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古至今過生日吃的面條為什麼叫「長壽面」
長壽面的來源起因是一個小故事,一個關於臉有多長的故事,因為面和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後世人就用長壽面來給那些過生日的人吃。
也因為這樣一個小典故的存在,人們把跟臉意思相同的面作為長壽的象徵,過生日吃長壽面也成為一個民間習俗。
2. 關於長壽面的做法以及來歷!
長壽面在不同的地方做法也不一樣。
在中國民間漢族歷來就有生日吃壽面(長壽面)的習俗,該習俗由來已久,相傳與漢武帝有關,長壽面主料為高筋粉,配以各種調料食之。代表了人們對未來的一種美好願望。
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節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
相傳,漢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術。一天與眾大臣聊天,說到人的壽命長短時 常見長壽面,漢武帝說:《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壽命就長,若人中1寸長,就可以活到100歲。"坐在漢武帝身邊的大臣東方朔聽後就大笑了起來,眾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對皇帝無禮。
漢武帝問他笑什麼,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歲,人中1寸長,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8寸,那他的臉有多長啊。" 眾人聞之也大笑起來,看來想長壽,靠臉長長點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個變通的辦法表達一下自己長壽的願望。
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節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一般來說,長壽面整碗只有一根面條。吃的時候最好不要弄斷。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介紹一種做法,但做法可以自己創新。
主料:紫莧菜、麵粉
輔料:水、鹽
耗時:30分鍾
1. 紫莧菜洗凈瀝干水份,鍋里燒開水,不要太多,把莧菜放入,稍微一燙即可關火。這時鍋里的水已經是洋紅色,晾涼後可以直接取水80g再加20克的水和面。也可以不加水,面條的顏色會深很多
2. 230g麵粉,加鹽3g(也可以不加),加紫莧菜水100克(含20克的水),徹底揉勻成很硬的面團。放入保鮮袋中餳至少30分鍾,或者1小時,中間可以取出再揉一次
3. 餳好後的面團直接擀成厚度低於2mm的麵皮,如圖折疊切面即可。擀麵皮和折疊時都需撒乾麵粉防止粘連
4. 擀好的面條抖開,加少許乾麵粉或者玉米粉防粘連。燒開水下入面條後煮熟就可以了。吃的時候加鹵
3. 長壽面有什麼講究如何做
生日為什麼要吃長壽面呢?
美食雖好,不能貪食,身體最重要,任何事都要追求個平衡哦,其實長壽面不是什麼特別高大上的美食,但是作為一種傳統,一種儀式感,在生日的時候,要給自己煮一碗哦!
4. 過生日要吃長壽面,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
面條起源於中國,是非常有營養價值而又古老的食物,至今已超過一千九百年。最初所有麵食都統稱為餅,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也就是現在我們說的面條。
湯餅即最早的面條,實際上是一種面片湯,將和好的面團托在手裡撕成面片,下鍋煮熟。如果將「撕」改成「刀削」,就成了今天的山西刀削麵。
面條的製作方法之多也令人嘆為觀止,可擀、可削、可撥、可抿、可擦、可壓、可搓、可漏、可拉……面條既屬經濟飽肚的主食,還可以作為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據歷史記載,很多達官貴人均喜歡吃面,並用麵食招待貴賓。
5. 長壽面怎麼做
做法:
1、將精粉倒入盆內加鹽攪拌均勻,加入水調和成面團,放30分鍾。
2、將面放在案板上,搓成粗細均勻長條(細些好),然後盤好。
3. 把水燒開。 將盤好的面直接甩拉進開水鍋內,煮熟撈入碗中。加入調料.
4.煎個雞蛋放進去就行了
6. 長壽面的來歷是怎樣的
生日當天吃長壽面主要是一種屬於中國傳統的過生日的方式。其實長壽面就是面條,面條的寓意是長壽。在生日當日吃長壽面,對過生日的人有著美好的祝願。面條的形狀又長又瘦,諧音就是長壽,寓意著長命百歲的意思。
臉即面,「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節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
歷史起源
相傳,漢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術。一天與眾大臣聊天,說到人的壽命長短時,漢武帝說:《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壽命就長,若人中1寸長,就可活到100歲。」坐在漢武帝身邊的大臣東方朔聽後就大笑起來,眾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對皇帝無禮。
漢武帝問他笑什麼,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歲,人中1寸長,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8寸,那他的臉有多長啊。」 眾人聞之也大笑起來,看來想長壽,靠臉長長點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個變通的辦法表達一下自己長壽的願望。
