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平江長壽鎮怎麼改名

平江長壽鎮怎麼改名

發布時間:2023-04-08 06:41:25

長壽鎮的歷史沿革

長壽鎮原名「來古江洲」,源地處汨羅江上游,平江縣東部,形成於元代中期。相傳元末明初時,這里有一位名叫翁伯文的老人過180歲生日,開國元勛劉伯溫曾到此為他祝壽,後人遂將此地稱「長壽街」。明隆慶三年(1569年),這里稱「長壽市」。清順治九年(1652年),此地屬鳳棲鄉二十都。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這里屬「長壽區」,轄有長壽鎮、桂橋鄉、邵陽鄉、長壽鄉、南橋鄉和黃金洞鄉5鄉1鎮。1995年5月劃出南橋、黃金洞鄉2鄉,撤區並鄉建鎮,鎮政府駐地長壽街,距平江縣城 54公里。2015年11月24日湖南省民政廳辦公室印發《湖南省民政廳關於同意平江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的批復》,同意南橋鄉、黃金洞鄉、長壽鎮成建制合並設立長壽鎮,行政區劃調整後,長壽鎮轄79個建制村,3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494.45平方千米,總人口7.94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太平(原長壽鎮人民政府駐地)。

② 長壽鎮可以網上訂票嗎

可以。於2018年12月25日,長壽汽車客運總站線上已開通自助網上訂票,取票,等功能,實現訂票快,不排隊等現代化服務。汽腔殲車票出行就上團子出行一鍵預約訂汪燃票不排伍陵沖隊。長壽鎮,原名「古江洲」,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轄鎮,地處汨羅江上游,平江縣東部,形成於元代中期。

③ 請教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的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春秋時屬楚附庸羅子國。秦置羅縣。漢末將羅縣東部劃為漢昌縣,三國時改名吳昌縣。唐神龍二年(706)析湘陰東境置昌江縣;後唐同光元年(923)為避庄宗祖父李國昌諱,以縣治周圍地勢平坦,江水至此平靜無波仿老,改稱平江縣。 1986年1月27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18號):撤銷岳陽地區,將臨湘、華容、汨羅、平江4縣劃歸岳陽市管轄。 1995年,平江縣撤區並鄉建鎮:大橋鄉、長田鄉、安定鎮合並為安定鎮;爽口鄉、三市鄉合並為三市鎮;南江鎮、南江鄉、昌江鄉、石漿鄉合並為南江鎮;栗山鄉、三和鄉、時豐鄉合並建伍市鎮;談岑區的西江鄉、瓮江區的浯口鎮和三聯鄉的8個村合並為浯口鎮;瓮江鄉、雙江鄉、河東鄉和三聯鄉的坎頭、中村、塘城3個村合並建瓮江鎮;團山鄉、柘庄鄉、梅仙鎮合並為梅仙鎮;龍門鄉碰大段、大口塅鄉、泉水鄉合並為龍門鎮;長壽鎮、長壽鄉、桂橋鄉、邵陽鄉合並為長壽鎮;談胥鄉、張市鄉合並為余坪鄉;鍾洞區的鍾洞、恩溪兩鄉合並為鍾洞鄉;思村鄉、蘆洞鄉合並為思村鄉;大笑譽坪鄉、漿市鄉合並為大坪鄉;木瓜鄉、金坪鄉合並為木金鄉;(其餘待補充)。 1997年,平江縣轄13個鎮、15個鄉:伍市鎮 漢昌鎮 三市鎮 長壽鎮 加義鎮 龍門鎮 安定鎮 向家鎮 瓮江鎮 虹橋鎮 南江鎮 浯口鎮 梅仙鎮 三陽鄉 大坪鄉 三墩鄉 大洲鄉 木金鄉 冬塔鄉 詠生鄉 余坪鄉 板江鄉 岑川鄉 思村鄉 南橋鄉 東塔鄉 鍾洞鄉 黃金洞鄉。 1999年,平江縣轄13個鎮、14個鄉、9個縣屬農林茶場,778個村、26個居委會。面積4125平方千米,總人口98.7萬人。 2000年,平江縣轄13個鎮、14個鄉。總人口931996人,各鄉鎮人口: 漢昌鎮 69137 安定鎮 63094 三市鎮 48737 加義鎮 47705 長壽鎮 61170 龍門鎮 35013 虹橋鎮 33757 南江鎮 70858 梅仙鎮 59943 浯口鎮 36433 瓮江鎮 45340 伍市鎮 64127 向家鎮 15038 三陽鄉 54527 思村鄉 17917 詠生鄉 2981 黃金洞鄉 5533 南橋鄉 3154 木金鄉 19599 大坪鄉 20736 冬塔鄉 21055 板江鄉 13129 大洲鄉 18146 鍾洞鄉 27270 三墩鄉 28275 余坪鄉 33291 岑川鄉 1603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平江縣轄15個鎮(三市、長壽、漢昌、嘉義、龍門、安定、伍市、向家、瓮江、虹橋、南江、浯口、梅仙、岑川、鍾洞)、12鄉(三陽、大坪、三墩、大洲、木金、冬塔、詠生、余坪、板江、思村、南橋、黃金洞)。 2004年,平江縣轄15個鎮、12個鄉。(2004年行政區劃一覽)

