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簡單的養生功法
健康是人類最大的財富,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力和追求目標。下面我給大家介紹最簡單的養生功法,希望對你有用!
最簡單的養生 功法:拍手功
拍手功可以說功效非凡,幾乎所有急慢性疾病都可拍手而愈。尤其感冒的人,拍手拍到流汗為止(約二十分鍾),感冒立刻痊癒;喝醉酒的人,拍手拍到流汗,酒醉就會全退;開車愛困的人,把車子停妥,拍手一陣子,睡意會消除;心臟無力、心律不整的人,拍手二、三個月,就有改善;糖尿病的人拍手,血糖指數會逐漸正常;手指酸麻或顫抖的人,拍手一、二個月就會痊癒;高血壓的人拍手,血壓會下降;低血壓的人拍手,血壓會上升;痛風、頭暈、頭痛、鼻子過敏的人,拍手會逐漸痊癒;精神不振、容易疲勞、火氣大的人,拍手會慢慢改善等等」 。
拍手為什麼會有這么神奇的功呢?因為我們的'手上有數百個穴位,拍手時可以振盪氣脈,帶動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含任督二脈)的循環,而且把身上陰寒和污穢之氣,從十個手指的尖端排山去。中醫說:所有的疾病都是氣血失調所造成的,血氣來引導,因此氣是健康的關鍵。氣的順暢與否會影響生理機能、內外分泌、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拍手既然可以促進氣血的通暢,當然可以改善疑難雜症。
做拍手功時,由於兩手掌有節奏的強烈拍擊,會震動手上六條經絡井穴的氣血,使之暢通旺盛,井穴帶動了經絡,經絡連接著臟腑,從而使肺經、心經、大腸經、小腸經、心包經與三焦經之氣源源不竭的流向體內,補養心臟、肺臟以及大小腸、三焦。如果一面拍手,一面走路或原地踏步,腳上的肝經、腎經、膽經、膀胱經、胃經、脾經的六條經絡也會受到刺激,從而增強肝膽、脾胃、腎、膀胱之功能。
最簡單的養生 功法:拍腳功
郭博士指成長過程有兩個按鈕:嬰孩剛出世之後就要撐手撐腳,才能發育成長,這是先天的最原始動力,人體的機能從手腳開始,到年紀大了,腳部會首先衰退,因為它負責承託人體重量,腳部是吠陀醫學中地水火風四大元素中地大元素,老人家下行氣不足,前列腺亦缺乏足夠運動,所謂人老腳先老,所以壯健的腳部很重要,宋美玲日日按摩腳部,活到百多歲。香港人太多病,食太多有毒食物,窮人沒錢醫病,常練此功就可取用自然界力量,自己修復自己。
拍腳功做法:躺下身體,在後頸放一個包著毛巾的酒樽,以壓著頸椎背後的風池穴,然後腳踝互貼,一雙腳掌連續互拍,拍腳時可聽著拉丁或牛仔音樂,隨著節奏拍腳,以每分鍾百餘次的速度,拍十分鍾,有病者,可拍三十分鍾。拍腳初期,可能大小腿內側會感到酸痛,是正常現象。
最簡單的養生 功法:日梳三遍
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中醫經典文獻《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認為:「諸陽之神氣皆上會於頭,諸髓之精氣皆上聚於腦,頭為精明之府。」也就是說,人體的精明活動,完全是靠人體先天和後天的精氣來維持。若有病變,則會出現「頭頸低垂,不能抬起,兩目凹陷無光」的精衰神亂之象。
頭頂中央(即前發際後5寸與後發際前7寸處)有百會、四神聰、上星、頭維穴,項後枕骨一帶有風池、啞門、醫明、玉枕、翳風穴,兩鬃有太陽、率谷穴,額前還有印堂穴。如以梳子替代小銀針,對這些穴位和經脈進行「針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將會起到疏通十二經脈,促進大小周天血液循環,使氣血流暢,調節大腦神經功能,增強腦細胞的新陳代謝,延緩腦細胞的衰老,增強記憶力,醒腦提神,還能消除各種勞累疲倦、失眠煩躁、三叉神經痛、偏頭痛以及聰耳明目等多種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為此,有人主張「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後梳一回,中午休息後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兩分鍾梳60-100次為宜。只要你持之以恆地梳頭,就會感到頭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發變黑,食慾增加。由此可見,勤梳頭的確是一種保養人體精、氣、神的最簡單經濟的長壽保健方法。
