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處暑到了!這些養生知識要牢記
處暑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天氣開始轉涼。對於節氣,大部分人都知道名稱,卻不知道它的含義。那麼,處暑是什麼意思?又該如何 養生 呢?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一、處暑是什麼意思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秋季的第2個。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的到來,意味著我國許多地區將陸續開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轉換。
二、處暑怎麼 養生
1、春捂秋凍
中醫 養生 講究「春捂秋凍」,意思是人的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處暑後天氣轉涼,但身體強壯的人不必急著增加衣服,可以衣著單薄一段時間扛一下。當然,體弱多病的人,還需根據氣候變化適當加衣服。
此外,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秋季氣候乾燥,對衣服的材料也應該有所選擇,化纖類衣服容易起靜電,影響情緒和 健康 ,應盡量選擇棉質衣物。
2、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
從 養生 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著氣候漸漸乾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3、早睡早起
隨著處暑節氣的到來,暑氣消散、氣候變涼,人體各系統也從活躍狀態轉入生理性休整期,人便會感到倦怠乏力,這其實是人體為補償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是體內取得陰陽平衡的一種生理現象。
中醫認為,進入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宜調節起居作息,適當增加睡眠,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緩解秋乏過剩。因此應早睡早起,早上7點左右起床為好,夜晚睡覺不應晚於23點。
4、輕松運動
處暑以後,早晚可進行適當運動鍛煉,鍛煉的項目以慢跑、做操、打太極拳、散步為宜,避免鍛煉強度過大,傷到陽氣。但中午氣溫偏高,仍要避免室外運動以免造成身體傷害。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中老年人,更不宜在太陽下鍛煉。
秋高氣爽,到戶外進行運動可以迅速使機體消除「秋乏」的感覺。尤其是舒展肢體的活動還能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宜進行高強度和劇烈運動,鍛煉時應以微汗為適,切忌大汗傷及津液。
5、護理好臍部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下生、 養生 先養腳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平時我們一定要多多注意肚臍部位的保暖,少穿露肚臍的衣服,為我們的身體 健康 增加屏障。
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而嘔吐,如果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
6、通風透氣
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一定要確保室內通風,白天只要室內溫度不高就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風滌盪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睡覺時腹部蓋薄被,以防脾胃受涼;同時室內可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含氧量;還可在床頭擺放散發香氣的水果,能起到促進睡眠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貪涼,最好把窗戶關上,以防寒濕之邪侵入人體。
7、精神調養
處暑時節「宜安靜性情」,時至處暑,秋意越來越明顯,大自然逐漸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人們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因此在精神調養上,處暑時節要注重收斂神氣,使神志安寧、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常可多聽音樂、練習書法、或到戶外去釣魚,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處暑正是處於夏秋季節交替時期,此時天氣並非真正意識上的涼秋,而且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稍不注意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所以處暑 養生 大計尤為重要,牢記以上幾點,讓自己少生病, 健康 過秋冬!