④ 平江長壽鎮 是不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長壽鎮

小的時候常聽袓輩講這故事
說古時有位翁姓老人,80歲時遊方道士交給他版一個錦囊,告知一百年後會權有一位貴人來拆看。在老人180歲壽誕時,劉伯溫剛好路過此地。老人將錦囊取出,劉伯溫拆開一看,原是一偈:「壽高三甲子,眼觀九代孫;若問送終子,浙江劉伯溫。」老人聞言,哈哈大笑而逝。劉伯溫便將此地取名長壽。

⑤ 開國中將張震什麼時候逝世

開國中將張震什麼時候逝世?開國中將張震逝世多少歲?

因病於2015年9月3日17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據悉,張震曾參加八年抗戰,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系最後一位去世的開國中將。

張震簡歷:

張震(1914年10月5日—),原名張見生,別名張祖壽,又名張中天。湖南省平江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代軍長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校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二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悶侍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授予上將軍銜。

1914年10月5日出生於湖南平江長壽鎮,原名張見生,6歲入高級小學上學後父親根據家譜為其起名張祖壽,7歲時閱讀《說岳全傳》對岳飛產生崇敬之情,因岳飛之子名字均為雨字頭單字(雲、雷、霆、霖),故自己改名為「震」,並以張震為名。

1926年任湖南省平江縣勞動童子團副團長。

193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7月,任紅五軍第二縱隊特務大隊宣傳員。

1930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1年1月至1932年3月,第一師一團連政治指導員。

1933年6月至10月,任紅4師10團團部文書。

1933年10月,任紅4師10團通信主任。

1934年8月,任紅三軍團第四師十團三營營長行大,參謀。參加長征。

1935年9月,任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第2 縱隊第10大隊通信主任,11月任紅1軍團第4師師通信主任。

1936年5月,任紅1軍團第4師12團參謀長。

1937年1月至8月,在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二期學習。

1937年8月,任八路軍駐山西辦事處參謀、科長,新四軍第六支隊參謀長兼豫皖蘇保安司令部司令員,八路軍第四縱隊參謀長,新四軍第四師參謀長,十一旅旅長兼淮北路西軍分區司令員。任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副司令員、一兵團參謀長,第三野戰軍參謀長,華東軍區兼第三野戰軍參謀長。

1952年3月至1954年4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

1954年5月,任第螞帶吵二十四軍代軍長兼政治委員,參加抗美援朝作戰。

1954年9月至1957年7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

1957年9月至1962年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副院長。

1962年9月至1969年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

1971年1月至1972年4月,任葛州壩水利工程指揮部政委。

1972年4月至1975年8月,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

1975年9月至1977年12月,任總後勤部副部長。1978年2月至1980年1月,任總後勤部部長。

1980年1月至1985年3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1985年11月至1992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校長,校長兼政委。

1992年10月至1997年9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88年授予上將軍銜。

因為有這些開國英雄們,中國現在才能那麼安定,和平。看著那些老兵,真的看著他們就想掉眼淚。為他們當年的不容易,更是感謝他們為國家的奉獻。希望張震同志一路好走。那些英雄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⑥ 平江縣長壽街歷史