最簡單的養生 功法:常搓湧泉
腳部乃「三陰交之始,三陽交之終」,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臟」之稱。人的腳有26塊骨,19塊肌肉,33個關節,50多條韌帶,50多萬條血管,4萬多個汗腺。
歷代醫學家認為,腳部保健並對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湧泉穴(即腳心中央凹陷處)。針炙經典文獻《靈樞·本輸》說:「湧泉屬足少陰腎經」,「腎出於湧泉」。
意思是說,腎經之經氣猶如水井中泉水一樣,將從這里源源不斷地湧出,長期不斷,經常以熱水浸泡後搓此穴,既可以溫補腎經,益精填髓,舒筋活絡,平衡陰陽,又可以舒通心腎,滋生腎水,抑制腎臟虛火,排泄體內毒素雜物;既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禦寒暖體,緩解肌肉緊張,消除各種疲勞,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氣,祛風濕,助消化,通大便,止瀉痢;同時,還能治療頭頂痛、疝氣、腎炎、性功能衰退、小兒驚風、失眠、高血壓、冠心病、心悸、咽喉腫痛、腳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幾十種疾病。
正因為如此,湧泉穴才被中外醫學權威譽為「健身之穴」。
最簡單的養生 功法:扯拉搓揉
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從頭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繞過頭頂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從頭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繞過頭頂向上拉右耳)。
此法簡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輔以按、摩、搓、揉、點、捏等手法,則更能強身健體,敷養腎元。現代醫學認為:耳朵上的49個穴位和各部位與體內的五臟六腑等器官以及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因此把它形容為「縮小了的人體身形」。
臨床實踐證明:採用扯、拉、按、摩、搓、揉、點、捏等手法,實際上就等於對雙耳進行特殊的物理刺激和針灸性治療。如果長期不間斷,除了具有良性震盪體位、反饋激發活氣、疏通十二經脈、加快血液循環、調理五臟六腑、健脾胃、補腎元和平衡陰陽、扶正祛邪、清肝明目、消疲安神、增強新陳代謝等功能外,還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膽道的通暢,防止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的發生發展;增強免疫力,調節肝臟抗病毒的能力,對肝炎的恢復有一定的幫助。
B. 拍手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補養氣血。
拍手是一種至陽至剛的養生方法,中醫認為,手是陽氣的大本營,手部有三陰三陽經穴和反射區,拍手可以激發陽氣,推動全身氣血運行。提倡大家早上拍手,因為早上天地間的陽氣開始生發,人體的陽氣也逐漸旺盛,此時拍手可為陽氣生發「加油」。
