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養生中葯吃什麼好
夏季養生吃什麼中葯
1、夏季養生吃什麼中葯: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葯「八珍」之一。茯苓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濕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濕中葯。
2、夏季養生吃什麼中葯:白術
白術具有補脾益胃、燥濕和中、止汗、利尿、安胎的功能。《本草匯言》中記載,白術「乃扶植脾胃,散濕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葯也」。白術能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易泄瀉等症狀,黃疸、容易出汗、水腫之人以及小便不利者亦可使用。
3、夏季養生吃什麼中葯: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食葯兼之,在眾多祛濕食材中它的補虛作用較強,又能補脾肺之氣,中醫認為它能健脾補氣、養胃祛濕。體內濕氣較重時,利用五指毛桃煲湯煮水飲用,有助祛濕養生!
4、夏季養生吃什麼中葯:麥冬
麥冬又稱麥門冬、寸麥冬等,它是一味傳統中葯,性微寒,味甘微苦,歸心、肺、胃經,可養陰生津,潤肺清心,主治肺燥乾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對於因熱擾心、傷及氣陰以及心陰不足的人來說最適合服用,可養心陰、胃陰,去燥熱,緩解口乾舌燥、心煩不眠等症狀。
5、夏季養生吃什麼中葯:芡實
夏季很多人貪涼,容易傷脾胃,中醫認為,芡實最益脾胃,此時吃些芡實做的甜品或粥最好。《神農本草經》記載芡實「補中除爆疾,益精氣」,認為具有良好的補腎補精收攝作用。《本草從新》亦雲:「芡實補脾固腎,助氣澀精,治夢遺滑精。」
芡實分生用和炒用兩種。生芡實以補腎為主,而炒芡實以健脾開胃為主。芡實的最佳搭配要數銀耳、蓮子、山葯、白扁豆等,燉鍋冰糖銀耳芡實羹很不錯。吃芡實要細嚼慢咽,一次不要吃太多。
② 名中醫們青睞的養生菜,養氣血護臟器,總有一款適合你
隨著人們對 養生 保健的重視,食療成為人們 時尚 生活一部分。名老中醫們在日常 養生 中,也會用到一些食療葯膳,這些基本都是家常菜,沒有人參、蟲草等名貴中葯材,如果你也感興趣的話一起來看看吧。
國家級名老中醫宋祚民曾在 養生 節目中透露,自己養護血管的秘訣是常吃三七燉牛肉。
具體做法:准備土豆500克、牛肉500克、三七30克。烹飪時,先把三七塊敲碎,將牛肉和土豆洗凈切好備用再把三七、牛肉、土豆放入鍋里燉熟即可。
【 養生 解讀】土豆能和胃健中,三七、土豆配上牛肉,有補脾、活血益氣、保護心臟等功效。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孕婦忌服三七。《本草從新》提醒三七「能損 新血 ,無瘀者勿用。」《得配本草》提示:「血虛吐衄,血熱妄行者禁用。」
國家級名中醫郁加凡在坐診時,碰到脾胃不好的病人,郁加凡會建議他們吃點清炒蘆筍。用橄欖油炒蘆筍,再加點大蒜,一道集多種保健功能於一身的 養生 菜就成了。
具體做法:准備蘆筍500克、香菇50克、大蒜20克、蚝油適量。將蘆筍洗凈切段,放進溫水裡焯一下。放橄欖油,把蘆筍、香菇、大蒜都放進鍋里炒,約兩分鍾後,放入蚝油即可起鍋。
【 養生 解讀】 蘆筍有清熱生津、利水通淋等功效。 蘆筍有鮮美芳香的風味,膳食纖維柔軟可口,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干香菇含有較多的維生素D,主要是因為在日光下麥角固醇轉變為較多的維生素D而致。因此,將買來的干香菇放置於日光下曬後食用,可促進較多維生素D的生成。
烏雞湯是一些女中醫們的最愛。國家級名中醫、婦科名醫何嘉琳從少女時期便常喝黃芪烏雞湯。何嘉琳的父親何少山是一位婦科名家,為幫女兒調理身體,親手配製了這道菜。
具體做法:取烏雞1隻,黃芪、當歸各15克,枸杞30克,紅棗10枚,料酒、食鹽、冰糖、生薑各適量。將烏雞洗凈去除內臟和雞爪,然後放進溫水裡加入料酒用大火煮;待鍋開後撈出烏雞,放進清水裡洗去浮沫,去掉血腥味。把烏雞、黃芪、當歸、紅棗、生薑片放入有溫水的砂鍋里,加料酒,用文火燉酥。最後加入枸杞、冰糖、食鹽調味後煮沸3分鍾,即可起鍋。