平江長壽街的長壽經
湘鄂贛邊塞重鎮平江長壽街以長壽老人多而得名,傳說年壽最高的有180歲,很少患上「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
幾十年來,平江的長壽現象吸引諸多中外科學家對此地進行實地考察,認為這個長壽現象與當地的陽光、空氣、地磁、風景等因素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其中「茶油」的作用備受關注。今年已112歲高齡老壽星劉奶奶,面色還很紅潤,精神飽滿,雖然滿頭白發,但眼睛還可以看物,口齒清楚,步伐穩健。她長壽的經驗有三:一是居住的自然環境特好,她家就住在大山中,房屋周圍都是綠色的樹林;二是經常運動,心情開朗;三是飲食清淡、健康,多吃紅薯和自己種的蔬菜,烹調菜餚的時候所用油脂也是當地特產的茶油。其油茶果采自常綠幽深、生態環境極佳的大山深處,無任何農葯、化肥污染,盡吸天然養分,日月精華。油茶果從開花、授粉到果子成熟需整整一年,歷經秋、冬、春、夏四季之雨露,民間有「抱子懷胎」之佳稱,堪稱人間奇果。茶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達80%,超過了橄欖油,被美國人類營養研究委員會主席西莫普勒斯博士稱為「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好的食用油」。經常食用這種特殊的油脂,可預防高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膽固醇、清除體內脂質超氧化物,成為平江人名副其實的「長壽油」。
油茶是平江的特色資源,種植歷史悠久,在明清時期,就成為平江的四大特產之一。油茶是一種亞熱帶樹種,受自然、地域條件限制較強。平江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的過渡區,屬山地丘陵地貌,山林面積佔40%,山地坡度緩和,土地肥沃,土壤酸鹼度適合油茶生長。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形成平江人栽種油茶的傳統,民國三十一年《平江經濟概況》就有記載「平江茶油3萬擔」。現在平江是全國34個重點產油縣之一,全縣共有油茶麵積80多萬畝,素有「油海」之稱。
茶油是一種純天然植物油,與世界上其它優質植物油(橄欖油、核桃油)相比,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質量更佳。在我國,茶油是傳統食用油之一,具有耐高溫、易貯藏、口感好等特點。茶油對冠心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還有很好預防作用,被稱為「保健油」。近年來,平江縣林業局針對原有油茶林大面積老化,產量低的現狀,引進油茶新品種,並研製出「德字一號」油茶新品種。「德字一號」油茶品種畝產高達50公斤,各項指標大大超過國家油茶良種選擇標准,被推廣到全國43個縣(市)。平江縣林業局還建立了苗木繁育基地,大批量生產良種苗木,累計生產苗木28.2萬畝,被國家林業局指定為全國唯一的一個油茶標准化示範縣。
為了更好利用豐富的油茶資源,地處平江的湖南山潤油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生產出山潤牌100%中老年養生專用油茶籽油、孕嬰專用油茶籽油、福利禮品專用油茶籽油等20多個產品。山潤牌茶油質量至純至真,烹調時無油煙、膠質,又因其來自大山深處,為純天然綠色食品,備受消費者青睞。2002年3月「山潤」牌系列茶籽油獲「中國名優經濟林產品」稱號、2003年11月榮獲中國湖南第五屆(國際)農博會金獎、2004年7月通過中國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論證、2006年7月榮獲湖南省著名商標稱號、2006年9月被認定為岳陽市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

⑦ 湖南平江縣有幾個鎮

湖南嶽陽市平江握宴梁縣轄:

16個鎮(三市、長壽、漢昌、嘉義、龍門、安定段運、伍市、向家、瓮江、虹橋、南江、浯口、梅仙、岑川、鍾洞、石牛寨鎮)

11鄉(三陽、三墩、大洲、木金、冬祥納塔、詠生、余坪、板江、思村、南橋、黃金洞)

⑧ 鎮在哪裡,長壽鎮在哪個省,屬於哪個市

全國目前有3個稱為長壽鎮的鄉級行政區,分別是在: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市、湖北省荊門市鍾祥市。

⑨ 岳陽市平江縣有一個長壽鎮鎮府

轉載自 李錦波 轉載於2010年08月12日 16:08 閱讀(5) 評論(1)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湖南平江:拿什麼拯救你