有節奏地拍打手掌可促進氣血通暢;適度地運動頭頸能夠緩解頸肩正敗灶酸痛、頭痛、腰痛等慢性疼痛,有助防治頸腰椎疾病;人體足底有很多穴位,踮腳能促進足部、肢體血液循環,可預防血栓、靜脈曲張;微笑則能緩解神經緊張,使人放鬆。
(2)拍手如何養生擴展閱讀:
拍手不是簡單的拍一拍就行,可是有門道的。具體方法是:
1、十指分開,手掌對手掌,手指對手指均勻拍打。剛開始時拍打力度可稍微輕些,以後逐漸加重。
2、十指稍微彎曲,拍打下去時,使手指尖與手掌邊緣部分相觸,由於擊打面積小,可適當延長拍打時間。
3、雙手手背相對,兩手背互相拍打。
4、左右手虎口相對,相互拍打。
5、以一手的小魚際側拍打另一手掌心,拍打數次後換另一側做同樣動作。
6、以一手枯碰大魚際部位拍打另一隻手的掌心,拍打數次後換另一側做同樣動作舉扮。
C. 每天堅持拍手半小時對什麼有好處
每天正確的拍手,可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人體的手有78個反射區,如心、肝、脾、胃、腎、大腸、小腸、膀胱、前列腺等;還有針對症狀治療的高血壓、低血壓、遺尿、失眠、多夢、膽囊炎、左頭痛、右頭痛等相應的敏感點。較長時間的拍手可以震盪氣脈,帶動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含任督二脈)的循環,把身上的污穢毒素通過排泄器官排出去,若是亞健康可趨於健康,倘若反射區所對應的臟器有病,通過反復拍手震盪刺激可逐漸改變病態而走向健康。
大拇指是脾胃二經的反射區,食指是肝經膽經的反射區,中指是心包經小腸經的反射區,無名指是肺和大腸經的反射區,小指是腎與膀胱、心經的反射區。手掌上也有很多反射區,通過不斷的反復震盪蔽塌派刺激而促使神經中樞作出調節,從而祛病保健康。如患了感冒,拍手拍到汗流浹背即好;心臟功能不佳、心衫液律不齊,拍手2、3個月會有改善;手指酸麻或顫抖的拍手1、2個月會痊癒;高血壓的拍手血壓會下降:低血壓的拍手血壓會上升;痛風、宏賀頭暈、頭痛、過敏性鼻炎通過拍手可逐漸痊癒;便秘的人練拍手功可逐漸改善而趨於正常。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D. 怎樣拍手才能治病、
(1)標準的拍手療法:這種拍手療法必須使最大的力量來拍手,它發出的聲音最為清脆響亮。方法是將十指張開(五指不要並攏),兩手的手掌對手掌、手指對手指用力拍擊,越重效果越好,不要怕痛。這種叫做「實心掌聲練法」。它的優點是打擊面最完全,剌激量最大,所以治病強身的效果最好。初練的人,拍重了手有點痛。為了達到合格的標准,我們可以採用漸進法,起先輕輕拍,一天比一天加力拍,使自己的手掌漸漸適應打擊力。只要持之以恆,鍥而不舍,有朝一日,必可練出漂亮的掌聲。當你功夫練成後,每天只要用力拍五分鍾就會有效。其缺點是,練習時發出的噪音相當令人難以消受,容易引起家人和及周邊人士,或鄰居的意見,所以此法最適宜於空曠之處練習。
(2)變通的拍手療法:為了減少練功時的雜訊,可用「空心掌」拍手,也就是練習時將手掌弓起,拍手時手指仍應張開,拍下去時,只有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邊緣部分,第二指節第三指節以及掌心部分就拍不到,因為縮小了打擊面,所以效果會差一些,但只要拍打久一點,不會無效。
(3)另一種變通的拍法是局部拍手,即以右手的四指拍左手的四指,以右手掌的右側拍左手掌的右側,以右手掌的左側拍左手掌的左側;以右手掌的上部拍左手掌的下部,以右手掌的下部拍左手掌的上部,以右手掌的下部拍左手掌的掌心,以左手掌的下部拍右手掌的掌心。如此輪流拍打,時間可能耗費久一點,但如此拍法,製造的雜訊較少,容易被周圍的人接受。
拍手療法的注意點:
(1)拍手療法不宜在剛吃飽後練,因為這樣會妨礙消化。飯後至少要半小時才能練。只要不是肚子飽,隨時皆適合練拍手療法。
(2)懷孕的人任何運動都不宜太激烈,練拍手療法也亦然,不宜發出太大的聲響,否則胎兒之神識會受到驚嚇。
(3)老年人體弱兩腳無力,練拍手療法時,最好一面走一面拍,或一面拍一面踏步,若只是坐著拍手,兩腳不動,氣血灌注兩手過多,雙腳將更加無力,切忌!