B. 處暑如何養生 處暑養生注意事項
1、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覺 處暑節氣正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中陰氣增強,陽氣減弱,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秋乏」也就隨之出現。而睡眠不僅可以消除疲勞,還能使大腦、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是養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應充分利用睡眠來調養身體。建議大家保證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習慣,以晚上10點前入睡最佳,每天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並保證早睡早起。
2、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3、初秋防曬也重要。有的人認為,秋天到了,陽光也開始變溫柔,防曬霜已不是必需品了。其實,這種想法不正確,雖然氣溫下降,人們感覺涼爽。但事實上紫外線還和夏天一樣強,加上秋天人們出遊頻繁,防曬依然是護膚大件事,不但應該繼續使用防曬霜,防曬倍數還應和夏天一樣,一般含防曬值的普通面霜並不能滿足需求。
4、多飲少言防秋燥 中醫認為,秋天對應人體的是肺臟,秋燥傷人易傷肺,此時應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中醫有句名言「形寒飲冷則傷肺」,秋季天氣已經逐漸轉涼,還要忌寒涼之飲。乾燥的秋天使人的皮膚日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秋天必須補水。通常,秋季每天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才能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但要注意多次少量。此外,每天不停地說話還會傷氣,其中最易傷害肺氣和心氣,所以要注意「少言」。
5、多吃果蔬多喝粥湯 處暑過後,氣候逐漸變得乾燥,而燥氣傷肺,如果經常食用辛辣油炸類食品,則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 對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開水中加鹽或蜂蜜,盡量少吃油炸、燒烤以及熱性食物,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粥湯。夏秋交疊,可以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蘋果等,少吃甜味的西瓜等。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6、少吹空調、少開電扇保健康 處暑時節早晚溫差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發作,也是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高發期。而經常吹空調、吹電扇,很可能引發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毛病;還可能導致腹瀉、胃炎和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7、貼秋膘要循序漸進 進入初秋,夏天裡比較差的食慾逐漸好轉,人們開始主動或被動地貼秋膘,以便為應對秋冬的寒冷儲存能量。但是,處暑節氣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加重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
8、多進行體育運動 可以選擇散步、騎車、體操、慢跑、跳繩等,運動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即可。運動的同時可適度曬太陽。曬太陽的時間宜選擇在傍晚,每次半小時左右,曬太陽時應選擇避風處。 通過適度的體育鍛煉和曬太陽,可以感受到室外陽光空氣的撫慰,提高人體對氧氣的利用率,以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保持體內旺盛的新陳代謝,使皮脂腺、汗腺得到正常的分泌,以滋潤皮膚,防止皮膚乾燥、瘙癢、脫皮等不適症狀的出現。
C. 處暑怎麼養生食物 處暑如何養生
1、少食辛辣多清淡
處暑時節,由於氣候漸乾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干,皮膚乾燥,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少吃點辛辣的食物,多吃一點清淡食物。
2、吃熱不吃涼
處暑前後的天氣是變化多端的,也許上中午還是高溫天氣,下午晚上便是寒冷無比。所以在處暑這個節氣之中,大家不僅要注意好保暖,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好,切忌不要吃太多冷涼的食物。因為秋季逐步來臨,人們很容易在這個時候患上一些常見的疾病,所以在飲食上,最好能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對身體很有好處。
3、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護肺陰。因此,這個時節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物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尤其是處暑過後,天氣開始乾燥,會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比如生薑,在古代醫書中就有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
4、吃「果」不吃「瓜」
民間有句俗語叫作「秋瓜壞肚」,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比如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
5、多吃含有維他命的食物
在秋天必需要多吃些含有維他命的食物,比方番茄、茄子、土豆等,這些食物能補充人體營養從而避免遭到燥邪的傷害。同樣還需要多攝取些鹼性食物,比如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這類食物同時還含有豐富的水分,是秋天裡必不可少的食物。
6、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D. 處暑養生經驗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歷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此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養生注意事項
1、多睡一小時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
增加睡眠一小時,更要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充足的睡眠可以讓人精力充沛,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2、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
處暑節氣食物:
清熱安神: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滋陰潤燥: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
益氣保健:黃芪、黨參、烏賊、甲魚。
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3、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早晚或外出要注意增加衣服。
4、注意胃部保暖
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夜寢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的「秋乏」。
5、護理好臍部
寒從腳下生、養生先養腳。其實,人的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
養生應該怎麼吃
吃酸不吃辣
秋季需固護肺陰,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食物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古代醫書中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
吃「果」不吃「瓜」
民間有俗語「秋瓜壞肚」,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而梨可潤肺、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
吃熱不吃涼
九月的天氣變化多端,切忌不要吃太多冷涼的食物。秋季逐步來臨,最好能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
養生小竅門
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覺
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初秋防曬也重要
多飲少言防秋燥
伸懶腰也可緩解秋乏
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多吃果蔬多喝粥湯
少吹空調、少開電扇保健康
洗澡後盡快擦潤膚霜
貼秋膘要循序漸進
E. 處暑養生訣竅
處暑養生訣竅
處暑之後便是初秋,而在處暑後隨著天氣漸漸的變涼,我們養生的方式不可能再如夏季一般了,因為在處暑之後空氣會漸漸的變涼,天地之間的陽氣減少,而燥邪之氣、陰氣卻慢慢的增加,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人要是一個不注意就會患上疾病,而且夏季之中諸多的養生方法,在處暑也會失去神奇的效用,所以處暑養生要注意咯!