近期上網流覽,驚見湖南平江爆出新聞修建106國道巨貪九千萬!
嗟嘆不矣。

我生於斯長於斯,三十多歲才脫離故土,遊子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關於平江,聯想如翩:

一,三十年前,改革開始,平江以原始風貌默存於世,留記於史。在此風水寶地,有一種天地寶物,名為石英石。平江之石英石,得山水靈氣,質地蓋世,當時為彩電顯像管及陶瓷等之優選原材料,位於平江縣南江鎮的非金屬礦,以此作主打產品。幾年後,政策開明,南江.梅仙兩鎮大肆開山採石,以個人經營原石產品為主。百姓晝夜掘山取石,每日成百上千的車輛運往境外,農民賺了血汗錢,中間商贏了差價,養肥了無數外地精明的加工商和廠商。由於縣政府缺乏資源管理意識,肥水盡流外人田。二十年間,無數山林盡毀,造成水土流失之痛。待縣政府花重資組建管理公司,已是末班車,亡羊已杳,補牢枉然,給平江留下沉痛損失。迄今三十年,石英石已成典故,當年縣執政的麻木,留下千秋之患。

二,約二十五年前,經濟意識舉國蘇醒,發家致富的口號動人心魄。素有山水之鄉的平江,其實分分寸寸皆流金淌銀。記憶中,碧綠的群山,清澈的汨羅江,是家鄉的驕傲和財富。可是,一陣風起雲涌的"淘金熱",讓平江面目全非。秀麗的汨羅江,被無數淘金船攪的遍體傷痕,沿河百姓被迫取用山泉代替河水。平江縣原濁水鄉、黃金鄉、金龍鄉,毀山開礦,甚至造成無數械鬥事件,曾經轟動一方。至於賴以生存的家園,除多了幾棟"洋樓",已是面目全毀,水資源被嚴重損污,危害深重.縣政府在晚期也診治了一番,但只是片尾曲而關,悲慘的故事已近劇終.這一步馬後炮,自然啞無聲息.

三,如今的平江,已是綉花枕頭.表面風光,里藏敗絮.言工業,連排污都無法達標,也無可處置.言旅遊,更是孩兒手裡的玩具"萬花筒"----抖就一個畫面,看就一道風景,實則支離破碎.除了指定的景點稍有姿色,景點之外三華里,無不是破敗氣象.老區之北街,百年殘垣,城郊之首家坪,路破屋敗,幕阜山至今徒有其名,連雲山仍是貧困之域.繁華,只是照片圖案,來不得全景視頻,否則舉世訝然.繁華的景點,落後的景面,閃亮的是星星,黑暗的是蒼穹.整個平江,如一位蒙羞蓋頭的丑新娘,看起來風姿綽約,揭開蓋頭,卻是麻臉、塌鼻、兔唇,令人大失所望.

四,我並非詆毀家鄉,實在是有些自知之明.建國六十年,改革三十年,平江失去了原始風貌,葬送了原始資本,添加的只有創傷和感染.任何一個發達的、旺盛的城市,都有一條母親河(護城河).這不僅是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推崇的風水,更是自然生態的規律.少年時代,常在石碧潭浮橋游泳,常去大碼頭逐波戲浪.如今,汨羅江已成記憶,已經乾枯,已成混濁,僅成為泄江的淺溝寬圳."碧潭秋月""秀野風光"的古老傳說,浪跡盪然無存,不再生動,倒有無端吹牛的嫌疑.列祖列宗於九泉之下無疑捶胸頓足.

改革三十年,平江看似繁華了許多,三陽開發區的高樓大廈似乎豐碩成果.但是,市場經濟增長了多少?生活水平提升了多少?本土的經濟產值處於什麼水平?支柱產業在哪裡?說穿了,平江流通的鈔票,是平江兒女在外面拼回來的.在這塊土地翻個跟斗,又騰雲駕霧的遠去.在這塊土地上,只有"打工富翁",沒有本鄉本土繁衍的"財主".

浙江的日用百貨,暢銷全國,一個小小的打火機,遠銷海內外.廣東的服裝、陶瓷、電器,瀏陽的煙花鞭炮等等,本土生產製造,遠銷中外市場.其中的根本利益,在於充分發揮本土資源,增加本土稅收,利用社會動力,增加國民收入,減少經營成本,富強本土經濟.

