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寒節氣如何養生中醫教你,從飲食到起居全方位養護
1月5日是小寒節氣。冷氣積久而寒,小寒節氣來臨,寓意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在一年最冷的日子裡,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故此時是關節痛、頸椎病和心腦血管病急性發作的高峰期, 養生 的關鍵是防寒保暖。
1、暖頭:對於耐寒能力比較差的人群來說,面對寒冷的天氣,最重要的一定是保護頭部不受寒。在大風地區,外出的話一定要帶好帽子和圍巾,避免頂風行走。家中無人時開窗通風,回家休息的時候一定要關好門窗,防止冷風吹進來。
2、暖手腳:「嚴寒從腳起」,雙腳距離我們的心臟最遠,血液循環不好,也是最容易受寒的部位。每晚堅持用溫熱水泡腳,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既溫腎補陽,又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另外雙手也處於肢體末梢,每天暴露在冷空氣中,十分容易受寒。冬天外出時戴好手套,在家做家務用水時最好用熱水。
3、暖腹:我們的肺、心臟、脾胃等重要器官都位於胸腹部,腹部受寒,可能會牽連到這些器官出現問題。對於女性來說,腹部受寒還可能會引發痛經等情況。起夜時,一定要記得加一件厚衣服再起床,不要認為時間短,就不會著涼。
小寒時節,天寒地凍。中醫認為最寒冷的節氣是陰邪最盛的時期,飲食應當以「溫補」為主。飲食 養生 方面,要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如辣椒、肉桂、韭菜、茴香、糯米、高粱米等,以禦寒氣。
還可以選擇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等食物,但是,在「進補」的同時,切忌暴飲暴食,而應當以補氣潤燥為主。
《素問》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人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維持平衡。冬日適當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尤其是一些老人,早上盡量多睡一會再起床出門鍛煉,因為冷空氣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引起心臟供血不足甚至冠狀動脈梗塞。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因此冬天我也不能懈怠,堅持鍛煉才能以更好的身體迎接春天。
冬天運動講究一個適度和循序漸進,如太極拳、慢跑、步行之類不激烈的運動即可。時間以1小時為宜,如果在室外,最好選擇太陽出來的時候運動。
『貳』 小寒養生要點指導
小寒養生要點指導
小寒養生要點指導,小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冬天的第五個節氣,每個節氣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小寒通常預示著大降溫的開始,很適合養生,下面一起看看小寒養生要點指導。
一、起居養生
寒冷季節,長時間待在有暖氣的屋子,易頭暈眼花、四肢無力、焦躁不安、皮膚發緊、口鼻乾燥、胸悶,這都是「暖氣病」。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室內通風,每天早晚開窗通風,身體與自然保持相同的節奏,可以最大程度接近天人合一,讓陽氣趨於閉藏狀態。屋內溫度高,燥氣較大,可以放盆水,養些綠色植物。綠植不宜太多,經常澆水即可。飲食上多吃潤肺的食物,多喝熱湯,如白菜豆腐湯、菠菜豆腐湯、羊肉白蘿卜湯等,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
對養生而言,此時節應早睡晚起,減少外出,並且不提倡做大汗淋漓地運動。每天上下班或者有時間步行20~30分鍾,爬爬樓梯,就是很理想的衛陽鍛煉了。或者幾個簡單的拉伸運動都可以伴您度過這段嚴寒時光,但每隔1小時要起來活動,不可久坐、久卧、久站不動。
二、飲食養生
小寒是進補的好時機,但此時宜補中有宣,不適宜「大全補」,進補宜以補心助肺,調理腎臟為原則,可多吃有溫養陽氣效果的食物,例如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葡萄乾等。
雖然小寒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並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進補時需要注意保護脾胃,少吃麻辣、火鍋、烤羊肉等辛辣食物。《本草綱目》言,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可適量進粥食,調養脾胃。
三、防寒要點
①頭頸要暖——圍脖帽子
頭頸受風寒侵襲,很容易誘發傷風感冒、頭痛,甚至心腦血管疾病。