處暑養生注意啥
一、處暑養生慎添衣
在處暑時節,很多朋友會因為天氣剛剛轉涼,便開始大肆的添加衣物,但是我溫馨提示,處暑,不可以大肆的添加衣物哦,有句俗話說的好「春捂秋凍」說的便是處暑時節的養生之道,因為在處暑之後,天氣之中的陽氣減少,我們要是大肆添加衣物,就會導致我們的身體無法接觸到天地間的陽氣,而在處暑之後,陽氣本來就很少我們在無法接觸便會導致我們的身體受到嚴重的危害!所以在處暑之後需要謹慎添加衣物!
二、處暑養生需防曬
「天氣變涼了,想必陽光也不是這樣的強烈了」這種想法是許多朋友都有的想法,但是在這里我要告訴大家,這種想法其實是一種十分嚴重的錯誤認知,因為在處暑之後,雖然氣溫下降了,但是空氣中的紫外線卻依然與夏天一樣,甚至比夏天還要強烈,所以我們在處暑後,出門之時依然需要防曬!
甚至在處暑之後外出遊玩我們的使用防曬霜的防曬倍數,應該適合夏季一樣的倍數,最好還要超過一點,因為處暑之後天高氣爽、萬里無雲,這就會導致空氣中的紫外線因為沒有雲朵的遮擋,而變得強烈起來,我們要是不注意防曬,就會被這些紫外線所傷害!所以,處暑之後防曬依然很重要哦!
三、處暑養生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而在處暑天氣會變得十分的乾燥,天地間的燥邪增多,很容易的就會導致人出現肺部疾病、呼吸道疾病危害到人體的健康,所以我們在處暑之後,因該多多的喝水,即使我們的口不渴,也需要不時的喝些水,這樣才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燥邪對我們的身體所造成的危害!
四、處暑養生要好色
在處暑之後,人往往會面臨「秋乏」這種症狀,尤其是長期處於室內工作的人,更是容易受到秋乏的影響,此時我們為了避免這種症狀,就需要選擇一些刺眼的顏色、鮮艷的'顏色來幫助我們避開秋乏了!
因為,鮮艷的顏色可以刺激到我們的視覺神經,讓我們的大腦活躍起來,這樣便能夠解決秋乏這種令人困惱的事情了!所以處暑之後大家在服飾選擇之上需要好色一點哦!
五、處暑養生多吃白
白色食物在生活之中往往被認為是補肺的佳品,而在處暑之後,天氣乾燥我們的肺部往往會受到傷害,此時就需要多多的食用一些白色食物來幫助我們保護肺部了,因為在生活之中,白色的食物往往入肺,對於我們的肺部健康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常吃白色食物,可以幫助我們養肺潤肺!
六、處暑養生需清熱
你是否覺得夏季已過,便不需要清除體內熱毒了呢?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因為燥邪漸生,會導致身體中的熱毒增多,所以我們在處暑之後,一定不要將清熱這件事情放下,而是要更加大力的執行,在生活之中常常的食用一些藻類食物、蜂蜜、菠菜等等的食物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解決身體之中的熱毒,大家記清楚了哦,處暑養生需清熱哦!
七、處暑養生忌空調
空調,已經成為了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家電,但是在處暑之後我們千萬不可以吹空調哦!因為在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較大,如肺炎這些呼吸道疾病很容易的發作,也是高血壓、心臟病這些疾病的高發期,此時我們吹空調,很容易的就會導致房間之中過於乾燥,而導致這些疾病提前發作危害到我們的身體健康!
此外,在處暑之後吹空調很有可能會導致肩周炎等等的關節疾病出現,所以我們在處暑之後一定要謹記,不要吹空調哦!
結語: 處暑養生和夏季養生有著許多不同的地方,我們在處暑之時可不能照著夏季養生的方法死板硬套哦,因為這樣嚴重的威脅到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從現在開始,拋棄夏季養生的方法,來使用處暑養生小竅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