生方法,很簡單:常閉眼,養神;少說話,養心;平穩呼吸,養肺;多食美味,養口;少惹煩雜,非禮勿聽,養耳。
4. 五行經絡怎麼養生
你知道嗎?「五色入五臟」老拿升,這是中醫的五臟養生方法,意思就是說常吃五種顏色的食物能滋養五臟。中醫養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今天,我為大家推薦中醫五臟五行養生方法。
五行經絡養生方法四季節氣與人體的五臟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才會有季節性高發疾病一說。就像春季一般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期,秋季呼吸道疾病發生的機會更高。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疾病的預防,春季其實也是「決定性」的時段,從春天開始,就應提前有針對性地養護五臟,為健康未雨綢繆。
中醫養生經常會提到五臟六腑,這里的五臟主要是指心、肝、脾、肺、腎,人體的器官很多,這五臟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中醫的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五臟主要是貯藏精氣,六腑壬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華,排除其糟粕。
中醫五臟五行養生方法
五色入五臟是指常吃五種顏色的食物,可以分別滋養人的五臟,具體為:綠色養肝、紅色補心、黃色益脾、白色潤肺、黑色補腎。比如白蘿卜、銀耳等白色食物可以潤肺;黑豆、黑木耳等黑色食物可以補腎。
「五色入五臟」理論最早出自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古人認為,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都可以通過木、火、土、金、水五行聯絡起來。所以便有了酸味、綠色入肝;苦味、紅色入心;甘味、黃色入脾;辛味、白色入肺;鹹味、黑色入腎的說法。
紅滋心——蘋果山楂抗疲勞
紅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心臟非常有益處,如紅蘋果、山楂、紅棗、西瓜、山裡紅、紅心蘿卜、桃子等。紅色食品還可以起到減輕疲勞、抗衰老、補血、補心、祛寒等作用。
青養肝——多吃梅子少喝酒
如果喝酒的時候配一點青梅子,那麼青侍老色和酸味就能對喝酒者的肝起到雙重保護的作用,從而減少酒精對肝的損害。青色食品包括綠色蔬菜和水果等,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主要功效是清理腸胃、促進生長、排毒。
黃益脾——南瓜香蕉助排毒
像南瓜、柑橘、香蕉、黃豆、玉米等黃色食品,可以起到養脾的作用,黃色食品可以提供維生素A和D,抗氧化,促進排毒,延緩衰老。
白潤肺——蘿卜豆腐也可貴
白色食品可以養肺,如牛奶、米面、豆腐、冬瓜、竹筍、山葯等。我們都知道,白色的蘿卜等可以化痰,而藕、梨、白色的肉也可以潤肺養肺,而且對預防心腦血管病、安定情緒、潤肺、促進腸蠕動都有很大的作用。
黑補腎——芝麻黑豆抗衰老
黑色是養腎的,黑色食物對於補腎、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抗衰老的效果是最為明顯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點黑色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桑葚、紫菜、黑木耳、茄子等。
疏通經絡緩解負面情緒的方法肝:負面情緒主憤怒、指責
肝的正向能量是主計謀、謀慮。負面情緒主憤怒、指責。肝經淤堵的人,容易憤怒,好攻擊指責。疏通肝經,可以降肝火、平和情緒。
膽:負面情緒主焦慮
正向能量是主中正、決斷;負面情緒主焦慮。膽的功能強健,決斷力強,中正無私;若膽經淤堵,就會出現焦慮不安,優柔寡斷,左右搖擺。
大腸經:負面情緒主懊悔、煩惱
正向能量主傳導、排毒、存污。負面情緒主懊惱懊悔、煩惱。大腸不通容易煩惱、無名火;大腸瀉下容易對過去的事情懊悔不已。疏通大腸經、改善大腸功能,可以消除這類負面情緒。
胃:負面情緒主急躁
正向能量主接納、豁達。負面情緒主急躁。胃經淤堵的人做事容易著急,容易躁動,語言、行為均容易急躁。容易面部痤瘡、粉刺、或身體容易出現敏櫻癰膿。疏通胃經,可以緩和急躁的情緒,排出體內的毒素。
脾:負面情緒主抱怨、委屈
正向能量主思考、思維。負面情緒主抱怨、委屈。五行當中,脾主土,屬於大地坤土之性,能承載一切的好與壞。若脾的功能正常,可以接納一切寒熱溫良、酸苦甘辛。若脾的經絡淤堵,就會對它的無私接納產生抱怨、委屈。
心:負面情緒主怨恨、仇恨
正向能量主歡喜、喜歡。負面情緒主怨恨、仇恨。怨恨比抱怨更強烈,,有恨之入骨的勢頭,恨是由內心的最深處升起來的。生恨日久,耗傷心氣、心血,導致心經淤堵。心腦血管問題及爆死,多來源於心經淤堵。
肺:負面情緒主悲傷
正向能量是主一身之氣。負面情緒主悲傷。肺經淤堵的人容易悲傷。疏通此經絡,可以減低悲傷情緒,找回正向能量。
小腸:負面情緒主哀愍