(4)拍手療法雖號稱可以治百病,但這並不是說,一切的病只要練拍手就可以完全治癒,可以不必注意飲食,可以不吃葯,可以不練其他功法。所謂拍手治百病,只是使身心上一切疾病獲得改善、減輕痛苦,或者治癒。有些慢性病是難纏的,想徹底治好它,患者仍須配合其它功法、注意飲食、服用對症的葯物才行。
(5)至於拍手的時間長短問題,依我的體驗是,正常人以保健為主,則每天清晨起來用大力拍手五分鍾就可啟動一天的活力。如能抽出十分、二十分鍾或更多一點時間當然最好。這可按各人的實際情況來定。你如果是來治慢性病的,特別是難纏的慢性病,你必須每天抽出至少半小時,狠狠地拍手,不要怕痛,也不要怕耗時間來練功才行。
(6)練拍手療法,大多數人只要用力拍十分鍾到三十分鍾,數日之後,體力便會增加,精神會變好,胃口會開。部分人在某些反射區有烏青紅腫的現象,這是氣沖病灶,要堅持拍,烏青現象會自動消失。有的人拍得手掌裂開流出血水,也不要怕,休息一、二天就會好,我曾經有這體驗,有一次,晚上看電視時用力拍手,拍得手心處出血了,第二天休息了一天就好了,它不會爛,不必擔心,我那次也可能是氣沖病灶的反應,因為此後再也沒有這種情況出現。冬天,氣候乾燥,練拍手療法,除手汗較多的人以外,可能大多數人在手的某處會裂開,因拍手練功時手掌發熱,要消耗水份,皮膚更乾燥而產生皮膚裂開。一個辦法是,冬天將來臨時,你要注意皮膚保養,在手上塗些護膚的葯物,如甘油或其他。如果已裂開了,也沒有大不了的事,貼點橡皮膠就可繼續練。冬天在野外氣溫低,戴雙手套也未嘗不可,既防冷,又免手痛。戴手套拍手也是在家裡練功時防止燥音的一個有效的好方法。
E. 拍打經絡穴位養生保健法
經絡養生 方法 有很多種,拍打養生法就是其中一種,經絡拍打養生方法方便、簡單、效果好。下面我給大家介紹拍打經絡穴位養生保健法,希望對你有用!
拍打經絡穴位養生法
1、拍打頭部
拍打方法:雙腳分立,與肩寬。用兩手掌心輕拍頭部,從頭頂中央開始,一手向前拍至前額,另一手向後拍至大椎穴(頸後平肩第一大椎骨)。然後,再從頭頂中央起向頭部兩側拍至太陽穴,反復9次,最後用左手掌心拍打"百會穴"81次。
功效:拍打頭部可提神醒腦,舒緩頭痛、腦脹、眩暈等,同時還可延緩中老年腦力衰退, 增強 記憶力 ;中午或晚上臨睡前拍打頭部,則可健腦,防治高血壓、腦栓塞及失眠等病症,老年人堅持拍打頭部還可防治動脈硬化、老年痴呆症等。
2、拍打頸部
拍打方法:站立或坐於椅子上,雙目平視前方,全身放鬆。然後舉起雙臂,用手掌同時拍打頸部,左手拍打左側,右手拍打右側,先從後頸開始,逐漸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額部,再從前額部向後拍打,直到後頸部。如此反復9次。
功效:防治頸椎病、落枕等,頭部不適時,拍打後立即會感到輕松,症狀可以減輕或消失。
3、拍打肩部
拍打方法:站立或正坐於椅上,用左手拍打右肩,用右手拍打左肩,每側拍打100次。可防治肩痛、肩酸、肩周炎及肺不張等。拍打雙上肢 用左手拍打右上肢,用右手拍打左上肢。拍打時要周到,上肢的四周都拍遍,一般每側拍打100~200次,
功效:可預防或緩解上肢肌肉發育不良、上肢麻木、肢端紫紺及半身不遂等。
4、拍打胸背部
拍打方法:取站立姿勢,全身自然放鬆,然後雙手半握拳。先用左手拍打右胸,再用右手拍打左胸。先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左右胸各拍打200次,拍打完胸部再拍打背部。手仍半握拳,然後用左手伸到頭後去拍打右背部,再用右手拍打左背部,每側各拍打100次。
功效:胸背部有豐富的胸壁神經和脊神經,支配人體運動及心肺功能。拍打胸背可刺激胸背部皮膚和皮下組織、促使體內血液循環加快,通過神經傳導,增強內分泌功能。可防治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肺心病、肺氣腫及肌肉發育不良。
5、拍打腹部
拍打方法:站立,兩手自然下垂,身體先向左側旋轉擺動,兩手順勢擺動,右手掌輕拍腹部左側,左手背則輕打腰後部右側,拍打81次。身體向右側旋轉擺動,兩手也同樣順勢擺動,拍打腰側部位,拍打81次。拍打力度根據自己的承受情況而定。
功效:腹部最容易出現大肚腩,這個拍打手法對減掉大肚腩和肥腰都有作用。更佳。
6、拍打臀部