那麼,平江呢?單說爽口的醬干、熟食加工,出了為數可觀的百萬
、千萬富翁,正在北京、上海、天津、鄭州及全國各地,享有盛譽.但大部分工廠都在外地.不值得深思嗎?如果平江縣政府在組織領導下足功夫,做足功課,深謙遠慮,如果現在的伍市工業區就是"平江特產品"生產基地,如果政策、工作、態度、行為一一到位,將散兵游勇組織成為集團軍,在中國大地上,無疑將誕生一個舉世矚目的項目縣,活躍又一條"經濟龍".

可惜,這只是痴人說夢.平江的行政作為,是慢搖舞步,缺乏流行元素,跟不上時代節拍,充其量也是胡拼亂湊的匯報演出.

平江的資源,仍在流失.

五,貫穿平江的106國道,是平江縣人民的錐心之痛.十幾年前,湖北已將改良的公路修到通城,只差與平江的南江相接.十幾年光陰過去了,十幾年機會失去了,十幾年的發展阻滯了如今,竟爆出九千萬巨貪大案.

由此,聯想到平伍高速.修建之緩慢,野史流傳之丑聞,同樣觸目驚心.要不是牽掛平伍高速的張震將軍要回鄉"驗收",這條路還不知道要修到候年馬月的.

平江人民的政府啊!何時才能"作古正經".

如今,給平江人民一點知情權吧!告訴父老鄉親,106的真相,平伍高速的真相,一切的真相.

平江處於沉痛之中,能否拯救?可能還是聽天由命.

拿什麼拯救你?----原本可愛的平江.
是平江人的就轉啊

⑩ 平江縣有27個鄉鎮,每個鄉鎮有多少個村 多少個生產組

平江縣轄15個鎮(三市、長壽、漢昌、加義、龍門、安定、伍市、向家、瓮江、虹橋、南江、浯口、梅仙、岑川、鍾洞)、12鄉(三陽、大坪、三墩、大洲、木金、冬塔、詠生、余坪、板江、思村、南橋、黃金洞)。