正向能量主悲憫、憐憫。負面情緒主哀愍。憐憫之心人皆該有,若憐憫過度及成哀愍。哀愍過度及成哀傷。容易出現消化道潰瘍的人多數憐憫心過重。哀愍過度及容易產生潰瘍,容易堵塞小腸經。疏通小腸經,糾正偏頗,可以平和的對待一切哀傷之事。
膀胱:負面情緒主消沉
正向能量主積極、向上、陽光,微笑。負面情緒主消沉。膀胱經為一身陽氣之所,為陽中之陽,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膀胱經的位置正好迎向太陽。若膀胱經不通,人體陽氣就無法升騰、部散;人體缺少陽氣,就像天上缺少太陽,晴天的時候,我們的心情就會積極向上,陰雨天的時候我們的心情就容易郁悶、消極。
腎:負面情緒主恐懼
正向能量主智慧;負面情緒主恐懼。腎精充沛,智慧、勇敢。若腎精虧損、腎經淤堵,就容易生不出智慧,遇事恐懼、恐慌、害怕、驚恐。孩子經常看恐怖電影,玩一些血腥的電子游戲,均容易損耗腎精,影響智慧。
心包:負面情緒主壓抑
正向能量主歡樂,愉快。負面情緒主壓抑。心包經為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是幫助君主心傳達快樂心情的,若心包經堵塞,心的快樂的訊號就無法傳達出來。有些人沒有快樂細胞,或別人一說笑,他就煩,或自己內心高興卻不能從面部表達出來,都有可能是心包經淤堵。因此經常疏通心包經是可以有效排解壓抑,提高快樂指數。
三焦:負面情緒主緊張
正向能量主輕松、心樂;負面情緒主緊張。若三焦功能不夠協調就會生出緊張的情緒。學生考試前的緊張、員工面試前的緊張等都有可能是三焦功能不相協調所致。通過疏通三焦經,協調三焦的功能,可以有效緩解緊張情緒。
中醫養生的方法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道家也強調人應該善良,忠誠、富於愛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願意幫助他人的美德。這些美德不但有益於自身更有益於社會。而那些可以擁有這些美德的人則會更能體會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
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盡心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迴圈,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 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葯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第四點:中醫養生六字訣:「噓、呵、呼、呬、吹、嘻」。
六字訣是一種吐納法。它是通過噓、呵、呼、呬、吹、嘻六個字的不同發音口型,唇齒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牽動不動的臟腑經絡氣血的執行。六個漢字的標准口型及相應臟腑關系如下表所示:
噓xū肝牙目疾、肝腫大、胸脅脹悶、食慾不振、兩目干澀、頭目眩暈等症。
呵hé心舌心悸、心絞痛、失眠、健忘、盜汗、口舌糜爛、語言塞等心經疾患。
呼hū脾喉腹脹、腹瀉、四肢疲乏,食慾不振,肌肉萎縮、面板水腫脾經疾患。
呬shī肺齒口乾咽痛、痰多等肺經疾患。
吹chuī腎唇腰膝酸軟,盜汗遺精、陽痿、早泄、子宮虛寒等腎經疾患。
嘻xì三焦牙三焦不暢而引起的眩暈、耳鳴、喉痛、胸腹脹悶、小便不利等疾患。
女性養生的方法1合理安排三餐。早餐只吃高纖麥片、低脂鮮乳,尤其是如果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草本曲纖等不但有助於消除脂肪的過量攝入,而且可以消脂,同時也不會阻礙營養健康的攝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時間內瘦腰,至於肉類、海鮮則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點清淡的,蔬菜要佔大部分。
2飯後站立半個小時。其實女人腰部發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於工作學習忙,根本沒有時間來合理調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飯後至少站立半小時,可以免去脂肪淤積在小肚子上的煩惱,還省去事後彌補。
3睡前5小時禁食。減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覺前吃東西。睡眠的時候身體不需要運動,吃下的東西全部會被身體吸收變成脂肪囤積起來。假如餓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4不要急於起床。早晨醒來後,仰卧、伸展身體。然後,四肢著地,拱拱背,讓脊柱也有「蘇醒」的時間,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態,在愉快的心情中開始每一天。
5收拾廚房。吃完飯後別馬上就坐下或躺下休息,先收拾餐桌,洗刷碗碟,再找點其他的活,反正,飯後強迫自己運動15分鍾。這是簡單有效的保持體重穩定的又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