建議:高領衣服、圍脖、帽子等都可以保護頭頸,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頂很單薄的帽子,也有助於防寒。
②腰背要暖——曬曬太陽
後背是人體督脈的循行之處,督脈被稱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建議: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曬太陽,背對太陽而曬,可壯養人體之陽氣,使全身氣機調和暢達。
③腹部要暖——試試按摩
腹部是連接身體上下的樞紐,人體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闕、氣海、關元等。
建議:腹部保暖除了平時要保證穿著外,也可兩手搓熱後按摩腹部,來提高自身的驅寒能力。
④腳部要暖——熱水泡腳
腳踝部有200多個穴位,是人體「小心臟」。而腳離心臟最遠,供血少,寒氣很容易從腳底侵入。
建議:除了穿保暖的鞋子外,最好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然後用力揉搓腳心,促進血液循環。
飲食方面:臘八粥補氣養血
小寒飲食中比較大的特色就是臘八粥,傳統的做法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葡萄乾等作為配料。通常只需要取其中的數種熬粥即可。臘八粥有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補氣養血的功效,可以作為早餐或者晚飯主食。
進補方面:以補養腎氣為主
小寒天氣寒冷,進補應該以補腎驅寒為主。比如以「當歸生薑」為主要原料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非常適合慢性疲勞、亞健康狀態較為嚴重的白領一族;而有嚴重腰膝酸軟、畏寒怕冷、性功能減退症狀的.人群,則適合進補「羊腎紅參粥」,有益氣壯陽、填精補髓的作用,具體做法為:羊腎1隻,紅參數克,均切成碎末,放入大米100克,熬粥。
驅寒方面:中葯材泡腳
中醫認為,「血遇寒則凝」,所以小寒養生做好驅寒非常重要。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比較明顯的感覺就是腳涼,即所謂寒從腳下起。所以比較好的辦法就是用中葯泡腳,可以用當歸、紅花、雞血藤等中葯材放於鍋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溫水中泡腳使用。泡腳之後可以用5分鍾揉搓足心湧泉穴,可以收到較好的驅寒效果,還可以促進睡眠。
按摩方面:每天搓按腹部調理脾胃
小寒時節可以多利用工作間隙按摩身體部位,不僅可以驅寒,還能調理身體機能。比如對於辦公室白領來說,可以經常練習搓腹:搓熱雙手,再用右手放在左手上,繞著肚臍瞬時間搓磨腹部十分鍾左右。連續堅持可以收到調理脾胃的效果,還可以有效便秘;對於女性白領來說,可以選用搓腰法:用掌心上下搓磨腰部,直到腰部紅熱,可以長時間坐班帶來的腰肌勞損,也對女性的痛經很有好處。
保暖
小寒是冬天一年裡最寒冷的時期,實際上要比大寒更冷。所以,大家在室內或者是室外外出的時候,都必須注意保暖。尤其是裸露在外的皮膚,保暖工作更不能少。
睡眠
小寒天氣因為天冷,許多人的睡眠質量不是太好,如果不注意認晚保暖的話,會導致白天的時候沒精神,因此,這個時間段建議晚上也開空調,保持室內的溫度。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小孩子的室內,晚上保暖很重要,有好的保暖,才能睡得安穩。
飲食
小寒天氣,大冷,人要吃一些能在消化過程中散發熱量的食物。所以,養生建議的食物就是羊肉,狗肉,白菜燉豆腐等。當然,在小寒的時候,補充蛋白質是很重要的。
運動
小寒因為天氣冷,所以如果選擇外出運動的話,需要好的天氣下外出,如果路面有結冰或者是有霧的天氣,不建議外出運動,只建議在家門口散一下步就可以了。如果老人要出門,則需要有年輕人陪伴。
疾病
小寒天氣是風寒性感冒的高發期,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受風寒。如果出現流鼻涕,咳嗽等情況的話,要立刻做好治療工作,喝焦生薑水來進行治療。當然,沒有感冒前,也可以用喝生薑水的方式來進行預防。
進補
小寒的天氣是最適合進步的,俗話講得好,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疾病。所以,養生的人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在這個時節進行進補。陰虛陽虛的人進步的方式不同。陽虛的人建議為溫陽散寒的食物,以及熱量較高的食物。而陰虛的人則建議為甘涼滋陰、生津養陰、富含蛋白質的清補類食物。
喝水
這個時候是一冬最冷的時候,記得,在喝水的時候,千萬不要喝涼水,必須是喝熱開水或者是熱茶,或者是溫開水,都行,尤其是來月事的女性和小朋友,老年人也是如此。冬天這個時節喝涼水,是在用五臟暖水,對內臟的傷害相當嚴重。
葯膳
這個時候,如果你有一些疾病的話,需要在這個時節來吃些葯膳改善了。你要知道,冬天吃進補的葯在這個時候是最易讓身體吸收的。所以,葯膳選擇這個時候食用,效果就會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