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養生和養身有什麼區別
一、詞義
1、養生: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2、養身:指的是保養身體,生發活力。
二、特點
1、養生: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2、養身:特點就是要強調在養生之道和養生之術基礎上的「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性,按照人的需求進行。
三、涵蓋內容
1、養生: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2、養身: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
⑵ 養身和養生的區別是什麼
養身和養生的區別是什麼
養身和養生的區別是什麼呢?養身和養生,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意義是完全不同的。當然,這兩者也有一定的相通之處,那麼,養身和養生的區別是什麼呢?
養身和養生有什麼區別?
首先來說一下養身,養身指的就是保養身體,保養身體的某個器官或者整個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一般來講,大病初癒或者剛剛生產的女性養身的比較多一點。
再來說一下養生,養生的概念要比養身大很多,中國的中醫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已經提出了養生的觀念。養生,就是保養人生。目的'是為了延年益壽,從這一點看,養身是不如養生的。現代很多人都是越來越重視養生了,包括很多的年輕人。
總的來說,養生是一個大的概念,而養身只是為了達到一個短期的效果或者說目的。
現代人是怎麼養生的?
第一,飲食養生。飲食養生是現代人進行養生工作的一個主要部分,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老幹部」都是每天一壺茶或者一壺枸杞水提著的,這種日常飲品的改變,就是一種養生的表現。其實通過飲食養生,能夠取得的各種養生效果也是比較顯著的。
第二,運動養生。現在人在運動養生這方面其實做的一般都不太夠,事實上運動養生在養生工作中的地位是不亞於飲食養生的,從某個角度來看甚至更加重要。通過運動能夠讓人體素質有效的增長,預防各種疾病。
養生對於現代人有何意義?
現代人提出的一個叫做亞健康狀態,很多的人因為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讓自己的身體處於一個亞健康的狀態,隨時有可能出現一些更加嚴重的疾病。
人們之所以越來越重視養生工作,個人覺得,這與他們認識到了亞健康狀態對於自己的危害有很大的關系。養生可以幫助人們脫離這種亞健康狀態,生活的更加健康,這也是現代人非常看重養生的重要原因。
當然,養生工作長期堅持下去,也是有一定的延年益壽的作用的。
養身就是保養身體、調理身體,偏重在具體的身體機能上,而且不會太具備長遠性。比如說「孕婦剛生產完,要注重養身」;「某運動員受傷後做了手術,要請假養身」等等。
養生是保護生命、延年益壽。我國中醫及佛學十分重視預防保健,稱為養生,通過精神調養、食療葯膳、養生功法等等整體綜合措施。達到體質增強、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長生命的目的。
(2)你以為的養生就是養身養什麼擴展閱讀: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面;
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養,是指通過適時適地適人,遵循天地四時之規律,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實質上,養生就是保養五臟,使生命得以綿長的意思。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⑶ 養生就是保養五臟,這句話正確嗎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有一個永恆不變的熱門話題那就養生。養生的意思是調養、保養自己的身體,增強體質,想要達到延年益壽。其中五臟尤為重要,五臟是維持我們生命活動的中心,所以養生即養五臟這句話是正確的。
從五行上說,五臟對應五行四時,即五臟的強弱與外在變化也有密切關系,強調了人體內外的統一性。所以想要養生,無論是適度的運動或護理,還是通過改變生活習慣、生活環境或者通過飲食來調理身心狀態,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效果,都是在保養五臟。
⑷ 什麼是養生
養生就是養護生命。
養生首要就是養氣血:人體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氣血」二字,我們身體的一切疾病,都是氣血出現問題而導致的。小到發燒、感冒,大到腫瘤、血栓,這些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氣血不暢、氣血不足。
人體就是靠氣血在供養著,氣行血行,氣滯血淤。氣血充足,運行通暢,人就會健康長壽,否則人就容易得病。
氣血通調則身體無恙,百病不生;氣血不調則怪病不斷,痛苦不堪。一切人體的健康問題都是由氣血不暢、氣血不足導致的;所有身體問題的調理都要靠通暢氣血、補足氣血來實現。