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節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一般來說,長壽面整碗只有一根面條。吃的時候最好不要弄斷,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7. 長壽面的做法
我國稱得上是一個比較講究風俗的國家,過生日時除了吃蛋糕,最重要的是要吃一碗長壽面,寓意健康長壽,平平安安。那麼先來看看長壽面的做法吧。
長壽面的做法一
高筋粉、清水、鵪鶉蛋、聖女果、尤菜心、香菇、榨菜丁、骨湯各適量,油、鹽、雞精、胡椒粉、湯皇各少許。
步驟:
1:將高精粉倒入盆內加鹽攪拌均勻,加水調和成面團,和硬扎軟,餳30分鍾。:
2:將餳好的面放在案上,搓成粗細均勻長條(稍細),然後盤入油盤內,直至將和好的面盤完。
3:將盤好的面直接甩拉進開水鍋內,煮熟撈入碗中。
4:把滾燙的骨湯加入鹽、雞精、胡椒粉、湯皇調好味,倒入面內,面上再擺上熟鵪鶉蛋、聖女果、尤菜心、煨好的香菇呈一定的造型,最後撒上榨菜丁即可。
製作面條的方法大致有三種:
拉抻法:將經過充分熟化的面團反復拉抻成為面條。這種方法多為手工操作,經驗性強,對麵粉質量和熟化要求相當嚴格。許多名產面條,如龍須面、空心面等都屬此類。
擀壓法:將面團先反復擀壓或碾壓成片,然後鍘條。一般大宗市售機制新鮮切面屬於這一類,再加上晾乾(或烘乾)、切斷、包裝等環節則成為掛面(將濕面條掛在竹桿上乾燥而得名)。面團熟化程度和面條乾燥條件是影響掛面質量的重要生產因素。
擠壓法:將面團放在壓模中加壓,面團從模孔中擠出成條。這種面條又特稱作“餄餎”,口感硬實。用摻小麥的粗糧粉或全部粗糧粉製作面條時常用這種方法。有機器壓制,也有小規模的手工壓制。陝北地區延安市使用的面條擠壓機壓力較大,面條在擠壓過程中溫度升高,成品可達到半熟狀態,所製成的粗糧面條具有彈性。
長壽面比較講究的做法就是這樣啦,當然還有更講究的家庭,他們所做的長壽面的工序還要比這個復雜哦。不過很多家庭會選擇比較簡單的長壽面做法,因為也就是圖一個好兆頭,方便的做法也是不錯的。
長壽面做法二
主料:紫莧菜一把,麵粉230g
輔料:鹽3g
夢幻長壽面的做法步驟:
1. 紫莧菜洗凈瀝干水份,鍋里燒開水,不要太多,把莧菜放入,稍微一燙即可關火。這時鍋里的水已經是洋紅色,但顏色稍淺,晾涼後可以直接取水100g和面。或者,撈出紫莧菜,放入少許冷水中,擠干紫莧菜,這時擠出的水顏色非常深,取此水做出的面條更好看。
2. 100g紫莧菜汁加230g麵粉,加鹽3g(也可以不加),徹底揉勻成很硬的面團。放入保鮮袋中餳至少30分鍾,或者1小時,中間可以取出再揉一次。
3. 餳好後的面團直接擀成厚度低於2mm的麵皮,如圖折疊切面即可。擀麵皮和折疊時都需撒乾麵粉防止粘連。若面板不夠大,需要在擀麵前把面團分成兩塊,分別操作。(擀麵條大面板最好了,我用的40*60cm的竹板,此分量的面團還是分了兩份操作。)
4. 擀好的面條抖開,加少許乾麵粉或者玉米粉防粘連。燒開水下入面條後煮兩個開鍋就好了。若不直接吃,可以分成幾份裝入袋中直接冷凍。
吃長壽面的好處
1、面條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含有維持神經平衡的必需維生素B1、B2、B3、B8和B9,同時,還有鈣、鐵、磷、鎂、鉀和銅等人體必需的物質,因此吃面條能使人長壽,故有“長壽面”之說。
2、吃面條能使人更加清醒,注意力集中,因為它能緩慢地、有規律地向大腦輸送葡萄糖。
3、面條是運動員的最佳食品,它能為運動員肌肉的工作提供必需的葡萄糖。
4、有抑制食慾的特點,因為面條在胃中的消化比較慢,使長時間有飽脹感,不易飢餓。
5、能夠分解脂肪,因為面條不含脂肪,可使胰島素保持在正常、穩定的水平,進而保持血糖的長期穩
8. 生日為什麼要吃長壽面
為了祝福長壽,是對未來的一種美好願望。
在中國民間傳統歷來就有生日吃長壽面的習俗,相傳與漢武帝有關,長壽面主料為高筋粉,配以各種調料,代表人們對未來的一種美好願望。
臉即面,「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節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
(8)長壽面由誰做有什麼說的擴展閱讀
吃壽面由來
第一種說法
民間有生日吃壽面的習俗,其由來可有漫長的歷史了。這個習俗源於西漢年間。
相傳,漢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術。一天與眾大臣聊天,說到人的壽命長短時,漢武帝說:《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壽命越長,若人中1寸長,就可以活到100歲。
坐在漢武帝身邊的大臣東方朔聽後就大笑了起來,眾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對皇帝無禮。漢武帝問他笑什麼,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歲,人中1寸長,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8寸,那他的臉有多長啊。」
眾人耳之也大笑起來,看來想長壽,靠臉長長點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個變通的辦法表達一下自己長壽的願望。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另一種說法
唐明皇即位後,漸漸冷落原來患難之妻王皇後,有一天,王皇後對唐明皇說華民:「三郎你忘了當後我脫下新做的紫色背心換了一斗面,為你做湯餅過生日的事嗎?」這故事反映了唐代人過生日是吃「湯餅」的。湯餅又叫做「水引」,也就是湯面,可見過生日吃湯面的習俗由來已久。
後代因為它是過生日祝壽用的,所以稱作「壽面」。因為中國食品中面條最為綿長,壽日吃面,表示延年益壽。作壽一定要吃壽面,壽面要求三尺,每束須百根以上,盤成塔形,用紅綠鏤紙拉花罩上面作為壽禮,敬獻壽星,必備雙份。祝壽時置於壽案之上。吃壽面是過生時最要緊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