平江縣城
平江縣城:位於汨水北岸,仙江河、三望沖水於此匯注汨水。舊城中心原名鶴嶺,

平江縣風光(22張)處縣境中部略靠西南。唐元和四年(809),原昌江縣治由中縣坪遷此。縣域建制,1935年名漢昌鎮,1950年12月改名城關鎮,後改為漢昌鎮。今縣城范圍東至三陽鄉,西南抵瓮江鎮,北連梅仙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5′,北緯28°42′。西南距長沙112千米,西北距岳陽市區140千米。2000年城區規劃面積5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2萬人。[8]
虹橋鎮
虹橋鎮:虹橋鎮位於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幕阜山區,東鄰江西修水和本縣大坪鄉;南接本縣木金鄉,詠生鄉;西連本縣南江鎮,三墩鄉; 北與湖北通城及幕阜森林公園接址。版圖面積為182.36平方公里。中國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下轄的一個鎮。轄:虹橋居委會;天岳、柘坪、瑤田、龍黃、九眼、毛沅、白馬、水沅、阜沅、梘黃、東安、向陽、仁義、陡嶺、平安、梘沅、柘屋、張公、京馬、洞口、桃沅、大林、大山、高沅、西橋、民建、鳳六、正東、文昌、水口、大興、青石、桃霞、金雞34個村委會。
安定鎮
安定鎮:位於平江南部,東北接三市鎮,西南近瀏陽市社港鎮,東南鄰思村鄉,西北接三陽鄉。民國時期為5區安定鄉;建國後為思安鄉,隸2區,1956年為安定辦事處所屬之安定鄉、安定鎮,1958年為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區建制,為安定區安定公社。1984年建為鄉級鎮。1995年,大橋鄉、長田鄉、安定鎮合並為安定鎮。面積165平方千米,總人口6.5萬,其中農業人口5.9萬餘人。轄44個村,2個居委會,644個村民小組。鎮區官塘,自1958年以後即為社、區、鄉機關駐地。
三市鎮
三市鎮:位於縣域東南,距縣城20千米。鎮域民國時期屬3區獻鍾鄉。建國初為三市鄉,1956年置爽口鄉;1958年隸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縮小為安定、爽口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由原爽口、三市兩鄉合並而成三市鎮。面積140平方千米,總人口5.08萬。轄35個村,1個居委會。鎮區三眼橋。原爽口鄉政府駐地牛串坪集鎮。
童市鎮
童市鎮:原名鍾洞,因地處縣境中部,且多山洞,故名中洞,後演變為「鍾洞」。1995年5月撤區並鄉時原鍾洞區的鍾洞、恩溪兩鄉合並成鍾洞鄉,民國屬5區三聯鄉。建國後隸鍾洞辦事處、鍾洞區、鍾洞公社(後復為區)。1995年4月由原鍾洞區公所的鍾洞、恩溪兩鄉合並建為鍾洞鄉。面積159平方千米,總人口30000人,耕地1.9萬畝;轄28個村、380個居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童市。原恩溪鄉政府所在地恩溪集鎮。2001年11月撤鄉建鎮時,駐地在童坪,這里成為山區小市所以叫童市鎮。
加義鎮
加義鎮:距縣城42千米。民國時為義口段、加義鄉,轄9保,隸2區;大革命時期設有蘇維埃區級政權。1949年置加獻鄉,1955年改為加義鄉,隸7區;1958年為加義人民公社;1961年獻鍾區更名為加義區,1984年社改鄉,隨後建加義鎮,隸屬加義區。1995年撤區並鄉置加義鎮。面積360平方千米,總人口49958人。轄5個管區、37個行政村、2個代管村、5個居委會、488個村民小組。除加義鎮區轄區外,還有泗洲、獻鍾、東山、謝江等4個小集鎮。
長壽鎮
長壽鎮:位於縣域東南,北鄰龍門、木金、詠生等鄉鎮,東連南橋鄉,南接黃金洞鄉,西近加義鎮。清代為鳳棲鄉20都,民國為長壽區、長壽鄉。建國初為第3區,後改長壽區。1981年置鄉級建制鎮。1995年4月,由原長壽鎮、長壽鄉、桂橋鄉、邵陽鄉合並建長壽鎮。面積220平方千米,總人口6.3萬人。轄51個村,3個居委會。鎮區長壽街。
龍門鎮
龍門鎮:位於平江縣城東部,羅水上游,距縣城76千米,東鄰江西修水縣余塅鄉和大橋鎮,東南靠南橋鄉,南鄰長壽鎮,西接木金鄉,北連大坪鄉。清咸豐時設有龍門關。鎮域民國時為2區龍門鄉。建國後置龍門鄉。1995年,龍門鄉、大口塅鄉、泉水鄉合並為龍門鎮。面積205平方千米,總人口9575戶、37203人。轄3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37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大口塅。