氣血是人的後天之本,人體的五臟六腑、骨骼經絡,乃至毛發皮膚都必須依賴氣血的滋養,沒有氣血就沒有生命。
養生注重經絡暢通
這個就得從經絡來說了。我們知道,氣血運行的通道是經絡,氣血如果運行不暢,就會堵在那裡,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將堵塞的經絡打通。所以,中醫最強調的一個詞就是「疏通經絡」。
經絡在人體像個互聯網。經脈深藏在人體內,把持著各個臟腑的家政大權;絡脈是經脈上的細小分支,彼此通聯直達體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儼然像個龐大的互聯網。
穴位是網上的一個個站點,氣血是通行在各站的機車,永遠高掛「免停」牌,一旦停了,只能由醫生來兼任網管了。
養生重視臟腑平衡:
五臟六腑絕對是人體的硬體。臟腑有陰陽之分,五臟屬里,故為陰六腑屬表,故為陽。五臟是指心、肺、脾、肝、腎。五臟具有化生和貯藏精氣以及藏神主志的功效。
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它們的共同功能是受納腐熟水谷、傳化精微、排泄糟粕。
五臟六腑之間的各種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以保持著人體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通常情況下,即使發生疾病,機體本身也能充分應付。當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靠機體自行治癒,有些病還是要靠葯物、手術、心理等手段來治療。
多數情況,外源性病因及葯物在疾病發生與治療的過程中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扮演主要角色的卻是人體自身。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體內正氣充足,邪氣就不會破壞體內的陰陽平衡。
五臟六腑都需要氣血的滋養,經絡的暢通,才能正常的工作;而充足的氣血則有賴於健康的五臟來提供。所以說健康的根本在氣血,要想身體健康,就必須氣血充足、經絡疏通、臟腑平衡。
⑸ 很多年輕人都已經開始養生了,養生到底養的是什麼
養生就是保養生命,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法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
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養生意識和對自身生命健康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 科學指導是我們的養生之道。
⑹ 養生主要是養什麼
現在很多人都談養生,如何養生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明確養生的目的,人之生存,總有生死,養生並不是怕死,是要一個健康的生命,自然有了健康的生命,也會長壽。講究養生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輕人正在拼搏,還顧不上這些,當然養生並不是只老年人的事,年輕人也很重要,年輕人不惜力氣,超負荷的工作,到老了落下一身病,這就不是養生。當然養生並不是不幹活,不工作。是要勞逸結合。年輕人也好,老年人也好都要講究養生。年輕人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工作,老年人有了健康的身體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會給家人增加負擔。所以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應該講究養生。
1.養生先養心
養心就是要心胸寬闊,遇事不怒,想得開,放得下,始終保持心情的平和。對人與事,不要斤斤計較,要對他人多著想。過喜傷心,過怒傷肝,憂傷脾,悲傷肺,驚恐傷腎,要保持正常的七情。養心要心靜自然,自己達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過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樂。當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標,而是有目標努了力就可以了,勝不驕,敗不燥。比如你總想比人家過的好,過不好也不能去上吊。能人背後有能人,追求過高了,一輩子也達不到。養心要勤用腦。養心不是什麼也不想,腦子不用就痴呆了,要不斷學習,不斷接受新事物,當然用腦過度也不是養生。
2.養生要養體
養體重要的是一個動字,動字包括勞動和運動,任何勞動和運動,只要不是過力的,對身體健康都是有益的,這就要求人們要勤於動,不要懶,動則促進氣血周流,懶則氣血流通緩慢。體育鍛煉是一種鍛煉,勞動也是一種鍛煉,但不能過力,過力了就會積勞成疾。當然體育鍛煉過力了對身體也會有害的。人體不斷的活動,保證氣血的運行暢通周流,才會有健康的身體。
3.養生要合理飲食,保證身體的需求
人體需要各種物質,不能偏食,不能過飽過飢,人缺少了哪方面的營養對身體也不利,過多供給了營養,造成了體內某物質的堆積對身體也不利。所以飲食要全面適當。
4.養生要維護身體的健康
