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壽十大秘訣口訣
葯王孫思邈的養生長壽妙法
葯王孫思邈在西魏時代出生,相傳活到141歲才仙逝,其長壽心得必有過人之處。但事實上幼時的孫思邈體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學醫,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編成兩部醫學巨著———《千金葯方》和《千金翼方》。孫思邈的養生之法相信會對您有所裨益。
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梳發」,可以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目常運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復3次。有助於眼睛保健,糾正近視。
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做36下。可以通上下顎經絡,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做12圈。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可以強健腸胃。(摘自:求醫問葯網 http://www.jk58.com)
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放手,應該有「噗」的一聲。重復做10下;雙手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攝穀道(即提肛)
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應由雙腿做起。
腳常搓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2. 四季養生口訣是什麼
1、在運動上,動作宜舒展,一般可選擇散步、慢跑、春遊、放風箏等。
2、在衣著上,春季雖然天氣變暖,但不要急著減衣服。因為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小孩的臉,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特別是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引發疾玻因為天氣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造成臟器缺血。
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至。在這個時候,應注意防風禦寒,常備棉衣,遇冷用之。春季衣著款式應寬松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衣的合適選擇。
3、在飲食上,宜選用甘、辛、溫之品,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粘硬食物。多選用既利於升發又富營養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柑桔、香菜、之類。
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聚積一冬的內熱要散發出去,所以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菠菜等。對於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者,應禁食含異性蛋白的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蟹之類。
4、春季一般無進補的必要,但對體虛乏力、氣短懶言、動則出汗者,可用黨參、黃芪各20克,紅棗5枚,生薑3片,加水燉熟,食鹽少許調味,可經常服用。
5、在起居上,宜適當晚睡、早起、外出散步,以適應春季勃勃的生機,汲取大自然的活力,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
這是由於陽氣升發,人體氣血趨向於表,循環系統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及汗腺分泌增多,各組織器官負荷加重,於是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了一種鎮靜、催眠作用,使身體睏乏,早晨不易醒來,醒後又昏昏欲睡,這種現象俗稱「春困」。
要適應這種生理變化,就應當早起,以舒展形體。但年高多病者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掌握。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各種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也同時開始生長、繁衍,傳播疾病,所以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室內衛生,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以預防春季常見的流感、流腦、腮腺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