【 養生 解讀】此湯適合氣血不足、身體虛弱、月經不調、不孕、發育遲緩的女性吃。春、秋、冬三季食用更佳。黃芪,補氣之聖葯,被李時珍稱為「補葯之長」,具有補脾肺氣、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消腫、托毒生肌、補血活血等功效。
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研究團隊對當歸補血湯不同配伍比例的黃芪和當歸進行了系統的葯效物質基礎研究,為經典配伍葯效機制提供了新的依據,該研究結果在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刊出。 當歸補血湯5∶1的經典配伍是最佳比例 ,且具有科學依據。相比其他比例,無論是有效成分的含量、促血管新生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的效果均較好,且葯效物質基礎是當歸中阿魏酸、多糖及黃芪中皂苷和黃酮類成分。該研究為闡明當歸補血湯促血管新生和改善內皮功能的葯效物質基礎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大棗具有養胃、補中、理虛的功效,紅棗與生薑、黃芪配合,能補氣血。
中葯學專家、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葯房主任宋小軍和醫院同事們最愛吃的菜是蓮藕骨頭湯。《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藕有「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病,久服輕身耐老」的作用。中醫認為,藕不僅是佳餚,還是一種良葯。
具體做法:取蓮藕、肉骨頭(排骨、腔骨、棒骨都可以)適量、姜兩片,黃酒、食鹽適量,另可加花生、枸杞等。將肉骨頭洗凈,用沸水焯去浮沫(或者用食用油、薑片煎一下);將肉骨頭放入瓦罐,一次性將水添足,大火煮開,再次撇去浮沫,放入薑片與黃酒適量,轉小火煮一個小時;藕切成小塊,放入肉湯中,再煮半個小時,加鹽,再熬半個小時即可。
【 養生 解讀】中醫認為,蓮藕確實不是一般的食物,不僅是較好的食材,還是一種良葯。現存最早的中葯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藕「 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病,久服輕身耐老 」。《食療本草》則記載其能「補中焦,養神,益氣力,除百病。久服輕身耐寒,不飢延年」。《本草綱目》更是誇贊其「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神農本草經疏》也不吝贊美之詞:「藕實得天地清芳之氣,稟士中沖和之味,故味甘氣平。」
清代著名的中醫食療 養生 著作《隨息居飲食譜》中對藕的食療功效記載得更為詳細,稱其「生食生津,行淤,止渴除煩,開胃消食,析酲,治霍亂口乾,療產後悶亂。罨金瘡,止血定痛,殺射罔、魚蟹諸毒。 熟食補虛,養心生血,開胃舒郁,止瀉充飢 」。
③ 冬季家裡的老人吃什麼養生補品比較好呢
冬季天氣寒冷,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老年人若想安安穩穩度過冬天,最好吃一些滋補食品。滋補食品有強身健體的功效,免疫力提高了,病痛自然就減少了。
一、多吃紅肉,暖和又有力
冬天最大的問題就是溫度太低,老人會感到寒冷。如果老人的身體虛弱,火力不足,溫度稍微下降一點就受不了,一直抖抖嗖嗖,只能多穿幾件衣服。其實,除了從體外保暖,還可以從體內開始。身體內部有火力了,自然就能大大抵抗外界的寒冷。紅肉對提高人體火力很有幫助,多吃紅肉,老人的身體會變得更有力量,火力十足。我們平常經常吃的紅肉有牛肉、羊肉等。這些食材都很容易買到。大家都知道冬天喝上一碗羊肉湯,身體會變得暖乎乎的,就是這個原因。所以,老人可以多喝一點羊肉湯,吃點火鍋里的羊肉、牛肉。身體暖和了,自然就不怕冷,不容易生病了。
四、食用蜂蜜,預防疾病
老年人在冬天可以喝一點蜂蜜水。冬天天氣比較乾燥,尤其是待在空調房中的老人,經常喉嚨干澀,蜂蜜水具有潤喉的功效,能夠預防咳嗽。其次,經常喝蜂蜜水還可以潤腸通便,防止便秘。不過,蜂蜜的含糖量非常高,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適量。尤其是血糖偏高或糖尿病患者千萬不要食用蜂蜜,因為血糖升高會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