人的身體就象機器一樣,要不斷的維護和保養,要預防疾病和治療疾病,有了毛病就要修修,先是預防為主,一旦有了疾病就要抓緊治療,只有去除了疾病,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5.養生要注重養脾胃和腎
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源。腎藏精生髓,是人體生命的精華,腎衰退了,人體就要衰老,脾胃運化是供給人體生命需要的源泉,所以要注意保養脾胃和腎。
⑺ 什麼叫養生,養生究竟養什麼
養生
給大家談談佛法養生之道。你們要經常觀想,就是用自己心裡的眼睛來看自己的身體,對身體非常有益。
觀想頭,經常觀想自己的頭腦非常清醒。人的頭腦一定要清,常言道,頭腦要清醒。觀想心,經常觀想自己的心是紅色的。心是被血包圍著的,血是紅色的。
觀想肺,觀想自己的肺很白凈,當你觀想自己的肺時,自己感覺很白,這個肺會越來越好。抽煙、肺積水、有炎症等時肺是黑色的。
觀想腎臟,觀想自己的腎臟是溫的。腎臟一定要保持溫,不要讓它過熱。過熱或過涼泌尿系統就會出問題。
觀想精,精要元固(指男性)。女性講的是精神,男性講的是精。精元固,這個固不是真正堅固的固,是要用你的元神守住你的精。元神很重要,許多男人的眼睛沒有光亮,無神,其實是精已經不好了,精不好就影響神氣,即精不固,神不爽。男人如果不動壞腦筋,他的精力就會很旺盛,這個人就有精神。眼睛沒有神的人,實際上他的精就不固了。
觀想胃,經常觀想自己的胃很和,即很平和。平時不能吃的過多或過少。
觀想肝,觀想自己的肝很舒暢。中醫上常講肝氣不舒,就是說不舒暢,肝很重要,肝是造血的,所以肝一定要舒,膽石一定要消,經常觀想消掉膽石。醫學上講一個人經過二十年後,膽一定會有結石。
觀想腸,經常觀想自己的腸子很柔潤,如果腸子不潤,一定會有病症,所以腸子要永遠都很潤滑。
觀想脾臟,經常觀想自己的脾臟很健康。脾臟不健康就會帶來很多後遺症。
總結起來就是,頭清,肺白,心紅,腎溫,精元固,胃要和,腸要潤,肝要舒,脾要健,膽石要消。
大家要經常想「吾善養吾浩然正氣,浩浩乎塞乎天地之間」。誰都要養自己的氣,但一定要養自己的浩然正氣,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接天地之正氣。我們人腳踏在地上,頭頂在天上,接天地之正氣,做人一定要有浩然正氣。
怎樣念咒有效果?念咒語,其實就是念經。短的稱為咒,長的稱為經。念咒語要清靜語,要無量意,要密不可譯。念經要念得干凈,心要安靜,經文要聽得清楚。心靜的時候念經的效果最好。用無量意念經時,你的意念是無量無邊的。
為什麼經文不要去理解它?因經文密不可譯,密不可解。它像一個密碼一樣,不要去理解它的意思,只要照著念就可以了。菩薩的心咒不是凡人能理解的,猶如發電報的密碼,不用知道為什麼這幾個數字要放在一起,是什麼意思。如果理解錯了,反而會影響念經的效果。只能音譯,不能意譯。經咒都是菩薩的真言,怎能用人間的智慧來解釋?念經的人千萬要記住只能音譯,如字的發音。師父給你們講解的經咒,也只不過是表面上的含義,菩薩經咒的真正內涵能有幾人理解?
每個人念經的效果為什麼會不一樣?
第一,因果不同,孽力不同。因每個人的孽力不同,念經的效果就不同。造孽很多的人念經的效果就不好,即孽力越深,念經效果越差。
第二,意念不同。念經時腦子里想的東西不一樣,念經的效果就不一樣。如果念經時腦子里亂想,雜念多,念出的效果就差。
第三,音聲海不同。念經的聲音不同,傳出的聲波不同,念經的效果就不同。念經的聲音要像洪鍾,像大海的波濤一樣洶涌澎湃。譬如:身體不好,念經時就沒有力量,沒有力量念出的經就沒有效果。如果你很開心時,就會越念越開心,念出的經效果就好。開口念誦,當嘴巴開始念經時,眼睛要睜開,因為你要把你的想法,你的心,你的靈和自然界融為一體。也就是說要睜開眼睛念經,因經文是接天地的,讓你自己與自然界融合為一體,然後你的眼前會呈現出一片光明。因此開始念經時先把眼睛睜開,然後慢慢念,慢慢把眼睛閉上。念經想要有效果,就要念到身心俱忘,也就是說念到心不去想,身體也沒有了,這時不是你自己了,就會和天地融為一體。
怎樣念經才能起效果?
1)要對症下葯,你念的經不對症下葯,就沒有效果,沒有用。
2)要放鬆,要安靜,要微笑。念經要念到法喜充滿,要念到心花怒放。
3)要觀想,聽聲音。觀想就是念經時,思想集中,觀想觀世音菩薩,然後自己聽自己的聲音。聽到自己念經的聲音,腦子就不會亂想。
4)金光萬道上身,要把菩薩的光照著自己,你們這些徒弟念經能想到金光萬道?要把菩薩的金光萬道全部接到自己的身上,照到你的肺白,心紅……這就叫現實與佛法結合起來應用。智慧像一團光,人心散亂,不易成狀。你的聰明才智實際上就像光一樣是一團,如果散亂了,雜念多了,就不可能有智慧了。要想有智慧,這個心必須要靜,心靜才能把智慧之光聚集起來。
⑻ 什麼是養生和養身之道
養生之道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使之綿長的意思。
而養身是指保養身體。
⑼ 養生的至高境界是什麼是養身,是養心
說到養生,大家能想到的,做得最多的,就是養身,也就是調理身體的各個組織和器官。其實,這種養生是最基礎的養生,也是最低層次的養生。
中醫認為,養生的最高境界是調神。顧名思義,調神就是調理精神,讓精神歸於平靜,讓身體和心靈歸於統一,從而促進身體健康。
調理身體的組織和器官,可以通過飲食、運動、睡眠等方式進行,那麼,調神要通過什麼方式來進行呢?中醫很早就給出了答案:音樂。
養腎的音樂
腎是人體儲蓄能量的器官。腎臟的不適症狀包括面色發暗、尿頻、腰酸背疼。養腎的最佳樂曲為《梅花三弄》《梁祝》《漢宮秋月》等音樂。也可以聽唱《龍的傳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小路》等現代音樂。
聽音樂時可以飲用黑茶一杯。最佳飲用的時間為7:00-11:00。
註:圖片來自網路