拍打方法:站立,先用雙手掌心輕拍打整個臀部9次,再用雙手空拳叩擊”環跳”穴36-81次。
功效:可強腰健腎,舒筋活絡,防治腰痛、腰椎間盤突出症及坐骨神經痛等。
7、拍打雙下肢
拍打方法:正坐在椅子上,先拍打左腿,左腳放在矮凳上,使整個下肢放鬆。用雙手從上到下、從里向外,再從下到上、從外向里,由大腿到小腿進行拍打,然後再換拍右腿。一般各拍打200次。
功效:可防治老年性下肢麻木,增強新陳代謝,對偏癱的肢體有一定治療作用。拍打雙上下肢和肩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解除肌肉緊張,使局部關節尤其是肩、肘、腕、指、膝等關節得到適度的放鬆。由拍打所產生的震動波和沖擊波,可傳導至肌肉的深部,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管的柔韌性,有利於肌肉勞損、頸椎病、關節炎的防治。
8、拍打雙腳
拍打方法:坐姿,先用雙手掌心同時拍打雙腳內側三陰交、外側三陽交、各81次,然後拍打雙腳腳"湧泉"穴81次。
功效:可防治高血壓、偏癱、失眠及下肢麻木。
9、拍打手掌
拍打方法:手指分別相對,類似鼓掌,連續拍打6分鍾;拍手背,先左手拍右手背3分鍾,後右手拍左手背3分鍾,反復輪換做3-6次;拍打時間根據承受自定。
功效:手掌、手背分別有心經、肺經和心包經三大經絡、大腸、小腸和三焦三大經絡,拍打之可以調理五臟,增強心肺的活力和身體的免疫力,可以保證呼吸、血液、消化和排泄系統通暢。
經絡拍打注意事項
1、拍打時用力要適當。應先輕後重、先慢後快、快慢適中、不宜過猛。有病變的關節肌肉處用力可稍大些,節奏可稍快些。拍打胸腹部時動作要稍輕,不要重拍重捶,防損傷內臟。
2、拍打時全身要放鬆、自然,不要緊張,頸直胸挺,呼吸平穩,排除雜念。
3、拍打時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周到全面,不可東一下西一下地胡亂拍打。拍打最好安排在早晨起床後進行。
老年人經絡拍打養生
1、起勢
雙腳自然站立,同與肩寬,膝蓋微屈,雙手下垂,送胯放鬆,閉目養神,以下每節開始拍打時皆如是,以調息身心。
2、拍打頭部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頭頂百會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額頭上星穴、神庭穴部位,拍打36下左右。
第三步,雙手同時拍打頭部正面,即額頭至頭頂部分,拍打36下左右。
第四步,雙手同時拍打頭部兩側,拍打36下左右。
第五步,雙手同時從頭部兩側拍打至頭後風池穴,採用從上至下順拍方法,一般拍打5遍。
第六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從頭頂拍打至頭後風府穴,採用從上至下順拍方法,一般拍打5遍。頭部拍打時宜口目合閉。
第七步,拍打和摩擦(干浴面)面部,可在拍打全部結束後進行。干浴面的方法,搓熱兩手,兩掌心緊按兩腮下部,兩手四指並攏沿鼻樑兩側向上推,經雙眼到上額時,一直推到前額,兩掌左右分開,然後順著兩側眉橫骨,掌根經太陽穴耳前向下拉,回到原位,反復一分鍾。
需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不宜拍打頭部,可用十指摩擦或掐揉的方法!第一步,雙手手指從印堂沿著額頭、百會穴摩擦至頸後的風府穴9-18遍。第二步,雙手分別從兩側的太陽穴經過頭部兩側摩擦至頸部的風池穴9-18遍。第三步,十指掐揉頭部,從印堂沿著額頭、百會穴掐揉至頸後的風府穴9-18遍。第四步,雙手分別從兩側的太陽穴經過頭部兩側掐揉至頸部的風池穴9-18遍。
3、拍打頸部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頸部後側,從風府穴起拍至頸後處,拍打時,頭和脖子略微前傾,便於拍打,一般拍打5遍。
經絡拍打養生法
第二步,用左手拍打頸部左側,從風池穴起拍至肩頸處,拍打時,頭和脖子略微向右前側傾斜,便於拍打,然後用右手拍打頸部右側,方法同上,採用由上而下順拍,一般拍打5遍。
第三步,搓摩脖子,下巴仰起,用手掌(右手或左手)從下巴抹脖子至頸項處天突穴,一般36下左右。