梅仙鎮
梅仙鎮:位於縣境東北部,距平江縣城15千米。鎮域清代為南江鄉11都,民國時期為梅仙區梅福鄉。建國後初隸4區,後置梅仙辦事處,1958年為梅仙人民公社,後改為鄉,1984年建鎮為梅仙鎮,1995年,團山鄉、柘庄鄉、梅仙鎮合並為梅仙鎮。面積205.3平方千米,總人口60489人。轄36個村,2個居委會,603個村民小組。鎮區為梅仙。
瓮江鎮
瓮江鎮:位於平江縣境西南。建國前瓮江屬西陽鄉,建國後劃歸6區,1958建瓮江公社,1961年恢復瓮江區,轄浯口、三聯、瓮江、雙江、河東5個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將原瓮江鄉、雙江鄉、河東鄉和三聯鄉的坎頭、中村、塘城3個村合並建瓮江鎮。面積248.8平方千米,總人口13846戶、51233人。轄47個村、1個居委會,村民小組555個。鎮人民政府駐水口嘴。
浯口鎮
浯口鎮:位於平江縣西部,距縣城41千米,東接瓮江鎮,南與長沙縣交界,北界汨羅市,西靠伍市鎮。鎮域清代隸富華鄉15都,民國初隸協和區,後隸4區南陽鄉。建國後,初隸6區,後隸瓮江辦事處,1958年隸瓮江人民公社,後改社為鄉,1984年置浯口鎮。1995年由原談岑區的西江鄉、瓮江區的浯口鎮和三聯鄉的8個村聯建浯口鎮。面積198平方千米,總人口9904戶,38793人。轄34個村,1個居委會,399個村民組。鎮政府駐地浯口。原西江鄉駐地甘棠。原為三聯鄉政府駐地三聯集鎮。
伍市鎮
伍市鎮:位於縣境西部,與汨羅市新市鎮接壤。清代為富華鄉16都,民國初隸永綏區,後隸4區綏安鄉。建國初期合並為平綏鄉,隸14區,60年代末改為栗山區,下設栗山、三和、時豐、向家四個鄉鎮,1995年,栗山、三和、時豐3個鄉合並建伍市鎮,因鎮政府所在地有古地名伍公市而得名。面積217平方千米,總人口15577戶,65735人。轄4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鎮區伍公市(伍市村)。原時豐鄉駐地椽皮嶺。原栗山鄉人民政府駐地栗山巷。
伍市鎮交通方便,G4京港澳高速在此設有出口,鄰近武鋼高鐵汨羅東站,鄰近107國道。
向家鎮
向家鎮:建國前屬平江縣第4區平安鄉,轄3個保。建國初屬平綏鄉,1952年建向家鎮,為區屬鎮。1956年設向家辦事處,轄三和、向家、栗山、時豐4鄉、66個農業社。1958年9月屬燈塔人民公社,1959年4月改屬栗山公社,1961年4月體制縮小為向家公社,1982年社改鄉,1984年建為建制鎮。面積41.4平方千米,總人口4308戶,15942人。轄11個村、1個居委會、122個村民小組。
南江鎮
南江鎮:位於平江縣北境,與岳陽縣、通城縣、修水縣三縣毗鄰,距縣城43千米,距岳陽市區98千米,距通城縣城37千米。鎮域清代為南江鄉,民國時期建有南江區。建國後為南江辦事處、南江區、南江公社。1982年建為鄉級鎮。1995年,原南江鎮、南江鄉、昌江鄉、石漿鄉合並而成今鎮。面積196平方千米,總人口7.18萬人。轄5個居委會,44個行政村,714個村民小組。2000年,鎮區南江建成區面積2.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萬人。原石漿鄉政府所在地石漿集鎮。原昌江鄉鎮府所在地昌江集鎮。
三陽鄉
三陽鄉:位於縣境中部,分別與瓮江、安定、三市、城關、天岳開發區5個鄉鎮接壤。面積214平方千米,總人口6萬人。轄42個村、510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三陽街,已經融入平江縣城區。濁水集鎮是原濁水公社、濁水鄉政府所在地。
余坪鄉
余坪鄉:建國前為岑川鄉。建國後為談岑區談胥鄉、張市鄉。1995年,談胥、張市兩鄉合並為余坪鄉。全鄉面積181平方千米,耕地2.4萬畝,總人口37000人。轄28個村。鄉人民政府駐余坪,1995年建余坪鄉後,集鎮改名余坪。原張市鄉政府所在地張市集鎮。
板江鄉
板江鄉:位於縣境北部,南鄰南江鎮,北與湖北省通城縣相連,建國初為全福、南源、小水鄉,合作化時為板江鄉,後隸幕阜人民公社,1982年改社為鄉。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14300人。鄉人民政府駐板江集鎮。
冬塔鄉
冬塔鄉:位於縣境北部,北與湖北通城縣相連,南毗南江鎮。清代屬南江鄉十三都,民國屬南口區十一保。建國後屬南江區冬塔鄉、冬塔公社,1982年復名鄉。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22500人。轄1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上塔市。