4、拍打大椎
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大椎,可以單掌拍打也可以左右手輪流拍打,拍打時,頭部略微前傾低頭,便於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
5、拍打後背、背部兩側膀胱經、背部中央督脈(華佗夾脊)
第一步,扭擺拍打後背,以腰為軸帶動兩臂,左手手掌繞至體後用掌背拍擊後背部,同時右臂繞過體前用掌心拍擊左側後背部(以手能盡量拍到處為佳)。然後再反方向左右輪換拍打。右手內旋向右下方繞至背後,屈肘用掌背拍擊後背部,左臂同時向左繞過體前用掌心拍擊右肩部,如此反復拍打,一般拍打遍數為四八拍。拍打時動作要協調,利用肩背及腰部轉動時的慣性。兩臂擺動時肩、肘、腕關節要靈活,拍打力度要適宜。拍打後背時,臂應盡量向後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觸的背部得到拍擊鍛煉。如此不斷地扭身、擺臂,兩手交替進行拍打,拍打次數自定。
第二步,拍打背部兩側膀胱經。用右掌背或掌心拍打背部左側至臀部,以手能盡量拍到處為佳,然後用左手拍打背部右側至臀部,方法同上,可順拍亦可上下反復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膀胱經位於背部兩側,膀胱經上有心、肺、肝、膽、脾、胃、大小腸以及腎俞穴等。
第三步,用掌背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脈以及華佗夾脊,華佗夾脊也叫夾脊穴,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開半寸處是穴,十二個胸椎和五個腰椎兩旁共三十四個穴。拍打背部督脈以及華佗夾脊時,由背部正中上方(以手能盡量拍到處為佳)拍打至長強穴,可順拍亦可上下反復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6、拍打兩側胳肢窩和脅部
第一步,拍打左側胳肢窩,左臂上舉,用右手掌拍打左側胳肢窩,一般拍打36下左右,然後順勢拍打左側脅部,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復拍打左側脅部,拍打脅部時,由腋下拍打至側胯部,再由側胯部拍打至腋下,一般上下來回拍打2-3遍。
第二步,用左手拍打右側胳肢窩和右側脅部,方法同第一步。心臟、肺、乳腺患者尤其要多拍此處,兩肋中間有“胸腺”穴位,拍打按摩可起到安撫心臟的作用。
7、拍打胸腹兩側、胸腹中央任脈
第一步,雙掌同時輕拍胸腹部兩側,由兩側鎖骨處拍打至兩大腿根部,可順拍亦可上下反復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第二步,拍打胸部中央即任脈(宜輕拍),從頸下天突穴拍打至腹下曲骨穴,可順拍亦可上下反復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胸腹有心肺、任脈、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等經絡。
8、拍打肩井、肩髃、肩髎穴
第一步,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然後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肩井穴位於肩部中央,大椎同一水平線,是膽經上的重要穴位。
第二步,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髃、肩髎穴,然後左手掌拍打右肩髃、肩髎穴,拍打時,手臂略微抬起,使肩臂頭顯得相對圓滑,便於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當上肢向外平舉與軀干成90度角時,由於肩三角肌外側部分收縮,在肩峰上面形成兩個窩,前方一個窩的中心是肩髃,後方一個窩的中心是肩髎穴。
9、拍打肩部四周和手臂
第一步,用右手掌拍打左肩四周,然後順勢拍打左臂內側,沿著左肩、大小臂、肘部、手腕、手心。
第二步,上接第一步,翻轉手臂,拍打左臂外側,即從手背,手腕外側、大小臂外側、肘部外側,回到肩部,手臂一般來回拍打2-3遍。
第三步,左手掌拍打右肩四周,然後順勢拍打右臂,方法同上。總之,雙臂的內外側前部、內外側後部以及內外側中部,都要拍打到,拍打手臂,是先陰經後陽經,即先拍打手臂內側後拍打手臂外側。手上有六條經絡,心包經、肺經、心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
10、拍打尾椎骨、腰骶部
第一步,用雙掌掌背輪流反復拍打尾椎骨,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用雙掌掌背輪流拍打腰骶部(即八髎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
11、拍打臀部和腿部
第一步,用雙掌掌背或掌心輪流反復拍打臀部後側,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雙掌同時拍打臀部兩側以及雙腿外側,從環跳穴起拍,沿著腿部外側(包括風市穴、陽陵泉穴)、膝蓋外側至腳踝部。
第三步,拍打雙腿內側,雙腳稍稍外撇成外八字形,便於拍打,接著上面第二步從腳踝部拍起,沿著雙腿內側(包括三陰交穴、陰陵泉穴)、膝蓋內側(包括血海穴),回拍到大腿根部。
第四步,拍打雙腿前面(側),此時,雙腳外八字再轉回來,接著上面第三步從大腿根拍打至腳面處,包括髀關、膝蓋前面。
第五步,拍打雙腿後面(側),接著上面第四步從腳跟部拍起回到臀部,包括承山穴、膝蓋後面的腘窩,以及大腿與臀部之間的承扶穴,總之,雙腿的外內側前部、雙腿的後內側後部以及雙腿的外內側中部,都要拍打到,腿部一般來回拍打2-3遍。拍打腿部,是先陽經後陰經,即先拍打腿部外側,後拍打腿部內側,臀部、腿部有膀胱經、肝、膽、脾、胃、腎經六條經絡。
12、摩擦腰骶部
雙手放在腰眼部位,從上向下摩擦腰腎,從腰部向下斜擦至尾閭處(長強穴),再回頭從腰部反復搓起。摩擦腰腎可補腎壯腰和加固元氣,還可以防治腰酸,一般36遍左右。
13、雙拳按摩腰眼
雙手輕握拳,用拳眼緊貼腰部旋轉按揉腰眼(位於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開3~4寸的凹陷處),一般1分鍾或120下左右。
F. 擊掌有什麼好處對身體
拍手是老年人晨練時常做的動作,對養生保健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據中醫介紹,人身上有12條正經,與手掌相連的就有6條,分別是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如果要是經常拍手的話,就可以幫助人體補充足夠的氧氣,可以對人體的正常細胞起到保護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對癌細胞的復制進行的抑制,還能幫助患者緩解一切的慢性疾病。比如,像頭痛頭暈、心悸、肥胖、神經衰弱、皮膚病、便秘、手腳冰冷等。
中醫認為,人的手部穴位豐富,拍擊手掌能刺激穴位,促進全身氣血通暢,有助於預防多種疾病,例如便秘/失眠、高血壓等。拍手的時候,動作要緩慢,力度適中,最好每次連拍30下。在吃晚飯的時候,不妨練練冊轎拍手,有助於促進胃腸的消化。
大家不要小看拍手,慶慎它可是能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像各種的慢性病都可通過拍手的方法而得到緩解,同時拍手還能起到抗癌的作用。拍手不單單是一種動作,而且還是一種保健養生的方法。但是,拍手也不能隨便亂拍,它是講究一定的方法的。拍手鍛煉法有一定的技巧的。
1、口平擊36次,打擊大腸經--合谷穴。可用於州差肆預防及治療顏面部位的疾病,如視力模糊、鼻炎、口齒疼痛、頭痛及預防感冒。
2、利用手掌進行側擊36次,可以擊的是小腸經-後溪穴。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緩解頭頸強痛,可以幫助患者放鬆頸部的肌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