思村鄉
思村鄉:位於縣境南部,南鄰瀏陽縣,北靠安定鎮,東接加義鎮,西連三陽鄉。建國初為二區思村鄉,六十年代為思村公社;1982年社改鄉;1995年,由原思村鄉、蘆洞鄉合並建為思村鄉。面積138平方千米,人口22000人。轄23村、278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思和。原蘆洞鄉政府駐地蘆洞集鎮。
黃金洞鄉
黃金洞鄉:位於縣境東南角,東鄰江西省銅鼓縣棋坪鎮,南接瀏陽市大圍山鎮,西連加義鎮,北靠長壽鎮、南橋鄉。建國初先後名黃金鄉、黃金公社,地名普查後改為黃金洞鄉,因境內有大小48洞,盛產黃金,故名黃金洞。面積196平方千米,人口4196人。轄16行政村。鄉政府駐寺下集鎮。
木金鄉
木金鄉:位於縣境東部,東靠龍門鎮,西、南鄰長壽鎮,北連虹橋鎮大坪鄉。建國前為木貞鄉七保;建國後為木瓜、大橋、三合、金坪等鄉;1995年撤區並鄉,木瓜,金坪鄉合並為木金鄉。面積122平方千米,人口24000人。轄14個村,142個居民小組。鄉政府駐木瓜集鎮。
大坪鄉
大坪鄉:位於縣境東部。東鄰江西省修水,南接木金鄉,西連虹橋鎮,北近湖北省通城縣。建國前為5區天岳鄉六保;建國後為大坪、桂林、姜源、黃龍等鄉,公社化後為大坪公社;1995年與漿市鄉合並為大坪鄉。面積108平方千米。人口21000人。轄21村、220個村民小組。因建國初鄉機關駐地為一塊大荒坪,故名大坪。鄉人民政府駐大坪集鎮。
大洲鄉
大洲鄉:大洲鄉位於平江縣西北部,地處五福山麓.昌水由北向南流經該鄉.1995年5月撤區並鄉前屬梅仙區管轄,鄉政府駐地安全村,距平江縣城30.5公里.全鄉總面積90.5平方公里.2001年5月進行村級行政區域(並村)調整後,轄13個行政村,156個村民小組.2004年總戶數4021戶,人口15872人.
轄區東鄰拓庄,南江,南抵梅仙,西接余坪,岑川,北挨板江,岳陽張谷英鎮,梅城公路貫穿南北,昌江河由東北順流西南.境內多屬山林地帶,以花崗岩為主,高山地貌,地勢高低起伏不平.森林資源豐富,土地肥沃,耕地以水田為主,山地多為粘質黃泥土和青石構成.水系完整,地下水資源豐富.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有利於雙季水稻及各種喜溫作物的生長.山川秀美,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地方.境內有"貓兒尖","鐵石蓋""四隱堂","試劍石","拖船坳"等風景名勝.
大洲鄉是綜合性農業經濟區,全鄉耕地面積7734畝,其中水田5264畝,2004每個農業人口平均0.3畝多.種植業以水稻,蔬菜,瓜果等為主.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後,養雞,養羊,楠竹,板栗生產已經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新亮點,2004年糧經比例為6:4.全鄉共完成退耕還林5000畝,楠竹覆蓋面積達到2000畝.目前林地面積11萬公頃,森林植被覆蓋率為95%,樹種資源豐富.養殖業主要以牲豬,黑山羊,土雞為主.境內有小Ⅰ型水庫三座,小Ⅰ型水電站1個,年總發電量100萬千瓦.工業經濟以石灰,水泥,黃金生產為主.
大洲鄉管轄爐坪,大江,大源,上洲,楊家,安全,太平,清水,雙鴿,光華,黃沙,龍洞村,以及代管石煤礦的都塘,板橋,姚洲三個村.

閱讀全文

與平江長壽鎮怎麼改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0歲進行開胸手術 瀏覽:713
安徽經絡養生館加盟怎麼樣 瀏覽:500
事業單位的工人退休年齡規定 瀏覽:984
陝西養老保險手機app 瀏覽:675
一個老人家的成語 瀏覽:476
老人為什麼越睡越久 瀏覽:461
辦養老助殘卡有什麼手續 瀏覽:336
烏市養老院地圖 瀏覽:947
女兒出花園父母要送什麼 瀏覽:353
60歲女人乳房帶腋下痛 瀏覽:982
養生壺煮開水多少分鍾就可以了 瀏覽:998
農村要多少錢夠養老 瀏覽:880
邯鄲高中體檢都體檢什麼 瀏覽:202
cctv3重陽節直播 瀏覽:316
歡度重陽節手抄報內容 瀏覽:947
80歲老人胳膊斷續發麻 瀏覽:148
江蘇超市員工退休年齡 瀏覽:446
重陽節消防海報小學生 瀏覽:830
兒童歌曲關於孝順的歌 瀏覽:375
懷柔區楊宋鎮敬老院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